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10履卦䷉
【10 · 1】
履(lǚ)。履虎尾,不咥(dié)人,亨。
【译文】
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
【注解】
履卦是下兑上乾,亦即“天泽履”。《序卦》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
“履”的意思是鞋子,引申为穿鞋走路、行事合乎礼仪。本卦的通达,在于遭遇最危险的事,也不会受害。
本卦下兑上乾,兑为口,为悦,乾为人;有口而不咬人,反而以悦待人,自然通达了。
【10 · 2】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yuè,同“悦”)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译文】
《彖传》说:履卦,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响应强健,所以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刚强者居中守正,踏上帝位也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
【注解】
本卦的用意在于肯定“柔履刚”。不过,下兑上乾,是下柔上刚,为何说是“柔履刚”?理由是:柔在下,原是恰当的,以其柔顺方式来对待阳刚,亦即依礼行事,则可以走遍天下。
九五刚爻,既中且正,又居君位,因为在履卦,所以说是“履帝位”,没有愧疚可言。又因为主爻是六三(唯一的阴爻),六三在互离(九二、六三、九四)中,离为火,为光明,所以称之“光明”。
【10 · 3】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译文】
《象传》说:天在上,泽在下,这就是履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的心意。
【注解】
履卦下兑上乾,兑为泽,乾为天,所以是上天下泽,这是自然界原本的位序。
君子分辨社会上应有的秩序,才可使人各安其位,相互以礼来往,进而安定百姓的心意。
【10 · 4】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译文】
初九。按平常的践履方式前往,没有灾难。
《象传》说:按平常的践履方式前往,是因为只想实现自己的愿望。
【注解】
“履”卦意在向前走去,而初九阳爻有动力,又位在足(初爻如足),所以依其平素正常方式去践履(实践、履行),就可以“无咎”。
“独行愿”是独行其志,而不是为了任何利益。
【10 · 5】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文】
九二。所走的路平坦宽阔,幽隐的人正固吉祥。
《象传》说:幽隐的人正固吉祥,是因为他守中使自己不乱。
【注解】
九二居下卦之中,从初九一路走来,道路已经“坦坦”。不过,由于下卦兑为泽,所以适合泽中之人(幽人)正固吉祥。“中不自乱”,因为他位居中爻,可以守常不乱。
“幽人”的原意为处于幽暗中的人,与“视不明”有关。九二在下卦兑中,兑为毁折;又在互卦离(九二、六三、九四)中,离为目,合之则为目有毁折,所以处身幽暗。在此则指幽隐之人。
【10 · 6】
六三。眇(miǎo)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译文】
六三。眼有疾还能看,脚跛了还能走。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咬人,凶祸。勇武之人要做大王。
《象传》说:眼有疾还能看,但没办法看清楚。脚跛了还能走,但没办法走远路。老虎咬人的凶祸,是因为位置不适当。勇武之人要做大王,是因为心意刚强。
【注解】
六三在下卦兑(毁折)与互卦离(目)中,是眼有疾;又在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股,是腿受伤。既看不清又走不远,只要一冒险前进(履虎尾),就有凶祸。兑为口,六三等于落入虎口。兑为西方之卦,其象为虎,所以本卦一再谈及“虎”。
六三是全卦唯一的阴爻,因而成为主爻,但是以阴爻居刚位,又是乘刚,所以位不当。它得到五个阳爻上下呼应,自信满满,表现有如勇武之人,又有上九与之正应,所以想“为于大君”。
【10 · 7】
九四。履虎尾,愬(sè)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译文】
九四。踩在老虎尾巴上,戒慎恐惧,最后吉祥。
《象传》说:戒慎恐惧而最后吉祥,是因为心意是要往前走。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9小畜卦䷈
? 棬
【9 · 1】
? 棬 小畜(xù)。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文】
小畜卦。通达。浓云密布而不下雨,从我西边的郊野飘聚过去。
【注解】
小畜卦是下乾上巽,亦即“风天小畜”。《序卦》说:“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相对于此,另有大畜卦(椆,第二十六卦)可资参考。
云是阴阳二气互动所形成的,但是尚未凝结为雨。小畜卦下乾上巽,乾之位在西北,巽之位在东南,爻画由下而上,等于风雨(巽为风)由西北吹向东南,使浓云未及下雨就飘聚过去,所以说“自我西郊”。
如果扣紧“西风”一词,则可说:本卦以六四为主爻,六四在上巽(风)与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之位在西,所以合为“西风”。
小畜是蓄积较少,成云而未及下雨,但是到了上九就“既雨”了。
【9 · 2】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xùn),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译文】
《彖传》说:小畜卦,柔爻得居正位而上下都来应合,称之为“小畜”。健行又能顺利,阳刚居中而心意可以推行,所以通达。浓云密布而不下雨,是因为风往上吹。从我西边的郊野飘聚过去,是因为施雨还不到实现的时候。
【注解】
小畜卦一阴五阳,六四阴爻居柔位,是最恰当的正位,上下五个阳爻都来呼应。其次,本卦下乾上巽,乾为健,巽为入,为顺,既健行又顺利;二、五皆为阳爻,是既刚且中,可以“志行”,所以“亨”。
“密云不雨”,因为下乾上巽,是风在天上吹。“尚往也”,“尚”即是“上”。“施未行”是说“小畜”(恩泽)所积尚不足以大行于天下。
【9 · 3】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yì)文德。
【译文】
《象传》说:风在天上吹行,这就是小畜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美化自己的文采与道德。
【注解】
“风行天上”,刚健的乾卦位居随顺的巽卦之下,这是小畜的取象。以柔蓄养刚,并且是一柔对五刚,格局与效果都有限,所以称为“小畜”。
程颐说:“君子所蕴蓄者,大则道德经纶之业,小则文章才艺。”此处所谓的“文德”,可以兼指文采与道德,是君子所不可或缺的。
【9 · 4】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译文】
初九。循着正路回来,会有什么灾难?吉祥。
《象传》说:循着正路回来,理当是吉祥的。
【注解】
初九阳爻居刚位,又有六四正应,代表依循正路回到此位。所以不会有咎。
小畜卦是小格局的蓄积,初九可以循规蹈矩、安于本分,就是可贵的吉象了。
【9 · 5】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译文】
九二。由牵连而回来,吉祥。
《象传》说:由牵连而回来,位置居中,也算没有失去自己的立场。
【注解】
九二的牵连很明显,它的上下都是阳爻,而相对的九五亦然,好像非回来不可。
九二的吉,主要是居下卦之中,又有九五配合(五阳面对一柔时,彼此不会相斥),所以不会失去立场。
【9 · 6】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译文】
九三。大车脱落辐条,夫妻反目失和。
《象传》说:夫妻反目失和,是因为不能端正家庭关系。
【注解】
“舆”是车,“说”同“脱”,“辐”是车轮上的辐条。车脱落辐条,就无法前进,正如九三的去路被全卦唯一的阴爻六四所阻。
九三也像其他阳爻一般,要与六四呼应,奈何六四居上乘刚,使夫妻的上下关系颠倒了,以至于“反目”。此外,在下乾上巽的结构中,乾为男,巽为女,且是“多白眼”,而九三首当其冲,难怪“不能正室”。
【9 · 7】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8比卦䷇
?
【8 · 1】
? 比。吉。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文】
比卦。吉祥。考察占筮,开始而长久正固,没有灾难。从不安定中刚刚转变过来,后到的会有凶祸。
【注解】
比卦是下坤上坎,亦即“水地比”。《序卦》说:“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杂卦》则说:“比乐师忧。”师卦忧虑而比卦喜乐。
“比”是亲近依靠、互相帮助之意。对人群相处而言,吉祥。“原筮”是要辨明实情,以免有虚伪的人蒙混。如此才可以开始“比”,并使之长久、正固。此事大为不易,但是“无咎”。
到了比卦,天下才从“不宁”中转变过来。“后夫”的“夫”是语气词,凡是后到的(包括众人与小国家),由于亲比不上,所以“凶”。
【8 · 2】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译文】
《彖传》说:比卦,吉祥。比是辅助的意思,在下的人都能顺从。考察占筮,开始而长久正固,没有灾难,是因为刚强者居中。从不安定中刚刚转变过来,是因为居上位者有底下的人来应和。后到的会有凶祸,是因为他的路走到尽头了。
【注解】
“比”有亲近、互助之意。下卦坤为顺,表示“下顺从也”,百姓都来相辅。上是指九五,占天子之位,并且刚爻居中,有刚健中正之德。
九五刚中,六二阴爻居柔位,也居下卦之中,所以上下相应无间,天下开始太平。“后夫”则指后到者,迟疑不肯亲比,最后无路可走,所以“凶”。
【8 · 3】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文】
《象传》说:大地上有水,这就是比卦。先王由此领悟,要封建万国,亲近诸侯。
【注解】
比卦下坤上坎,坎为水,坤为地,是“地上有水”。地承载水,水滋润地,两者相互依存。
先王是指古代天子,在安定天下之后广建诸侯之国。夏朝有万国之说,商汤时有七千七百七十三国,周初仍有一千八百多国。小国多,有如众星拱月,共同来辅佐天子。
【8 · 4】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文】
初六。有诚信,去亲近依靠,没有灾难。有诚信如同瓦罐盈满,会有另外的吉祥最后来到。
《象传》说:比卦的初六,将有另外的吉祥。
【注解】
比卦须以诚信为先,所以初六“有孚”。而初六所比的对象,自然是全卦唯一的阳爻九五了。愿意去“比”,就“无咎”。
“盈缶”,下坤为釜(锅),借为“缶”(瓦罐),上坎为水,瓦罐水满,有如诚信无比。那么,先是“无咎”,而最终会有其他的吉祥来到。“终来”是因为初六离九五最远,不过最后还是受享吉祥。
【8 · 5】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
六二。从内部去亲近依靠,正固吉祥。
《象传》说:从内部去亲近依靠,是因为没有失去自己的立场。
【注解】
六二在下卦(又称内卦)之中,阴爻居柔位,又与九五正应,所以说“比之自内”。
六二本身也是居中得正,所以“贞吉”。虽然是向九五亲近依靠,但是并未失去自身的立场。
【8 · 6】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文】
六三。亲近依靠的都是不适当的人。
《象传》说:亲近依靠的都是不适当的人,不也让人感伤吗?
【注解】
比卦以九五为主爻,六三可以亲近依靠谁呢?六三在互艮(六三、六四、九五)中,艮为止,无路可走。六二与九五正应,六四也上承九五,六三与上六又敌而不应,结果变成无依无靠,想比也没有着落,是为“比之匪人”。“匪”为“非”,不适当也。
“伤”字可以指感伤,也可以指伤害。总之,不是好的情况。
【8 · 7】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文】
六四。向外去亲近依靠,正固吉祥。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7师卦䷆
?
【7 · 1】
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
师卦。正固。有威望的长者吉祥,没有灾难。
【注解】
师卦是下坎上坤,亦即“地水师”。《序卦》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争讼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形成了军队。
“师”原指军队编制,有作战任务,所以必须正固。“丈人”是指有威望的长者,由于此语在《易经》只出现一次,所以常被认为是“大人”的误写。丈人带领军队,是吉祥的。
“无咎”是因为军队作战并非可喜之事,谈不上“无不利”。
【7 · 2】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译文】
《彖传》说:师卦的师,由众人组成。正固是坚持正道。能够带领众人走上正路,就可以称王天下了。刚强者居中并且上下相应,遭遇危险还能顺利前进,用这种做法来役使天下,而百姓跟随他,结果是吉祥,还会有什么灾难呢?
【注解】
“师”是军队,由众人所组成。古代军队编制为:五人一伍,五伍一两,四两一卒(一百人),五卒一旅,五旅一师(两千五百人)。带领众人而能正固,实非丈人莫属。
师卦六爻只有九二为阳,等于一阳(丈人)带五阴(众人)。九二是刚爻居下卦之中,可以行正道,上又有六五相应。因此,他有为王的气象。
“行险而顺”,本卦下坎上坤,坎为险,坤为顺,亦即遇到危险而终能顺利化解。“毒”是指役使,因为作战之役使有如荼毒百姓。这原本会带来忧苦,但是百姓依然支持正义之师,所以结果是“吉”。
【7 · 3】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译文】
《象传》说:地里面有水,这就是师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容纳百姓,蓄养众人。
【注解】
师卦由下坎上坤合成,坤为地,坎为水,所以说“地中有水”。水聚集在地下,有如众人集合可以组成军队。
“君子”的志向是修养道德以建立功业,所以要“容民畜众”。
【7 · 4】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cáng),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译文】
初六。军队出动要按照军纪,不顺从的,将有凶祸。
《象传》说:军队出动要按照军纪,因为破坏军纪会有凶祸。
【注解】
初六是师卦第一爻,表示要发动军队去作战,这时须以军纪为上。初六在下卦坎中,坎为水,水为平,引申为法令与规范,所以说,“师出以律”。
“否”是恶、逆,“臧”是善、顺。一般讲臧否人物,是指评断人物的好坏优劣。在此,“否臧”是指逆而不顺。“失律”对任何团体都是危机,而对军队则是凶祸。
【7 · 5】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译文】
九二。率领军队而能守中,吉祥而没有灾难,君王三次赐命嘉奖。
《象传》说:率领军队而能守中吉祥,是因为受到上天的宠幸。君王三次赐命嘉奖,是为了使万国都来臣服。
【注解】
九二居下卦中位,就军队而言,可以统一指挥又可以守住中道,所以“吉无咎”。九二与六五正应,六五为天位或天子位,对九二全力支持,六五到九二有三步,所以说“三锡命”。《周礼》有“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之说。
“承天宠”,九二为全卦唯一阳爻,往上直通天位而毫无阻隔,又与六五正应,可谓得天独厚。“怀万邦”,君王奖赏功臣,万邦乐于归顺。上卦为坤,为国,一致应合九二,唯九二马首是瞻。所以,奖赏功臣,正可以怀柔万邦。
【7 · 6】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译文】
六三。军队或许会载着尸体回来,凶祸。
《象传》说:军队或许会载着尸体回来,完全没有功劳可言。
【注解】
六三居下卦坎之上,坎为“多眚舆”,多灾多难的车辆,所以“或舆尸”。这在师卦中当然是凶祸之兆。
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其位不正;对九二则是乘刚,与上六又敌而不应,所以“大无功”。
【7 · 7】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
六四。军队后退驻扎,没有灾难。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6讼卦䷅
? 棩
【6 · 1】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文】
讼卦。有凭证可信,窒塞而须警惕,中间吉祥,最后有凶祸。适宜见到大人,不适宜渡过大河。
【注解】
讼卦是下坎上乾,亦即“天水讼”。《序卦》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与人之间因为争取需求而发生诉讼。
“孚”是信,在此是指有凭证或证据可以采信。但是,处于讼卦,证据未必被人采信,显示窒塞不通的状况,所以要小心戒惧。
“中吉”,所指为九二,因为它居下卦中位,并且拥有上下两个柔爻而“有孚”。“终凶”,诉讼若不能适可而止,则最后的结局将是凶祸。此时适宜见到公正廉明的大人,而不适宜逞勇冒险。
【6 · 2】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译文】
《彖传》说:讼卦。上卦刚强,下卦险恶;遇到险恶还健行不已,就形成讼卦。讼卦有凭证可信,却窒塞而须警惕;至于中间吉祥,是因为刚爻来到下卦并居于中位。最后有凶祸,是因为争讼不可能成就任何事。适宜见到大人,是因为崇尚守中而端正的品德;不适宜渡过大河,是因为本身陷于深渊之中。
【注解】
讼卦由下坎上乾组成。坎为险,乾为刚,是为“上刚下险”。遇到险恶还往前奋进,或者内心险恶外表刚强,自然难免争讼了。
九二虽“有孚”,但处于下卦坎中。坎有险阻之意,并且对人而言,坎是加忧、心病,所以合成“窒惕”。若是不窒,何必争讼?“中吉”由九二居中的中,引申为争讼的中间过程。“终凶”是指争讼不会有好结果。
九五阳爻居刚位,又在上卦之中,是具有中正之德的“大人”,可以秉公断案。“入于渊也”,是指九二本身在坎的中间。
【6 · 3】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
《象传》说:天与水相违而行,就是讼卦。君子由此领悟,做事要在开始时就谋划好。
【注解】
讼卦下坎上乾,乾为天,坎为水。天原本居上,水原本在下,两者背道而驰,无法沟通交流,所以会有争讼。
君子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将来的最坏结果,所以在开始时谨慎筹谋。否则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 · 4】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译文】
初六。不要把事情做到底,有小的责难,最后吉祥。
《象传》说:不要把事情做到底,因为争讼不可以长期坚持。虽然有小的责难,还是可以辩明道理。
【注解】
讼卦初六是争讼的开始阶段,柔爻表示不会长久进行此事(争讼之事),所以只有口舌之争,最后吉祥。
初六有“其辩(辨)明也”,是因为上有九四为正应,近又有九二为比邻。讼卦既是争讼,每一爻的敌与应就扮演重要角色了。敌则相抗,应则支持。
【6 · 5】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bǔ),其邑人三百户无眚(shěng)。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chuò)也。
【译文】
九二。争讼没有成功,回来躲避,他采邑的三百户人口没有灾害。
《象传》说:争讼没有成功,回来躲避是要逃开争讼的事。居下位而与居上位者争讼,祸患来到是自己找的。
【注解】
九二与九五敌而不应,而九五为尊位,所以九二争讼不能成功。并且这是明显的“自下讼上”,无异于自取祸患。九二在下卦坎中,坎为险,情况极为不利。
“二”是大夫位,大夫的采地为“邑”。三百邑为下大夫所有。九二败诉逃回来,由于居下卦中位,所以勉强没事,并且邑人也不会受到牵连。
“逋”是逃避躲藏,“眚”是较小的灾祸,“掇”是拾取。本爻强调形势比人强,先避讼免祸再说。
【6 · 6】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译文】
六三。享用祖先的余荫,守住正固,有危险,最后吉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成就。
《象传》说:享用祖先的余荫,是因为跟随上位者就会吉祥。
【注解】
“旧德”是祖先的恩德,亦即承袭所得的爵禄。“三”是公位,是由祖先的余荫而来。只要正固守之,虽有危险但尚可自保,“终吉”。
六三有上九正应,上九在乾卦中,乾为君,所以说“从上吉也”。至于“厉”与“无成”,则来自六三的承乘皆为刚爻(上下皆为阳爻),难以有成。
【6 · 7】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吉,不失也。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5需卦䷄
?
【5 · 1】
?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文】
需卦。有诚信,光明通达,正固吉祥。适宜渡过大河。
【注解】
需卦是下乾上坎,亦即“水天需”。《序卦》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有所需要,也是有所等待。
“孚”是信,“有孚”是指诚而有信。《易经》常以“有孚”描写异性爻的亲近遇合,如本卦九五(上下皆为阴爻)即是“有孚”。有了诚信,就会光明通达,守住正固而得吉祥。
本卦由下乾上坎组成,乾为健,即使遇水(坎为水),也能奋勇前进,所以说“利涉大川”。
【5 · 2】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译文】
《彖传》说:需卦,有所等待,因为前面出现了危险。有刚健之德而不会陷于险难,从道理上讲不会走到困穷的地步。需卦有诚信,光明通达,正固吉祥。九五处在天位,可以端正而守中。适宜渡过大河,前往可以建立功业。
【注解】
“须”是待,要等待条件成熟才可以行动。上卦为坎,坎为险;上为前,下为后,所以说“险在前也”。下卦为乾,乾有刚健之德,所以不会陷入险中。“义”指道理或合宜的推断。
“天位”是五位;九五是阳爻居天位,足以做到正与中。“利涉大川”是常见的用语,意指像大河这样的险阻也挡不住,并且还有利可得,亦即建立功业。
【5 · 3】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
《象传》说:云气上升到天空,这就是需卦的取象。君子由此领悟,要饮食与宴乐。
【注解】
本卦下乾上坎,乾为天,坎为水,水在天上,引申为云。云在天上,尚未凝聚成雨,所以要耐心等待。君子即使有才德,也须待机而动。
君子在等待时,该做什么?程颐说:“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也。”处于平常日子,准备接受天命。
【5 · 4】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
初九。在郊野等待,适宜守常不动,没有灾难。
《象传》说:在郊野等待,是不要冒险前进;适宜守常不动而没有灾难,是因为没有失去常理。
【注解】
需卦显示“等待”之意。初九离上坎的危险最远,有如处在郊野。《尔雅》谓:“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在都城之外等待,只要守常不动,就没有灾难。
“未失常也”,是因为阳爻居初位,上又有六四相应,所以可以远离危险,等待时机。
【5 · 5】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译文】
九二。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的责难,最后吉祥。
《象传》说:在沙滩上等待,是因为沙洲浮现在水中;虽然有些小的责难,最后还是吉祥收场。
【注解】
九二离水(上坎为水)较近,到了沙滩。由于是阳爻居柔位,并且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口,为毁折,所以有些小的口舌是非。不过,处在下卦中位,又是等待不前,所以终究还是吉祥。
“衍”是水中泥沙,有如沙洲。九二的对应是九五,九五为坎中(水中)之阳爻,有如沙洲。九二与九五敌而不应,有如见沙洲而无法前行。
【5 · 6】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译文】
九三。在泥沼中等待,招来了强盗。
《象传》说:在泥沼中等待,是因为外面就有强盗。由我自己招来强盗,所以恭敬谨慎就不会陷于祸败。
【注解】
九三居下卦之上,紧邻坎水,等于停留在河边泥沼中。它若继续向前行动,就会引来强盗(坎为盗),因为强盗就在外面。
九三与上六相应,等于自己招来了强盗。这时若能“敬慎”,即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下卦为乾,为健,尚有自卫能力。
【5 · 7】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译文】
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从洞穴中逃出来。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4蒙卦䷃
? 棧
【4 · 1】
? 棧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
蒙卦。通达。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初次占筮,告诉他结果;两次三次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适宜正固。
【注解】
蒙卦是下坎上艮,亦即“山水蒙”,《序卦》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之幼稚阶段,有如蒙昧未开的状态,在人则是童蒙。
蒙卦是万物初生之后的发展阶段,所以不说它元(开始),而说它亨,因为发展的目标是要使一切通顺畅达。至于文末所说的“利贞”,则是必须先考量中间一段话所设定的条件,亦即做到这些才可进而“利贞”。
“童蒙”指儿童尚未拜师学习,心智处于蒙昧状态(亦即依本能的需要而行动),所以称为童蒙。在此借为比喻,所指为心智像童蒙的人。自知有所不明,所以要来求我(明白易理,懂得占筮的人)。占筮以诚意为要,再三占筮则有渎神(对神明不敬,想利用神明来肯定自己的意念)之嫌。
【4 · 2】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
《彖传》说:蒙卦,山下有危险,遇到危险就停下来,这就是蒙昧的状况。蒙卦通达,是因为它以通达的方式做到合时与中道。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这表示心意相互呼应。初次占筮,告诉他结果,那是因为本卦有刚毅中正之象。两次三次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因为他既蒙昧又亵渎。蒙昧之时可以用来培养正道,这是造就圣人的功业啊。
【注解】
蒙卦由下坎上艮组成。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所以说“山下有险”。外有山阻挡,内又有险难,“险而止”,情况蒙昧。
蒙昧则求通达,在此所指为九二爻所显示的象,亦即九二得时(有六五为应)而处中(居下卦中位)。程颐说:“时谓得君之应,中谓处得其中。”他所谓的“君”是指六五(五为君位),但是此君以柔爻居刚位,成为童蒙。“童蒙求我”,是六五求九二,两者心意相应。
“刚中”是指九二以刚爻居中位,表示刚毅中正,可以正确引导童蒙。但是,童蒙再三占筮,已无诚意可言,就不必对他多言了。“蒙以养正”,是说一启蒙就要培养正道,由此可以修成圣人功夫。儿童阶段若有偏差言行,往后一生也将歧路多艰。
【4 · 3】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文】
《象传》说:山下流出泉水,形成蒙卦的意象。君子由此领悟,要以果决的行动培育道德。
【注解】
蒙卦下坎上艮,是山下有水,亦即山下流出泉水,清澈又可汇聚成河,是成长之象。此时必须把握良机,接受适当教育。
“君子”是指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儒家以君子为理想人格的典型,凡是有此心志者,即是君子。相形之下,小人或凡民则是无此心志的人。因此,君子也须由年轻时就“果行育德”。
【4 · 4】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zhìgù)。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译文】
初六。启发蒙昧,适宜用刑罚来规范人们,借此让他们摆脱桎梏。依此有所前往,会陷入困难。
《象传》说:适宜用刑罚来规范人们,是为了端正法纪。
【注解】
初六以阴爻居下,代表被统治的人民处于蒙昧之中。这时统治者施以刑罚规范,是为了让他们摆脱(“说”同“脱”)桎梏。桎梏是脚镣手铐的刑具,在此有二义:本能欲望对人的控制,以及真正犯法受刑的状态。启蒙对于解脱这两种桎梏,皆有具体的作用。初六在下卦坎中,坎为陷,为险,所以用“刑人”为喻。
“以往,吝”是说如果只知借助于刑罚,往未来推展下去,结果将会陷入困境,有如孔子所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民免而无耻”,将是整个社会的困境。“以正法也”,表示这样做是为了端正法纪,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此外,“以往,吝”也可以由爻象来看,亦即初六与六四敌而不应,所以不宜前往。
【4 · 5】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译文】
九二。包容蒙昧,吉祥。容纳妇人,吉祥。儿子能够持家。
《象传》说:儿子能够持家,因为刚爻与柔爻可以接应。
【注解】
在蒙卦中,九二以刚爻居中,又有六五与之相应,自然可以承担责任,包容蒙昧之人。“纳妇”是指接纳六五而言。“刚柔接”亦由此取象,只要阴阳相济,就吉祥了。
在古代封建制度下,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采邑称家。五是天子位,二是大夫位,所以九二提及“家”。并且,九二与六三、六四,形成一个互卦震(椻),而震为长子。这是“子克家”的依据。
【4 · 6】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译文】
六三。不要娶这个女子,她见到有钱的男子,就会失身。娶她没有任何好处。
《象传》说:不要娶这个女子,是因为她的行为不顺理。
【注解】
六三与上九是正应,但是蒙卦的主角是九二。九二为众望所归,成为“金夫”;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居上下卦交接之际,原本就三心二意很不安分,现在与九二相邻,难免见利忘义,取悦九二了。
“取”通“娶”;“躬”为自身。六三在互坤(六三、六四、六五)中,坤为母,为有身,引申为自身。它若取悦九二,就会离开互坤,所以说它“不有躬”。娶了无法守住自身的女子,不会有任何好处。至于“行不顺”,是指六三乘刚,凌驾九二之上,在《易经》中,认为乘刚总是不顺理与不顺利的。
【4 · 7】
六四。困蒙,吝。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3屯卦䷂
?
【3 · 1】
?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文】
屯卦。开始、通达、适宜、正固。不要有所前往,适宜建立侯王。
【注解】
屯卦是下震上坎,亦即“水雷屯”。《序卦》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元”在此是指开始,而不是乾卦的创始,也异于坤卦的生成。屯卦象征万物开始出生的阶段,这种生命力将会使万物充满天地之间,进而通顺畅达,并且显得适宜而正固。“元亨利贞”是卦的四德,这四者只有在乾卦是充分而完美的意义,在其他各卦则是具体而微,并且各有其限制。譬如,屯卦的“利”是指“建侯”而言。
“勿用有攸往”,此时万物刚刚出现,一切都在动荡之中,人们没有必要到处奔走,却反而适宜安定下来,建国立侯。
【3 · 2】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译文】
《彖传》说:屯卦,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开始交流,困难随之而生。在险厄中活动不已,要使一切通达而正固。打雷下雨遍布各地,上天的造化仍在草创冥昧的阶段,适宜建立侯王,并且勤奋努力不休。
【注解】
“刚柔始交”,在卦象上是指阳爻与阴爻开始交错搭配,所指即是二气交流开始具体产生万物。这时的困难是指万物始生之不易。
“动乎险中”,来自下震上坎的解说。震为动,居下卦;坎为险,居上卦。下与上,犹如内与外,内为外所包,所以说“动乎险中”。“大亨贞”的“大”有普遍涵盖之意,所以译为要使一切通达而正固。
“雷雨之动”也是取象。震为雷,有振起之用;坎为水或为雨,有滋润之用,两者合作足以引发万物生生不息。不过,万物的创始根源仍须归之于天(由乾卦所象征)。此时对人而言是原始的草昧阶段,最好聚集成部落,建国立侯来领导大家,而不能安逸休息。
【3 · 3】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
《象传》说:上卦坎为云雨,下卦震为雷,两者相合就是屯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努力经营筹划。
【注解】
此为《大象》。解释卦象,依例都是先说明上下卦的组合,再指出它对人们的启发。坎是水,引申为雨,或为云。有关“云雷屯”,可以对照“雷雨解”(解是第四十卦,下坎上震(椙),可知以坎为云时,是说云在聚集,正如“屯”有屯聚之意,尚未解开,所以君子要“经纶”以化解困难。
坎为水,为坎陷;震为足,为行动。行动入于坎陷,则有回旋难进之象,这是解析各爻时可以参考的。有关基本八卦所指涉之丰富而多样的物象,请参考本书《说卦传》。
【3 · 4】
初九。磐桓(pánhuán),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译文】
初九。徘徊不进,适宜守住正固,适宜建立侯王。
《象传》说:虽然徘徊不进,但是前进的心意是正当的;尊贵而处于卑贱之下,这样可以广泛得到百姓支持。
【注解】
屯卦由下震上坎组成。震为行,总要有所作为,而震卦的初九正是发动的力量所在。这也是本爻的“志行”,此“志行”之“正”,在于阳爻居阳位,并且上有六四与之相应(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若为一阴一阳,则属正应)。至于“磐桓”的缘由,则是上卦坎为险,使它无法顺利前进。
《易经》以阳爻为贵,阴爻为贱。由全卦看来,初九在三个阴爻之下,是“以贵下贱”,而这三个阴爻又形成一个坤卦的互卦(六爻之二、三、四、五,可以另行组为不同的单卦,称为互卦;对于理解某爻之意,常可提供参考)。坤为民,自然拥护谦虚的初九,愿意推举他为侯王。
【3 · 5】
六二。屯如邅(zhān)如,乘马班(pán)如。匪寇,婚媾(gòu),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译文】
六二。困难重重,徘徊难行,骑上马也是团团打转。要是没有盗贼,就前去结婚了。女子守正而不出嫁,十年才可出嫁。
《象传》说:六二的难局,是因为乘驾在刚爻之上;十年才可出嫁,是因为最后一切回归正常。
【注解】
六二处于困境之中,即使骑上马也走不得,原因在于“乘刚”(阴爻居阳爻之上,这是不吉利的现象)。它所乘的初九即是“寇”,而它所欲婚媾的对象则是九五(二与五正应)。
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上有正应,所以可以“贞”得住。至于“十年乃字”,有二说:一是十为数之终,只要坚持到底,总会回归正常;二是十为坤之数,而六二在互坤(坤作为坤卦的简称)里,所以如此说。
【3 · 6】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译文】
六三。追逐野鹿却没有猎官带领,这样只会困处于山林中。君子察知几微,不如放弃算了。前往会有困难。
《象传》说:追逐野鹿却没有猎官带领,是因为贪图禽兽。君子放弃了,是因为前往会有困难,会陷于困境。
【注解】
六三在下卦震里,震为行动;又在互坤里,坤为地为田。两者相合而引申为田猎。不过,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与上六相敌(不应就是敌),所以没有虞人(古代掌山林的官,担任打猎时的向导)来配合。六三、六四、九五这三爻形成互艮,艮为山,所以说它“惟入于林中”。
“禽”泛指飞禽走兽。“从禽”是贪念在作祟,君子察觉事情不妙,只好放弃了。“吝”是吉凶断语之一,有困难、屈辱之意。再往下就是“厉”(危险)与“咎”(灾难)了。
【3 · 7】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2坤卦䷁
【2 · 1】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注解】
“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
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牝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牝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
“君子有攸(所)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
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
【2 · 2】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
《彖传》说:至广啊!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它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它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
【注解】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爻辞之后。
“至哉坤元”,“至”有微妙无比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性;“坤元”,乾与坤称“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由此可知,《易经》在以乾为首时,并未忽略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各有功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
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的地。像母马那样,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利贞”所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得常”。
“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得君者,臣之庆;得亲者,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由此可知,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安贞”为吉,其故也在此。
【2 · 3】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
【注解】
《大象》是解说全卦的。坤卦由下坤上坤组成。它所代表的是地,而其性质则是顺。
相对于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是“厚德载物”。两者搭配,则过程与目的同时显现,而君子的人生规划也十分清楚。
【2 · 4】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文】
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
《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循着此一规律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坚冰。
【注解】
坤卦第一爻是阴爻,称为“初六”,位居最下,有如人之足,所以用“履”字。霜是稀薄的碎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见微知著,可以判断将有坚冰。
程颐说:“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易经》常以阴爻比拟小人,可供参考。
【2 · 5】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文】
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
《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不有利,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
【注解】
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二是地位,所以是最足以代表全卦之爻。爻辞无异于对坤卦作为“地道”的描述。
古人认为天的运动是圆环状,地的运动是直线状,由此形成天圆地方的观念。孔颖达云:“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换言之,“直”是万物各自依其条件直接产生,只要条件成熟就自然出现了。能够如此,才会使万物遍及四方,由此造成广大无边的大地现象。“地道光也”的“光”通“广”。
“地道”是“直方大”,君子在效法时,“直”代表真诚,“方”代表方正,“大”代表包容。对内真诚而对外方正,互为表里,而根本态度则是包容。“习”是不必刻意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无不利”之意是无不有利(而不只是没有不利),如此文义较顺并且符合“地道”的性质。
【2 · 6】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译文】
六三。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
《象传》说: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是要等待时机再作发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是因为智虑周延而远大。
【注解】
六三进入人位,相较于天位而言,它代表了臣道。此外,六三处于下卦之上,必须待时而动。
此时虽有文采(亦即德行可观),也要正固守之,等待时机成熟。
“或从王事”的“或”字,代表可能性,这是配合六三的位置而言。如果真有这种机会,也须“无成”,不谈功业,要将荣耀归于君王,如此才会“有终”。处于危疑变动之际,最需要的就是“知光大也”。“光”字通“广”。
由全卦看来,六三已经形成一个单卦的坤,具有坤的基本德行,但是因为处于下卦,所以合而言之是“含章可贞”。其次,六三尚未形成完整的坤卦(无成),但是下卦已经走到终点(有终)。
【2 · 7】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1乾卦䷀
【1 · 1】
#
䷀乾。元亨利贞。
【译文】
#
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
【注解】
#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
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依序出现的有:乾卦(䷀第一卦),坤卦(䷁第二卦),习坎卦(䷜第二十九卦),离卦(䷝第三十卦),震卦(䷲第五十一卦),艮卦(䷳第五十二卦),巽卦(䷸第五十七卦),兑卦(䷹第五十八卦)。
《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变化生出万物。
“元亨利贞”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由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1 · 2】
#
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
#
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注解】
“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揲蓍(shéshì)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
“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上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
【1 · 3】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
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
【注解】
“九二”,“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四、五阳爻,皆先称九(阴爻则先称六)。二为地之上,表示龙已经崭露头角,才华受到注意了。这时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栽培与磨炼。
“大人”,德行完备的人,在此可以指称圣君(与九二对应的九五,为天子)。譬如,舜在耕田、捕鱼时,他的卓越表现开始受到尧的赏识,那么舜就是“利见大人”。通常,大人是指有位者,君子则是无位者。
【1 · 4】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
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
【注解】
“君子”,九三是阳爻,亦即刚爻(阴爻则称柔爻),在《易经》的用例中,刚爻为君子,柔爻为小人。三、四是人位,所以九三谈到君子的表现。九三位居下卦(或内卦)之上,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唯有本着乾卦的精神,日夜精进。
“乾乾”是健行不息,“若”是语词,有“如此”之意,“厉”与“无咎”都是占验之辞,所论为吉凶祸福。
【1 · 5】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
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
【注解】
九四之位,上不在天(五、上),下不在田(初、二),中呢?它才由下卦移到上卦之初,进入新的世界,有犹疑不定的情况,所以又可称之为“中不在人”。
“或跃在渊”的“或”是疑辞,“跃”与“在渊”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表示可上可下,要看时机与条件是否配合。保持此一机动状态,就不会有灾难了。在《易经》中,“或”字多用于三爻与四爻。
【1 · 6】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
九五。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
【注解】
九五进入天位,又居上卦之中,并且阳爻居刚位(初、三、五为刚位,二、四、上为柔位),称为“当位”,这是既中且正的位置。
龙飞上天,可以行云布雨,大显身手。这时所见的“大人”可能有二义:一是天子,二是贤臣,要看此龙本身所居之位而定。事实上,这时龙所象征的人,自己也是德行完备的大人了,可以呼召同伴共同发挥才干,造福天下百姓。程颐说:“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由此可知,大人可以指君,也可以指臣。
【1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