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3屯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物之始生也。《序卦》
屯见而不失其居。《杂卦》
易经中的象,是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易经中的理是不变的规律。我们通过象来探究卦中之理。
【3 · 1】
#
䷂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文】
#
屯卦。开始 注意,这里不是创始 、通达、适宜 只指利建侯 、正固。不要有所前往,适宜建立侯王。
【注解】
#
屯卦是下震上坎,亦即“水雷屯”。《序卦》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元”在此是指开始,而不是乾卦的创始,也异于坤卦的生成。屯卦象征万物开始出生的阶段,这种生命力将会使万物充满天地之间,进而通顺畅达,并且显得适宜而正固。“元亨利贞”是卦的四德,这四者只有在乾卦是充分而完美的意义,在其他各卦则是具体而微,并且各有其限制。譬如,屯卦的“利”是指“建侯”而言。
“勿用有攸往”,此时万物刚刚出现,一切都在动荡之中,人们没有必要到处奔走,却反而适宜安定下来,建国立侯。
【3 · 2】
#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大:使一切……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易经·序卦传》: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屯代表满,盈
【译文】
#
《彖传》说:屯卦,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开始交流,困难随之而生。在险厄中活动不已,要使一切通达而正固。打雷下雨遍布各地,上天的造化仍在草创冥昧的阶段,适宜建立侯王,并且勤奋努力不休。
【注解】
#
“刚柔始交”,在卦象上是指阳爻与阴爻开始交错搭配,所指即是二气交流开始具体产生万物。这时的困难是指万物始生之不易。
“动乎险中”,来自下震上坎的解说。震为动,居下卦;坎为险,居上卦。下与上,犹如内与外,内为外所包,所以说“动乎险中”。“大亨贞”的==“大”有普遍涵盖之意==,所以译为要使一切通达而正固。
“雷雨之动”也是取象。震为雷,有振起之用;坎为水或为雨,有滋润之用,两者合作足以引发万物生生不息。不过,万物的创始根源仍须归之于天(由乾卦所象征)。此时对人而言是原始的草昧阶段,最好聚集成部落,建国立侯来领导大家,而不能安逸休息。
【3 · 3】
#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
#
《象传》说:上卦坎为云雨, 水还没下来叫做云 下卦震为雷,两者相合就是屯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努力经营筹划 商量,安内,非行动,非对外发展 。
【注解】
#
此为《大象》。解释卦象,依例都是先说明上下卦的组合,再指出它对人们的启发。坎是水,引申为雨,或为云。有关“云雷屯”,可以对照“雷雨解”(解是第四十卦,下坎上震(䷧),可知以坎为云时,是说云在聚集,正如“屯”有屯聚之意,尚未解开,所以君子要“经纶”以化解困难。
坎为水,为坎陷;震为足,为行动。行动入于坎陷,则有回旋难进之象,这是解析各爻时可以参考的。有关基本八卦所指涉之丰富而多样的物象,请参考本书《说卦传》。
【3 · 4】
#
初九。磐(pán)桓(huán),利居贞 找到立足点之后守住它 。利建侯。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2坤卦䷁
卦的关系,有两种:非覆即变[非综zòng即错,一个意思]。易经共六十四卦,可以分三十二组。每两卦中第一卦和第二卦的关系也是非覆即变。
覆就是整个翻过去,屯卦(水雷屯)
,下一卦,蒙卦(山水蒙)
乾,坤,离,坎。这四个卦他们的覆卦都是他们自己
卦变指的是,将来看这个卦的时候,有本卦,有之卦(由“本卦”的一个或多个爻发生变动后,所生成的新卦象。),卦的变化。
【2 · 1】
#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攸者所也,有所往 ,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
#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 《乾》:不言所利大矣哉。乾卦有利于万物,而坤卦只利牝马之贞。乾卦用马来代表,而这里坤卦指牝马母马,特别温顺,一般人说坤完全被动,但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完全被动代表完全跟着主动走,这也需要健行(否则跟不上)。这里举了上课做例子,跟着上课上到最后也不简单。 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 表示不能起带头作用,只能随从跟从(我觉得这里和谦卦的创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 这里说,坤卦表示女性(/阴性/弱势/相对较弱),这句话是说女性(/阴性/弱势/相对较弱)在结婚前有很多好朋友,但是在东北方可以找到主人(却失去朋友) 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后天八卦图:

青龙白虎:

五行和八卦配合(作用,相生相克)

【注解】
#
“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
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牝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牝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
“君子有攸(所)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
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
方位

西南方有巽卦,离卦,(坤卦),兑卦,都是柔顺的阴性卦
东北方有震卦,艮卦,坎卦,乾卦,都是阳刚的卦
【2 · 2】
#
再一次说明一下,彖传专门来研究、解释卦辞
《彖》曰:至 至:至广 哉坤元 乾卦是大哉乾元 ,万物资生 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 ,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德:功能,大地的功能 。含弘光大 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 ,品物咸亨 亨:通顺畅达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
#
《彖传》说:至广啊!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它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它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
【注解】
#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爻辞之后。
...
2025年7月15日 12:24 周二01乾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序卦》
“乾刚坤柔。”《杂卦》
【1 · 1】
#
䷀乾。元亨利贞。
【译文】
#
乾卦。创始 谦卦中,元,代表生命力的开始 、通达 万物都来源于乾卦,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来源,所以通达 、合宜 每样东西都有它适宜的地方 、正固 表示它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
【注解】
#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
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依序出现的有:乾卦(䷀第一卦),坤卦(䷁第二卦),习坎卦(䷜第二十九卦),离卦(䷝第三十卦),震卦(䷲第五十一卦),艮卦(䷳第五十二卦),巽卦(䷸第五十七卦),兑卦(䷹第五十八卦)。
《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变化生出万物。
“元亨利贞”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由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1 · 2】
#
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
#
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注解】
#
“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揲蓍(shéshì)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
“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上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
【1 · 3】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
#
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
【注解】
#
“九二”,“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四、五阳爻,皆先称九(阴爻则先称六)。二为地之上,表示龙已经崭露头角,才华受到注意了。这时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栽培与磨炼。
“大人”,德行完备的人,在此可以指称圣君(与九二对应的九五,为天子)。譬如,舜在耕田、捕鱼时,他的卓越表现开始受到尧的赏识,那么舜就是“利见大人”。通常,大人是指有位者,君子则是无位者。
【1 · 4】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
#
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 因为三四都在边边,所以说有危险。且三四是人位,常常考虑要这个还是那个 ,但没有灾难。
【注解】
#
“君子”,九三是阳爻,亦即刚爻(阴爻则称柔爻),在《易经》的用例中,刚爻为君子,柔爻为小人。三、四是人位,所以九三谈到君子的表现。九三位居下卦(或内卦)之上,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唯有本着乾卦的精神,日夜精进。
...
2025年6月24日 11:20 周二目录
#
哲学与人生I
推荐语
自 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思想方法的特色
生平大事
生命内涵
人格表现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尼 采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马塞尔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加缪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哲学与人生II
推荐语
自 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中国哲学之起源
中国哲学的特质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二章 儒家的风格
...
2025年6月24日 11:20 周二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到图书馆查看资料,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希腊文之“爱”与“智”
#
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这个字就是源自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Philia、Eros、Agape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Eros,其形容词是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情色”。
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情爱的欲望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Philos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
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借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著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
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Eros,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Agape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1],而是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于智慧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
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
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i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自杀。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前347
谈起希腊文化,“转头必见柏拉图”。他曾亲炙苏格拉底,肯定灵魂是人的真我。真理存在,那就是吾人理性所对应的“理型”(eidos)。理性是“发现”而非“发明”理型,所以他不是唯心论者。善的理型有如太阳,照亮一切存在,也为人生指示了正确的道路。怀特海说:“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
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
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读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做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够维持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读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夜以继日地读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催眠》,叙述几个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况下接受指示,做出许多平常无法思议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台词说:“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要像电视中的人一样,学这些人用一样的商品,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通站,不断地去消费及使用这些商品。
这种催眠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譬如我们从小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了许多观念。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观念是对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反省过。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
经验本身虽然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实里面的东西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就好像黄河之水一样,看起来浩浩荡荡,事实上挟泥沙以俱下。这时就需要依靠理性来对自己的经验做一个反省。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而平常在经验的过程之中(如赶车、买东西、和别人通电话等),则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为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会引导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去行动,去生活。
人会有各种好的与不好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须以理性去思考这些经验。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代表理性开始运作了,因此他在当下这一刻是清醒的,这也可以说是“我思,故我在”[2]。人思考的时候正是在把经验整合起来,然后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说到“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代表自己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正由于有过这些不应该的行为,所以才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
当然,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我们常会觉得有些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中,郝思嘉在经过了许多灾难之后,最后靠在门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再说吧!”她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笛卡儿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法国哲学家。他想借由理性(而不再靠宗教信仰)找到知识的基础。他认为:每一个人在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去怀疑所有能被怀疑的东西”。我们可以怀疑世界与上帝,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但是,最后将会发现不能怀疑那正在怀疑的自己。
怀疑是一种思想作用,所以可以肯定“我思,故我在”。如此一来,我是由思想所肯定的,我的本质即是思想,然后就走上唯心论的路线了。身与心之间的二元对立,自此困扰着西方哲学界。
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