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_自求多福的方法_损卦、履卦、井卦、鼎卦

“自求多福”四个字,在《诗经·大雅》就出现过:“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说,你要设法经常配合自己的使命来自求多福。一个人要自求多福,当然是靠自己了,他首先要知道大的形势,譬如我处在什么位置,别人跟我什么关系,相处的目的是什么?你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掌握到自己的主动性。在西方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个小女孩在旅馆门前,很多人拿她开玩笑,让她选择要一块钱还是五毛钱,小女孩每一次都选五毛钱。大家就说,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孩子呢?怎么会选择五毛钱呢?为什么她选少的呢?因为小女孩知道,如果选一块钱,下次没有人找她玩这个游戏了。像这个就是了解自己是什么处境,别人是什么心态。与别人互动的时候,你应该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成效果。

我们现在要介绍的几个卦,在《易经》里面是很特别的,有的卦是在卦辞中直接说“元吉”,即上上大吉,有的卦是在第六爻说“元吉”。“元吉”在《易经》里面出现,不过十几次。我特别挑选其中的四卦,有两卦是卦辞说“元吉”,你只要占到这个卦,上上大吉;另外两个卦是走完的时候说“元吉”。平常一个卦走到最后不是“上六”就是“上九”,通常都不太好,一个卦结束的时候,等于是要下台了,要离开这个卦了;因为每一个卦都代表一个世界,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人,不断在运转之中。

损卦:损己利人 #

今天介绍自求多福的方法。第一个就要介绍损卦( )。损卦卦辞说:“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意即“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卦辞中出现了“元吉”,同样在第五爻(六五)也出现了“元吉”:“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关于损卦,孔子有个学生,名字正好叫做“损”,就是有名的闵损,即闵子骞。他以孝顺闻名,在孔子学生里面,德行排名第二,仅次于颜渊。闵子骞有什么事迹呢?他从小母亲过世,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有一次冬天的时候,父亲叫他拉车拉不动,就用皮鞭打下去,结果把棉袍打破了,发现棉袍里面是稻草。父亲当然很生气,怎么可以虐待孩子呢?非要把后母休掉不可。闵子骞当时就说,千万不要这么做,“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一个孩子能说这样的话,真的令人感动。他了解自己的处境,也了解在家庭里面需要父亲、母亲。他宁愿自己吃亏、受委屈。这种行为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不太聪明,事实上他是了解到各种情况。难道闵损在小时候就懂得《易经》吗?当然不懂了。但是人在很多时候,只要以真诚的心去做事,在思考自己跟别人关系时,就能够想得透彻。

“损”这个字,老子和孔子都说过,跟它相对的是“益”,像今天做生意都要看“损益表”,哪一方面花了钱,哪一方面赚了钱。孔子当时说的时候,是描述客观的现象。他说,商朝从夏朝接过礼,就进行“损益”,去掉一些,增加一些;周朝把商朝的礼接过去,也是去掉一些,增加一些。可见,礼的改变,也是损益,减少一些,增加一些。像今天的婚丧喜庆,跟古时候不一样,它是慢慢地改变过来的。孔子的“损益”二字,等于是我们平常讲增加、减少而已。老子讲话就更有趣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你要追求学问,每天增加一点,每天读书准没错。天天读书,马上就发现自己学了不少东西。但是,你要追求“道”,就要每天减少。“道”代表整体,你在整体里面,如果增加许多人类的思想与欲望,你增加得越多,与整体恐怕是越隔阂,距离越远,主要是因为你增加了许多个人的观念,即人类所谓的知识,你反而看不到最后的真实。老子说要追求“道”,要追求真实,你就要减少各种人为的想法、意见、观念、欲望。“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到最后什么都不要去做。他后面加一句“无为而无不为”,什么都没做等于什么都做好了。为什么?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你会去设计,人类的设计一定有其后遗症,即使是好的事情,后面也都要付出代价,就像我们现在发展经济,环境就受到压力。可见,老子提到说“益”跟“损”,跟孔子不完全一样。

我们今天讲“自求多福”,怎么提到一个损卦呢?“损卦”最基本的观念是“损己利人”,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损人利己正好相反,这才是损卦的用意。为什么损卦是“元吉”,上上大吉呢?因为它讲的是损己利人。且看这个卦象(见下图),从下往上,初九、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是“山泽损”,上面是山(艮),底下是泽(兑)。我们到任何地方参观风景,真正好看的山,是它的倒影在沼泽里面,一般来说,比较大的沼泽就是湖,“湖光山色”正是我们所向往的美景。再者,沼泽在底下,对山上的植物、动物,甚至矿物,都有滋润作用。可见,沼泽是帮助山的,沼泽本身是平的,山是高耸的,等于是底下的沼泽帮助上面的山。

损卦卦象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下卦就是我,上卦则是代表别人。我是损己利人,我本身不要求什么。为什么损己利人呢?这个卦有一个阳爻在上面,等于是卦有卦的变化。这个卦的变化很简单,是因为上面的“上九”是从底下上去的,所以我底下减损一个阳爻,等于给上面一个阳爻,才能够形成一座山。这是它基本的卦象。我们看每一个卦,先看卦象。卦象往往就配合所谓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自然现象,由此可以开始联想,为什么“山泽损”,损是好的,因为损己利人。

提到损卦的时候,需要什么条件?第一,要诚信。你要真诚、有信用,愿意去做,不是勉强的,也不是为了别的动机或目的。第二,你要有奉献的心。你有奉献的心,就不用担心自己,因为你是愿意做损己利人的事情。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损己利人,自会到处受欢迎。有时候在一个单位里面,有一个人甘于牺牲奉献,任何劳累、辛苦的事情,他都愿意做,不计较。时间长久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好相处、很乐于帮忙。现代社会是一个用服务代替领导的时代,你用服务代替领导,愿意损己利人,当然是普遍受到欢迎了。这也完全符合老子的观点,就是我领导别人,要站在别人后面,不要站在别人面前,不要给别人压力。说话的时候就要谦卑,让别人感觉受到尊重。

我们且看损卦的《大象传》:“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损卦有什么样的教训呢?“惩忿窒欲”,意思是说要能够压制自己的愤怒,要谨慎地戒惕自己的欲望。毕竟人的欲望很复杂,我们愤怒的时候力量最大,因为生气、愤怒使人失去理性。人跟人相处有时候觉得不公平、不合理,你自然就觉得生气是有道理的。生气有时是一种情绪,它会带动你的力量。所以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力量特别大。所以我们修炼的时候,就要从愤怒下手,在生气的时候,要设法压制、消解。有欲望的时候,就要让它窒息,让欲望不再发展。欲望发展出来,一定是倒过来——损人利己。因为欲望总是自我中心,这是很自然的。有人说,为什么要我违背人性自然的一种欲望呢?甚至还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太可怕了,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人不自私,还不是一样活得愉快,活得很好,很受欢迎?

![i-]说,跟别人相处,要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别人得到快乐,我们自然也得到快乐。就好像小孩子为什么要孝顺?孩子孝顺父母亲,父母亲开心、快乐。谁第一个受益?孩子自己受益。我孝敬父母亲,父母亲对我更好。当然孝顺也不是说为了对我很有利,而是要设法让父母开心,而父母开心,自然就对我好。像我对朋友讲道义,朋友觉得很满意,他对我更好。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你先付出,看起来有一点冒险、吃亏,事实上,恐怕你最后得到的更多,并且你给别人的越多,越觉得自己内在充实。因为你感觉到人与人心意相通,物质只是有形可见、可以计算的东西,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但是心灵感觉到的,是自己知足常乐,对外在事物没有特殊的执著,那是很愉快的事情。

谈到“利己”与“利他”,西方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一位教授专门讲“利己”,因为美国很多学者,根据研究之后,觉得人还是为自己着想,哪里有人一天到晚为别人着想?譬如,我在等飞机,心里会想“别人的飞机都来吧,我的飞机不来没关系”吗?那我干吗去机场呢?我永远坐不上飞机了。没有这种人,每一个人等飞机都跟我一样,希望自己的航班飞机准时来,别人的就管不着了。因此,美国有位教授专门对学生说,我们就是替自己考虑、要利己。结果有一天上街的时候,后面跟着一个学生,他没注意到。教授听到旁边的乞丐大声喊:可怜我吧,给我点钱吧。教授真的给了他钱。学生立刻跑上去说,老师,你不是教我们要利己,不要去利他吗?你为什么拿钱给那个乞丐呢?教授说,我还是利己,因为他叫的声音太难听了,我为了让他闭嘴,我才给他钱。换句话说,我为了利己,也可以利他。这两者并不妨碍,与损己利人其实是殊途同归。

这是我们第一个介绍的“损卦”,损己利人,以下来帮助上,等于是“山泽损”的“泽”来帮助“山”。总的来说,损卦是损下益上,下为内,为己,上为外,为人。能做到损己利人,表示“有孚”,然后就“元吉,无咎”,并且“可贞”。以诚信态度与人交往,以己之能来帮助别人,所以“利有攸往”。

履卦:一切依礼而行 #

第二个我们要介绍的卦,走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元吉”,叫做履卦(i- )。“履”字,即依礼而行。但是“履”和“礼”二字要分开,“履”代表鞋子,代表走路。人生就是走路,西方人很喜欢说:人生就是旅行。为什么我们说生命在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过客,不是归人?就是因为人生就是旅行。那么该如何走这一生呢?这时就要注意到礼仪、礼节、礼貌,人跟人相处,为什么需要讲“礼”呢?

在古代讲究“礼乐”。讲“礼”,使人与人之间分得很清楚,就像长幼尊卑四个字,你一说“长幼尊卑”,就觉得很严肃,我们小的时候,看到长辈都很紧张,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能插口,吃饭时大人没动筷子,小孩子不能吃。像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学到的礼。可见,礼的原则是“分”,为什么要分?因为人与人不能够一天到晚打成一片,没有规矩怎么建立人间的秩序呢?“礼”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一谈“礼”,首先就要鉴定身份,你什么身份,我什么角色,我们之间应当如何,“应当”两个字就代表规矩,这一定要遵守。孔子教学生颜渊,就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要按照“礼”来做。孔子自己也不例外,他说他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才能够“从心所欲”,而不会违背规矩。代表什么?他修炼了七十年,终于成功了。他在七十岁以前,“从心所欲”偶尔还会“逾矩”。孔子很诚实,我们是更差了。“从心所欲”必定“逾矩”,一“从心所欲”就违背规矩了。规矩就包括礼仪、规范。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规范,因为人有自由,有自由而没有规范,那会形成灾难,每一个人都是以私害公、以权谋私,这样一来,社会怎么办?

《商汤王像》:履帝位而不疚

“乐”则是“和”,“和”就要靠音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大家在一起,上班上得很紧张,忽然听到音乐的话,心情马上开朗些,老板与员工都会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大家变得更有默契,情感也变得比较协调了,这叫做和谐。“礼”重视“分”,“乐”重视“和”,人生就是要有分有和,才能够促成适当的关系,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秩序。

说到履卦,它的卦辞特别提醒我们,叫做“履虎尾”,踩到老虎的尾巴。履卦卦辞说:“履。履虎尾,不咥人,亨。”(意即: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易经》的卦辞中出现老虎,是很少见的,在“履卦”出现了。履卦卦象是“天泽履”(见下图),这个卦有什么特色呢?六爻只有“六三”是阴爻,另外五个是阳爻。我们还记得,当出现五个同样的爻和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爻时,这一个就变成主爻,“六三”是阴爻,“六三”变成主爻。“六三”是阴,面对一个卦里面五个阳爻,压力很大,一个阴爻怎么办呢?所以要好好重视礼仪。因为你面对很多人,尤其是面对长辈的时候,就很容易显示一种状态,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但是老虎不咬人。老虎为什么不咬人?因为你有礼貌。我们年轻的时候,面对长辈、老师、父母亲,就要小心按照礼仪、规范,该怎么说话,该怎么做事,手脚该怎么摆,都照规矩来。老虎不咬人,你踩到尾巴,它也不咬你,为什么?因为你有规矩。在此,特别用老虎咬不咬人来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其紧张与危险。

履卦卦象

人有时候站在一个高的位置,他要去对付底下的人很容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也碰到类似的情况。有两位指导教授,在临近毕业时,其中一位教授对我说,他们两个人打电话商量,到底让不让我通过。他跟我讲话的时候,脸上有一股杀气。我看了之后很紧张,因为我在美国读书压力很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国人的心里也是想不通的。我的指导教授是从比利时来的,他的情绪智商(就是情商)很差,喜怒哀乐阴晴不定,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做“最不可预测的人”。我曾经亲眼看到,他把一个博士班学生写了三百页的论文丢在地上,这在我们中国那还得了,立刻找报社记者,说教授欺负学生,在美国没那回事。他一个耶鲁大学堂堂的讲座教授,把博士生的三百页论文丢在地上,学生还得低头捡起来,自己回去重写。这说明什么?人在年轻的时候,尤其当学生、晚辈的时候确实是危险,那怎么办呢?自求多福,谨慎地从危险里面经历这个挑战。

可见,“履卦”和我们这一生怎么走路、做人处事,一辈子的发展都有关系。有礼仪、礼节、礼貌,就可以走遍天下。“履卦”走到最后,才出现“元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意即:上九。审视走过的路,考察吉凶祸福,如此返回最为吉祥。)换句话说,“履”(礼)要坚持一生。你不能说,现在我到中年了,已经是一个基层的主管了,我就不要“履”了。不行,“履”要一辈子做到,尤其到老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老人家需要年轻人来照顾、奉养,这时也要按规矩来。这个规矩对人来说,是一个束缚吗?没错,是一个束缚。如果没有这个束缚,世界变成什么样了?从这一方面,就知道“履卦”有它的用意,“履”就是走路,代表了人的一生。你这一生要怎么走路?按照礼仪。否则,就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就是说不要以为在帝王身边,权力很大;权力越大,你的危险程度也就越高。因此,你要懂得按规矩办事,只要一切按规矩来,没有人能够怪你。

在《孟子》里面有一段话,说齐景公打猎的时候,叫一个猎场的管理员过来。但是他用的方法不对,平常猎场管理员的官位很低,国君叫他来的时候,就要拿皮帽挥一挥,那个猎场的管理员就会过来。结果齐景公用了旗子一挥,叫那个管理员过来。用旗子一挥,代表叫大夫过来。挥旗子、挥帽子或者用其他代表的信物,是不一样的人过来。挥旗子叫那个小官过来,他当然不敢来,他知道来的话,就会杀头,因为不守规矩。但是国君叫他来而他不来,也要面临杀头的危险。孟子讲这段话时,特别引用孔子称赞这个小官的话:“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称赞猎场小吏所取的就是,不是他所应该接受的召唤之礼,就不前往。这个人他就是不去,因为他知道横竖都是死,至少坚持原则。由此可见,“履”(礼)真是重要,我们中国称为礼仪之邦是有道理的。

井卦:有福同享 #

第三个卦叫做“井卦”,古时候有“井田制度”,“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等成语就跟“井”有关,因为古代的社会,“改邑不改井”,搬家的时候整个村庄迁移,井不能带走,所以你要迁就它。

井卦有什么特色呢?我们先看卦象,叫做“水风井”(见下图)。“风”代表巽卦,巽卦代表木头,水装在木桶里面,把水从井里面打上来。井卦也是一样,到最后才出现“元吉”。我们且看井卦六爻爻辞:

井卦卦象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意即:初六。井中的淤泥不能食用,旧的水井没有禽兽来。) >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意即:九二。井中积水向下流注,水罐又破又漏。) >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意即:九三。井淘干净而不去食用,使我内心感到悲伤。可以用来汲水,君王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佑。) > 六四。井甃,无咎。(意即:六四。井的内壁砌好了,没有灾难。) > 九五。井冽寒泉,食。(意即:九五。井中有甘洁清凉的泉水,可以食用。) >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上六。井口收拢而不要加盖,有诚信而最为吉祥。) 我们看看,整个六爻非常生动。一开始就说,旧的井底下都是淤泥,连飞禽走兽都不过来,因此只有把淤泥清除掉,把井壁砌好,把井口收拢。井卦很生动,描述了古人的生活模式。人不能离开水,在古时候,你到任何地方都要找水井,没有水井,就无法生活。从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一直上去,到第四爻,水井的修复工作大致已经完成了,但是还不够好。要到第五爻时就是井中的水,非常的清凉、可口了。当你占到井卦,就要知道整个的过程,不到最后的结果,你不能说很好。

因为井卦的卦辞就提到:“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如果你把水打上来,瓶子在井口碰破的话,就是凶。所以,占到井卦就要小心,这个卦一定要走到底,直到水已经离开井口,你真的饮用了,那才是好事。否则,井水这么样的干净,这么样的清凉,这么样的甜美,但是你没有打上来,还是没用。等于是你做一件事情,做到最后没有结果。

井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资产,所以,经常有人在井边打架。在那时,“井”就代表要讲求秩序,我们经常说“往来井井”、“井然有序”,就来自古人使用井的方法。正如到井边打水不排队,每一个人都要往前挤,井口那么小,怎么可能每一个人都如愿以偿呢?一定会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就要照顺序,一个一个来。这个井就是提醒我们,要设法坚持到最后结束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到井水的利益。

最后一爻是精彩的部分,当一个井做好之后,“上六”“元吉”。为什么到最后居然是最好的呢?是因为你把井都做好了,“井收勿幕”,上面不要加盖子,大家来分享。不管做任何事,只要想到大家来分享,就没有问题了。一个人成功,基本上都是好事,如果你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那就要小心了,别人不会祝福你的,心里面还会想,你成功我才失败。

君子以劳民相劝

井卦的用意何在?从井然有序开始,大家守秩序、守规矩,要从水井里面打水上来饮用,一定要离开井口,瓶子都好好的,那才算达成一种好的结果。在最后这一爻,就是说井口不要加盖,就算是你做的水井,你一个人也用不完,并且水井很有意思,它是“无得无丧”,就是没有得也没有失,你不管怎么打水,水井的水始终维持一定高度。它没有得,也没有失,你尽量使用吧,这可以说是古人对于水井的观察。

说到井,确实有它很深刻的含义。古代的井田制,显然跟井有关系。井田制在古代是很重要的制度,一个地方八家人生活,在一块田地画一个“井”,就有九个位置,中间的叫公田,旁边有八家人耕自己的私田。公田大家一起耕种,那时不收税,就把中间那一块田收成的东西归给国家,等于是收九分之一的税。所以,大家就努力先把公家的田耕好,下雨的时候都说,老天下雨先把雨降在公田吧,再把雨降到私田。古时候很多这样的说法,反映出古时候生活的模式,有它很可爱的地方。井田制度最可贵的是什么?根据孟子说的,这八家人“出人相友,守望相助”,出去、回来大家结伴做朋友,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井的范围,构成一个小的生活圈,叫做社区生活,“守望相助”,如果生病的话,“疾病相扶持”。我读孟子的书,这三句话读得真感动。古时候的老百姓构成一个生活圈,就能互相帮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谁不生病呢?谁不老呢?但有时不能光靠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描述。我们提到井的时候,可以想到井田,想到古代生活的方式。

鼎卦:除旧布新 安邦定国 #

最后一个要介绍的是鼎卦(i- )。“鼎卦”就很有来头了,古代的诸侯想看看自己有什么能耐,就要尝试是否可以“问鼎中原”。“鼎”本来是古人烧饭的用具,讲得通俗一点,就是烧饭的锅子。后来在一个国家里面,鼎就变成国家的宝物,国家的重器,作为国家的象征。像“三国鼎立”,一个人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都是从“鼎”来的。

“鼎”字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它有一个功能,能把生的食物煮成熟的食物。古人开始的时候还是吃生的食物,后来发明火了之后,可以把食物烧烤,但是老吃烧烤的食物,身体没法接受,发明了鼎之后,可以把食物煮熟、煮烂,小孩、老人都可以食用了。要不然烧烤的食物,只有年轻人可以享用,所以能够发明鼎,把生的食物变成可口的熟食,大家都可以吃得很健康,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鼎是国家的重器,代表国家的象征,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建立国家,等于是一个鼎能够立起来。如此一来,鼎的含义就非常深刻了。鼎卦卦辞说:“鼎。元吉,亨。” 鼎就是元吉,因为鼎一定走得通。它基本的构想是什么呢?鼎卦《彖辞》说“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就是说作为一个天子,用鼎来煮好的食物来奉献给上帝,进而大量烹煮食物来养育圣贤。在《易经》里上帝就出现这么一次,就在鼎卦。

为什么忽然有上帝这个概念呢?学者们认为,商朝崇拜的是上帝,周朝崇拜的是天,而事实上“上帝”与“天”的功能、角色是差不多的,都是作为最高的主宰,赏善罚恶,是最后的神明。身为国君,用鼎做好的食物奉献给上帝,煮好食物用来养贤,让天下好的官员、有才干的人物,得到好的工资、好的薪水。他们才会去照顾百姓,光靠统治者一个人,怎么照顾天下人呢?它毕竟需要分层负责,等于是用鼎产生出来各种好东西,让上帝满意,让大臣满意,让这些贤者都满意,他们再来照顾老百姓。可见,提到鼎的时候,是要建立国家、安定社稷。

说到鼎的观念,我们也发现,鼎卦六爻,大致不错。但是我们得强调,第四爻是凶的。鼎卦虽然是元吉,整个卦是上上大吉,但里面还是可能会有凶的爻。也就是说,再怎么好的情况,形势一片大好,还是有某些人处在“凶”的情况。这就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卦再怎么不好,也有好的爻;再怎么好的卦,也有不好的爻。我们为什么在开始要强调“天道无吉凶”呢?就因为每一个爻都是天道之一,即天道循环里面的一个环节,每一个卦都是一个形势,每一个爻则是一个位置。把这些掌握住之后,我们就知道,既然天道没有吉凶,那吉凶从何而来?从欲望而来。所以,人生最主要的路线是修养德行、降低欲望,自然会就逢凶化吉,这是最好的方法。

《黄帝圣像图》: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鼎卦卦象

我们介绍这四个卦,到鼎卦的时候,就会特别强调要把自己位置的责任尽好,你在什么位置,在其位就谋其政,把事情做好。就像鼎卦的卦象“火风鼎”(见上图),底下是风(巽),风代表木头。上面是火,底下是木头,木头在下面燃烧,燃烧之后就把食物给煮熟。中间三个阳爻“九二”、“九三”、“九四”,底下是两只脚,为什么两只脚,不是三只脚?因为看过去的时候,只看到前面两只脚,后面那只不见得看得到。所以看这个图像,像不像一个鼎?底下“初六”两只脚,后面还有一只,中间三阳爻代表鼎腹。那“九四”为什么凶呢?(“九四”爻辞: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因为“九四”到了上卦,以为自己可以享受了,事实上不是。“九四”为什么不好?因为“九四”与“初六”正应,这两个正应的话,“九四”就想和“初六”配合,一配合,恐怕就翻过去了。所以并非“九四”位置有问题,“四”是偶数,偶数应该是柔的位置,最好是阴爻,偏偏它是阳爻,这样一来,对“九四”很危险,跟底下的“初六”正应的话,很容易翻过去,就是我跟你配合,鼎就失去它的作用了,变成鼎打翻了,打翻之后,谁都吃不到东西了。在鼎卦里面提到“凶”,就是“九四”这个地方不太好。

“六五”是鼎的耳朵,因为鼎很重,我们常说“扛鼎之作”,鼎怎么扛得起来,大力士也做不到,所以鼎就要抬。“六五”为什么是阴爻?正好是耳朵穿过一根铁杠,然后很多人把它抬起来。“上九”就是鼎的盖子,要不然怎么煮东西呢?这样一个鼎的样子就出现了。到“六五”的时候,耳朵可以让鼎抬着走,说明没有问题,在这里就会出现吉祥了**(“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到“上九”最好**(“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因为鼎完成了,大功告成。

结论:自求多福 #

我们再把自求多福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第一,损卦,要自求多福,就要损己利人。在任何地方都替别人的需要设想,想办法去让别人得到多一点,让别人开心一点,就是损己利人。像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时候,问题很严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是有他的道理的。他在英国研究的时候,看到英国很多刚刚建立的工厂,都是剥削得不得了。老板一个人发财,工人住的地方像鸽笼一样,工人每天起早赶晚地工作,生病也没人管,收入微薄。现在不一样了,从美国的福特公司开始,股份大家分享。工人工作的时候可以得到工作的成果。像这就是一种损己利人的观念,老板要想得开,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更多。所以你要有利人的观念,帮助别人的观念。

第二,履卦,要重视礼仪、礼节、礼貌。我们有一句话“礼多人不怪”,你对别人客气,总不会是坏事。但是,客气要注意真诚,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其中始终贯穿着真诚的心。而且,你要是礼貌不够的话,反而有危险,踩到老虎尾巴了。

第三,井卦,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是我们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要照顺序一个接一个,不要着急,要有秩序。同时这个井是“利众”,帮助每一个人,就好像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水井,建成的时候上面不要加盖,任何人经过都可以去打水喝。水井是开放的,让每一个人分享;等于是你有功劳,不要独占,让大家都可以分享。

最后是鼎卦,就好像要完成你的使命。做一件事,知道这个事情有很大的挑战,你就要从基础慢慢建立起。我再补充一句,就是在鼎的第一步,在“初六”的时候,叫做鼎的脚,鼎的脚本身很脆弱,它是阴爻,站不住。一开始把鼎整个翻过去,里面清干净,到你要煮食物的时候,要先把里面剩下的、旧的东西去掉,去掉之后,再把它立正之后,再开始煮新的食物,它有这样复杂的意象。

由此可见,“鼎”代表一个国家社会的建立,能够安邦定国。损卦要一生都抱着损己利人的心态。履卦是这一生走路,一路到底都没有放弃按照“礼”的方式来行动。井卦是不管做成任何事,都愿意跟别人分享。这四方面都提醒我们,要自求多福是可以的,得按照这四个方面,看你自己的处境来加以理解。以上就是有关自求多福的方法,我们只说了四个卦,可以作为参考。

易经小常识 #

《易经》的研习流派:两派六宗 #

《易经》的研习流派众多,但总的来说可归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是指占卜、禨祥、图书、老庄、儒理、史事。六宗中,占卜、禨祥、图书三宗为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为义理派。

象数学派 #

象数本是分开的,在易学中被连起来用,“象”指形状,也称“易象”;“数”指树木和计算,也称“易数”。传统观点认,《易经》的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即卦象、爻象;二、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等;三、卦辞、爻辞所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卦辞中的龙、坤卦卦辞中的牝马。这三种含义成为“易象”。

易数也有三种含义:一、一卦各爻属性的数,即“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大数为老,小数为少,这四个数又分别称为少阴六、少阳七、老阴八、老阳九;二、爻位顺序的数,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即爻的变化规律;三、占筮求卦的方法,即对占卦过程中,根据蓍草数量的计算推导出所需的卦象。

可见,象数学派注重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推断人事吉凶。象数学派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寿,以及宋代的陈i- 、邵雍等。

义理学派 #

顾名思义,义即意义,理即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图形的描述方能显示。象数和义理可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譬如乾之所以为刚健之义,就是因为日月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从不间断,且威力强大。义理学派注重《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和卦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

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创始者王弼,继承其学说的是宋代的胡援、程颐、杨万里、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