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澤地萃

45澤地萃 #


此卦韓信被呂后疑惑,卜得知,果被其戮也。

圖中:

貴人磨玉,一僧指小兒山路,一人救火,一魚在火上,一鳳啣書。

魚龍會聚之課 如水就下之象

物相遇而後,同氣相求,則生聚象,萃,聚也。物相聚成群,為萃,故次姤卦之後也此卦, 澤上地下,水之聚象,水之在地上,乃方聚之時也。

卦圖象解

一、貴人磨玉:進修也,專心一致也,免破損也。

二、一僧指:指引也,局外人也,光頭人也,曾姓人也。 三、小兒山路:退引山林,以退為進象,示上坡也。倪姓。四、一人救火:救災禍也;猶行醫濟世救人之道也。

五、一魚在火上:得救狀,或餐飲業。六、一鳳啣書:喜訊至也。

人間道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

人之至誠專一莫過於宗廟祭祀之時,王者能令天下之人其心專一,莫過於利用宗廟,故聖人制祭祀之禮以養民之德。此聚之義大也。民聚之時,能得賢才,則必聚而正,如不正,治之不以正理,則亂之生亦由人之聚,故聚必以道,非正之道,即令有聚,亦不能安處也。於聚時祭禮用大牲厚禮,乃示慎重且富是天下必同之,今人聚而人不能亨其豐盛,則必散也。是故古今皆然,凡能與大功立大業之人,第一必得其時,第二必聚而後能用,此動必吉,天理莫及此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 #

萃卦,乃上悦下順之象,上位以中道用民,合於民心,下又能順從於上之政令且又剛陽相應,堅心赤誠如此,必能聚天下之人才。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 #

王者要有聚民心之道,必立宗廟以示孝順之至誠,能順天下之人心,必以孝方成。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

聚之以正道,必能得人才治之,乃因其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

祭祀時用厚禮祭天,必可有為,此順天命也。

視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天地萬物間皆有聚,有動,有散等,聖人觀象,可見萬物之情性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

澤上於地,為集聚之象,君子知始戒之慎,故眾民相聚之初,就也生戒,因眾聚必有爭, 私心所成,故先除兵械,乃能戒而無虞。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 一握爲笑,勿恤,往无咎。 #

聚之始,柔居之,陰柔之人,必無法堅守正節,為求與人同而捨其正道,但為求同,此不終之戒。人心必亂,同氣相求而生聚,或哀號作苦以求相應,其果必為眾人之笑柄,若能堅心往從陽剛正道,必無過咎,否則成小人矣。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

二之位與五相對應,位雖有差距,此時乃當聚而未及合之時,如能相引聚則可無咎,此因其中正之德未變,如德變,則必不相吸引。故於群小人聚時能獨立其間,且與上位之德同,必能合,此其意也。即令不重外飾,專以至誠,則終必合矣。

六三:萃如磋如,无攸利,往无咎, 小吝。 #

不正之人,求能與人聚合,但人皆不應, 為人棄絶,上下皆不應,唯退求事外之賢與之相應,如此則可無咎。人之動有求,即令得之, 亦可羞也。

九四:大吉无咎。 #

九四之位,能以陽剛,與君位對應,得君臣之萃,下又得群陰之聚,此上下能因其陽剛而聚,此至善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

九五居天下之尊,有萃聚天下之力,則無災,此時必自修其德,正其位,處不以私,為得其位也。如有人不信而未能歸從,當自省是否不正,堅固中正不變之德性,則無不歸矣。

上六:咨涕,无咎。 #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若人之心志受人惑而亂,必不能固守節志,乃失其正道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

萃之時,以能聚為吉,同志相求,平安, 其位有差距,因中正誠心同德必能無咎。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

上六居柔之極,故能往而無災。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

能有吉且無災之果,即令位不當,因上下與已合德,故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

為王者,必以誠信以示天下,如此方有感於民,則人莫不歸矣。如仍有不從,乃已之志未能光顯也

小人居高位,求人與其聚,而人皆不與,此可嘆也,人之棄絶,實出於已,怎可歸咎他人

如再不知自省,反嗟嘆而致涕泣,此小人狀也。

象曰:咨涕,未安上也。 #

小人之對人皆因貪而失所宜,以致终窮困,此起因於不能安居其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