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第十九卷卫康叔世家第七

第十九卷

卫康叔世家第七

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

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康诰》等谆谆教导之。殷朝遗民以后再无造反之迹,而卫国从西周末年起,中经整个春秋时期,贵族内部争权斗争迭起,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屡屡发生,又加上齐、晋等大国的直接干预,卫国变得更加不稳和脆弱。一入战国,先受制于赵,再受制于魏,地位一降再降,最终灭亡于秦。

本篇震撼人心的是宣公杀害太子伋和太子异母弟子寿争死相让之事。宣公为人父、为人君,竟厚颜无耻地夺子之妻据为己有,反倒心恶太子,直至对太子下狠毒手。可见,古代君王全权在握时,就会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以致丧心病狂。太子伋面对亲生父亲的一系列恶行劣迹,毫无违逆之心、抗争之意,竟至自投罗网,束手就擒,成为刀下鬼。由此又可见,封建社会的忠孝意识能置人于愚昧混沌之中。而太子伋异母弟子寿在劝告、阻止太子伋无济于事后,竟以死相让,这种壮烈行为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充满父子相杀、兄弟相灭的腥风血雨的夜空。

【原文】

卫康叔[1]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译文】

[1]卫康叔:叔封初封于康(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北。),故称康叔;后改封于卫,故称卫康叔。卫:始建国于前11世纪。领地在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一带。建都朝歌(故城在今河南省淇县),后迁楚丘(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再迁帝丘(故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前254年为魏所灭。

【原文】

武王已克殷纣[1],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2],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3],恐其有贼心[4],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5]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当国。管叔、蔡叔疑周公,乃与武庚禄父作乱,欲攻成周[6]。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7]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8]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9]。

【译文】

[1]克:战胜。殷纣:即商纣王。

[2]武庚禄父:名武庚,字禄父。

[3]集:通“辑”,和顺。

[4]贼心:图谋叛乱之心。

[5]傅相:辅佐。

[6]成周:即雒邑,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武庚叛乱时,雒邑还没有营为东都,但是把它当作“宗周”。

[7]师:军队。

[8]放:放逐。

[9]河、淇:河即黄河。淇指淇水,在河北省北部,古为黄河支流。商墟:商代末期京都朝歌遗址。在今河南省淇县。

【原文】

周公旦惧康叔齿少,乃申[1]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2]爱民。”告以纣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为《梓材》[3],示君子可法则。故谓之《康诰》《酒诰》《梓材》以命[4]之。康叔之国,即以此命,能和集[5]其民,民大说[6]。

【译文】

[1]申:一再。

[2]务:必须。

[3]《梓材》:《尚书》篇名。梓,匠人。

[4]谓:称说。《康诰》《酒诰》:都是《尚书》篇名。命:教诲。

[5]和集:和顺安定。

[6]说:通“悦”。

【原文】

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1],赐卫宝祭器[2],以章[3]有德。

【译文】

[1]司寇:官名。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2]宝祭器:宝器(指高级车辆、旗帜、乐器、玉饰等)和祭器(祭祀时用的礼器)。

[3]章:表彰。

【原文】

康叔卒,子康伯代立。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i-[1]伯立。i-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贞伯立。贞伯卒,子顷侯立。

【译文】

[1]i-:jié。

【原文】

顷侯厚赂[1]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2]。顷侯立十二年卒,子釐侯立。

【译文】

[1]赂:行贿。

[2]命卫为侯:周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侯高于伯。但《史记索隐》认为:卫国从康叔起就是侯爵,不是伯爵。上文从“康伯”到“贞伯”六代称伯,是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而不是伯爵。

【原文】

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1],共和行政[2]焉。二十八年,周宣王[3]立。

【译文】

[1]周厉王:姬胡。彘(zhì):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东北。

[2]共和行政:周厉王暴虐,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由召公、周公共同行政,史称“共和行政”,凡十四年。

[3]周宣王:姬靖。厉王子。前828—前782年在位,废降籍田制度(一说废除在籍田上的奴隶集体耕作)。

【原文】

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于釐侯,多予之赂[1];和以其赂赂[2]士,以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3]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4]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

【译文】

[1]赂:财物。

[2]赂赂:第一个“赂”字指所得的财物,第二个“赂”字指行贿。

[3]羡(yán):墓道。

[4]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行迹,评定褒贬所给予的称号。

【原文】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1]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2]。五十五年,卒,子庄公扬立。

【译文】

[1]犬戎:中国古代部族名,戎人的一支。

[2]命武公为公:《史记志疑》认为周朝东迁以后,诸侯在他的国内都称公,从来没有天子命诸侯为公的。

【原文】

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1]死。陈女女弟亦幸[2]于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3]之,立为太子。庄公有宠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长,好兵,庄公使将[4]。石碏[5]谏庄公曰:“庶子[6]好兵,使将,乱自此起。”不听。二十三年,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

【译文】

[1]蚤:通“早”。

[2]女弟:妹妹。幸:宠信。

[3]子:养他为子。

[4]将(jiànɡ):带领军队。

[5]石碏(què):卫国上卿。

[6]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原文】

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1]之,州吁出奔。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2]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3]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4]进食,因杀州吁于濮[5],而迎桓公弟晋于邢[6]而立之,是为宣公。

【译文】

[1]绌:通“黜”,贬退。

[2]亡人:逃亡在外的人。

[3]详:通“佯”,诈。

[4]右宰丑:卫大夫。

[5]濮:水名。即今安徽省芡河上游。

[6]邢: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故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

【原文】

宣公七年,鲁弑其君隐公。九年,宋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1]。十年,晋曲沃[2]庄伯弑其君哀侯。

【译文】

[1]宋督:宋国华父督。孔父:孔父嘉,宋国大夫。

[2]曲沃:邑名。旧址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东周初,晋昭侯封他的叔父姬成师于此。

【原文】

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1]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2],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3]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4]太子,欲废之。及闻其恶[5],大怒,乃使太子伋于齐而令盗遮[6]界上杀之,与太子白旄[7],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且行,子朔之兄寿,太子异母弟也,知朔之恶太子而君欲杀之,乃谓太子曰:“界盗见太子白旄,即杀太子,太子可毋[8]行!”太子曰:“逆[9]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寿见太子不止,乃盗其白旄而先驰至界。界盗见其验[10],即杀之。寿已死,而太子伋又至,谓盗曰:“所当杀,乃我也。”盗并杀太子伋,以报宣公。宣公乃以子朔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译文】

[1]右公子:左右媵(随嫁或陪嫁的女子)的儿子叫左公子、右公子。傅:教导。

[2]好:美丽。

[3]正夫人:指齐女。谗恶(wù):说坏话。

[4]恶(wù):厌恶,憎恶。

[5]恶(è):坏处。

[6]于:往。遮:拦阻。

[7]白旄:指用白旄(白色牦牛尾)做装饰的使节(古代卿大夫聘于诸侯时所持的符信)。

[8]毋:莫,不要。

[9]逆:违背。

[10]验:证据,凭证。

【原文】

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乱,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惠公奔齐。

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1]共伐卫,纳卫惠公,诛左右公子。卫君黔牟奔于周,惠公复立。惠公立三年出亡,亡八年复入,与前通年凡十三年矣。

【译文】

[1]奉王命:《春秋》说诸侯纳惠公是逆王命,《史记》说奉王命,说法有出入。

【原文】

二十五年,惠公怨周之容舍[1]黔牟,与燕伐周。周惠王奔温[2],卫、燕立惠王弟i-为王。二十九年,郑[3]复纳惠王。三十一年,惠公卒,子懿公赤立。

【译文】

[1]容舍:允许居留。

[2]温:西周时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温县境。

[3]郑:指郑厉公。

【原文】

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1]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2]。大臣言曰:“君好鹤,鹤可令击翟。”翟于是遂入,杀懿公。

【译文】

[1]翟:通“狄”,部族名。

[2]畔:通“叛”。

【原文】

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谗杀太子伋代立至于懿公,常欲败之,卒灭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昭伯顽之子申为君,是为戴公。

戴公申元年卒。齐桓公以卫数乱,乃率诸侯伐翟,为卫筑楚丘[1],立戴公弟燬为卫君,是为文公。文公以乱故奔齐,齐人入[2]之。

初,翟杀懿公也,卫人怜之,思复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寿又无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尝代惠公为君,八年复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为戴公。戴公卒,复立其弟燬为文公。

文公初立,轻赋平罪[3],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卫民。

【译文】

[1]楚丘:卫都。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2]入:纳;送进去。

[3]轻赋:减轻赋税。平罪:持平断狱。

【原文】

十六年,晋公子重耳[1]过,无礼。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五年,文公卒,子成公郑立。

【译文】

[1]重耳:因受其父晋献公迫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回晋为君,即晋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

【原文】

成公三年,晋欲假[1]道于卫救宋,成公不许。晋更从南河度[2],救宋。征师于卫,卫大夫欲许,成公不肯。大夫元咺[3]攻成公,成公出奔[4]。晋文公重耳伐卫,分其地予宋,讨前过无礼及不救宋患也。卫成公遂出奔陈。二岁,如[5]周求入,与晋文公会。晋使人鸩[6]卫成公,成公私[7]于周主鸩,令薄,得不死。已而周为请晋文公,卒入之卫,而诛元咺,卫君瑕出奔。七年,晋文公卒。十二年,成公朝晋襄公[8]。十四年,秦穆公卒。二十六年,齐邴歜弑其君懿公[9]。三十五年,成公卒,子穆公遬 立[10]。

【译文】

[1]假:借。

[2]更(ɡēnɡ):改变。南河:黄河的一段。度:通“渡”。

[3]咺:xuān。

[4]成公出奔:奔往楚国。

[5]如:往;去。

[6]鸩(zhèn):以毒酒杀人。

[7]私:私下以财物收买。

[8]晋襄公:姬欢。前627—前621年在位。

[9]邴歜:齐国大夫。

[10]遬:sù。

【原文】

穆公二年,楚庄王[1]伐陈,杀夏徵舒。三年,楚庄王围郑,郑降,复释之。十一年,孙良夫[2]救鲁伐齐,复得侵地。穆公卒,子定公臧立。定公十二年卒,子献公衎[3]立。

【译文】

[1]楚庄王:熊侣。前613—前591年在位。春秋时霸主之一。

[2]孙良夫:卫国大夫。

[3]衎:kàn。

【原文】

献公十三年,公令师曹[1]教宫妾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以幸恶[2]曹于公,公亦笞曹三百。十八年,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3]食,皆往。日旰[4]不召,而去射鸿于囿[5]。二子从之,公不释[6]射服与之言。二子怒,如宿[7]。孙文子子[8]数侍公饮,使师曹歌《巧言》[9]之卒章。师曹又怒公之尝笞三百,乃歌之,欲以怒孙文子,报[10]卫献公。文子语蘧伯玉[11],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献公。献公奔齐,齐置卫献公于聚邑[12]。孙文子、宁惠子共立定公弟秋为卫君,是为殇公。

【译文】

[1]师曹:乐人名曹。

[2]恶(wù):说人家的坏话。

[3]戒:命令,告请。孙文子:孙林父。卫国大夫。宁惠子:宁殖。卫国大夫。

[4]旰(ɡàn):晏;晚。

[5]囿:王侯养禽畜兽的园林。

[6]释:脱下。

[7]宿:邑名。《左传》作“戚”。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北。

[8]孙文子子:孙蒯。

[9]《巧言》:《诗·小雅》篇名。

[10]报:报复。

[11]语(yù):告诉。蘧伯玉:卫国贤大夫。

[12]聚邑:齐邑名。今地不详。

【原文】

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十二年,宁喜[1]与孙林父争宠相恶,殇公使宁喜攻孙林父。林父奔晋,复求入故卫献公。献公在齐,齐景公[2]闻之,与卫献公如晋求入。晋为伐卫,诱与盟。卫殇公会晋平公[3],平公执殇公与宁喜而复入卫献公。献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

【译文】

[1]宁喜:卫国大夫。

[2]齐景公:姜杵臼。前547—前490年在位。

[3]晋平公:姬彪。前557—前532年在位。

【原文】

献公后元年,诛宁喜。

三年,吴延陵季子[1]使过卫,见蘧伯玉、史i-[2],曰:“卫多君子,其国无故[3]。”过宿,孙林父为击磬[4],曰:“不乐,音大悲,使卫乱乃此矣。”是年,献公卒,子襄公恶立。

【译文】

[1]吴:国名。姬姓。始祖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延陵:吴国邑名。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故称延陵季子。

[2]史i-(qiū):卫国贤大夫。i-,通“鳅”。

[3]故:事故;问题。

[4]磬:乐器。用玉或石制成。

【原文】

襄公六年,楚灵王会诸侯,襄公称病不往。

九年,襄公卒。初,襄公有贱妾,幸之,有身,梦有人谓曰:“我康叔也,令若[1]子必有卫,名而[2]子曰‘元’。”妾怪之,问孔成子[3]。成子曰:“康叔者,卫祖也。”及生子,男也,以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4]也。”名之曰“元”。襄公夫人无子,于是乃立元为嗣,是为灵公。

【译文】

[1]若:你(们)。

[2]而:你(们)。

[3]孔成子:孔烝i-。卫国大夫。

[4]置:设立;安排。

【原文】

灵公五年,朝晋昭公[1]。六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自立,为平王。十一年,火。

【译文】

[1]晋昭公:姬夷。前531—前526年在位。

【原文】

三十八年,孔子来,禄[1]之如鲁。后有隙,孔子去[2]。后复来。

【译文】

[1]禄:俸禄;官吏的薪金。这里作动词用。

[2]事见《孔子世家》。

【原文】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与灵公夫人南子有恶[1],欲杀南子。蒯聩与其徒戏阳遬[2]谋,朝,使杀夫人。戏阳后悔,不果。蒯聩数目[3]之,夫人觉之,惧,呼曰:“太子欲杀我!”灵公怒,太子蒯聩奔宋,已而之晋赵氏。

【译文】

[1]南子:宋国女子。恶:嫌怨。

[2]戏阳遬:蒯聩(kuì)的家臣。

[3]数:多次。目:以目示意。

【原文】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1]。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2]社稷,君更[3]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译文】

[1]仆:驾驭车马。

[2]辱:玷辱;污辱。

[3]更:另。

【原文】

六月乙酉,赵简子欲入蒯聩,乃令阳虎诈命卫十余人衰i-归[1],简子送蒯聩。卫人闻之,发兵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2]而保,卫人亦罢兵。

【译文】

[1]衰i-(cuī dié)归:穿着丧服,伪装从卫国来迎接太子回去似的。

[2]宿:邑名。

【原文】

出公辄四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八年,齐鲍子弑其君悼公。

孔子自陈入卫。九年,孔文子[1]问兵于仲尼,仲尼不对。其后,鲁迎仲尼,仲尼反[2]鲁。

【译文】

[1]孔文子:孔圉(yǔ),卫国大夫。

[2]反:通“返”。

【原文】

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1]。孔氏之竖[2]浑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3]太子。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4],免子三死[5],毋所与[6]。”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7]而乘,宦者罗[8]御,如孔氏。孔氏之老[9]栾宁问之,称姻妾[10]以告。遂入,适伯姬[11]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12],太子与五人介[13],舆豭[14]从之。伯姬劫[15]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16]。栾宁将饮酒,炙[17]未熟,闻乱,使告仲由[18]。召护驾乘车[19],行爵[20]食炙,奉出公辄奔鲁。

【译文】

[1]悝:kuī。

[2]竖:童仆。

[3]于:往;到……去。

[4]轩:大夫所乘的车。

[5]三死:三种死罪,即着紫衣(君服)、袒裘(天热偏袒裘为不敬)、带剑。

[6]与(yù):在其中。

[7]蒙衣:穿着妇人的衣服,用头巾蒙着头。

[8]罗:人名。

[9]老:家臣。

[10]姻妾:亲戚家的小妻。

[11]伯姬:即孔文子之妻,孔悝之母。

[12]杖:执持。先:走在前面。

[13]介:甲;披甲。

[14]舆:扛;抬。豭(jiā):公猪。舆豭:抬着公猪,将用来盟誓。

[15]劫:威逼。

[16]台:居高临下的建筑物,可凭以发号令。

[17]炙(zhì):烤肉。

[18]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19]召(shào)护:卫国大夫。驾乘车:驾着坐人的车,不是兵车,以示不想作战。

[20]爵:酒器。

【原文】

仲由将入,遇子羔[1]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2]矣。”子羔曰:“不及[3],莫践其难。”子路曰:“食焉不辟[4]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5]阖门,曰:“毋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6]子路,以戈击之,割缨[7]。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8]。”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9]也其来乎?由[10]也其死矣。”孔悝竟立太子蒯聩,是为庄公。

【译文】

[1]子羔:高柴字。卫国大夫,孔子弟子。

[2]姑:暂且。至:到门前去。

[3]不及:子羔认为子路要为国事而死难,这时出公已出奔,事情已来不及了。

[4]焉:于此。辟:通“避”。

[5]公孙敢:卫国大夫。

[6]石乞、盂黡(yǎn):蒯聩的臣子。敌:当。

[7]缨:结冠的带子。

[8]免:脱落。

[9]柴:即高柴。

[10]由:即子路。

【原文】

庄公蒯聩者,出公父也,居外,怨大夫莫迎立。元年即位,欲尽诛大臣,曰:“寡人居外久矣,子亦尝闻之乎?”群臣欲作乱,乃止。

二年,鲁孔丘卒。

三年,庄公上城,见戎州[1],曰:“戎虏何为是?”戎州病之。十月,戎州告赵简子,简子围卫。十一月,庄公出奔,卫人立公子斑师[2]为卫君。齐伐卫,虏斑师,更立公子起[3]为卫君。

【译文】

[1]戎州:戎人的城邑。

[2]斑师(般师):卫襄公之孙。

[3]起:卫灵公子。

【原文】

卫君起元年,卫石曼尃[1]逐其君起,起奔齐。卫出公辄自齐复归立。初,出公立十二年亡,亡在外四年复入。出公后元年,赏从亡者。立二十一年卒[2],出公季父黔攻出公子而自立,是为悼公。

【译文】

[1]石曼尃(fū):卫大夫。《左传》作“石圃”。

[2]立二十一年卒:指前后共立二十一年,前十二年,后九年。

【原文】

悼公五年卒,子敬公弗立。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纠立。是时三晋[1]强,卫如小侯,属之[2]。

【译文】

[1]三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就是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历史上称为“三晋”。

[2]之:指赵氏。

【原文】

昭公六年,公子亹[1]弑之代立,是为怀公。怀公十一年,公子i-弑怀公而代立,是为慎公。慎公父,公子適;適父,敬公也。慎公四十二年卒,子声公训立。声公十一年卒,子成侯遬立。

【译文】

[1]亹:wěi。

【原文】

成侯十一年,公孙鞅[1]入秦。十六年,卫更贬号曰侯。

【译文】

[1]公孙鞅:卫国人,一称卫鞅。辅佐秦孝公变法,国以富强。以功封于商(今陕西省丹凤县),号商君,因称商鞅。

【原文】

二十九年,成侯卒,子平侯立。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

嗣君五年,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1]。

【译文】

[1]濮阳: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卫原是个大国,都朝歌。后被北狄打败,靠齐的帮助,迁都楚丘,成为小国。春秋末年,又迁都帝丘(即濮阳),国土更狭小了。

【原文】

四十二年卒,子怀君立。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秦初置东郡[1],更徙卫野王县[2],而并濮阳为东郡。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

【译文】

[1]东郡:郡名。治所在濮阳。

[2]野王县:其地为今河南省沁阳市。

【原文】

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太史公曰: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1]之过同,俱恶[2]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3]何哉?

【译文】

[1]骊姬:春秋时骊戎的女子。晋献公攻克骊戎,夺之立为夫人,生奚齐。

[2]恶(wù):厌恶。

[3]亦:语气助词,无义。独:犹“其”,这。

【译文】 #

卫国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他们还有一个名冉季的弟弟,年龄最小。

周武王打败殷纣后,又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与诸侯同位,以便使其得以奉祀先祖,世代相传。因武庚还未完全顺从,武王担心武庚有叛逆之心,便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用以安抚百姓。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便代替成王主掌国事。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就与武庚禄父发动叛乱,要攻打成周。周公旦托成王之命组织军队讨伐殷国,杀死武庚禄父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并把武庚殷的遗民封给康叔,立他为卫国君主,居住在黄河、淇水之间,即商朝的旧都殷墟。

周公旦担忧康叔年轻,难以维持统治,于是反复告诫康叔:“你一定找到殷朝有才德、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向他们了解殷朝兴衰成败的历史,并务必关心爱护自己的百姓。”又告诫康叔纣灭亡的原因在于他饮酒无度,一味作乐,沉溺于女色之中,所以纣王时的混乱正从这里开始。周公旦还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撰写了《梓材》,作为治国者用以效法的准则。所以称之为《康诰》《酒诰》《梓材》,并以之教导康叔。康叔使用这些准则治理封国,安定敦睦他的人民,人民非常高兴。

成王成人后,亲自主掌政权,任命康叔为周朝的司寇,把许多宝器祭器赐给他,用以表彰康叔的德行。

康叔逝世后,儿子康伯立为国君。康伯逝世后,儿子考伯立为国君。考伯逝世后,儿子嗣伯立为国君。嗣伯逝世后,儿子i-伯立为国君。i-伯逝世后,儿子靖伯立为国君。靖伯逝世后,儿子贞伯立为国君。贞伯逝世后,儿子顷侯立为国君。

因顷侯用厚礼贿赂周夷王,夷王便又命卫国君称侯爵。顷侯在立为国君十二年时逝世,儿子釐侯立为国君。

釐侯十三年(前841),周厉王逃亡到彘地,由召公、周公共同掌管政权,号为“共和”行政。釐侯二十八年(前827),周宣王立为天子。

四十二年(前813),釐侯逝世,太子共伯余立为国君。共伯之弟和曾被釐侯宠爱,釐侯给了和很多财物,和便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釐侯的墓地袭击共伯余,共伯被迫逃到釐侯墓道自杀。卫人把共伯埋葬在釐侯墓旁,称之为共伯,立和为卫国国君,这就是武公。

武公即位后,重新整饬康叔的政务,百姓和乐安定。四十二年(前771),犬戎杀死周幽王,武公亲自指挥部将辅佐周天子平定犬戎的侵袭,建立了战功,周平王命武公称公。五十五年(前758),武公逝世,儿子庄公扬立为国君。

庄公即位第五年(前753),娶齐国女为夫人,齐女貌美但无子。庄公便又娶陈国女为夫人,陈女生了个儿子,夭折了。陈女的妹妹亦被庄公宠幸,生了个儿子取名完。完的母亲去世后,庄公让夫人齐女抚养完,并立完为太子。庄公还有个宠妾,生了个儿子名州吁。庄公十八年(前740),州吁长大成人,喜好军事,庄公便派他做军队的将领。卫国的上卿石碏好心进谏庄公说:“妾生的儿子喜好军事,您便让他做将领,祸乱将从此兴起。”庄公不听,二十三年(前735),庄公逝世,太子完立为国君,这就是桓公。

桓公二年(前733),弟州吁骄奢淫逸,桓公罢黜了他,州吁逃到国外。十三年(前722),郑伯之弟段攻击哥哥,未能取胜,也逃走,州吁请求与他结为友好。十六年(前719),州吁聚集卫国逃亡的人袭击并杀死桓公,州吁自己立为卫国国君。因郑伯之弟段要讨伐郑国,州吁请求宋、陈、蔡共同支持段,三国都答应了这一请求。州吁刚刚即位,因喜好军事、杀死桓公,卫人都厌恶他。石碏因桓公母亲家在陈国,佯装与州吁友善,卫国军队行至郑国国都的郊野,石碏与陈侯共谋计策,派右宰丑向州吁进献食品,借机在濮击杀州吁,而从邢地把桓公弟晋迎回卫国立为国君,这就是宣公。

宣公七年(前712),鲁人杀害了自己的国君隐公。九年(前710),宋督杀死自己的国君殇公和大夫孔父。十年(前709),晋国曲沃庄伯也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哀侯。

十八年(前701),当初,宣公所宠爱的夫人夷姜生了儿子取名伋,伋被立为太子。宣公派右公子教导他。右公子为太子娶齐国美女,美女还未与伋拜堂成婚,被宣公所见,宣公见齐国女长得漂亮,很喜欢,就自娶此女,而为太子另娶了其他女子。宣公得到齐女后,齐女生了儿子子寿、子朔,宣公派左公子教导他们。太子伋母亲去世后,宣公正夫人与子朔共同在宣公面前中伤诬陷太子伋。宣公原本就因自己抢夺太子之妻而讨厌太子,早想把他废掉。等到听说太子的坏话后,怒气冲天,就派太子伋出使齐国,并暗中命令大盗在边境线上拦截击杀伋。宣公给太子白旄使节,告诫边境线上的大盗一见手持白旄使节的人就把他杀掉。太子伋将要启程前往齐国,子朔的哥哥子寿,即太子的异母弟,深知子朔憎恨太子与君王欲除掉太子之事,就对太子说:“边界上的大盗只要见到太子你手持白旄使节,就会杀死你,太子千万不要去!”太子说:“违背父辈之命保全自己,这绝对不行。”于是,毫不犹豫地前往齐国。子寿见太子不听劝告,只好偷取他的白旄使节先于太子驾车赶到边界。大盗见事先的约定应验了,就杀死了他。子寿被杀后,太子伋又赶到,对大盗说:“应当杀死的是我呀!”大盗于是又杀死太子伋,回报了宣公。宣公就立子朔为太子。十九年(前709),宣公逝世,太子朔立为国君,这就是惠公。

左右两公子对子朔立为国君愤愤不平。惠公四年(前696),左右公子因怨恨惠公中伤并谋杀太子伋而自立之事,便发起动乱,攻打惠公,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惠公逃奔到齐国。

卫君黔牟八年(前689)时,齐襄公受周天子之命率领各诸侯国共同讨伐卫国,送卫惠公回国,诛杀了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逃奔到周,惠公又重登君位。惠公在初立国君后三年(前696)逃亡,八年(前688)后又回归卫国,前后通共十三年。

二十五年(前675),惠公对周接纳安置黔牟心怀不满,与燕国共同伐周。周惠王逃奔到温,卫、燕共立惠王弟i-为王。二十九年(前671),郑国又护送惠王回周。三十一年(前669),卫惠公逝世,儿子懿公赤立为国君。

懿公登位后,喜欢养鹤,挥霍淫乐。九年(前660)时,翟攻伐卫国,卫懿公率军抵御,有些士兵背叛了他。大臣们说:“君王喜好鹤,就派鹤去抗击翟人吧!”于是,翟人侵入卫国,杀死懿公。

懿公立为国君,百姓大臣心都不服。从懿公父亲惠公朔攻讦谋杀太子伋自立为国君到懿公,百姓、大臣常想推翻他们。最后,终于灭了惠公的后代而改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国君,他就是卫戴公。

戴公申于其元年(前660)逝世。齐桓公因卫国多次动乱,便率领诸侯讨伐翟,替卫在楚丘修筑城堡,立戴公弟燬为卫国国君,他就是文公。文公因卫动乱逃奔到齐国,齐人送他回国。

当初,翟人杀死懿公,卫人怜悯他,想再立被宣公谋害的太子伋的后代,但伋的儿子已去世,代替伋死的子寿又无子。太子伋有两个同母弟:一个叫黔牟,黔牟曾代替惠公做了八年国君,后又被惠公赶出卫国,另一个叫昭伯。昭伯、黔牟都早已去世,所以卫人又立了昭伯的儿子申为戴公,戴公逝世后,卫人又立他的弟弟燬为文公。

文公即位伊始,就减轻百姓的赋税,明断犯人的罪行,劳心劳力,和百姓同甘共苦,以此来赢得民心。

十六年(前644),晋公子重耳路过卫国,文公没有礼遇重耳。十七年(前643),齐桓公逝世。二十五年(前635)时,文公逝世,儿子成公郑立为国君。

成公三年(前632)时,晋国为了救宋想向卫借路,成公不答应。晋便改道渡南河救宋。晋国征兵于卫,卫大夫想同意,而成公却拒绝了。大夫元咺攻打成公,成公逃到了楚国。晋文公重耳为了报以前路过卫国而文公无礼和卫不援救宋国之仇,讨伐了卫国,并把卫国一部分土地分送给宋国。卫成公不得不逃亡到陈。两年后,成公到周天子处请求帮助回国,与晋文公相会。晋派人想用毒酒害死成公,成公贿赂了周王室主持毒杀的人,让他少放些毒药,才免于一死。不久,周王替成公请求晋文公,成公终于被送回卫国,杀死了元咺,卫君瑕奔逃。七年(前628)时,晋文公逝世。十二年(前623)时,成公朝见晋襄公。十四年(前621)时,秦穆公逝世。二十六年(前609)时,齐邴歜杀死他的国君懿公。三十五年(前600)时,成公逝世,儿子穆公遬立为国君。

穆公二年(前598)时,楚庄王攻打陈国,杀死夏徵舒。三年(前597)时,楚庄王围攻郑国,郑侯投降。楚庄王又释放了他。十一年(前589),孙良夫为援救鲁国而讨伐齐国,又收复被侵夺的领土。穆公逝世后,儿子定公臧立为国君。定公十二年(前577)逝世,儿子献公衎立为国君。

十三年(前576)时,献公让乐师曹教宫中妾弹琴,妾弹得很差,曹笞打了她,以示惩罚。妾以献公宠爱,就在献公面前说曹的坏话,故意中伤曹,献公也笞打曹三百下。十八年(前571)时,献公告请孙文子、宁惠子进宴,两人如期前往待命。天晚了,献公还未去召请他们,却到园林去射大雁。两人只好跟从献公到了园林,献公未脱射服就与他们谈话,对献公的这种无礼行为,两人非常生气,便到宿邑去了。孙文子的儿子多次陪侍献公饮酒,献公让乐师曹唱《诗·小雅》中《巧言》篇的最后一章。乐师曹本来就痛恨献公以前曾笞打他三百下,于是就演唱了这章诗,想以此激怒孙文子,来报复卫献公。孙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卫大夫蘧伯玉,蘧伯玉说:“我不知道。”于是,孙文子赶走了献公。献公逃亡到了齐国,齐国把他安置在聚邑。孙文子、宁惠子共同立定公弟秋为卫国国君,这就是殇公。

殇公秋即位后,把宿封给孙文子林父。十二年(前547)时,宁喜与孙林父因争宠而互相攻讦,殇公让宁喜攻打孙林父。孙林父逃奔到晋国,又请求晋国护送卫献公回国。当时,献公在齐国。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和卫献公一起到晋国请求帮助返回卫国。晋国便去讨伐卫国,诱使卫与晋结盟。卫殇公前去会见晋平公,平公逮捕了殇公与宁喜,紧接着就送卫献公回国。献公在外逃亡十二年重又返回故国。

献公后元元年(前546),诛杀宁喜。

三年(前544),吴国延陵季子出使路过卫国,见到蘧伯玉和史说:“卫国君子很多,所以这个国家不会有患难。”他又路过宿地,孙林父为他击磬说:“不高兴,乐音很悲伤,使卫国动乱的就是这里呀!”同年,献公逝世,儿子襄公恶立为国君。

襄公六年(前538),楚灵王会见各诸侯,襄公托辞有病不去赴会。

九年(前535),襄公逝世。当初,襄公有个小妾,很受宠爱,有孕后曾梦见有人对她说:“我是康叔,一定让你的儿子享有卫国,你的儿子应取名‘元’。”妾醒后十分惊讶,询问孔成子。成子说:“康叔是卫国的始祖。”等到妾生下孩子,果真是个男孩,就把此梦告诉襄公。襄公说:“这是上天安排的!”于是,给男孩取名元,恰好襄公夫人未生儿子,便立元为嫡子,这就是灵公。

五年(前530),灵公朝见晋昭公。六年(前529),楚公子弃疾杀死灵王自立为国君,称平王。十一年(前524),卫发生了火灾。

三十八年(前498),孔子来到卫国,卫给他同在鲁国时一样多的俸禄。后来,孔子与卫国国君发生矛盾,便离去了。不久,又周游到卫国。

三十九年(前497),太子蒯聩和灵公夫人南子有仇,想杀掉南子。蒯聩与他的家臣戏阳遬商议,等朝会时,让戏阳遬杀死夫人。事到临头,戏阳后悔,没有动手。蒯聩多次使眼色示意他,被夫人察觉,夫人十分恐惧,大呼道:“太子想杀我!”灵公大怒,太子蒯聩逃奔到宋国,不久又逃到晋国赵氏那里。

四十二年(前494)春天,灵公郊游,让子郢驾车。郢是灵公的小儿子,字子南。灵公怨恨太子逃亡,就对郢说:“我将要立你为太子。”郢回答道:“郢不够格,不能辱没国家,您再想别的办法吧!”夏天,灵公逝世,夫人让子郢为太子,说:“这是灵公的命令!”郢答道:“逃亡太子蒯聩的儿子辄在,我不敢担当此重任。”于是,卫人就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出公。

六月乙酉这一天,赵简子想送蒯聩回国,就让阳虎派十多个人装扮成卫国人,身穿丧服,假装从卫国来晋国迎接太子,简子为蒯聩送行。卫人听到消息,组织军队攻击蒯聩。蒯聩不能回卫,只好跑到宿地自保,卫人也停止了进攻。

出公辄四年(前489),齐田乞杀死自己的国君孺子。八年(前485),齐鲍子杀死自己的国君悼公。

孔子从陈国来到卫国。九年(前484),孔文子向孔仲尼请教军事,仲尼不予回答。之后,鲁侯派人迎接仲尼,仲尼返回鲁国。

十二年(前481)年初,孔圉文子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为妻,生了悝。孔文子的仆人浑良夫英俊漂亮,孔文子去世后,浑良夫与悝的母亲私通。太子在宿地,悝母便让浑良夫到太子那里。太子对良夫说:“假使你能协助我回国,我将以赐你大夫所乘的车报答你,还赦免你三种死罪。穿紫衣、袒裘服、带宝剑,都不在死罪之中。”二人订立了盟约,太子还允许悝母做良夫的妻子。闰十二月,良夫和太子回到国都,暂住孔氏的外园。晚上,两个人身着妇人衣服,头蒙围巾,乘车而来,由宦者罗驾车。孔氏的家臣栾宁盘问他们姓名,他们自称是姻戚家的侍妾,于是顺利地进入孔氏家,直抵伯姬住所。饭毕,悝母手持戈先到孔悝住所,太子与五人身穿甲胄,载着公猪随后而行。伯姬把悝逼到墙角里,强迫他订立同盟,并劫持悝登上台,逼他召集群臣。栾宁正要饮酒,烤肉还未熟,就听到一片乱糟糟的响声,派人告诉了仲由。召护驾着乘车,边饮酒边吃烤肉,护奉着出公辄逃奔到鲁国。

仲由闻讯后赶到,将进孔宅,遇刚刚逃出孔家的子羔。子羔说:“门已经关闭。”子路说:“我暂且去看看。”子羔说:“来不及了,你不要跟着悝去受难。”子路说:“享受悝的俸禄,不能看他受难不救。”于是,子羔逃走了。子路要进去,来到门前,公孙敢关紧大门说:“不要再进去了!”子路说:“你是公孙吧!拿着别人的利禄却躲避别人的危难。我不能这样,享受人家的俸禄,一定拯救人家的危难。”这时,有使者出来,子路才趁机进去。子路说:“太子怎么用得着孔悝做帮手?即使杀死他,也一定有人接替他进攻太子。”又说,“太子缺乏勇气,如果放火烧台,必然会释放孔叔。”太子听了,十分害怕,让石乞、盂黡下台阻挡子路,二人用戈击子路,割掉子路的帽缨。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掉到地上。”说着,系好帽缨死去。孔子听到卫国动乱的消息后说:“唉!柴将会回来的吧?可由,却死去了。”孔悝终于立太子蒯聩为国君,这就是庄公。

庄公蒯聩是出公的父亲,逃亡在外时,怨恨大夫们不迎立他为国君。元年即位后,庄公想把大臣们尽数杀死,说:“我在外久了,你们也曾经听说了吗?”大臣们想作乱,庄公才不得不罢休。

二年(前479),鲁国孔丘去世。

三年(前478),庄公登上城墙,看见戎州,说:“戎虏干吗要建城邑?”戎州人对他的话十分忧虑。十月间,戎州人告诉赵简子,简子包围卫国。十一月,庄公逃奔,卫人立公子斑师做国君。齐国讨伐卫国,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为国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时,卫石曼尃赶走起,起逃亡到齐国。卫出公辄又从齐返回卫国做国君。当初,出公即位十二年(前481)后逃亡,在外四年才得返回。出公后元元年(前476),赏赐了跟随他逃亡的人们。前后当政二十一年(前456)死去,出公叔父黔赶走出公儿子而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悼公。

悼公五年(前451)逝世,儿子敬公弗立为国君。十九年(前432),敬公逝世,儿子昭公纠立为国君。这时,三晋强盛起来,卫君如同小诸侯,附属于赵国。

昭公六年(前426),公子亹杀死昭公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怀公。怀公十一年(前415),公子i-杀死怀公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慎公。慎公的父亲是公子適。適的父亲是敬公。四十二年(前373),慎公逝世,儿子声公训立为国君。十一年(前362),声公逝世,儿子成侯遬立为国君。

成侯十一年(前351),公孙鞅进入秦国。十六年(前346),卫被贬称为侯。

二十九年(前333),成侯逝世,儿子平侯立为国君。平侯于八年(前325)逝世,儿子嗣君立为国君。

嗣君于五年(前320)时又被贬称为君,仅有濮阳一地。

四十二年(前283),嗣君逝世,儿子怀君立为国君。三十一年(前252),怀君朝拜魏国,魏囚禁并杀害了怀君。魏改立嗣君弟,这就是元君。元君是魏国的女婿,所以魏国立了他。元君十四年(前239)时,秦攻下魏国东部领土,秦国开始在这一带设置东郡。又把卫君迁徙到野王县,而把濮阳合并到东郡。二十五年(前228)元君去世,儿子君角立为君。

君角九年(前221)时,秦兼并天下,嬴政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10),秦二世废掉卫君,君角成为普通平民,卫国世系彻底断绝。

太史公说:“我阅读世家的记载,读到卫宣公太子因妻被杀,弟弟子寿与太子互相推让,争着去死,这与晋太子申生不敢声明骊姬的过错相同,都害怕伤害父亲的情面。然而,终于死去了,这是多么悲哀呀!有的父子互相残杀,有的兄弟互相毁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