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50鼎卦䷱
【50 · 1】
鼎。元吉,亨。
【译文】
鼎卦。最为吉祥,通达。
【注解】
鼎卦是下巽上离,亦即“火风鼎”。《序卦》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最能变革事物的是鼎。鼎在古代为炊煮之具,使生食变为熟食,没有比此更彻底的变革了,所以接着要谈鼎卦。《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可见先革后鼎,才是真正的去旧更新。鼎卦与革卦是正覆关系。
鼎卦要开创新局,自然“元吉”而且“亨”。由来源看,它是遁卦变成,亦即遁卦六二与九五换位,成为鼎卦。通常卦变的方式与正覆卦可以联系起来。譬如,革卦由大壮卦变成,鼎卦就由遁卦变成,革卦与鼎卦为正覆关系,大壮卦与遁卦亦为正覆关系。其他各卦之变化,亦可依例观察。
【50 · 2】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译文】
《彖传》说:鼎卦,是由鼎的形象来取卦名的。把木柴放进火内,是要烹煮食物。圣人烹煮食物来祭献上帝,进而大量烹煮食物来养育圣贤。随顺而耳聪目明,柔顺者往上前进,取得中位并与刚强者相应合,因此最为通达。
【注解】
鼎卦之名,取象于真实的鼎。初六为鼎足(原本为三,但从正面只见其二),九二、九三、九四为鼎腹,六五为鼎耳(左右各一),上九为鼎铉(穿过鼎耳之杠子,可压住鼎盖并可用来搬移鼎)。
鼎卦下巽上离,离为火,巽为木,为入,亦即“以木入火”,由此可以烹饪。亨、烹、享在古代为同一字。圣人为古代圣王,烹煮食物有两大目的:一是祭献上帝,表达崇拜及感恩之情;二是养育圣贤,亦即使圣贤可以专心为民谋福。
巽为随顺,离为目,为明,引申为耳聪目明。由“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一语,可知鼎卦由遁卦变来,亦即六二(柔)往上取得九五之位而成为六五(得中),并使原来的九五成为九二(应乎刚),形成了鼎卦。这些条件构成了“元亨”。
【50 · 3】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译文】
《象传》说:木上有火在烧,这就是鼎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端正职位,完成使命。
【注解】
鼎卦下巽上离,离为火,巽为木,所以说“木上有火”。至于鼎卦与具体的鼎孰先孰后的问题,是“观象制器”还是“取象于器”,程颐说:“圣人制器,不待见卦而后知象,以众人之不能知象也,故设卦以示之。卦器之先后不害于义也。或疑鼎非自然之象,乃人为也。曰:固人为也,然烹饪可以成物形制,如是则可用,此非人为,自然也。在井亦然,器虽在卦先,而所取者乃卦之象,卦复用器以为义也。”这段话探讨卦象与器物的关系,值得仔细辨明。
君子见鼎之端正厚重,所领悟的是“正位”,端正所处的职位,尽忠职守;以及“凝命”,“凝”为聚止、完成,以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完成自己的使命。
【50 · 4】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pǐ)。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译文】
初六。鼎足颠倒,适宜走出闭塞。因为儿子而娶得妾,没有灾难。
《象传》说:鼎足颠倒,但并未违背常理。适宜走出闭塞,是为了要追随贵人。
【注解】
初六在鼎的底部,是为足趾;它上有九四正应,自然要以阴从阳,往上走而造成“鼎颠趾”。对初六而言,是走出困境,对整个鼎而言,则可清洁内部污垢,是为“利出否”。
鼎卦由遁卦变来,初六原在下卦艮中,艮为少男;现在变为鼎卦(椦),初六的正应为九四,九四在互兑(九三、九四、六五)中,兑为妾,这就形成了“得妾以其子”。
“鼎颠趾”看似严重翻覆,但是初六上应九四,以阴从阳,是“未悖也”。“利出否”则是为了“以从贵也”。合而观之,古人在使用鼎烹煮食物时,第一步是清洁内部。这种做法自然“无咎”。至于“得妾以其子”,孔颖达说:“正室虽亡,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则母以子贵,以之继室,则得无咎。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也。”这或许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实况,可供参考。
【50 · 5】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译文】
九二。鼎中有实在物料,我的对头患了病,没有办法接近我,吉祥。
《象传》说:鼎中有实在物料,是因为谨慎安排去处。我的对头患了病,所以最终没有责怪。
【注解】
九二阳爻居中位,阳刚为实,所以说“鼎有实”。“仇”为仇人、对头或匹配,在此指六五。在遁卦变为鼎卦时,六二与九五换位,以至于形成九二与六五的新局面。六五之“疾”在于以阴爻居刚位,中而不正。对九二而言,六五与它隔了两个阳爻,不易接近,何况,九二还在下卦巽中,巽为不果,为多白眼,如此也使六五“不我能即”,也就是“不能即我”,“即”为接近。
九二是由遁卦九五所变成,由上卦中位来到下卦中位,未离乎中,是“慎所之也”。六五虽有疾,但其位为九二所让,并且仍有阴阳正应,所以“终无尤也”,结果是“吉”。
【50 · 6】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译文】
九三。鼎耳被革除,行动受到困阻,吃不到山鸡的美味。正在下雨,既吃亏又懊恼,最后吉祥。
《象传》说:鼎耳被革除,是因为失去它作为鼎耳的意义。
【注解】
在鼎卦中,从初六到六五形成一个大坎,坎为耳,九三在大坎中间,故有耳象。但是在鼎卦中,正牌的鼎耳为六五,九三因而“失其义也”,成了“鼎耳革”。坎又为陷,为险,使得九三“其行塞”。
九三在下卦面临上卦离,离为雉,所以“雉膏不食”。“雉膏”为鼎中烹煮的山鸡肉。九三在互兑(九三、九四、六五)中,兑为泽,引申为雨,是为“方雨”;兑又为毁折,为亏损,使九三生“悔”意。然而,鼎卦四个阳爻中,只有九三位正,并且居下卦终位,所以说“终吉”。
【50 · 7】
九四。鼎折足,覆公(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公,信如何也?
【译文】
九四。鼎足折断,打翻了王公的粥,自己身上也沾染上了,有凶祸。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9革卦䷰
【49 · 1】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
革卦。到了己日才有诚信。开始、通达、适宜、正固。懊恼消失。
【注解】
革卦是下离上兑,亦即“泽火革”。《序卦》说:“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一口井使用久了,必须定期清理,所以井卦之后是革卦。《杂卦》说:“革,去故也。”因此,革卦指变革而言,要求除旧布新。
“己日”一词难解。有说是“巳日”或“改日”的,就是过了一整天。有说是十天干中的柔日,就是依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计数,数奇为刚,数偶为柔,而己为柔日。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以基本八卦配合十天干,亦即参考古人的“纳甲说”(乾卦纳甲、壬,坤卦纳乙、癸,艮卦纳丙,兑卦纳丁,坎卦纳戊,离卦纳己,震卦纳庚,巽卦纳辛),己日是指离卦而言,十日一轮。“己日乃孚”是说到了己日才彰显其诚信,才会受到百姓信赖。“孚”指下对上的信赖。革卦下卦为离,离为己日,引申而言,每十日一个己日,表示要过一个周期(十日),才可获得百姓信从。如此解说,似较“过一日”为合理。
革卦既然是要除旧布新,一切从头开始,所以再度出现了“元亨利贞”。最后说“悔亡”,则是因为变革难免造成动荡,但终将回归正常。
【49 · 2】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革卦,是水与火互相消灭,两个女子住在一起,但心意不能投合,就称为革。到了己日才有诚信,是指变革取得人们的信赖。文采光明而能喜悦,非常通达而守正道。变革做到了适当,他的懊恼才会消失。天地变革才会形成四季,商汤与周武王的革命,是顺从天道而应合人心的。革卦所依循的时势太伟大了。
【注解】
革卦下离上兑,兑为泽,为水,离为火,水在上而火在下,两者都要消灭对方。在此,“息”为“熄”。“二女同居”是指离为中女,兑为少女,由于同性相斥而难以“相得”。睽卦为下兑上离,而其彖辞出现类似的话,就是“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由此可见,革卦是考虑内部的矛盾对立,要寻求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
“己日乃孚”是说变革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民众的信赖。认为己日为一日,未免太短;认为己日为柔日,是强调要等情势缓和些;认为己日为十日周期,则较为妥当——百姓习惯新的秩序需要一定时日。
“文明以说”是指下卦离为火,为明,上卦兑为悦。“大亨以正”则是革卦有九五与六二居中守正,非常通达。“革而当”一语,表示变革也有可能“不当”,悔由此来。如果由此推求革卦的来源,则答案是大壮卦,亦即大壮卦的六五与九二换位,形成革卦的九五与六二,使上下交流而阴阳得正,亦即“革而当”。
在自然界,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常在变革消长之中,由此形成了四季的循环运行。在人间世,则有商汤革了夏桀的天命,周武王革了商纣的天命,完成“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大业。古人的共同信仰对象是天,政权的合法基础是天命,所以,得天命者为天子。但是,天子可能失德,罔顾其造福百姓的首要职责,于是,就有革命之说以及革命的事实。由此亦可见,革卦的“时”确实太重要了。
【49 · 3】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译文】
《象传》说:沼泽里出现了火,这就是革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制定历法,明辨时序。
【注解】
革卦下离上兑,兑为泽,离为火,亦即“泽中有火”。水火不兼容,难以并存,由此显示了变革的急迫性。
天地之间的变革也是如此。该变而不变就将被淘汰。所以君子要“治历明时”,“治”为修治、制定。人的生活也须依时序而变更。
【49 · 4】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
初九。用黄牛皮做的绳子来捆绑。
《象传》说:用黄牛皮做的绳子来捆绑,是因为不可以有所作为。
【注解】
“巩”为以皮绳绑牢。“革”为皮革。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动力强而时机未至,还不能“有为”,所以要牢牢稳住。黄牛皮做的绳子极为结实。
就取象来说,初九在下卦离中,离得到坤的中爻,黄为中色而坤为牛,所以说“黄牛”。就取义来说,初九未居中位而躁动,所以需要以黄(中色)与牛(顺物)来约束。
【49 · 5】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
六二。到了己日才来变革。前进吉祥,没有灾难。
《象传》说:到了己日才来变革,是因为行动会有美好结果。
【注解】
六二以阴爻居柔位,既中且正;在下卦离中,离为己日,离为火,为明,可以进行变革,所以说“己日乃革之”。
六二上有九五正应,“征吉”,柔爻前进亦“无咎”。至于“行有嘉”,六二在互巽(六二、九三、九四)中,巽为近利市三倍,又何乐而不为?
【49 · 6】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译文】
九三。前进有凶祸,正固有危险。变革之言三度符合,才有诚信。
《象传》说:变革之言三度符合,还要往哪里去呢?
【注解】
九三居上下卦之间,正是水火冲突之际,前进与正固都有困难,是非凶即厉的处境。幸好它有上六正应,作为唯一出路。
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口,可以言说,在革卦中,是为“革言”。“三就”是三度符合,“就”为成,为合,“三”是指上卦三爻皆出现明显的变革。九三在下卦中,由于听从上六之言,明白“革言三就”的道理,而能安居其位,表现诚信,是为“有孚”。得此信心,“又何之矣”,不必再躁动了。
【49 · 7】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8井卦䷯
【48 · 1】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yù)井,羸其瓶,凶。
【译文】
井卦。可以迁移村落,但不能移动水井。没有丧失也没有获得。往来井然有序。汲水时,快到而尚未拉出井口,就碰坏了瓶罐,有凶祸。
【注解】
井卦是下巽上坎,亦即“水风井”。《序卦》说:“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在升卦与困卦之后,一定会回到下边,就是井卦。
井不随村落而迁移,通常不会干涸也不会满溢。在古代有井田制度,把一平方里的土地分为井字形的九份,八家各分一份,再共耕中间的公田。每井八户人家,四井三十二户为一邑。由象上看,井卦由泰卦变来,亦即泰卦初九与六五换位。泰卦上卦为坤,坤为地,为邑,现在换位形成井卦,上卦由坤变坎,邑去而水现,显示了“改邑不改井”。泰卦初九变井卦九五,使下卦失一阳爻,但得一尊位,可以说是“无丧无得”,有如水井总是保持固定的水量。人们往来汲水,遵守一定秩序,是为“往来井井”。
“汔”为迄,为接近、几乎;“”为绠,为绳,在此是指以绳拉拽。下卦巽为绳直,以绳系瓶(指陶罐),入井装水,提出井口才可食用。但是“汔至”就出了状况,“羸其瓶”,“羸”为毁败,亦即瓶罐撞上井壁而破裂。这是古人汲井常见的情况,如此则“凶”。
【48 · 2】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译文】
《彖传》说:进入水中再提水上来,这就是井卦。水井养育人们而不会枯竭。可以迁移村落,但不能移动水井,这是因为刚强者居于中位。汲水时,快到而尚未拉出井口,是还没有功劳的。碰坏了瓶罐,所以说有凶祸。
【注解】
井卦下巽上坎,坎为水,巽为入,所以说“巽乎水而上水”。井的功能在此。在正常情况下,井水不盈不竭,可以向人们及其他生物提供充分的滋养。“改邑不改井”,是因为九二与九五两个刚爻居于中位,可以稳定大局,不必移易。
汲井最怕功败垂成,只要未出井口,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费,所以要特别提醒人“未有功也”,万一遇到“羸其瓶”时,则凶。关于瓶的取象,来自卦中有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也有互兑(九二、九三、六四),离为大腹,兑为口,瓶罐有大腹与开口,可用以汲水。
【48 · 3】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译文】
《象传》说:木上出现水,这就是井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慰劳百姓,鼓励助人。
【注解】
井卦下巽上坎,坎为水,巽为木,所以说“木上有水”。在此,“木”是指桔槔。《庄子·天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桔槔运用杠杆原理,从井中汲水,即是“木上有水”。
君子看到水井的作用,所获得的启发是“劳民”而不倦,“劳”为慰劳;还有劝导百姓助人,“相”为助。
【48 · 4】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译文】
初六。满是淤泥的井水不能食用,旧的水井没有禽兽来。
《象传》说:满是淤泥的井水不能食用,是因为位居底部。旧的水井没有禽兽来,是因为过时而被弃置。
【注解】
初六在井卦底部,它由泰卦六五变来,泰卦上卦为坤,坤为土;现在土入井下,成为泥。初六在井底,满是淤泥而不可食用。
《易经》谈到禽,兼指禽兽而言,并且都与坤卦有关,这是因为坤为地,为田,可以生养禽兽,并且可供田猎而得禽兽;井卦由泰卦变来,上坤变为上坎,所以说“无禽”。至于“旧井”,则是初六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的下方,兑为毁折,毁折之后的井,是为“旧井”。“时舍”本来是指依时而暂留,现在的“时”却是指过时无用,而“舍”也成了弃置。
【48 · 5】
九二。井谷射鲋(fù),瓮(wèng)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译文】
九二。井中积水向下流注,水罐又破又漏。
《象传》说:井中积水向下流注,是因为没有应援。
【注解】
“谷”能积水,“井谷”是说井中积水似谷。“射”为流注,“鲋”为柎,指底部或足部。九二与九五不应,是为“无与”,所以转而往下响应初六的相承,形成“井谷射鲋”的现象。
“瓮”是较瓶为大的陶罐。九二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口,为毁折;它又上临互离(九三、六四、九五),离为大腹,大腹有口为瓮,但又毁折,所以说“瓮敝漏”。换言之,九二对于井的功能,仍无助益。
【48 · 6】
九三。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译文】
九三。井淘干净而不去食用,使我内心感到悲伤。可以用来汲水,君王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佑。
《象传》说:井淘干净而不去食用,因为要行动而不可得,所以感到悲伤。祈求君王英明,是为了受到福佑。
【注解】
“渫”为清洁去污。井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九三在下卦巽中,巽为股,股入水之下,引申为淘井。但是九三在下卦,未及于上,有如水未出井口,不得为人食用。九三面临上卦坎,坎为心病,为加忧,所以说“为我心恻”。这是因为要行动而不可得,才感到悲伤,所以说“行恻也”。
既然“行恻”,就会有所企盼。九三与上六正应,所以有信心说“可用汲”,表示井水随时可供食用。现在祈求的是“王明”。“王”指九五,九三与九五皆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中,离为火,为明,所以“王明”是可以期待的。君王英明,任用贤臣,则受福的是全体百姓。
【48 · 7】
六四。井甃(zhòu),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译文】
六四。井的内壁砌好了,没有灾难。
《象传》说:井的内壁砌好了,没有灾难,这是因为井已经整修完成。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7困卦䷮
【47 · 1】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译文】
困卦。通达,正固,大人吉祥,没有灾难。说了话没有人相信。
【注解】
困卦是下坎上兑,亦即“泽水困”。《序卦》说:“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一直升进,最后总会遇到困境。在困境中,正好可以考验人格,并且会出现转向通达的契机,所以接着就说“亨贞”。
在困卦中,“大人吉,无咎”有如孔子所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大人之吉,可由九五、九二见之,皆为阳爻居中位。至于“有言不信”,则是在困境中说话,别人如何相信?
困卦是由否卦变来,亦即否卦上九与六二换位,使下卦成坎,有险而困。困卦与下一卦井卦为正覆关系。
【47 · 2】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译文】
《彖传》说:困卦,是刚强者受到掩蔽。在险难中还能喜悦,处于困境而不失去他的坚持,依然通达,大概只有君子做得到吧。正固,大人吉祥,是因为刚强者居于中位。说了话没有人相信,是因为重视口说就会无路可走。
【注解】
“掩”有掩蔽、压制之意。九五为上六所掩,九二为六三所掩。困卦下坎上兑,兑为悦,坎为陷,为险,即是“险以说”;九五与九二皆能坚守中位,是“困而不失其所”,如此还能“亨”,正是“君子固穷”的示范。
九五与九二皆居中位,只要正固,则“大人吉”,因为阳爻有位则称大人。至于“尚口乃穷”,则因上卦兑为口,并在全卦终位,是前无去路,要想靠说话来脱困是不可能的。
【47 · 3】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译文】
《象传》说:沼泽中没有水,这就是困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牺牲生命来完成志愿。
【注解】
困卦下坎上兑,兑为泽,坎为水,泽在水上,表示水已流往更低之处,沼泽干涸,以致“泽无水”。
君子处于困境,要做最坏的打算,必要时可以牺牲生命。他的“志”是人生的正道,展现于仁、义中。孔子主张“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肯定“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荀子也说君子“畏患而不避义死”(《荀子·不苟》),可见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47 · 4】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dí)。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译文】
初六。臀部困陷在枯木中,进入幽暗的山谷,三年不能相见。
《象传》说:进入幽暗的山谷,是因为昏暗不明。
【注解】
初六与九四正应,但是九四自顾不暇。九四为“臀”位,在互离(九二、六三、九四)中,离为科上槁木(科意为光秃无枝叶),是为“臀困于株木”。“株”为树干。初六自身在下卦坎中,坎为水,为隐伏,引申为幽谷。
初六以阴爻居刚位,又处下卦坎之底部,往上面临互离(九二、六三、九四),离为明,在明之下,所以说“幽不明也”。处于这样的困境,若要与九四契合,须往上走三步,所以说“三年不觌”。
【47 · 5】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fú)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译文】
九二。困处于酒食中,大红官服刚刚送来,适宜用来祭献。前进会有凶祸,没有灾难。
《象传》说:困处于酒食中,是因为居中位而有福庆。
【注解】
九二在下卦坎中,坎为水,引申为酒,为酒食,又居困卦,所以说“困于酒食”。九二原是否卦的上九,现在由上卦乾下来,乾为大赤,所以说“朱绂方来”。“朱”为大红色,“绂”为蔽膝的下裳,合称则为古代贵族的官服。由此可见九二得九五重用。但是,由于身处困卦,只能以此酒食与朱绂来“享祀”。若是前进,则有凶祸,不然可保“无咎”。
九二虽困而有酒食,乃是因为居中得道,“有庆也”。程颐说:“诸卦,二五以阴阳相应而吉,唯小畜与困乃厄于阴,故同道相求。小畜,阳为阴所畜;困,阳为阴所掩也。”
【47 · 6】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译文】
六三。困处于石块中,倚靠在蒺藜上。进入宫室,没见到妻子,有凶祸。
《象传》说:倚靠在蒺藜上,是因为下乘刚爻。进入宫室,没见到妻子,这就是不吉利的事。
【注解】
否卦的六三原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中,艮为小石;由于上九与六二换位,成为困卦,使六三“困于石”。六三在下卦坎中,坎为坚多心木,有如蒺藜,所以说它“据于蒺藜”。“据”为依凭,“蒺藜”为荆棘之类的植物。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对九二“乘刚”,于是坐立不安而进退不得。
困卦的重点是“刚掩也”,要以柔掩蔽刚;而六三是唯一被上下阳爻所困的阴爻,它原在否卦互艮,艮为门阙,现在进入困卦互离(九二、六三、九四),离为见,并且原在否卦的下坤消失,坤为母,为妻,所以说它“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六三处于如此困境,已经“不祥”了。
《系辞下》谈到这段爻辞,引述孔子的话说:“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47 · 7】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译文】
九四。要慢慢下来,困处于金车中,有困难,但会有结果。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6升卦䷭
? 椡
【46 · 1】
? 椡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译文】
升卦。最为通达。可以用来见大人,不必担忧,往南前进吉祥。
【注解】
升卦是下巽上坤,亦即“地风升”。《序卦》说:“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聚集之后往上发展的,就是升进,所以接着出现了升卦。《杂卦》说:“萃聚而升不来也。”萃与升是正覆卦关系,萃是聚集,而升是不下来,往上升进了。
“用见大人”的“用”,是指有可能受到任用,这是就九二来说的,可以受到六五任用。把握了适当时机,就“勿恤”。
“南征”是指九二往上升进而言,上卦为坤,坤为西南方之位,泛指南方。在古人观念中,以气候民情而言,南方温暖和顺,譬如离卦为火,为南方之卦。
【46 · 2】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译文】
《彖传》说:柔顺者依循时势而升进,既顺利又和顺,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因此非常通达。可以用来见大人,不必担忧,是因为会有喜庆。往南前进吉祥,是因为心意可以实现。
【注解】
“柔以时升”一语,表示升卦与萃卦一样,也是由小过卦变来,亦即,小过卦的六二与九四换位。六二为“柔”,一升上去,就形成升卦的下巽上坤,坤为柔顺、和顺,巽为随顺、顺利,此一行动使九二得以居中,并有六五正应,所以要说“大亨”。
九二有六五正应,是为“用见大人”;并且,九二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悦,亦即“有庆”,不必担忧。“南征”一语总结了柔升、用见、有庆,是为“志行也”。程颐说:“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于位,则由王公;升于道,则由圣贤。用巽顺刚中之道以见大人,必遂其升。”
【46 · 3】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译文】
《象传》说:地中长出树木,这就是升卦。君子由此领悟,要顺势修养德行,从微小累积成为高大。
【注解】
升卦下巽上坤,坤为地,巽为木,所以说“地中生木”。木在地之下,必定往上生长,这是顺应自然趋势的发展。
君子的“顺德”,是指依循、顺从德行的发展方式,亦即任何德行都是长期修养而成的,没有速成或侥幸之途。就像树木一样,最初只是小树苗,最后则是既高且大的巨木。
【46 · 4】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译文】
初六。由信赖而升进,非常吉祥。
《象传》说:由信赖而升进,是因为与上方心意相合。
【注解】
初六居升卦初位,心意是要往上走的。表面看来,初六并无正应,但是它在下卦巽中,巽为风,为随顺,它又上承九二,可以随顺九二前进。
“允”为信赖、跟从,初六与九二“合志”而“允升”,所以说“大吉”。
【46 · 5】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译文】
九二。有诚信,所以适宜举行禴祭,没有灾难。
《象传》说:九二的诚信,是因为有喜庆。
【注解】
“孚乃利用禴”一语,亦见于萃卦六二,可以参考比较。九二与六五正应,所以说“孚”。“禴”是春天以蔬菜为供品的薄祭,只要有诚信,薄祭即可受福。
九二之“喜”,除了与六五正应之外,它还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悦,是为可喜。至于说它“无咎”,则是以阳爻居柔位,原本不宜,现在则不成问题了。
【46 · 6】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译文】
九三。升进到荒废的村落。
《象传》说:升进到荒废的村落,是因为没有任何疑虑。
【注解】
“虚”字描写无人而荒废的情况。“邑”为国土,在此指村落。九三在互震(九三、六四、六五)中,震为行,在此则指升进,它上临坤卦,坤为地,为邑,所以容许它一往直前,如入无人之境。“升虚邑”,表示九三升进非常顺利。
九三得以如此,是因为上临坤卦,坤为顺,并且有上六正应,“无所疑也”。
【46 · 7】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5萃卦䷬
? 椞
【45 · 1】
? 椞 萃(cuì)。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要祭献,君王来到宗庙。适宜见到大人,通达,适宜正固。用大牲去祭祀,吉祥。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萃卦是下坤上兑,亦即“泽地萃”。《序卦》说:“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相遇之后,才有聚集、聚合。古人聚集,以宗庙祭祀最为隆重,这是信仰的核心,可以主导政治、社会与日常生活。
卦辞出现两个“亨”字,第一个“亨”字为“享”,为祭献之意。“王假有庙”,“假”为至,“有”为语词。“利见大人”是因为九五与六二皆为居中守正。“用大牲”是指以牛为牺牲。萃卦下坤上兑,兑为口,有享用之意,坤为牛,合之则为“用大牲”。
萃卦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成,亦即小过卦的九三与六五换位,成为萃卦(椞)的九五,如此则可合乎“利见大人”与“利有攸往”两项条件。萃卦的覆卦为下一卦升卦(椡)。
【45 · 2】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萃卦,就是聚集的意思。顺从并且喜悦,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所以聚集起来。君王来到宗庙,是要尽孝心祭祀祖先。适宜见到大人而通达,是因为以正道来聚集。用大牲去祭祀吉祥,并且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顺应天命。观察它如何聚集,就可以见到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悦,坤为顺,下民顺从而君上喜悦;九五为刚爻居中,六二以阴爻正应,所以可以聚合。
“致孝享也”一语,表示卦辞的第一个“亨”字为“享”,祭享之意。宗庙祭祀为聚集民众的正当方式,只要上溯祖先,就容易化解现实的利害与纷争。“顺天命也”一语,表示人间有天赋的使命,既要安顿秩序,显扬中正之德,也须敬奉祖先,做到慎终追远。从象上说,“顺天命也”可以针对九五而言,因为九五居天位,又在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引申为命令,下卦坤为顺,由此合成“顺天命”。这个“天命”,与孔子所谓的“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以及君子“畏天命”(《论语·季氏》),可以对照思考。
【45 · 3】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文】
《象传》说:沼泽高出大地之上,这就是萃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修治兵器,警戒意外状况。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泽,坤为地,所以说“泽上于地”。泽水汇聚而高出地面,确实表现聚集的大观,但是同时也有泛滥的危险。
“除”为修治,“不虞”为意外、不测之事。人群聚居之后,难免出现竞争、斗争、战争,所以要预为防备。
【45 · 4】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文】
初六。有诚信而不能坚持到底,于是散乱于是聚集。如果号哭,一握手就笑了。不必担忧,前往没有灾难。
《象传》说:于是散乱于是聚集,是因为心意混乱。
【注解】
初六与九四正应,是为“有孚”;但是处在萃卦,它所要前往靠拢的对象是九五,因为九五不仅中正,并且是小过卦九三上行所成,为本卦主爻,“不终”意在于此。
初六的心意混乱,亦即“其志乱也”,才会对九四“乃乱”,然后对九五“乃萃”。它若追随九四,则以九四为中位而形成互巽(六三、九四、九五),巽为风,引申为号哭;它若跟从九五,则以九五为中位就是上卦兑,兑为悦,引申为笑;然后,初六与九五之间有一个互艮(六二、六三、九四),艮为手,可以握,合而言之,则是“若号,一握为笑”。最后,既然决定跟从九五,就“勿恤”,并且“往无咎”了。
【45 · 5】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文】
六二。牵引到吉祥,没有灾难。有诚信,所以适宜举行禴祭。
《象传》说:牵引到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居中的位置没有改变。
【注解】
六二的“引吉”,显然要靠九五。九五由小过卦的九三所成,九五之成,使六二得到阴阳正应,所以说“引吉”。至于“无咎”,则是六二自己一直守在下卦中位,“中未变也”。
“孚”指六二与九五正应。“禴”为礿,为古代君王春天举行的宗庙之祭。《礼记·王制》说:“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禴是用蔬菜做祭品的薄祭,以此表示诚意。
六二有孚,可以举行禴祭。这一点在取象上,还是要依九五而论。小过卦(椵)的九三上到九五,取了君位,而小过卦的上卦原为震,震为东方之卦,代表春季,如此则九五以君位而行春祭,是为禴祭。
【45 · 6】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译文】
六三。聚集的样子,叹息的样子,没有任何适宜的事。前往没有灾难,但有小的困难。
《象传》说:前往没有灾难,是因为上位者随顺。
【注解】
六三在下卦坤中,三个阴爻并列,是为“萃如”,但是初六与六二在上卦皆有正应,只有六三无应,所以“嗟如”,甚至“无攸利”。
六三在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为随顺,六三往上相聚即为巽,所以说“上巽也”。
【45 · 7】
九四。大吉,无咎。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4姤卦䷫
? 椝
【44 · 1】
? 椝 姤(gòu)。女壮,勿用取女。
【译文】
姤卦。女子强壮,不要娶这样的女子。
【注解】
姤卦是下巽上乾,亦即“天风姤”。《序卦》说:“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决断而去之后,一定会有遇合,所以接着出现姤卦。姤卦是夬卦的覆卦,并且是由乾卦(第一卦)演变而来。“姤”亦作“遘”。
姤卦一个阴爻之上有五个阳爻,以一敌五而有上进之能,亦即姤卦在十二消息卦之中,后续发展是阴爻从下往上逐步增加。所以虽然只有一个阴爻,却是“女壮”。古人的观念以为,娶妻以温和柔顺为上,所以说“勿用取女”。
【44 · 2】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姤卦,就是指相遇,是柔顺者遇到刚强者。不要娶这样的女子,是因为无法与她一起成长。天与地二气相遇,各类事物都彰显生机。刚强者遇到居中守正的机会,天下一切顺利进展。姤卦的时势意义太伟大了。
【注解】
乾卦六爻皆阳,现在出现新的变化,从底部生出一个阴爻,形成“柔遇刚”的情况。这个阴爻逆势上扬,生命力非常旺盛,奈何阴长则阳消,两者无法一起成长。
在自然界,天地的阴阳二气必须相遇交感,才能造成“品物咸章”的荣景。在人间,九五与九二皆能居中,可以维持正道,使一切顺利进行。本卦下巽上乾,乾为君子,巽为随顺,表示君子之道可以顺利施展。把握住姤卦所显示的遇合与机遇,实在非常重要。
【44 · 3】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译文】
《象传》说:天下有风在吹,这就是姤卦。君王由此领悟,要发布命令,诏告四方。
【注解】
姤卦下巽上乾,乾为天,为君王,巽为风,有如以风来传布君王的诏命。
“后”指君王。程颐说:“诸象或称先王,或称后,或称君子、大人。称先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建国、作乐、省方、敕法、闭关、育物、享帝皆是也。称后者,后王之所为也,财成天地之道,施命诰四方是也。君子则上下之通称,大人者王公之通称。”《象传》的四种称呼,用法大致如上。
【44 · 4】
初六。系于金柅(nǐ),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zhízhú)。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译文】
初六。捆缚在缫车的金属横杠上,正固吉祥。有所前往,会见到凶祸。拴缚住的猪确实在跳动挣扎。
《象传》说:捆缚在缫车的金属横杠上,是要把柔顺者的路牵制住。
【注解】
“金柅”的“柅”是车下制动之木,有如煞车器,以“金”称之,是因为初六上临乾卦,乾为金,初六又在下卦巽中,巽为绳,所以说“系于金柅”。初六以阴爻居刚位,有动向,但是往上发展将危及阳爻,所以说“见凶”。反之,则为“贞吉”。这是要牵制“柔道”。《易经》虽主阴阳相济,但是重阳轻阴,或者重君子轻小人,仍为其基本立场。
“羸”为缧,为拴缚,“豕”为猪。《易经》也以羊代表阳爻,并以猪代表阴爻。“孚”为信实,有确实之意。初六在下卦巽中,巽为股,为进退,有跳动挣扎之象,故“豕孚蹢躅”。卦辞所谓的“女壮”,在此可见其貌。
【44 · 5】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译文】
九二。包裹中有鱼,没有灾难,不适宜招待宾客。
《象传》说:包裹中有鱼,理当分配不到宾客。
【注解】
古人见面送礼,用布包裹,鱼与豚为薄礼,但亦表示诚意。九二在下卦巽中,巽为木,为白,引申为白茅,可以垫在地上,也可以包物。此外,在全卦中间各爻亦可称“包”。对九二而言,“鱼”指初六,所以说“包有鱼”。《易经》另有两处提到“鱼”,亦即剥卦(椂,第二十三卦)六五“贯鱼以宫人宠”与中孚卦(椳,第六十一卦)卦辞“豚鱼吉”,鱼所指的都是阴爻。由于“包有鱼”,所以九二以阳爻居柔位,依然可以“无咎”。
“宾”是指九四,因为九四与初六正应,现在却被九二从中拦截。于是,九四成为“包无鱼”,也成为九二之“宾”了。在姤卦中,以遇为优先,所以九二可以捷足先登。
【44 · 6】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译文】
九三。臀部没有皮肤,行走十分艰难。有危险,但没有大灾难。
《象传》说:行走十分艰难,是因为行走没有牵引的力量。
【注解】
九三爻辞前半段,与夬卦九四爻辞前半段相同。这是覆卦可能出现的情况。九三在下卦巽中,巽为股,所以说“臀”。以阳爻居刚位,有动向,但是上无正应,不安又动弹不得,是为“无肤”。并且无由接近初六,所以“其行次且”。既然行动迟缓不决,所以“厉,无大咎”。
姤卦九三与夬卦九四之异,在于后者已入上卦兑中,兑为羊,所以可以“牵羊悔亡”;但是,姤卦九三空有阳刚之力,但是“行未牵也”,所以必须稍安毋躁。
【44 · 7】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3夬卦䷪
? 検
【43 · 1】
? 検 夬(guài)。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译文】
夬卦。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夬卦是下乾上兑,亦即“泽天夬”。《序卦》说:“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一直增益下去,最后一定会溃决。“夬”音怪。
夬卦是五阳一阴的格局,是由大壮卦(椓,第三十四卦)再往上增加一阳所形成。其覆卦为姤卦(椝,第四十四卦)。全卦由上六取象。上六位居九五之上,九五为王者,所以说“扬于王庭”。上六受到九五信赖,但已知处境危险而呼号,它在上卦兑的上部,兑为口,所以说“孚号有厉”。
夬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是由复卦(椃,第二十四卦)往上到泰卦(棯,第十一卦),再陆续发展而成。泰卦上坤,坤为邑,现在只剩上六一个阴爻,所以说“告自邑”。此时“不利即戎”,“即”为从、就,“戎”为武力、作战。上六已无凭借,眼见大势已去,不如顺势前往,也就是“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43 · 2】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
《彖传》说:夬卦,是决断的意思,刚强者要决断柔顺者。刚健而喜悦,决断而温和。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是因为柔顺者凌驾在五个刚强者之上。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它的危险才会广传出去。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是因为往上走没有去路。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刚强者成长到最后就会终止。
【注解】
夬卦五个阳爻在下,上行趋势很明显,是为“刚决柔也”。下乾上兑,乾为健,兑为悦,是为“健而说”,如此决断才不会太过刚猛,所以说“决而和”。一个阴爻处在五个阳爻之上,正是“扬于王庭”。但是上六必须居安思危,认清形势,“其危乃光”,“光”是广的意思。
上六的宿命是“所尚乃穷”,高处不胜寒。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只要放开这一步,全部让给阳爻,阳爻也将盛极而衰,然后阴爻得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在解释本卦各爻时,仍以上六为主。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
【43 · 3】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
《象传》说:沼泽到了天的上方,这就是夬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配利禄给下属,并以自居有德为忌讳。
【注解】
夬卦下乾上兑,兑为泽,乾为天,亦即“泽上于天”。沼泽到了天之上,水将循决口而下注。这是夬卦的取象。
君子见到泽水润下以及泽高必决,所领悟的是“施禄及下”以及“居德则忌”。由此可知,修养必须兼顾客观行动与主观心态。若是自居有德,则施禄成了猎取声名的手段,还谈得上什么修养呢?
【43 · 4】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
初九。前进的脚趾壮健,前往而不能胜任,就是灾难。
《象传》说:不能胜任而前往,这就是灾难。
【注解】
夬卦由大壮卦(椓)变来,大壮卦的初九是“壮于趾,征凶有孚”,到了夬卦初九则是“壮于前趾”,因为已经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动向较强,但是上临四个阳爻,实在无力可施;并且初九与九四无应,表示无功而返。“往不胜”的结果是注定的,而这就是“咎”了。“咎”为灾难或过失,轻者为过失,重者为灾难。
【43 · 5】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戒惕而有呼号,夜晚会出现兵寇,不必担忧。
《象传》说:出现兵寇而不必担忧,是因为取得居中的路。
【注解】
九二居下卦乾的中位,并且顺着初九的上进动向,所以取义牵涉到乾卦(第一卦)的九三。乾卦九三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莫夜”的“莫”同“暮”,其意同“夕”。至于“号”与“有戎”,则取自夬卦卦辞,涉及五阳与上六的紧张关系。
九二以阳爻居柔位,阳刚之气稍减;并且居中而行,不致过分,所以说它“有戎勿恤”。
【43 · 6】
九三。壮于(kuí),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颧骨壮健,会出现凶祸。君子果敢决断而独自前行,遇雨打湿衣服,有怒气,但没有灾难。
《象传》说:君子果敢决断,最终没有灾难。
【注解】
“”为脸颊上的颧骨。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可以单就下卦取象而说“壮于”。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刚猛的相貌可以想见,但是九三往上也是互乾(九三、九四、九五),未必可以施展得开,反而可能“有凶”。
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是夬卦中必须决断的位置,所以说“君子夬夬”。“独行”是说它在上下五个阳爻之中,独自与上六阴阳正应,离群而往。阴阳二气相感则可说“雨”,并且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泽,泽在上则成雨。“遇雨若濡”,“若”为“而”。“有愠”是因为既要“夬夬”,又会受牵连“若濡”,两相权衡,不可莽撞而行,所以“终无咎也”。
【43 · 7】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2益卦䷩
? 椛
【42 · 1】
? 椛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
益卦。适宜有所前往,适宜渡过大河。
【注解】
益卦是下震上巽,亦即“风雷益”。《序卦》说:“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一直减损下去,接着一定要有所增益。益卦与损卦为正覆关系,亦即现在要损上益下了。下卦为内,为我,上卦为外,为彼,所以称损上益下为益卦。
《杂卦》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损卦损下益上,有如损民利君,为衰退之始;益卦损上利下,则为兴盛之始,因此,不但“利有攸往”,并且“利涉大川”。
【42 · 2】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译文】
《彖传》说:益卦,减损上方而增益下方,百姓的喜悦没有止境。从上方来到下方之下,它的道德大放光明。适宜有所前往,如此则居中守正而有喜庆。适宜渡过大河,是因为木舟之道从此可以通行。益卦一行动就能顺利,每日进步没有止境。天体旋转,大地生养,增益并没有固定的方式。凡是增益的法则,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
【注解】
由“损上益下”一语可知,益卦是否卦(棲,第十二卦)所变成,亦即否卦的上九来到初位,把全卦其他各爻往上推进一位,形成益卦(椛)。上为君,下为民,所以“自上下下”,是为“其道大光”,并且“民说(悦)无疆”。
此一行动,使九五、六二皆居中守正,相应有庆。至于“利涉大川”,则是因为益卦下震上巽,震为足,为行,而巽为木,木制之舟可行,是为“木道乃行”。并且,震为动,巽为顺利,出现“日进无疆”的效果。“天旋地生”,是说否卦上九来到初位,有如天体之旋转;它使否卦的下坤往上走,有如大地之生长。天地的这种增益是“无方”的,没有固定模式。它与损卦一样,也须“与时偕行”。
【42 · 3】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
《象传》说:风与雷的组合,这就是益卦。君子由此领悟,看到善行就要跟着去做,自己有错就要立即改正。
【注解】
益卦下震上巽,巽为风,震为雷,是为“风雷益”。刮风时,雷鸣增其威力;打雷时,强风益其声势。两者相得益彰。
君子的修养在于,取法别人的优点来增益自己的德行,并且察觉自己的过失就勇于改正,一益一损,实为两益。
【42 · 4】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译文】
初九。适宜用来推动大事,最为吉祥,没有灾难。
《象传》说:最为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下位者不必全力侍奉上位者。
【注解】
初九为成就益卦的主爻,是“损上益下”的具体作为,并且在下卦震中,震为动,为行,所以说“利用为大作”。“作”是作为、兴起。
在益卦中,初九能有作为,是以“元吉,无咎”,原因是下位者(初九)不必“厚事”上位者(六四),反而是六四正应要以阴从阳。
【42 · 5】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译文】
六二。有人增益他价值十朋的龟,不能拒绝,长久正固吉祥。君王用以祭献上帝,吉祥。
《象传》说:有人增益他,是从外部来的。
【注解】
本爻爻辞前半段与损卦六五爻辞相同,可参考解说。只是大离改为从初九到九五(椛)。在损卦的“元吉”是“自上佑也”,而益卦的“永贞吉”,则是“自外来也”,亦即初九是由外卦下来帮忙的。六二与九五阴阳正应,居中守正,所以“永贞吉”。
六二在下卦震中,震为诸侯,可以代行王事。益卦的精神为损上益下,由此正可以显示九五天子之重用。并且,从初九到九五的大离卦,也是正反相对的一组震卦,震形如簋,二组一对,则为祭器。王之“用享”,至高对象为帝。本卦由“天旋地生”而成,有九五、六二之中正,所以说“王用享于帝,吉”。
【42 · 6】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译文】
六三。用增益之物救助灾荒,没有灾难。有诚信而行中道,用珍圭告知王公。
《象传》说:用增益之物救助灾荒,这是本来就有的职责。
【注解】
“凶事”为灾荒,“圭”为珍圭。《周礼·春官·典瑞》说:“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在下卦之终,遇见百姓受灾,将会采取救助行动,发挥“损上益下”的效果。“固有之也”是指本来就有的职责,所以“无咎”。
六三之“有孚”,来自有上九正应;“中行”则是就全卦而言,三、四为中,并且,六三还居互坤(六二、六三、六四)之中位,坤为众,六三得其中。“有孚中行”之作用,犹如“告公用圭”,圭为王命的验证,而六三之所为有如“用圭”。六三在下卦震中,震为诸侯,称公;而初九系由原先否卦(棲)的上九下来,否卦上乾为玉,所以合之为“告公用圭”。
【42 · 7】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1损卦䷨
【41 · 1】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译文】
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
【注解】
损卦是下兑上艮,亦即“山泽损”。《序卦》说:“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解卦在缓和了困难之后,一定会因松懈而造成损失,所以接着出现了损卦。
损卦是损下益上,下为内,为己,上为外,为人。能做到损己利人,表示“有孚”,然后就“元吉,无咎”,并且“可贞”。以诚信态度与人交往,以己之能来帮助别人,所以说“利有攸往”。
“曷”为何,“曷之用”是问如何表现这种诚信。“二簋”是供品中最简单的,“簋”为内圆外方的祭器,用以盛放黍稷稻粱。心中真诚而供品简单,鬼神也会欣然接受。
【41 · 2】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译文】
《彖传》说:损卦,减损下方而增益上方,它采取向上走的路。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使用二簋献祭应该配合时机,减损刚强者而增益柔顺者也要配合时机。减损与增益,满盈与空虚,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
【注解】
由“损下益上”一语可知,损卦是泰卦(第十一卦)所变,亦即泰卦的初九成为上九,使其他各爻下降一位,亦即下卦少了一个阳爻而使上卦多了一个阳爻,阳爻大阴爻小,所以是“损下益上”。若是损上益下,则是下一卦益卦了。为了益上,所以说“其道上行”。关键在于“损而有孚”一语,以减损来表示诚信,亦即肯定损己利人的美德。
“二簋可用享”固然肯定了真诚不可或缺,但并不表示繁复盛大的礼仪可以弃置。这要取决于时机。正如“损下益上”所展现的“损刚益柔”也须考量时机。万物的消长,原本就是“与时偕行”,自然界的盈虚是自己如此,而人间的损益则要靠智能了。
【41 · 3】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
《象传》说:山下有沼泽,这就是损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戒惕愤怒,杜绝嗜欲。
【注解】
损卦下兑上艮,艮为山,兑为泽,亦即“山下有泽”。泽水可以润山,并且,泽越深,山就显得越高。
君子由“损下益上”体认了修养的方法,就是“惩忿窒欲”。愤怒最易使人冲动,因而失去理性,做出各种后悔的事。孔子在学生请教如何“辨惑”时,特别指出:“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至于嗜欲,则是指出于个人私心的欲念,最易因而损人利己者。君子要杜绝的是这种欲,而不是其他正常的欲望。
【41 · 4】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
初九。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没有灾难。要酌量减损。
《象传》说: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是因为与上位者心意相合。
【注解】
初九居损卦初位,它原是泰卦的九二降下一位所成,亦即泰卦的初九去益上,才造成了损卦。所谓“已事”,即指办成此一损卦之事。不过,初九在损卦之初,要做损下益上之事,必须“酌损之”,不可过度与过量。
初九的“遄往”(遄为速),是因为与六四阴阳正应,是“尚合志也”,所以“无咎”。
【41 · 5】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
九二。适宜正固,前进有凶祸。不要减损,就有增益。
《象传》说:九二适宜正固,是因为以居中为其心意。
【注解】
在损卦中,上九已经“损下益上”了,初九要“酌损”,九二要“弗损”。九二的“弗损”是说不要自损,如此才可上济六五阴柔之君,亦即所益为六五。
九二在下卦中,是应损的部分,所以说“征凶”。反之,则是“利贞”,因为它得居中位,又有六五正应。
【41 · 6】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
六三。三人一起行走,就会减去一人;一人行走,就会得到友伴。
《象传》说:一人行走,因为三人会引起猜疑。
【注解】
六三居上下卦之际,对于泰卦变为损卦有所观察。泰卦下乾上坤,皆为三个同性爻走在一起。一变而为损卦,就是新的局面,亦即“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上九有六四、六五为友,六三有初九、九二为友。异性相处为“友”,同性则为“朋”。
“一人行,三则疑也”,此语显示《易经》肯定阴阳二元相对相成的原理。《系辞下》谈到此爻,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阴阳会合是二而一的组合,此为万物生成变迁的原则。
【41 · 7】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
六四。减损他的疾病,让他赶快有喜庆,没有灾难。
《象传》说:减损他的疾病,也是值得欢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