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雷風恆

32雷風恆 #


此卦宋王奪韓朋妻,卜,得之也。

圖中:

日在雲,鳳啣書,官人行路,道士手指門,鼠下兩口,牆擋路。

日月常明之課 四時不沒之象

恆,乃論夫妻之道,終身不變者,前『咸』為少女少男之感,今『恆』乃長男長女之往, 男尊在上,女卑在下,此夫婦居室之道,男動於外,女順於內,此人倫之常,此恆久之道。

卦圖象解

一、日在雲中:昏暗之象,君主不明象。二 、鳳啣書:喜訊至,金榜题名也。

三、官人行路:將至也,貴人至。官人,倌人,丈夫也,人傍為倌也。四、道士手指鬥:入空門也,閃也。

五、鼠下兩口:陰謀在後之象;兩口,回也,呂姓也。六、時機:在春末,日為春之末尾也。

此即持之以恆,則有撥雲見日之喜也。 #

人間道

恆: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恆為常久之道,人能恆之於善,此道可恆,君子之道。小人之道,乃恆於惡,已失可恆之道,故恆之道能常久,乃因所恆為正,恆不正,招凶也。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 #

恆久之道,在於上剛下柔,君剛臣柔,夫剛婦柔,雷震風興,風中有雷,相互交應,助長其勢,天地之間能恆久不已,乃因能知順動而已。

恆,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

恆之道,可以令亨通,且無災,但須注意所恆為正,吉也,所恆不正,則反招辱。

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 #

人如能恆持可恆之道,則合於天地之理。必可長久。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

萬物之動,必有始終,今動而能恆,其間變化必多,能知隨時變易其外,神在內不變,此得易之神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日月得天之道,能久照不已,四時往来生成萬物,也因得天,故常久不已,聖人用恆之道, 行之不已,能化成天下,成其美俗。觀天地之恆常,得天下常久之理,此聖人之道所以能常久也。常人孰能知。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

人才君子觀恆之象,以恆久之德性,持立於中道,永不易其立足之道。

初六:浚恆,貞凶,无攸利。 #

初六以柔暗之人初進,只知守常卻不度勢而為,但求上之眷顧,又堅守此向,致凶之道也。因其心志在求上眷顧,必不能安居其位, 故凶也。

九二:悔亡。 #

恆能居其正位,常道也。今陽居陰位,處非其位,雖中正之才,不知輕重之勢,造成有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

得位乃可久,但於須持久時不知持之以恆,朝令夕改,人無所適從,反招羞辱矣。

九四:田无禽。 #

田獵又無獲禽,徙勞無功也,九四陰位而陽居之,處非其所,恆又何益?人之動必有道, 持之以恆則有功,不得道,即久亦無功也。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 ,夫子凶。 #

柔居剛位,又得九二之陽剛助應,此即居中正又有應乎中正,恆此以久,吉之道。婦人之道以順從為恆,此順從於婦人則吉,丈夫為剛陽,如以順從之道持恆,反致凶也。更何沉人君之道,君道切不以柔順為恆也。

上六:振恆,凶。 #

此恆之極位,乃振恆,即守之不常也,居上而動無節宜,再以此為恆,凶至也。故吾人動之必以正理,不逾矩,動如失正,又不及復, 反持恆下去,果致凶矣。

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

但求上之眷顧,不知度勢而行,安居其位, 失恆之道於始也。

悔。人能知所輕重,易之義即此。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

人能知恆久於中道,知所輕重,必可常久。

象曰:不恆其德,无所容也。 #

不知恆之道的人,終至無處容身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

處不適位,雖久何益,猶徙獵而無功。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

柔而順從於婦人則吉,乃從一而終也,君王之義,從婦人之順從,招凶。

象曰:振恆在上,大无功也。 #

居上之道,躁動不安,必無所成,此言持恆,知恆,用恆之重要性,人不知此即,令再大之勞亦無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