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哲学与人生.2/傅佩荣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

(傅佩荣文集)

ISBN 978-7-5640-3772-7

Ⅰ.①哲… Ⅱ.①傅… Ⅲ.①哲学–文集 Ⅳ.①B-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71886号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  编/100081

电  话/(010)68914775(总编室) 68944990(批销中心)   68911084(读者服务部) 网  址/http://www.bitpress.com.cn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

开  本/787毫米 × 1092毫米  1/32

印  张/8.625

字  数/150千字

版  次/2011年1月第1版    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22.00元

责任校对/王 丹

责任印制/母长新


图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推 荐 语 #

周国平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哪里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自 序 #

哲学与人生

先引一段简单的对话。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人生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因为人有理性,所以要求解释,于是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总会浮现一种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自从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许多人开始觉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的确,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方东美先生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换言之,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我自十八岁开始研习哲学,至今三十五年。先由西方哲学入手,知道哲学家必须具备“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功力,否则难以形成一贯的见解,更谈不上引领时代的思潮。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近年致力于解读儒家与道家的经典,发现其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可以与西方哲学家的最高境界并驾齐驱而相融互摄。经由合宜的诠释,我们可以同时品味及享用中西双方的成果,进而在回答自己“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时,会觉得充实、圆满而喜悦。

我在台湾大学为全校同学所开的通识课程,名称即是“哲学与人生”,十余年来选课学生将近一万人。我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兼顾西方与中国,侧重人生与文化,而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以下稍作说明。

在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之后,我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接着,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做过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我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荒谬之超越”为其结束,由此显示现代人困处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

到了课程后半部分,首先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许多同学至此忽然觉悟,原来自己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哲学,也有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也有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只要心平气和,不存任何偏见,将会发现所有文化都有其安身立命的秘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多加认识,取精用宏,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不是十分恰当吗?

既然谈到人生,就不可忽略“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这三个题材。我们由哲学角度所作的解析与评论,是否较为周全?是否会比“见仁见智”稍好一些?最后的结论是“文化的视野”,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希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与心胸,使他们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这门课于1986年开始讲授,当年我即有幸获《民生报》评选为校园热门教授。十年之后,竟又被台大学生的“终身学习网站”票选为全校最佳通识课程第一名。我在教学时“乐在其中”,而无意以此自满。

我从历年来每次上课之后的“问与答”,学会了表达、答问与论辩的技巧,使我提升了与人分享心得的能力。我的讲义内容不断增订,并制成了CD,已付诸发行。此次将上课录音整理为文字,再经修订润饰而成此书。十余年来的心血付梓,只有感恩与喜悦可说。

简体版序 #

从哲学看人生

“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初次读到这句话时,心中领悟了两点:一、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二、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应该就是哲学。

这样的比喻一定是西谚翻译过来的,因为我们传统的食物中,面包从来就不是正餐。至于蜂蜜,也不像是大家平常使用的作料。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明白一点:活着,是一回事;但要活得有意义,则是另一回事。哲学就是环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万花筒。所谓“意义”,是指“理解之可能性”。譬如,我到一家希腊餐厅,看到菜单上写着希腊文,我完全看不懂,亦即无法理解,那么这份菜单对我就没有意义。于是乎,我如果不愿闭着眼睛乱点菜,就只好观察邻座客人桌上现成的菜肴,再以手指示意侍者也端上同样的一份。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陷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浮沉者,大概不多啊!

哲学究竟是怎么回事,会有这么大的能耐?如果鼓起勇气到哲学教室中旁听,很快就会产生催眠的效果,因为教授口中的语词不但个别听来十分抽象,连成一句之后更是模糊难辨,等到一系列论证演绎完成时,又好像可以言之成理。但是,即使勉强听完了这些玄妙的理论,你还是想要知道:这一切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经常悬挂在我眼前的,正是上述的画面及质疑,我也一直在试图响应这样的挑战。

任何文化传统,一定都有理念的成分,在表达理念时,有的使用象征手法,如艺术、文学与宗教;有的诉诸纯粹思维,以概念来清楚表现,那就是哲学了。没有人不渴望清楚了解人生的真相,因为如果错过此一真相,则人的各种抉择无异于冒险。这种冒险未必带来立即而明显的困境,但是想到“时间一去不回头”,已经足以让人怅然不已了。尼采说得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换言之,只要了解人生的整体构图,知道自己为何有此一生,以及最终将要完成的目标,那么眼前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孔子与颜回在德行及学识上可谓过人远矣,但是一生有志难申,十分委屈。令人惊讶的是,孔子“乐在其中”,颜回“不改其乐”。儒家人物如此,道家则另有一番境界。老子处身人群中“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长生久视而自得其乐。庄子虚拟了几位智慧通透的朋友,大家见面时,“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逍遥于自然大化之中,倒下做梦即是蝴蝶,气散而死了无牵挂。因为道家所谓的“道”,正是展现整体和谐圆满的象征,它代表万物之始源与归宿,能够觉悟这一点,无异于大放光明,人生也不再受制于痛苦、罪恶、死亡的威胁了。

不过,中西哲学史上列了许多哲学派别,难道都有各执一词的理由吗?我们又如何定其优劣?关于这一类问题,不妨让专家去烦恼,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效的示范。譬如,一位哲学家的理论,是否可以让我理解,理解之后是否可以付诸行动,从而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与生命形态,使其转向安定与快乐?回到前述的面包比喻,就是好的哲学必须证明它是甜美的蜂蜜,足以使人生显示丰富的趣味,并且是不论任何一种人生,都会因而变得回味无穷。

《哲学与人生》一书的内容,是我为大学生提供的示范材料,只要是爱好思想的年轻朋友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觉得亲近而熟悉的题材,开始进行一段心智的旅程。出版社希望我为本书的简体字版写几句话,我乐于应命,特地省思自己“从哲学看人生”的心得,形诸笔墨。哲学的原意是爱好智慧,是一个开放心胸、寻求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只要保持这样的态度,则人生任何遭遇都将展示其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