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第九十八卷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第九十八卷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本文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期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记述了汉朝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和王然于等抚定西南夷的史实,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后归附汉王朝,变国为郡,设官置吏的过程,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最终将形成一个和睦的多民族国家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司马迁民族一统的历史观念,表现了他的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思想,有其进步意义。

文章头绪甚多,但结构安排井然有序,前后映照,重点突出(主要写夜郎和滇),“文章之精密”(吴见思《史记论文》),达到“无隙可蹈,无懈可击”(李景星《史记评议》)的程度,有较高的艺术性。

【原文】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1],夜郎[2]最大;其西靡莫[3]之属以什数,滇[4]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5]什数,邛都[6]最大:此皆魋结[7],耕田,有邑聚[8]。其外西自同师[9]以东,北至楪榆[10],名为嶲、昆明[11],皆编[12]发,随畜迁徙[13],毋常处[14],毋君长,地方可数[15]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16]最大;自筰[17]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i-[18]最大。其俗或土箸[19],或移徙,在蜀[20]之西,自冉i-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21]最大,皆氐类[22]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23]夷也。

【译文】

[1]西南夷:泛指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长帅。什:与“十”通。数词。数(shǔ):计算;统计。动词。

[2]夜郎:古夷国。当今贵州省西部及北部,并包括今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省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部分地区。

[3]其:它的。代夜郎。靡(mí)莫:即“靡莫之夷”。

[4]滇(diān):古夷国。当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5]自:从。以:往。

[6]邛都:即“邛都之夷”。当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以南的雅砻江与金沙江之间。

[7]魋结:通“椎髻”,把头发结成椎形的髻。

[8]邑:小城镇。聚:村落。

[9]同师:古邑名。

[10]楪(yè)榆:通“叶榆”,古县名。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北洱海西岸。始置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11]嶲(xī):古夷族。昆明:古夷族。大约活动在今云南省洱海以南保山市隆阳区至楚雄市一带。

[12]编(biàn):通“辫”。

[13]畜:畜群。徙(xǐ):迁移。

[14]毋(wú):无。常处:固定的住所。

[15]方:方圆;周围。可:大约。数:几;好几。

[16]徙(sī):古夷国。筰(zuó)都:即“筰都夷”。古夷国。当在今四川省乐山市、汉源县、石棉县、越西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一带。

[17]筰:筰都。

[18]冉i-:即“冉夷”和“i-夷”。属古羌族。

[19]俗:风俗;习俗。或:有的。虚指代词。土箸(zhù):《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土著”。古代称游牧民族定居某地不再迁徙的为“土著”。箸,通“著”。

[20]蜀:郡名。治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白马:古氐族。分布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成县至武都区、文县、康县一带。

[22]氐类:氐族的同类。

[23]巴:郡名。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旺苍县、阆中市及重庆市合川区、永川区以东地区。蛮: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原文】

始楚威王[1]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2],略巴、黔中[3]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4]也。蹻至滇池[5],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6]。欲归报[7],会秦[8]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9]不通,因还[10],以其众王滇[11],变服[12],从[13]其俗,以长之[14]。秦时常i-略通五尺道[15],诸此国颇置吏焉[16]。十余岁[17],秦灭。及汉兴[18],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19]。巴、蜀民或窃出商贾[20],取其筰马、僰僮[21]、髦牛,以此巴、蜀殷富[22]。

【译文】

[1]始:当初。楚威王:前339—前329年在位。据《史记志疑》,此处的楚威王应当为楚顷襄王(前298—前263年在位)。

[2]使:派遣。庄蹻:详下文。循江上:顺着长江而上。江,指长江。

[3]略:夺取。黔(qián)中:郡名。战国时楚置。后入秦国。秦治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水、澧水流域、湖北省清江流域以及四川省黔江流域与贵州省东北部分地区。

[4]故:从前。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年在位。苗裔:后代。

[5]滇(diān)池: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南。

[6]以兵威定属楚:意为依借军队的威势平定了那里,使它隶属楚国。楚,春秋战国时南方诸侯国。

[7]归报:回去报告。

[8]会:恰巧;适逢。秦:战国七雄之一。

[9]塞:阻塞。

[10]因:于是;就。还:返回。

[11]众:军队。王(wànɡ)滇:王于滇。在滇称王。王,称王,名词作动词。

[12]服:服饰。

[13]从:跟随。

[14]以:而。长(zhǎnɡ)之:为之长。即做了滇的长帅。

[15]秦:秦朝。常i-:秦将。其余不详。略:稍微;大略。通:开通;开辟。五尺道:古道路名。

[16]据《史记会注考证》,“诸此国”疑当作“此诸国”。诸:各个。形容词。此,这里。颇:略微;稍微。副词。置吏:设置官吏。焉:相当于“于之”。即“到那里”。

[17]十余岁:十多年。

[18]及:到。汉兴:汉王朝建立。

[19]开蜀故徼(jiào):意为把蜀郡原来的边界当作关。弃:舍弃。而:连词。开:王念孙曰:“开”字当依《汉书》作“关”。关即塞。徼,边界。

[20]或:有的人。出:出关。商贾(ɡǔ):古代把运货贩卖的叫“商”,囤积营利的叫“贾”。

[21]取:拿。其:那里。筰马:筰都的马匹。僰:即“僰夷”。古夷族。分布今四川省南部和云南东北部。僮:古称奴婢为“僮”。

[22]以此:因此。殷(yīn)富: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原文】

建元[1]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2],东越杀王郢[3]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4]。南越食蒙蜀枸酱[5],蒙问所从来[6],曰“道西北牂柯[7],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8]城下”。蒙归至长安[9],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10]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11]。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12]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13],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14]也。”蒙乃上书说上[15]曰:“南越王黄屋左纛[16],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17],实一州主[18]也。今以长沙、豫章往[19],水道多绝[20],难行。窃[21]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22]十余万,浮船牂柯江[23],出其不意,此制越[24]一奇也。诚以汉之强[25],巴蜀之饶[26],通夜郎道,为[27]置吏,易甚。”上许[28]之。乃拜蒙为郎中将[29],将[30]千人,食重万余人[31],从巴蜀筰关入[32],遂见夜郎侯多同[33]。蒙厚赐[34],喻以威德[35],约[36]为置吏,使其子为令[37]。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38],以为汉道险[39],终不能有[40]也,乃且听蒙约[41]。还报,乃以为犍为郡[42]。发巴、蜀卒治[43]道,自僰道指[44]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45]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46]喻,皆如[47]南夷,为置一都尉[48],十余县,属蜀。

【译文】

[1]建元: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建元六年为公元前135年。

[2]大行:即“大行令”。秦时称典客,汉沿之。景帝刘启时改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称大鸿胪。主要执掌外交及少数民族事务,为“九卿”之一。王恢:后于元光二年(前133)主张发动对匈奴战争,因谋泄无功,畏罪自杀。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助赵破奴攻楼兰有功而被封为浩侯的王恢是另一个人。东越:又称“东粤”或“闽越”。

[3]王:指闽越王。郢:闽越王名。

[4]因:乘……。番阳令:番阳县令。番阳,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风: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指:通“旨”,意见;意图。晓:告知。南越:又称“南粤”。为古时南方越人的一支。

[5]食蒙蜀枸酱:意为拿蜀地的枸酱给唐蒙吃。枸酱,用枸的果实制作的酱酢。落叶乔木,其果实圆而小,有肉质之柄乃花梗所成,味甘可食,俗名鸡距子或木蜜。

[6]所从来:从哪里来的。

[7]道:由。牂柯:古水名。或作牂舸江、牂柯水。

[8]番禺:古县名。治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

[9]长安:西汉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10]独:只;仅仅。出:出产。

[11]多:指示代词,代指多数人。持:拿着。市夜郎:市于夜郎。即和夜郎做交易。

[12]足:可。

[13]役属夜郎:意为使夜郎归附。役,服役。属,隶属。

[14]然:然而,转折连词。亦:也是。“不”与存在动词“无”通,意为没有。不能臣使:没有能够像对待臣国那样使唤它,此处省略了宾语“之”“臣”。

[15]乃:于是。说:说服对方使之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叫“说”。上:皇上。此处指汉武帝。

[16]南越王:当时是赵佗之孙赵胡。黄屋:因古代帝王乘舆的车盖是用黄缎子作衬里的,故以“黄屋”指帝王乘坐的车。左纛(dào):古时帝王乘舆上的装饰物。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因设在车衡的左边,故称左纛。意为乘着黄屋,饰着左纛。“黄屋”“左纛”在此处均作动词。

[17]名:名义。外臣:即藩臣。

[18]一州主:一州之主。

[19]以:从,与“由”通。长沙:封国名。豫章:郡名。楚汉之际置,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往:去。

[20]水道:水路。多绝:多数断绝。

[21]窃:谦词。私下;私自。

[22]可得:可能有。

[23]浮船牂柯江:意为乘船沿牂柯江而下。

[24]制:控制;制服。越:南越。

[25]诚:假设;如果;果真。

[26]饶:富足;富饶。

[27]为(wèi):给。

[28]许:答应;允许。

[29]拜:用一定的礼节授给官职。郎中将:《华阳国志》作“中郎将”。汉代皇帝的警卫官。出为车骑,是仅次于将军的称号。属郎中令。

[30]将(jiànɡ):带兵。

[31]食重万余人:指携带粮食辎重的一万多人。

[32]巴蜀筰关:即巴符关。《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无“蜀”字。王念孙曰:“巴筰关本作巴符关。”在今四川省合江县。因当时关在符县,地属巴夷,故称巴符关。入:指进入夜郎。

[33]夜郎侯:夜郎的长帅。多同:夜郎侯名。

[34]厚赐:优厚赏赐。

[35]喻:通“谕”,上对下、尊对卑的告知。威德:威势和恩德。此处指利害关系。

[36]约:约言。

[37]其:他的。代指夜郎侯。令:官职。相当于汉朝的县令。

[38]旁:旁边。小邑:小国。贪:贪图。缯帛:丝织品的总称。

[39]以为:心里认为。险:艰险;险阻。

[40]终:与“卒”通。相当于“终于”“究竟”。有:占有。

[41]乃:于是;就。且:姑且;暂且。听:接受;听从。约:约定的事;盟约。

[42]以为:“以之为”的省语。犍为郡:初治鄨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后移治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安边镇)。

[43]发:征集;征调。卒:步兵。治:治理;整理。

[44]僰道:县名。治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安边镇。指:指向;向一定的目标前进。

[45]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蜀郡人。

[46]郎中将:据《司巴相如列传》为“中郎将”。往:前往;去。

[47]如:同。

[48]都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军事的武官。

【原文】

当是时[1],巴、蜀四郡[2]通西南夷道,戍转相i-[3]。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4];西南夷又数[5]反,发兵兴[6]击,秏费无功[7]。上患之[8],使公孙弘往视问焉[9]。还对[10],言其不便[11]。及弘为御史大夫[12],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13],弘因数言西南夷害[14],可且罢[15],专力事[16]匈奴。上罢西夷[17],独置[18]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19]。

【译文】

[1]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2]巴、蜀四郡:指巴、蜀、汉中(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广汉(治今四川省金堂县东)四郡。

[3]戍:《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载”。i-:军粮。

[4]罢(pí):通“疲”,疲劳,疲乏。离,通“罹”,遭受。《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罢饿馁,离暑湿”。众:多。

[5]数(shuò):屡次;多次。

[6]兴:发动。

[7]秏(hào):通“耗”,消耗。功:成效。

[8]患:忧虑。之:代指发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这件事。

[9]公孙弘:复姓公孙;名弘。往:到……去。视问:察看了解。焉:相当于“于之”,即“到那里”。

[10]还:回来。对:下对上的回答。

[11]不便:意为对国家不利。便,便利;有利。

[12]御史大夫:官名。

[13]是时:这时。方:正。筑朔方:修筑朔方的城墙。朔方,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朔方(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据:依靠;凭借。河:河水。即黄河。逐胡:驱逐匈奴。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秦汉时多指匈奴。

[14]因:趁机。数言西南夷害:意为多次述说开通西南夷所带来的害处。

[15]且罢:暂停。且,暂且。

[16]专力:集中精力。事:对待;对付。

[17]罢西夷:意为撤销了司马相如在西夷所置的一都尉、十余县。

[18]独置:只设置。

[19]就:成。

【原文】

及元狩元年[1],博望侯[2]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3],使问[4]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5]国,可[6]数千里,得蜀贾人市[7]。”或闻邛西[8]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9]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10],患匈奴隔其道[11],诚通[12]蜀,身毒国道[13]便近,有利无害[14]。于是天子[15]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16],指求[17]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18],为求道西十余辈[19]。岁余,皆闭昆明[20],莫能通身毒国。

【译文】

[1]元狩:汉武帝即位后第四个年号。元狩元年为前122年。

[2]博望侯:张骞的封号。

[3]居:在。蜀布:蜀地出产的细布。邛竹杖:邛,山名。即今邛崃山,位于四川省西部,岷江与大渡河间。邛竹,是邛山出产的竹。该竹节高,实中,可以为杖。

[4]使问:让人询问。

[5]身毒:古国名。又写作“天毒”“乾毒”“天竺”。均为古代译音。在今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带。

[6]可:大约。

[7]市:买。

[8]或:又。邛西:邛崃山西面。

[9]盛:极;大。

[10]慕:羡慕。中国:此处指汉民族居住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中土”“中原”“中华”等含义相似,而与现时专指我国全部领土的“中国”不同。

[11]患:担忧。隔其道:阻塞他们的通道。

[12]诚:假如;如果。通:开通蜀地的道路。

[13]道:取道。

[14]指对汉朝而言。

[15]天子:古时称皇上为天子。

[16]使间出西夷西:意为让打探小路,从西夷的西面出发。西夷西,据《汉书·张骞传》,当指i-、筰、徙、邛、僰等地。

[17]指:通“旨”,意图。求:寻求;寻找。

[18]尝羌:滇王名。乃留:“乃留之”的省语。意为便留下他们。

[19]为求道西:意为为他们寻找向西去的道路。十余辈:十多个人。按:“为求道西十余辈”句颇费解。据《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十余辈,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

[20]皆闭昆明:意为道路全被昆明夷阻拦,不得通过。闭,关闭;阻塞。

【原文】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及夜郎侯亦然[2]。以[3]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4]。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5],足事亲附[6]。天子注意[7]焉。

【译文】

[1]汉孰与我大:意为汉朝与我们滇国相比哪个大。

[2]亦然:也是这样。

[3]以:因为。

[4]广大:疆域辽阔,势力强大。

[5]滇大国:意为滇是个大国。

[6]足事亲附:可专事招来,使之亲附。

[7]注意:专心留意。

【原文】

及至南越反[1],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2]兵。且兰君[3]恐远行,旁国虏[4]其老弱,乃与其众[5]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6]。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7]。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8],即引[9]兵还,行诛头兰[10]。头兰,常[11]隔滇道者也。已平[12]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13]。夜郎侯始倚[14]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15]。上以为[16]夜郎王。

【译文】

[1]南越反:指南越丞相吕嘉叛乱。

[2]驰义侯:越人,名遗。因:通过。犍为:犍为郡。南夷:《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夜郎”。

[3]且兰君:且兰的长帅。且兰,古夷国。位于今贵州贵定县东北。

[4]虏:把人抢走。

[5]众:指军队。

[6]使者:指宣诏南夷的汉朝使者。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

[7]罪人:犯罪之人。汉代曾多次赦免罪犯,令其从军。尝:《汉书》作“当”。之:代词。代指且兰。

[8]不下:不下牂柯江。即没有按预定部署沿牂柯江而下。

[9]引:率领。

[10]行诛(zhū):乘行军之便惩罚。头兰:古夷国。当在滇国以北。

[11]常:常常;经常。

[12]已平:平定完毕。

[13]为:作为。牂柯郡:治且兰(在今贵州省贵定县东;一说在今凯里市西北)。

[14]始:当初;开始的时候。倚:倚仗;凭借。

[15]入朝:入京朝见皇上。即归附汉朝。

[16]以为:“以之为”的省语。以为夜郎王,即封他为夜郎王。

【原文】

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1],并杀筰侯[2],冉i-皆振[3]恐,请臣[4]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5],筰都为沈犁郡[6],冉i-为汶山郡[7],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8]。

【译文】

[1]邛君:邛都夷长帅。

[2]并:一并;一起。筰侯:筰都夷长帅。

[3]冉i-:冉夷和i-夷。振:通“震”,震动。

[4]请臣:请求成为汉朝的臣国。

[5]以邛都为越嶲(xī)郡:意为把邛都夷居住的地区作为越嶲郡。越嶲郡:治邛都(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

[6]沈犁郡:“犁”一作“黎”。治筰(在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北)。武帝天汉四年(前97)废。

[7]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省茂县北)。宣帝地节三年(前67)省,并入蜀郡。汶,通“岷”。

[8]广汉:郡名。武都郡:治武都(在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康县及陕西省凤县、略阳县等地。

【原文】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1]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2]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濅[3]、靡莫,皆同姓相扶[4],未[5]肯听。劳浸、靡莫数侵犯[6]使者吏卒。元封[7]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8]滇。滇王始首善[9],以故弗诛[10]。滇王离难西南夷[11],举[12]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13],赐滇王王印[14],复长[15]其民。

【译文】

[1]使:令。以:拿。越破:南越灭亡。风喻:暗示,启发。风,通“讽”。喻,通“谕”,上对下、尊对卑的告知。

[2]众:这里指军队。

[3]劳濅(jīn):《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劳深”。当在今云南省陆良县一带。

[4]皆同姓:指都与滇王同姓。扶:依仗。

[5]未:不。

[6]数(shuò):与“屡”通。侵犯:欺负、触犯。

[7]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元封二年为前109年。

[8]临:靠近。

[9]始首善:当初本有善意。首,本。

[10]以故:因此;由此故。弗诛:不诛之。

[11]离难西南夷:此句颇费解。据《史记会注考证》“西南夷”三字,涉下文而衍。

[12]举:全。

[13]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东)。辖境相当于今中缅边境高黎贡山以东,云南省洱海以西及姚安县、元谋县、昆明市东川区以南,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区,昆明市宜良县,玉溪市华宁县以西,哀牢山以北地区。

[14]据云南省博物馆发掘报告:“滇王之印”已于解放后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考古发掘中出土。

[15]复:又;依旧。长(zhǎnɡ):统治;管理。

【原文】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1]王印。滇小邑[2],最宠焉[3]。

【译文】

[1]受:承受。

[2]邑:国。

[3]宠:宠爱。焉:语气词。

【原文】

太史公[1]曰:楚之先岂有天禄[2]哉?在周为文王[3]师,封楚[4]。及周之衰[5],地称[6]五千里。秦灭诸侯[7],唯楚苗裔尚有滇王。汉诛西南夷,国多灭矣,唯滇复[8]为宠王。然南夷之端[9],见枸酱番禺[10],大夏杖邛竹[11]。西夷后揃[12],剽[13]分二方,卒为七郡[14]。

【译文】

[1]太史公:当时人尊称太史令为太史公,司马迁曾任太史令,遂以此自称。

[2]先:祖先。岂:难道。天禄:旧谓上天赐予的禄位。

[3]在周为文王师:意为在周的时候做过文王的师傅。按:据《史记·楚世家》:楚国的祖先芈季连之孙曾经“事文王”。文王:商末周族的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4]封楚:封于楚。

[5]衰:衰落;衰败。

[6]称:号称。

[7]诸侯:这里指韩、赵、魏、燕、齐、楚六国国君。

[8]复:再;又。

[9]此句据文义,这里的“南夷”及下句的“西夷”均疑为“西南夷”。

[10]见枸酱番禺:即在番禺见到枸酱。

[11]大夏杖邛竹:即在大夏见到邛竹杖。

[12]揃:被分割。

[13]剽:削;分。

[14]卒:最终;终于。七郡:犍为郡、牂柯郡、越嶲郡、益州郡、武都郡、沈犁郡、汶山郡。

【译文】 #

西南夷的君长多得数以十计,其中夜郎是势力最大的;它的西边靡莫之夷也多得数以十计,其中滇的势力最大;从滇往北,那里的君长也多得数以十计,其中邛都之夷的势力最大。这些地方的人全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耕种土地,有小城镇和村落。他们的外边,西面从同师往东,直到北边的楪榆,称为嶲和昆明。这地方的人全结发为辫,随着牲畜而迁移,没有固定的住处,没有君长,土地纵横有几千里。从嶲往东北,那里的君长也多得数以十计,其中徙和筰都的势力最大。从筰都往东北,那里的君长也多得数以十计,其中冉i-的势力最大。他们的习俗有的定居,有的迁移不定,都在蜀郡的西边。从冉i-往东北,那里的君长多得数以十计,其中白马的势力最大,都是氐族的同类。这些都是巴郡、蜀郡西南以外的蛮夷。

当初楚威王的时候,派将军庄蹻领兵沿长江而上,攻占了巴郡、黔中郡以西的地方。庄蹻是以前的楚庄王的后代。庄蹻到了滇池,那里纵横三百里,附近是平坦的土地,肥沃富饶的地方有几千里,庄蹻凭借军队的威势平定了那里,使它隶属楚国。庄蹻正想回来报告楚王,恰逢秦国攻取了楚国巴郡、黔中郡,道路阻塞,没有办法通行,于是庄蹻返回滇池,凭借他的军队在滇称王,改变服饰,随从当地的风俗,而做了当地的长帅。秦朝时常i-大略开通了五尺道,这些国家稍微就设置一些官吏了。十几年后,秦朝灭亡。待到汉朝建立,把这些国家都抛弃了而把蜀郡原来的边界当作关塞。巴郡、蜀郡百姓中有的人暗中出塞做买卖,换取那里筰国的马、僰国的僮仆和牦牛,所以巴郡、蜀郡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攻打东越,东越人杀死了东越王郢而向汉朝报告。王恢乘着军事威势派番阳令唐蒙委婉地告知南越汉朝出兵的意图。南越拿蜀地的枸酱给唐蒙吃,唐蒙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南越人说:“由西北边的牂柯江而来的,牂柯江宽有几里,流经番禺城下。”唐蒙回到长安,询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郡出产枸酱,很多人悄悄拿着出去和夜郎做交易。夜郎靠近牂柯江,江宽有一百多步,足够来行船。南越用财物使夜郎归附自己,势力向西到达了同师,可是也没能像对待臣国那样差遣夜郎。”唐蒙于是上书劝皇上说:“南越王乘坐着黄盖左纛的车子,土地东西有一万多里,名义上是外臣,其实是一州的君主。如今从长沙、豫章前去,水路多数隔断,难以前行。我私下听说夜郎所拥有的精兵,可能有十多万,乘船从牂柯江而下,乘它不注意,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如果凭着汉朝的强大,巴郡、蜀郡的富饶,开通前往夜郎的道路,给那里设置官吏,十分容易。”皇上答应了这个建议。于是,任命唐蒙做郎中将,率领一千人,以及携带粮食辎重的一万多人,从巴蜀筰关进入夜郎,于是会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给他很优厚的赏赐,用汉王朝的威势和恩德来晓谕他,约定给他们设置官吏,让他的儿子任县令。夜郎附近的小国都贪图汉朝的丝织品,认为通往汉朝的道路艰险,终究不能占为己有,就暂且接受了唐蒙的盟约。唐蒙回到汉朝报告,于是把夜郎设为犍为郡。调派巴郡、蜀郡的士兵修整道路,从僰直修到牂柯江。蜀郡人司马相如也说西夷的邛、筰可以设置郡。皇上派司马相如以郎中将的身份前往那里晓谕,将他们都如同南夷一样对待,给他们设置了一个都尉、十几个县,归属于蜀郡。

正当这个时候,巴、蜀、汉中、广汉四个郡开通了西南夷的道路,辗转运送军粮。几年后,道路不通,士兵疲乏饥饿,遭受潮湿,死了很多人。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派兵发动攻击,消耗费用,却没有功效。皇上担心这件事,派公孙弘前去那里察看了解。公孙弘回来报告,说这件事对国家不利。待到公孙弘任御史大夫,当时正在修筑朔方城,来据守黄河驱逐匈奴,公孙弘借机多次述说开通西南夷的害处,可以暂时停止,集中精力对付匈奴。皇上停止了西南夷开通的事,只在南夷夜郎设置两个县和一个都尉,让犍为郡自己保全并逐渐完善它的郡县体制。

到了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归来,说他在大夏时看到蜀地出产的细布和邛崃山出产的竹杖,让人去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从东南方的身毒国来的,它离这里有几千里远,能够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又听说邛崃山西边大约二千里有身毒国。张骞趁机说大夏在汉朝的西南,羡慕中国,担心匈奴阻隔了他们和中国的通路,如果能够开通蜀地的道路,取道身毒国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天子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让他们打探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想寻找身毒国。他们到了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他们,派了十多批人为他们寻找向西去的道路。一年多后,道路全都被昆明夷隔断,没有人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和汉朝使者谈话说:“汉朝和我们滇国相比哪个大?”到了夜郎,夜郎侯也是这样问。以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辽阔。使者回来后,于是大谈滇是个大国,值得让他们亲近和归顺汉朝,天子对这事专心留意。

等到南越造反,皇上派驰义侯通过犍为郡的名义调发南夷军队。且兰君害怕行军遥远,邻近的国家会乘机掳走自己老弱的百姓,于是和他的军队反叛了,杀死了汉朝使者和犍为太守。汉朝于是调派曾经攻打南越的八位校尉,率领巴郡和蜀郡被免罪从军的犯人,去进攻打败了且兰。适逢南越已经被攻破,汉朝八位校尉还未沿牂柯江而下,就带兵撤回,在行军中征伐了头兰。头兰是经常阻断滇国和汉朝通路的国家。平定了头兰后,于是就平定了南夷,设置了牂柯郡。夜郎侯起初倚恃南越,南越灭亡后,正碰上汉朝军队回来诛杀反叛的人,夜郎于是入京朝见天子。皇子封他为夜郎王。

南越被攻破后,以及汉朝杀了且兰、邛君,并且杀了筰侯,冉i-都震惊恐慌,便向汉朝请求称臣,为他们设置官吏。于是,汉朝将邛都设为越嶲郡,筰都设为沈犁郡,冉i-设为汶山郡,广汉西边的白马设为武都郡。

皇上派王然于利用南越破败以及诛杀南夷的兵威委婉地告知滇王入京朝见天子。滇王,他的军队有几万人,他附近东北边有劳寝、靡莫,都和滇王同姓,相互倚仗,不肯听从劝告。劳浸、靡莫屡次触犯汉朝使者和官兵。元封二年,天子调发巴郡、蜀郡的军队进攻并消灭了劳濅、靡莫,大军逼近滇国。滇王当初对汉朝本有善意,因此没有杀滇王。滇王于是离开西南夷,全国向汉朝投降,请求为他们设置官吏,并入京朝见天子。于是,汉朝将滇国设为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依旧统治他的人民。

西南夷的君长数以百计,只有夜郎、滇的君长接受了王印。滇是个小国,最受汉朝宠爱。

太史公说:“楚国的祖先难道有上天赐予的禄位吗?在周的时候做过文王的师傅,被封于楚。待到周朝衰落,楚国土地号称方圆五千里。秦国灭亡诸侯,只有楚国的后代还做了滇王。汉朝讨伐西南夷,那里的国家大多灭亡了,只有滇王依旧是汉朝宠爱的王。然而,平定南夷的开端,是在番禺见到了枸酱,在大夏见到了邛竹杖。西夷后来被分割,分为西、南二方,终于被汉朝设为七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