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卷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
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代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使,又写卫山出使;写卫山被诛,继写公孙遂被诛;写楼船将军之被疑,则续以左将军之疑等,两两对照,“节节相配,段段相生,极递换脱卸之妙”,“在诸传中,又是一格”(李景星《史记评议》)。本传的“太史公曰”,采用押韵之语,韵味深长,增强了本文的文学情趣。
【原文】
朝鲜王满[1]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2]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3]。秦灭燕,属辽东外徼[4]。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水为界,属燕[5]。燕王卢绾反[6],入匈奴,满亡命[7],聚党千余人,魋结[8]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
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9],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10]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11],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12]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13]右渠,终不肯奉诏[14]。何去至界上,临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15]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16],即不诘[17],拜[18]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译文】
[1]朝鲜:朝鲜的最早统一王朝是商纣王叔父箕子于殷末周初所建,后来在秦末汉初时,燕人卫满率民进入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在今平壤一带统治了近百年。满:即卫满。
[2]全燕:燕国全盛时期。尝:曾。略:攻取。属:使……归属。
[3]鄣塞:边塞御敌的城堡。
[4]徼:边界。
[5]属燕:归燕国管辖。按:燕为汉代诸侯王国之一。
[6]燕王卢绾叛汉事见《韩信卢绾列传》。
[7]亡命:流亡。
[8]魋结: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结发如椎,上细下粗。
[9]外臣:属国的君主。
[10]得:得以。侵降:侵略、降服。
[11]亡人:逃亡的人。滋多:越来越多。
[12]拥阏:堵塞。拥,通“壅”。
[13]元封二年:即前109年。元封为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前110—前105)。谯:责备。谕:明白相告。
[14]奉诏:接受汉朝皇帝的诏谕。
[15]御:车夫。裨王:小王。
[16]上:天子。为:因为。名美:美名。
[17]诘:追究。
[18]拜:授予官职。
【原文】
天子募[1]罪人击朝鲜。其秋[2],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3]。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4],败散,多还走,坐法斩[5]。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6],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余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7]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8],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9]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10]。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
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译文】
[1]募:招募。
[2]其秋: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秋天。
[3]距险:在险阻之地抗拒。
[4]卒正多:指名字叫多的卒正。按:卒正是中级军官。纵:进击敌人。
[5]还走:往回逃跑。坐法斩:因触犯军法而被斩首。
[6]城守:守城,在城上防守。
[7]因:凭借、利用。
[8]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9]馈:赠送。
[10]毋:不要。兵:武器。
【原文】
左将军素侍中[1],幸[2],将燕、代卒[3],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4]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困辱亡卒[5],卒皆恐,将[6]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7]。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8]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9],楼船欲急就其约[10],不会[11];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12],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13]。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14]罪,今与朝鲜私善[15]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16],未敢发[17]。天子曰将率不能[18]前,乃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决[19],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20]。今两将围城,又乖异[21],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22],有便宜得以从事[23]。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24]。”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25]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26]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
【译文】
[1]素:一向。侍中:在皇宫中侍奉天子。
[2]幸:受宠。
[3]将:率领。卒:兵士。
[4]固:本来。
[5]困辱:被围困受辱。亡卒:士卒蒙受伤亡。
[6]将:将军。
[7]和节:议和的信节。
[8]阴:暗中。间:寻找机会。私约:私下约定。
[9]数:屡次。期战:约定作战的日期。
[10]就:完成。约:指朝鲜投降的约定。
[11]不会:不和左将军相会合。
[12]求:寻找。间郤:机会。郤,通“隙”。下朝鲜:让朝鲜投降。
[13]不相能:不和睦。
[14]心意:心想。失军:作战失败。
[15]私善:私人交情好。
[16]反计:造反阴谋。
[17]未敢发:未敢付诸行动。
[18]率:通“帅”。不能:无能。
[19]决:独自处理。
,通“专”,专断。
[20]卒:最终。沮约:使朝鲜投降的约定遭到破坏。沮,败坏,毁坏。
[21]乖异:相互违背,不能一致行动。
[22]正之:纠正他们的错误。
[23]便宜:方便有利。从事:处理事情。
[24]状:情况。
[25]素所意:一向所想的。
[26]麾下:部下。
【原文】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1]、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2],独左将军并将[3],战益急,恐不能与战[4],王又不肯降。”阴、
、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5]。元封三年[6]复,尼谿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复攻吏[7]。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8]、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巳,以故遂定朝鲜,为[9]四郡。封参为
清侯,阴为狄苴侯,
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
左将军征至[10],坐争功相嫉,乖计[11],弃市[12]。楼船将军亦坐兵至洌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译文】
[1]相路人:谓名字叫路人的相国。相是朝鲜最高的行政长官,如同中国的丞相。下文“相韩阴”“尼溪相参”之“相”同此。
[2]执:抓住。
[3]并将:合并而统一指挥。
[4]与战:参战。
[5]道死:在路上死去。
[6]元封三年:前108年。
[7]攻吏:指攻打不随成巳反叛的官吏们。
[8]长降:人名。
[9]为:设置。
[10]征至:召来。
[11]乖计:指违背战争计划。
[12]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
【原文】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1],国以绝祀[2]。涉何诬功[3],为兵发首[4]。楼船将狭[5],及难离咎[6]。悔失番禺,乃反见疑[7]。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8]莫侯矣。
【译文】
[1]负固:依仗地势险要牢固。
[2]国:指朝鲜国。以:因而。绝祀:断绝祭祀,即灭国之意。
[3]诬功:假冒功劳,犹言“骗功”。
[4]为兵发首:为战争爆发开了头。首,开头。
[5]将狭:处事心胸狭小。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之言说:“将,犹行也;狭,谓心志狭隘。”
[6]及难:遇到危难。离:通“罹”,遇到。咎:祸。
[7]见疑:被怀疑。
[8]率:通“帅”。
【译文】 #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最初,在燕国全盛的时候,曾经攻取真番、朝鲜,让它们归属燕国,并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后来,秦国灭掉燕国,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造反,跑到了匈奴。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梳着椎形发髻,穿上蛮夷服装,在东方走出塞外,渡过
水,居住到秦国原来的空旷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并逐渐地役使真番、朝鲜蛮夷以及原来的燕国和齐国的逃亡者,使他们归属自己,在他们当中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证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各位蛮夷的首领想到汉朝进见天子,不要禁止。辽东太守把这情况报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这个条件。因此,卫满得以凭借他的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他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投降归属卫满,他统辖的地区方圆数千里。
等到朝鲜的王位传到卫满的孙子右渠的时候,引诱汉朝逃亡的人数量越来越多,国王也未曾入汉朝朝见;真番周围许多小国想上书朝见汉朝天子,又因为右渠的阻挠,无法让天子知道这一请求。元封二年(前109),汉朝派涉何责备和告知右渠,但右渠终究不肯接受汉朝的诏命。涉何离开朝鲜,来到边界,面对水,就派驾车的车夫刺杀了护送涉何的朝鲜裨小王,然后立即渡河,疾驰而回,进入汉朝边塞。于是,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我杀了朝鲜的一个将军。”天子认为他有杀死朝鲜将军的美名,就不再追究他的过失,却授予他辽东东部都尉的官职。朝鲜怨恨涉何,调兵偷袭,杀了涉何。
汉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过的犯人去攻打朝鲜。元封二年秋天,汉朝派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共率领五万大军;左将军荀彘率兵走出辽东郡,去讨伐右渠。右渠调兵据守险要的地方,抵抗汉朝军队。左将军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辽东兵进击敌人,结果队伍失败而走散了,多数人跑回来,他因犯了军法而被杀。楼船将军率领齐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达王险城。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杨仆将军失去了军队,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渐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拢。左将军荀彘攻击驻守水西边的朝鲜军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凭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会见了汉朝使者,叩头谢罪:“愿意投降,只怕杨、荀二将军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诚信的符节,请允许我们投降归顺。”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又向在朝鲜的汉军赠送军粮。有一万多朝鲜民众,手里拿着兵器,正要渡过水。使者和左将军怀疑朝鲜人叛变,说太子已投降归顺,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兵器。太子也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领朝鲜民众归去。卫山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天子杀了卫山。
左将军攻破水上的朝鲜军队,才向前进,直到王险城下,包围了城的西北地方。楼船将军也前去会师,驻军城南。右渠于是坚守王险城,几个月过去了,汉军也未能攻下王险城。
左将军一向在宫中侍奉皇上,因而得宠。他所率领的是燕国和代国的士卒,很凶悍,又趁着打了胜仗的机会,军中的多数战士都很骄傲。楼船将军率领齐兵,渡海打仗,本来就有许多失败伤亡;他们先前和右渠交战时,遭受了围困和耻辱,伤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惧,将官的心中也觉惭愧,在他们包围右渠时,楼船将军经常手持议和的符节。左将军竭力进攻敌城,朝鲜的大臣就暗中寻机和楼船将军联系,商量朝鲜投降的事。双方往来会谈,还没有作出决定。左将军屡次同楼船将军商定同时进击的日期,楼船将军想尽快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左将军也派人去寻机让朝鲜投降,朝鲜不肯降左将军,而心中想归附楼船将军。因此,两位将军不能相互协调、共同对敌。左将军心想楼船将军从前打败仗的罪过。如今又同朝鲜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鲜又不肯投降,就怀疑楼船将军有造反阴谋,只是未敢付诸行动。天子说将帅无能,不久前我才派卫山去晓谕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来谢罪,而卫山这个使者却不能专一果断地处理事情,同左将军的计谋皆出现了失误,终于毁坏了朝鲜投降的约定。现在两将军围攻王险城,又相互违背而不能一致行动,因此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如有方便有利的机会,可以随时自行处理事务。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左将军说:“朝鲜早就可以攻下了,现在还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说了同楼船将军约定进军日期,而楼船将军不来会师的事,并把他一向怀疑楼船将军谋反的想法都告诉了公孙遂,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公孙遂也认为是这样,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左将军军营中商量事情,当场命令左将军的部下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然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汉天子。天子杀了公孙遂。
左将军合并了两方面的军队,就竭力攻打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等相互商议说:“开始要投降楼船将军,如今楼船将军被捕,只有左将军率领合并的军队,战争越打越紧张,我们恐怕不能坚持下去,国王又不肯投降。”韩阴、王
、路人都逃亡到汉军那里,向汉朝投降。路人在道上死去了。元封三年(前108)夏天,尼谿相参就派人杀死了朝鲜王右渠,向汉朝投降。王险城还没攻下来,因此右渠的大臣成巳又造反,并攻击不随他造反的朝鲜官吏。左将军派右渠的儿子长降、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去明白地告诉朝鲜的百姓,杀了成巳,因此汉朝终于平定了朝鲜,设立了四个郡。汉天子封参为
清侯,韩阴为狄苴侯,王
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路最因为父亲死了,且很有功劳,被封为温阳侯。
左将军被召回京城,犯了争功而相互嫉妒,违背作战计划的罪过,被弃市。楼船将军也犯了军队到达洌口,应当等候左将军,却擅自抢先攻击敌人,致使伤亡很多的罪过,被判处死刑,他用钱赎了罪,免除死刑,成为平民百姓。
太史公说:“朝鲜王右渠依仗地势的险固,国家因此被灭绝。将军涉何谎报功劳,导致两国交战。楼船将军行事,心胸狭小,遇到危难就遭受祸殃。后悔曾经在攻陷番禺时失了利,却反而被人怀疑要造反。荀彘争功,同公孙遂都被斩杀。征讨朝鲜的杨仆和荀彘的两支军队都遭受困辱,将帅没有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