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澤履 #
此卦子路出行,卜得之,遇虎拔其尾也。
圖中:
笠子下一女,文書破,手中有傘,軍旗官人邊坐,堠上有千里字,地上兩點足印。
如履虎尾之課 安中防危之象
天地間萬物由畜道而止之後,有禮生焉,履者,禮也,故畜之後為履。所有物之聚大小不同,高下不等,有美惡之分,是故物聚後必有禮。人到何處,必有禮也。卦體天在上,澤在下, 上下區分,尊卑立見,此理所當然也。此以柔藉剛,謙卑而順,説禮之道也。澤有卑順之意, 卦象『外健內卑』,禮之本也。
一、女人在笠下:妾也。
卦圖象解
二、千里堠:遠離外出封侯象。
三、文書破在地:憑證承諾無效象。四、傘下:有庇蔭也。
五、軍旗下官人坐:主有官司、訴訟、牢獄之災象。
六、二點在地:踐踏之足印也,示人處危之時,有禮之道,乃能行危而無殃也。
人間道
履虎尾,不咥人,亨。
有禮之道即入險中,如踐虎尾,不見其反食人,乃因有禮也,所以亨也。故常言伸手不打笑臉人,同此。
彖曰: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
兌為澤,為悦,兌以柔順之藉乾剛,與乾剛相乎應,又有禮於下,故踐虎尾而不相害也。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
九五以陽剛又居君位,又得履道之善,此不病之因,乃得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
天在上,澤在下,尊卑有分,此天下之正理也。人之禮常如是,有禮乃行也。君子觀履象, 以辨上下之區分,來立民志,民因上下區分明顯而志定,自此乃可言治。立法複雜,民無所從, 治世將不再。是故人各安其位,此得其分內也,如佔位又不進德,除之,由君子進任,士人進修學識,到一定程度而君子求之。士農工商各行業之人,因所享有限,而能有定志,則天下一
心也。今人自下至公卿,日所志為尊榮,農工商人,日思於富侈,億兆之心交相為利,天下皆如此,心如何一致?要它不亂也難矣!皆因上下無定其志也。君子觀履,分區上下,使各當其位,用此以定民心之向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
初處於下,陽剛之才可以進,但外則表現其卑下之位的素養,無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
二為陰位,陽居,即意其待人之禮坦蕩蕩, 平易之道也。因為陽進,故須有防人嗤之禮數之誹,是以安幽清靜之心情處此時,則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 咥人凶,武人爲于大君。 #
三為陽位,柔居之,乃志欲剛而體本柔, 不能堅心為履道。就如盲人之視而不見,跛人行路而不遠,意乃才能不足,又處時之不順遂, 則禮道非正,乃履於危地,因不善履道,入危地召凶,禍患立至,故咥人凶,就如武暴之人卻居人上,又任意為之,不知禮,乃凶之道。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
安於有禮之往,因非為利也,乃各有其志也。如人有行道之心,又有名利之心,交戰於中,豈能安履。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
履之道(禮之道)在於安靜,其因正,則所履安也,心中躁動,則不能安於禮道,此即有禮於人,必以心中安靜,如以利欲交爭於心中, 必自亂。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
陰柔乃才不足之人,視不明,行又不遠, 今又居剛之上,災難來矣。
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爲于大君,志剛也。 #
此凶之致,乃因才不足,以武人為喻,其居陽剛之位,但才不足,又強出之,則所履不由本道,屬於志剛又妄動。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
在近君之側,知伴君如伴虎,愬愬,畏懼之貌,意如能畏懼,則終必吉。上位之陽剛, 雖近處,能敬慎畏懼,即入危地終亦必吉也。
九五:夬履貞厲。 #
夬乃剛決之意,九五雖示君位之人,居此位,任意剛決而行之,即得正,仍危厲也。古之聖人,居天下之尊,仍納眾言,明足以照, 剛足以決,必以明而動,動則志剛,此之所以為聖也,若自以為剛明,決行不顧,即使行正, 亦屬危道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
人之禮,須視其終,若始終完備,善之至也。今人淺視人之表面禮遇,而不考證其始終, 禮之至善,其『始終如一』方是。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畏懼之貌,入危而終吉,因本心在於能行己之志願,故須居此位,故為行其志,而示畏懼之態,終得吉,其志遂行。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
居正當之尊位,須戒剛決自任,否則招凶。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
人之所以履善終能吉,貴乎有終,始終如一,禮之至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