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里面,有一部叫做《射雕英雄传》,男主角郭靖向丐帮的帮主洪七公学习武功,名为“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一出手,天下人没有人挡得住。在“降龙十八掌”里就有好几个掌的名称与《易经》的乾卦有关,像“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龙跃于渊”、“飞龙在天”,以及最后一招最厉害的“亢龙有悔”。说实在的,你就是请金庸大侠自己来表演,他也不知道怎么表演。这都是好的名称,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各种武功描写得神之又神,我们看了也是非常羡慕,非常崇拜。但是,它基本上来自《易经》的启发,乾卦六爻有五个爻都被他用上了,变成降龙十八掌里面的五掌。我们今天,就从这里开始,要详细地说明一下“天下第一卦”——乾卦与自强不息的关联。
乾卦卦象和卦辞 #
“自强不息”就是乾卦基本的启发。乾卦六爻皆阳(见下图),代表了无限的生命力,整个宇宙能够开始,就是由乾卦创始的。“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这两卦是最标准的、最基本的,所以我们要做比较完整的、充分的介绍。其他的六十二卦都是阴阳交错的或者是阴阳分配在特定的位置。看到阳爻,就会想到它的基础在于乾卦,它是标准的六爻皆阳的阳性卦;同理,看到任何一个阴爻就要想到坤卦。所以说“乾、坤”是进入《易经》的门户,意思就在这里。你不懂这两个卦,没有彻底了解,就不知道后来在说什么。《易经》的乾坤两卦,在《易传》里面解释得特别多,比别的卦多了好几倍的篇幅,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一开始能好好掌握住这个基础。
乾卦卦象
乾卦六爻该怎么念呢?要由下往上,即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我们可以发现,它不讲一跟六,“一”要念成“初九”或“初六”,六要念成“上九”或“上六”,其他的则是“六(九)二、六(九)三、六(九)四、六(九)五”,这个念法是标准念法,将来碰到任何一个卦,它的爻在第几个位置,就照着“初、二、三、四、五、上”来念,“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九”为什么代表阳爻?我们简单说一下。古人看数字“一”到“十”,一、三、五、七、九是奇数,阳代表奇数,阴就是偶数。阳爻是生命力,生命力要发展到极限,所以要以“九”为主,因为它是众奇数中最强的,所以用“九”代表阳爻。阴爻为什么称“六”呢?为什么不称“八”或“十”呢?因为阴爻是以静、安静为主,所以要趋于平衡,六在中间(二、四、六、八、十),保持平衡。关于这些说法有很多种,我们讲的是最容易了解的一种,所以阳爻称“九”、阴爻称“六”是这样来的。可见,《易经》的读法很简单,每一爻都有它的名称。
打开《易经》的书,我们就会看到每个卦象之后,有一句话,这句话很短,往往只有几个字。譬如乾卦,就四个字:“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叫做卦辞。卦辞是在说明整个卦的含义。乾卦的卦辞,首先是“元”,“元”代表创始,就是宇宙万物的创始。只有在乾卦里“元”才代表“创造”,在别的卦中的“元”就是开始。其次是“亨”,代表能够通达,因为万物都来自乾卦,当然有路可走,万物都可以通达。第三是“利”,“利”代表适宜,每一样东西都有它适宜的时间和空间,都有它适宜发展的路线和方向。再就是“贞”,在《易经》里面,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贞”就是问,占卦,其二,“贞”就是坚固,能够坚定地在自己的立场上不动。我们觉得第二种解释比较合理,因为前面讲创始、通达、适宜,后面讲坚固,代表万物可以长久发展。这就是乾卦的卦辞。
乾卦六爻详解 #
根据乾卦的卦辞,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代表着无限的生命力的创造、发展。接着,我们就要谈到乾卦六爻的爻辞。每一爻都有一句话,即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且看详细的解释。
“初九。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意即“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为什么在乾卦里讲到“龙”呢?《易经》里有很多“龙”吗?不见得。乾卦里讲到“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坤卦里也讲到“龙战于野”,以后的卦就没有再提“龙”了。
我们上次谈到,震卦的象征是龙。因此我们现在说一下,何谓龙呢?龙在古代是三栖动物,在水、陆、空都可以生活。最特别的是,龙代表变化无穷的力量,作为一种生物来说,龙在古代存不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有龙这种生物。如果没有龙的话,古人为什么用这个字呢?否则,说的时候,别人怎么可能听懂呢?还可以拿来沟通呢?孔子拜访老子,这是很有名的故事。拜访老子之后,孔子回家跟学生说“我见到龙了”,他是用比喻的方式说老子跟龙一样,一方面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太厉害了,老子的境界太高了;另一方面是“乘风云而上天”这代表龙的特色,乘着风云到天上去了。在其他典籍中也提到龙,不是作为神话传说来说的,譬如在《庄子·列御寇》里写道,有一个人叫朱坪漫,专门去拜师,学习“屠龙术”(金庸写的《倚天屠龙记》,大概就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这个人为了学屠龙术,散尽家财,终于学会了,学会之后,才发现已经没有龙可以屠了,龙都不见了。同样是在《庄子·列御寇》中,庄子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他的儿子潜到河水里面去,找到一颗宝珠。做父亲的立刻对儿子他说:“拿石头来敲碎它!千金宝珠一定藏在九重深渊黑龙的颔下,你能取得宝珠,一定是碰到它正在睡觉。如果黑龙是醒的,你还能保住小命吗?”当然,这两个故事是庄子所讲的寓言,但是如果没有龙,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龙,讲寓言给谁听?可见,古代是有龙这种生物,并且国家设有一种水官,负责管理水生物的官,就是负责养龙的,因为龙不好养,能潜水,能到陆地,又能飞上天,到最后龙就找不到了。这是我讲到乾卦用龙做象征时,顺便说一下龙这种生物。
《武侯高卧图》:潜龙勿用
在这一爻中,“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关系到我们个人人生的发展。譬如你今年十九岁还不到二十岁,你没有到“二”字头,就叫初九,这时做什么呢?读书。读书时期就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时候要有所作为的话,你没有发展的地方。因为往上一看是五个阳爻,一个比一个厉害,你根本无路可走。乾卦的初九,往上一看全部是阳爻,不是只有我是阳爻,我有生命力,上面统统挡住,所以你不要急,“潜龙勿用”,慢慢修炼,时候到了,你自然会有机会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即“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大人”是谁?大人就是有德行、有地位的重要人物。古人一般讲故事的时候,就会提到舜。舜的生平最重要的转机是遇到尧。尧遇到舜,知道有人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把天下治好。舜碰到尧的时候就是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好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以后到三十岁之间,他本身是一个人才了,经验还不够,这时就得有人来赏识你。但是别人再怎么赏识,你还是在“二”的位置,不要忘记上面还有四条龙。在“二”的位置已经是很好的了,为什么好?因为六爻中最好的位置是“二”和“五”。“二”跟“五”为什么最好?因为六爻卦是两个三爻卦合成的,“二”在下卦中是中间,“五”在上卦中也是中间,中间的位置往往最好,因为不会直接碰到外面的各种挑战。所以“二”和“五”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位置。一般来说,“九二”很不错,已经是“龙”出现在地上。大家一看这是个人才,这时候适宜见到大人。有人赏识是关键,等于是九二有君之“德”,而没有君之“位”,像这样的“九二”上去之后,就是“九五”(跟“九二”相对的是“九五”)了。
我们看“初九。潜龙勿用”和“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知道,“初”和“二”的位置代表地。“初九”是在地的下面,叫做潜龙,等于是潜在地底下。一方面在地,另一方面在地的底下这一爻,所以变成潜龙。“九二”不一样,也是潜龙,但是它已经出现在地上了,在地上面这一爻,“见龙在田”,“田”就是地。同样是“地”,初与二的位置却差很多。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初九”、“九二”差不多,差得太多了,就年龄来说,有时候一差就是十年,譬如你现在几岁?我今年假设六十岁,到了“六”了,准备退休吧。你不退休,别人怎么上来?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即“君子整天勤奋不休,到了晚上还是戒惕、谨慎。这样的话,有危险但没有灾难”。在乾卦中,最上面两爻“五”和“上”代表天,“初”和“二”代表地,中间的“三”和“四”就是人。处在人的状况就是最危险的时候,为什么危险?因为“三”在下卦的上边缘,“四”在上卦的下边缘,在边缘就有危险,因为它有各种选择性。同样,人在天地之间,天地比较稳,人在中间就可以做选择,选择可上可下,就看你自己本身的做法。所以一到“九三”和“九四”的时候,就出现很多可能性,有变化的可能。在自然界的阶段是必然的,到了人的阶段,就变成有自由了。
“九三”爻辞说“厉,无咎”,“无咎”就是没有灾难。《易经》所谓的占卦,提到没有灾难就不错了,要怎么样做才没有灾难呢?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就这么简单。你如果没有做到这两点,将来灾难就会出现了。我们看《易经》的时候,每一个爻都会告诉你一句话,你在这个位置,看看上面,看看底下,然后你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不做的话,后面的发展如何,它也会给你一个很明确的提示。“整天勤奋不休,到晚上还要戒惕谨慎”等于是人生的什么阶段呢?从三十岁开始。那是最辛苦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奋斗,你将来就不可能有到五十岁以后的“飞龙在天”(九五爻辞)了。所以人生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你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看。一个人生命的发展,到三十出头和四十之前,这时叫做“九三”。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但是还有危险,为什么有危险呢?竞争激烈。社会上的竞争与学校读书的竞争完全不一样。学校的竞争,读书好不好,我在这个学校最后一名,换到另外一个学校,说不定是第一名;而社会上的竞争,有时候成功就成功,失败就失败。所以,“三”这个位置,特别紧张。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即“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九四”到了上卦,已经展现出这个卦的特色。《易经》的卦有六爻,底下三爻是打基础的,把基础打好之后,上面三爻是把卦的特性真正表现出来。并且到“四”这个位置,已经是主管阶层了,底下是一个一个从基础慢慢往上走,到了“四”的时候,已经是王公贵族了,这时怎么办呢?还是要谨慎,因为你还处在中间的位置。
通常来说,《易经》里面,“九四”的位置要特别小心,用三句话来讲就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由这三句话就知道它的意思,“九四”“不在天”,天是“五”和“上”,“下不在田”,田就是地,地是“初”和“二”,脚踩不到地。“中不在人”,为什么中不在人?“九四”不是在人的位置吗?因为人的位置应该踩在地的位置上,所以“九三”在人的位置上,“九四”在位置的上面,中间也没有踩到地上。可见,“九四”的位置特别紧张,“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我们讲现在人的话再加一句“内不在己”,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
“九四”的位置也正是现代人的困扰。我们再引申一下,因为这句话有很深刻的意思。现代人的困扰何在呢?第一个“上不在天”,与神明、信仰、祖先都好像隔阂了,有时候你问自己到底相信什么?人死了之后,还有不同的世界吗?这些都不太清楚。“上不在天”,说明我们与我们的来源隔绝了。“下不在田”是说我们跟自然界的关系,今天发展经济,自然生态呢?我们都有目共睹,经济发展之后,自然界受到破坏了。“中不在人”,我们与别人之间产生了隔阂,我们平常有很多朋友,但是没有知己,或者说大家之间都是表面上的客气,其实不见得真正能够有默契。“内不在己”呢?自己是谁也弄不清楚,现在很多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扰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症。
古代人已经指出,作为一个人要特别小心。虽然到了中间的位置,各方面都稳固,但是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或往上走、或往下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引申到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说明,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大多数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出现人生的各种迷惑。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呢?因为在以前都照规矩来,该读书就读书,该做事就做事,该听话就听话。到了四十岁该是自己做主了,这个时候做决定就特别困难。该怎么做决定呢?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往下比较安全,不用再奋斗,往上的话,就要继续努力了。由此可见,到“九三”和“九四”的中间位置,特别值得警惕。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即“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到了“九五”就不一样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一般人都很喜欢“飞龙在天”,我们平常说的“九五之尊”就从这里来的。“九五”是最高的位置,但其上的“上九”就不好了,要准备离开这个位置了。整个卦的运动是由下往上,在上面的位置是高处不胜寒,因为就要被推走了,推走了之后,这个卦才能继续变化。毕竟宇宙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要着急。年轻的时候没有耐心,想立刻到上面去,就算上去也坐不住。年轻的时候,必须等待机会。那么,只有年轻的时候,才算是“潜龙”吗?不是的,潜龙不见得一定年轻。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诸葛亮隐居的时候,绰号卧龙,就跟潜龙有关系,别人称他“卧龙先生”,代表这条龙还没有开始运动,还没有开始飞翔,卧在那里等待机会。等到刘备三顾草庐,他才出来。
因此,一个人要懂得“潜龙”,还要看时代、局势的变化;时代要是不好,你即使有才华,也要当潜龙。现在很多人中年转业,原本在本行做得不错,但是因为时代变化了,“穷则变,变则通”,所以要换一个新工作。年纪虽然不小了(四五十岁),但是换了新工作,还是从头开始——“潜龙”。所以,龙潜在水里面,不要有所作为,不仅仅是针对年轻人和小孩子,还包括像诸葛亮碰到乱世这个情况或中年转到新的行业,又是从头开始。当然了,将来可能走得比较快。如果你开始不能够好好潜伏着,没有等各种条件成熟,你就有所作为的话,后面一定会有危机。所以,我们看到《易经》的每一卦的每一爻,就要想:它对我现在的处境有什么启发?
到了“九五”“飞龙在天”,是最好的状况了,在上卦的中间,可以统摄整个局面,底下都得听“九五”的话,等于是五十岁到五十九岁正好当上最高领导,这个阶段是前面累积的德行展现出的效果。但是不要忘记,为什么“九五”“利见大人”,跟“九二”一样?因为好的领导,也需要好的属下来配,否则,一个人唱独角戏,唱不下去。可见,“九二”代表舜碰到尧,尧提拔他;“九五”代表尧碰到舜,赶快提拔他,等于是舜一来就传位,所以后代说“尧天舜日”,人们才有好日子过。
“上九。亢龙有悔。” 意即“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恼”。往上到了“上九”,龙飞得太高,就好比一个人到了退休的时候,才会觉得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理想了,要让位了。你如果不曾坐过高位,就不知道什么叫让位,让位是很大的压力。我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看到年轻的学生慢慢上来,有时候也在想:“他们在想什么?”是不是想说:“你怎么还不走呢?我等好久了。”因为我以前也这么想:老师怎么还不走呢?他们不走我们怎么有机会呢?一报还一报,现在别人问:“为什么你还不走呢?”可见,“亢龙有悔”是因为你现在没有办法找到别人帮忙,你到最高的位置,你没有实权了。你退休养老,这些让别人来做,这是世代交替,自然的道理,也是人生应该考虑的规则。所以“亢龙有悔”出现了。
以上就是乾卦的爻辞,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易经》每一卦六爻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有一点要我们注意的是,在乾卦中特别加上一句话:“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意思是:用在乾卦整体,显示六个阳爻无首无尾,吉祥。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另加“用九”,坤卦另加“用六”。这二卦为六爻皆同的纯阳卦与纯阴卦,所以可以使用(或贯通)于全卦各爻。“群龙无首”代表一往平等,因为从底下到上面都充满活力,每一个都是阳爻,每一个都是同样的机会。这些龙不分首,不分尾,无首无尾,没有人是头,没有人是尾,整个社会构成一个圆满的循环。就像老一辈、小一辈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在《易经》乾卦里面可以找到生命的活力。
真诚: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 #
我们接触了《易经》卦辞和爻辞,但是还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这就需要了解《易传》,即孔子和后代学生用《文言传》、《彖传》、《象传》等“十翼”来加以说明的文字部分。譬如《文言传》,《文言传》只有乾、坤两卦出现,其余六十二卦都没有《文言传》的介绍。何谓文言呢?就是用文字加以介绍。既然只有乾、坤两卦出现,可见这两卦最重要,文言介绍得很精彩,讲得也非常详细。譬如乾卦《文言传》,原文如下: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在“九三”、“九四”时怎么办?很简单,就四个字——“进德修业”。很多人认为,“进德修业”是用来鼓励年轻的学生,其实不然。“进德”是增进德行,“修业”是树立功业。古人讲“修业”并不是回家写作业,写作业只有年轻的学生。到“九三”、“九四”的时候,“修业”代表功业、事业,要开始好好为百姓做一些事了。有功业,有事业,就有人生的方向可以走。所以我们在学《易传》的时候,会很受启发。
我自己学《易经》时,读到乾卦的《文言传》非常开心。我们讲儒家的时候,很喜欢强调真诚。但是,怎么样叫做真诚?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真诚,那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真诚呢?很可能变成是主观的一厢情愿了。我学到《易经》的乾卦,才知道真诚有两个重点:
第一,“闲邪存其诚”,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 换句话说,你如果要真诚,就要跟邪恶势不两立。你绝不能说“我很真诚地做坏事”,我很真诚地抢银行,那不行。你只要知道什么是坏事,像作弊、抢银行是坏事,就不能说很真诚地做坏事。因为真诚与邪恶势不两立。一个人明明知道什么是坏事,他去做了的话,就不真诚。他不能说做坏事也是很真诚的,那是错误的说法,不能够原谅。所以,真诚是要和邪恶势不两立的。
第二,“修辞立其诚”,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 你想要建立真诚,要修饰言辞,因为“言为心声”,说话就代表心里面的意思,你要小心怎么说话。人类一张口要特别小心,“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有时候不要太夸张。孔子常常提醒我们,刚毅木讷,才接近人生的正路(原文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你如果口才非常好,小心了,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意思是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种人是很少有真诚的。“仁”即真诚,这是儒家的重点。所以,我们就要记得,你可以说话很好听,表情热络,但是内心一定要真诚。我现在教书,在社会上做演讲,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就是“巧言令色”,讲话尽量让别人听得很开心,别人愿意听,但是我记得要很真诚,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内心里面愿意说的,想清楚再说的。这就是《易经》乾卦的《文言传》所说的“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前面是“行”,行动与做事,后面是“言”,人生就是两件事,“言”和“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跟邪恶势不两立;一个人说话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内心的情感不多也不少。这就是儒家所要求我们做的。
说到跟邪恶势不两立,很多人问,万一我不知道什么是坏事怎么办呢?“不知者无罪”,当然不能怪他了。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世时,学生柏拉图问说,老师你过世的话,我们将来怎么办呢?苏格拉底的回答,今天听起来还是有效的,还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苏格拉底说,今后你们要按照你们所知道的“最善的方式”去生活。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你每一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知道的最善的方式去生活。譬如,我现在知道这样做是最好的,我就做。我将来知道更好的,我再做。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知道最好的,不一定有用,因为说不定将来发现今天最好的不是最好的,那我今天先不要做,等将来发现最好的再来做。那你永远不要做了,因为你永远会发现说,将来还有更好的,就好像我们做事后悔一样。譬如说我做这件事后悔了,早知道我就不要这样做。问题来了,我今天这样做将来可能后悔了。如果我今天这样做,将来可能后悔,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我今天先不这样做。那么什么都不要做了,因为人生不能够有停顿的,所以说我们要防范邪恶这个说法在《易经》里面的出现,可以把它与所有古今中外的圣贤所说的话连在一起,让你达到真诚的要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接着,我们看乾卦的《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即“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天体的运行,譬如太阳、月亮最明显,在古人心目中,太阳、月亮一直在运转,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这些天体一直在运转之中,我们人活在世界上,就不能停下来休息,要自强不息。什么叫自强不息?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慢跑,他说他在自强不息。这是事实,每天慢跑不容易,慢跑需要恒心,确实自强不息。但是这只是身体的运动,如果讲《易经》讲了半天叫你每天慢跑,那需要《易经》来教吗?每个运动员都知道。也有人说自强不息是每天读书,每天一定要花时间把书看一看,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所以我每天读书。但是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情,你还要跟别人相处怎么办呢?
所以,《易经》讲的自强不息,意思很清楚,要归结到德行的修养上,跟别人的来往就是培养德行。你现在说我跟别人来往常常犯错,以至于产生各种恩恩怨怨,有时候会觉得很遗憾。没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也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你有过错不去改,才是真的过错。我每一次看到这一句话,都会想到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杨过的名字意思就是有过则改。犯错误、做错事不要紧,关键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过错,像孔子也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专心研究《易经》,以后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由此可见,真正的“自强不息”是每天增加自己的德行。因而我们每天都要想想:今天自己有没有比昨天更进一步,比昨天更改善?跟父母别人来往的时候,有没有更孝顺一点,更友爱一点,更诚实一点,更谦虚一点?每天这样做的话,你就会发现生命充满意义。人活在世界上,在许多地方都一再强调,最怕五个字:“重复而乏味。”你一旦觉得生命不断重复,今天跟昨天差不多,下个星期与这个星期大概也差不多,明年与今年大概也不会差太远。这样的日子好过吗?西方人为什么有心理问题?甚至很多先进的国家,发达的国家自杀率特别高?就是“重复而乏味”五个字。社会安定了,经济繁荣了,政治上轨道了,什么都有了,最后发现再多活几年,都差不多,一个人对于自己做的事情,兴趣自然会降低。就好比你第一次去吃好的菜,很兴奋,第二次就变得兴趣缺乏了。
因此,你每天都要问:“我如何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活力?”否则光是重复而乏味,人生真是无趣。所以,在《易经》里面就强调自强不息,即增进自己的德行。那么,如何能发现自己的德行每天进步呢?从真诚开始。所以,我们强调儒家的思想——“人性向善”,其中“向”字最重要,“向”代表什么?就是由真诚而引发力量,力量由内而发,源源不绝。我自己要自己做好事,不是别人叫我做的,这样才有力量,因为真诚。我自己要我自己做,因此快乐也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别人给我快乐,别人让我快乐,别人可以拿走,别人可以停止供应;我自己的快乐由内而发,天下没有人可以把它夺走。这是儒家思想最可贵的地方,《易经》里面的《易传》就是儒家的手笔。我们看到自强不息,就要想到,人生如果自强不息,生命看起来很有活力,很有动力,就好像乾卦一样,充满无限的生命力。整个宇宙的创造和发展,是由乾卦开始的,乾卦开始创造之后,宇宙万物才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要特别强调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句话:第一句,“宇宙万物充满生命”;第二句,“人的生命需要实现价值”。实现价值,代表我的生命不是活着而已。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生物只是活着而已,只希望多活一天,活得久一点;人类不一样,人类不光跟其他生物一样,多活一天,活久一点,这不是人的生活。老子曾经提到,十个人当中,有三个活到自然的寿命结束;另外三个因为各种疾病、战乱而提早结束;还有另外三个就是因为养生养得太好而结束了,就好像你现在富贵,就得富贵病了,养生养得太好了。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可以得到“道”。不同的学派,他们看人的生命最终是殊途同归。你如何让你的生命重要的地方凸现出来,不是外在的,不在于身体的层面,而在于你内心的一种自我要求,即德行的修养上。
乾卦的启发:人的生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
乾卦是《易经》第一卦,宇宙万物有乾卦,才有后续的发展。乾卦代表无限的生命力,有生命之后就要掌握到价值,宇宙万物都有价值,但只有人类可以作为价值的评断和选择。价值不能离开人,如果没有人的话,宇宙万物有价值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人去欣赏,没有人去肯定,没有人去选择。宇宙万物就因为人的存在,而展现出它丰富的意义。人类当然要珍惜了,在佛教里面也说,“人身难得”,人的身体最难得。佛教里讲“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轮回在一起了,人是六道轮回里的第二道,作为人,实在是太难得的机缘了。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说对自己,对每一个人都要觉得非常的珍惜,并予以尊重。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为什么?因为他可以实现价值。一个小孩子开始不懂事,大人觉得他是小孩子,见了他摸摸头:有没有好好读书?几年之后,大学毕业读到硕士、博士,变成一个学者,有的在社会上发展得很好,成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或者国家的领导。这就说明,人的生命充满无限的价值,你永远不要忽略这些小孩子,认为这些小孩没什么了不起。错了,我们以前也是小孩子,别人也老是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好好努力,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一代一代往下交棒。因此,重要的不是人类,重要的不是这一代人,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价值。你也不要想:我要怎么样发展,出人头地呢?不要想这些,因为出人头地需要竞争,压力很大。你要想的是:我要怎么样实现我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力量?以生命为例,就要以乾卦作为参考。
年轻的时候“潜龙勿用”,好好读书,把基础打好。二十岁到二十九岁“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学好知识本领,开始表现,希望别人赏识你。三十和四十这个阶段要加倍努力,因为这是中间阶段,往上谁能上去,谁不能上去,就看这二十年。你好好努力的话,累积生活经验,能慢慢了解社会人情世故,才有办法去领导统驭,进行人性管理。到了五十岁到五十九岁,等于是你自己生命里面的“九五”,这时你已成家立业,看到部下慢慢成长、发展,这时候你就要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因为你心里要有数,退休之后是“亢龙有悔”,“悔”不是坏事,懊恼是好事,一个人知道懊恼就有希望,因为跟“悔”相对的就是“吝”。“吝”代表困难,有困难还不知道后悔,那就危险了,接着就是灾难。我现在发现处境不太好,有各种复杂的情况出现,我开始懊恼,一懊恼就开始转向吉祥。一个人希望一生一帆风顺,没有这样的人生。你说这一生非常坎坷、崎岖,好像别人都比你幸运,你不要只看到这一点,通常你看到别人比你幸运,别人说不定还羡慕你呢。因为你没有看到别人的痛苦和烦恼,你跟别人来往,往往只看表面上过得不错。别人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别人也看到你快快乐乐的,他说不定也羡慕你。所以在这时候,你要对自己负责,假设你现在已经过了六十,到“亢龙有悔”的阶段,没关系,知道整个情况如何,就放开手让别人去做,让别人去发展。
结 论 #
从以上乾卦的《易经》的部分(卦辞、爻辞),以及《易传》的解释说明(《文言传》、《象传》等),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指德行的修养,德行的修养要从真诚着手,可以说是很好的生活教训。一般讲占卦的时候,譬如占到乾卦,代表这件事情充满活力,发展绝对没有问题。乾卦六爻皆阳,每一爻都不一样,有的爻不要动。虽然占到乾卦,但是“潜龙勿用”。第五爻“飞龙在天”,是人生发展的高峰,到第三爻、第四爻就要小心了,这时就面临着各种选择、各种考验。为什么我们讲学《易经》不能只看一半呢?因为我刚刚讲的是“义理”,人生的道理,而《易经》需要另外一半,即占卦。占卦就是问哪一爻印证在你的问题上面。我有疑惑、问题,我去占卦,占了卦之后,就要看是哪一个卦的哪一爻。因为一个卦里面,有的爻很好,有的爻不太好。有的最坏的卦里也有最好的爻。所以两边同时要兼顾,《易经》最难的就在这里。一方面你要知道道理,做人处事的道理;另一方面,你要知道如何解决困惑。即两方面——义理派跟象数派,二者都要兼顾。我们今天不需要学古人把二者分派,而要把它们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你才知道,每一卦的六爻所体现的象,究竟是何状况;另外,也可以从中学到,每一种处境里,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应该怎么样去面对,采取何种适当的方法,而“修德”是关键,贯穿在整部《易经》里面。以上就是介绍乾卦的内容,先谈到这里。
易经小常识 #
十二消息卦与二十四节气 #
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之一。八卦最早的主要用途是应用于历法,所以易经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国古代历法将两个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为“岁”,即一年。将“岁”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即二十四气。每一节气大约三十天,相当于一个月,其中“节”和“气”各占大约十五天。以冬至起算,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到冬至为一岁。这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黄道而分,故称为阳历。一节一气为一月,以冬至起(即子月),后来至夏朝,则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即寅月,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夏历。
后人从伏羲六十四卦中抽取十二个卦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称作十二辟卦,即十二消息卦,也称十二月卦、十二候卦。消息卦是指同性爻由下而上,与异性爻不相交错的卦,共有十二个。消者,消退;息者,成长;万物此消彼长,恒在变化之中。十二消息卦分为两组,一是阳爻由下而上,如复卦( ),临卦(
),泰卦(
),大壮卦(
),夬卦(
),乾卦(
)。另一组为阴爻由下而上,如姤卦(
),遁卦(
),否卦(
),观卦(
),剥卦(
),坤卦(
)。在消息卦之外的52卦,大部分在谈到卦变(一卦如何变成)时,都会参考消息卦的资料。《归藏易》中的说法是: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遁、申否、酉观、戌剥、亥坤。十二消息卦与夏历(农历)对照,依序为:复为十一月,临为十二月,泰为正月,大壮为二月,夬为三月,乾为四月,姤为五月,遁为六月,否为七月,观为八月,剥为九月,坤为十月。
文王十二卦月气图
复卦( )代表子月,节气为冬至。复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的三十余天。子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复卦是五阴一阳,阳爻居初位,此时一阳来复,阳气始升,将会打开新局。
临卦( )代表丑月,节气为大寒。临卦六爻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丑月相当于农历十二月。临卦卦象已有二阳,说明天气虽冷,但春天即将来临。临卦卦辞说:“……至于八月有凶。”为何说“至于八月有凶”?因为临卦为十二月,经过八个月,正好是八月的观卦,成为临的覆卦,并且显然是阳消阴长,所以说“有凶”。并且夏历八月多雨,最易洪水泛滥,针对临卦(泽在地下),会形成相反的局面(泽在地上),所以“有凶”。
泰卦( )代表寅月,节气为雨水。泰卦六爻代表立春至惊蛰的三十余天。寅月相当于农历的一月(正月)。泰卦卦象为三阳在下,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成语“三阳开泰”即是此意。
大壮( )代表卯月,节气为春分。大壮卦六爻代表惊蛰至清明的三十余天。卯月相当于农历的二月。大壮卦六爻已有四阳在下,说明阳气已经战胜阴气,此时万物都开始活动,草木生长发芽,动物开始繁衍。并且大壮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声。
夬卦( )代表辰月,节气为谷雨。夬卦六爻代表清明至立夏的三十余天。辰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夬卦六爻已呈现五阳之象,天地间只有一阴气残余,阳气最是充足时期。正如人们所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旅游好时光。
乾卦( )代表巳月,节气为小满。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此时卦象六爻纯阳,天气已没有一丝寒意,人们可以穿单衣,正是草木茂盛季节。
姤卦( )代表午月,节气为夏至。姤卦六爻代表芒种至小暑的三十余天。午月相当于农历的五月。姤卦卦象显示底部出现一阴爻,天地之气阳极阴生,说明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潮湿天气。
遁卦( )代表未月,节气为大暑。遁卦六爻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未月相当于农历的六月。遁卦卦象底部已有两个阴爻,阳动阴藏,有些农作物已成熟。天气因阴气的加重更加闷热而潮湿,人和动物躲藏起来,以避暑气。遁即躲避,也告诉人们要学会躲藏以生存。
否卦( )代表申月,节气为处暑。否卦六爻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余天。申月相当于农历的七月。否卦卦象已有三个阴爻在下,正所谓泰极否来。此时阴气已经变得很强盛,也就是说,天气虽然很热,但是还是容易着凉。多事之秋意即如此。此时需要祈福消灾,七月十五为鬼节,人们会在此时祭祖先及鬼神,以求庇佑,同时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以求吉祥。
观卦( )代表酉月,节气为秋分。观卦六爻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余天。酉月相当于农历的八月。观卦卦象已经是四个阴爻了,说明天气渐冷,正是秋风萧瑟,农作物的生命已到尽头,已经成熟。而仲秋美景也开始呈现,明月当空,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正是观赏好时节。古时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之说法,正是观玩之意。
剥卦( )代表戌月,节气为霜降。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余天。戌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剥卦卦象已有五个阴爻,仅一阳爻在上,说明阴气强盛,连一点余阳都要排挤掉。此时万物凋零,落叶纷飞,天地间生气被剥夺。
坤卦( )代表亥月,节气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亥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坤卦卦象六爻纯阴,阴气最盛,此时万物隐藏起来,动物开始进去冬眠时期,天地闭塞成冬,一年到了终点。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所以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