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_易经问答录

观众: 傅教授,刚才听了你的演讲非常受教育,我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什么区别?还有第三个问题,现在很多人把人生的价值都搞乱了,不是房多、车多,就是钱多。什么是人生的根本价值?人为什么要活着?

傅佩荣: 这是“大哉问”了。第一,我们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用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的话来说,很简单的三句话:第一,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我们看整个宇宙是充满生命的,中国人看宇宙从来不把它看做是死的,连山都是有生命的,像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与山就有生命的互动,并且宇宙本来就充满生命,怎么可能有任何东西是真正死的物质呢?这是第一点,以生命为核心的宇宙观。第二,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人活在世上不是光活着,活得越老越好,而是你活着就要实现价值。一般来说,价值是“真善美”,我的理智追求“真”,我的情感追求“美”,我的意志追求“善”,这叫做价值。换句话说,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要求我们年纪越大,德行也要越高。就是我们的价值不断地实现。第三,要向着超越界而开放。你不能够只是到死为止,人总是会死的,到死为止的话,不用谈人生,因为死了之后,大家都是一样。因此要向超越界开放,儒家的“天”、道家的“道”就是超越界。为什么提“超越界”呢?因为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理性所能掌握的这一切,本身都是有限的,充满变化的,不能解释它为什么存在,这就需要有一个超越界。“超越界”就因为它不是你可以掌握的,但是它又必须存在。它如果不存在,我们所掌握的经验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本身不能被理解。超越界可以说是非存在不可,西方的上帝也是这样来的。这是讲中国文化的特色,三句话,这是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的启发。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有什么差别?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了。西方文化也是多样的,我们最多只能说,中国这种文化跟西方主体的基督教所造成的文化有什么差别?这可以对照,我在《心灵导师》一书中谈了不少,可以参考。

到底人生有什么样的价值?首先,人生的价值在内不在外。如果讲在外的话,“名利权位”就决定了。我们的价值怎么比得上有钱人呢?怎么比得上有名的人呢?怎么比得上有地位有权力的人呢?那我们的价值就低了吗?不见得,因为他得到名利权位,不见得是他努力的结果。有时候他生下来就是好命,有时候他得到别人提拔,有时候是他运气好,很难说的。那么,怎么在内呢?儒家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在德行修养上面。职业没有贵贱,人格上有高低。在社会上每一个人不同的行业,行业没有贵贱,我当教授,行业比较高贵吗?另外一个人扫地、收垃圾,他的职业比较低贱吗?不一定。人格才有高低的分别,不管任何行业,只要是正当行业,都是一样的立足点。

其次,人生的价值在于发展德行。你就要看《易经》里面怎么说。像谦卦,六爻“非吉则利”。你不要以为乾卦是第一卦,中间“九三”、“九四”,“无咎”,没有灾难就不错了。但是谦卦就不一样,你只要做到谦虚,六爻不是吉就是利,那是唯一最好的卦。那说明什么?你要从“谦”着手,“谦”是修炼,不是说现在开始我很谦虚,谦虚还要条件,你才华不够,能力不够,谦虚什么,你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人生的价值何在,我们首先要掌握到价值在内不在外,并且人人平等的立足点,叫做德行的修养。

第三,人生的价值在于无我。德行修养是从有我到无我,从身到心到灵的层面,到灵就是到无我的境界。人有身、心、灵。身体互相排斥,心智可以沟通,灵性打成一片。譬如,你现在坐这个座位,别人不能坐了;公司里面你当了总经理,别人不能当了;这个钱你赚了,别人不能赚了,都是互相排斥的。只要跟身体有关的、具体有形的,各种有利条件都互相排斥。所以,人类社会充满压力互相竞争,都很辛苦。其次,心智可以沟通。大家来到这里,一起听我来讲《易经》,听了之后,大家都会有默契。一说乾卦就知道什么东西,一说“谦”就是好,大家都可以沟通。最后是什么?灵性。到灵的层面打成一片。一个人的修养到最后到“无我”了,我看到每一个人都跟我的手足同胞一样,我见到其他生物,也都跟我的生命有关系。整个宇宙是个整体,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一起同在,“万物与我为一”,万物跟我合成一个整体。庄子不是说大话吓人的,他有他的根据,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一个人到灵性的层面,根本就没有自我中心的想法,看到每一个人都非常的自在,非常的亲切,好像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见面就是有缘,大家在一起就客客气气的,没有那种自我要胜过别人的欲望,别人也感觉不到他有什么压力。

人生的价值就在什么地方?我只能够就我想到的跟你分享这几点:在内不在外,德行作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最后达到无私,达到人类最高的一个境界。

观众: 我想提一个很简单很直接的问题。您刚才说的孔子、庄子、孟子,他们都达到了这种“灵”的境界,他们可以说与天地共存,只要有天有地就有他们。但是我们呢?我感觉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凭着我们的修为,想达到那种“灵”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说我太没自信,我感觉是不太可能的。作为我们这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怎么来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实当中,有的时候看别人去占小便宜,觉得这种行为不道德,可是大家又都这样,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去追求孔子吧,又觉得追求不上。

傅佩荣: 你说得非常具体,也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想,通常我们讲到一个人的使命感的时候,不能脱离你的生活空间、时间。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像我们今天在这里在一起,我教书教了一辈子,但是对我来说,今天这个场面,我认真地讲,每一句话都是我研究的心得,没有任何话是我自己不相信的,把今天这件事情做好,我就是一个好老师;大家今天在这里听,非常安静,一两个小时,你就是最好的听者,你做到了你该做的事。这就是说,对于每一件小事情你都真诚面对,跟别人互动的时候互相尊重,这样就够了。如果到超市里面,别人怎么样,你也怎么样。如果说大家都这样做,法律准许,没有什么反对,没有什么规矩,也没有人会怪你。每个人都有贪小便宜心理,只要不损害别人都无所谓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你还是要跟别人有适当的关系。譬如,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这些人,只要有关系的时候,就有利害关系的摩擦,这时你就要修炼了。人生就在修炼里面才能成长。

有时候,千万不要羡慕伟大的人。像孟子最推崇谁?舜。你知道舜怎么生活的?舜的父亲娶了后母,生了一个弟弟象,这弟弟坏得不得了,“日以杀舜为事”,每天都以杀舜作为工作目标。这是什么家庭?一家四个人,三个人联手要杀一个人,怎么杀都杀不死。舜因此被整变成圣人。想想看,如果是舜觉得自己倒霉:为什么在这种问题家庭呢?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舜不是这样做的,他正好修炼德行。所以,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平凡是快乐,也是福气。问题是你有没有忧患意识。平常跟别人来往的小地方都注意,从小地方注意起到最后注意起心动念,从根本上让自己化解自私的念头,看到别人占小便宜也没感觉了,自己稍微牺牲一点,自己觉得很快乐。老子说得好:“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你给别人多,你自己变得越多。如果是钱的话,我给别人就没有了;但是精神上的力量,我替别人设想越多,越关心别人,我的爱心绵绵不绝。这就是所谓的“灵”,这就是精神方面的。我为别人想得越多,代表我内在的能力越强。通常一个伟大的人,他替别人服务的时候,他感觉很快乐。因为越牺牲奉献,内在越充足。相反,一个人越是得到许多财物,譬如外在的名声、权力的时候,他得到的越多,其实他剩下的越少。他根本就没有内在的自我,都靠外在来充实自我,其实是很可怜的。一个人如果说什么都没有,他反而拥有天下。像印度的甘地,死的时候只剩下一件换洗的衣服和一副眼镜,但是谁敢说甘地贫穷?特雷莎修女也在印度修行,她是阿尔巴尼亚人,到印度去当修女,帮助很多人,死了之后,只有一个水桶和一件换洗的衣服。那么穷困,但是天下有谁比他们富足?你就知道生命的特色了。多少王公贵族,包括英国皇室那些人,钱多得不得了,他快乐吗?他事实上非常穷困的,穷得只剩下钱了。

《亚圣孟子像》:积小以高大

我们一般老百姓,千万不要以为说,他们成为圣人,有伟大的成就,我们没希望。错了,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希望,只要你平常多去了解儒家和道家的道理,提醒自己在每件事情中,只要跟别人相互来往冲突的时候,尽量自我约束。就像“损卦”,损己利人,你只要损己利人就是好事。我们大家一起为这个互相勉励,好不好?

观众: 您好,傅教授!您是中国人,又接受国外比较规范的科学教育。我想让您从科学角度,看一下《易经》,能不能证实或者是证伪?它是否具有普世性?

傅佩荣: 好的。这个问题是非常根本的问题。《易经》是不是有科学性,能不能证伪?证伪就是科学里面做研究的时候,提出一个假设,能不能经过各种检验、证伪,说它不是假的。它如果是假的,就经不过这个检验。《易经》基本上是人类思维的一个精彩表现,一方面它先观察万物的现象,画出了基本的卦,观象设卦;另一方面,设卦之后,又从卦里面得到生活上面很多启发,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心与物互相交际来往的结果。因此,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科学研究,面对一个有形可见的清楚的对象、某些物质(包括天文、地理各方面)加以研究。所以,你不能用证伪,证明它是真还是假,不能用科学上的一种方式来说它是否合乎科学。我只能说,它是用符号象征来代表万物的一种非常精彩的表现。因为人有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就是把万物的变化,找到它基本的象征和规则,你把这个规则掌握之后,你看到万物的变化就不至于觉得迷惑。像《易经》基本的八卦,八个象,八个象两两相合变成是六十四个,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代表一个大的时势,每一个卦有六爻,六爻代表六个位置,每一个位置有它不同的时和位的配合,就知道吉凶祸福。而吉凶祸福往往与人的欲望有关,于是就要强调修德。修德之后,欲望就调整了,吉凶祸福自然降低它的影响力。力量在主,而不在客;在内,不在外,这是它基本的原理。你刚才所说的能不能证伪,就好像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说的理想国,他不需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提出检验,作为唯一的标准。

《易经》有没有普世性呢?我就举个例子,在清朝初年的时候,西方有位大学者莱布尼兹,他从传教士手中,看到了拉丁文翻译的《易经》。《易经》翻译成拉丁文,可能觉得不好理解,但再怎么翻,六十四卦还是一样的。他研究之后,从这里面得到二元对数的一种启发,阳爻代表一,阴爻代表零,一跟零就可以构成计算机的原理。这是他们自己的心得。当时,他还申请到中国来,被我们清朝的皇帝拒绝了,太可惜了。我们看到《易经》,虽然是老东西,但里面的东西是有永恒价值的。我们也不喜欢把它说得太神奇,说得古今中外所有人都要从《易经》里面学到什么启发。在第九讲里,就谈到《易经》对现代人到底是不是还有启发,西方的科学家、心理学家怎么样从《易经》里面得到启发。

观众: 这几年易学研究和应用非常热,请教一下在香港、台湾地区还有国外,对易学的研究情况怎么样?他们是侧重于“义理”的研究呢?还是在象数应用更多一些?

傅佩荣: 这个问题很大,我没有做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只能这样说,一般研究《易经》是两个分开的。讲到“义理派”,大部分是学校里面的教授们,因为学校不太喜欢讲象数。如果我上课时说,各位同学我们来占卦,这就不太好。因为占卦之后,每个人都很紧张了,会想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呢?到最后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我以前有个同事,他就是会占卦算命,算得很准。结果后来上课的时候,学生都问:老师我最近要做什么事,你帮我算一下?这不像上课了。所以,象数方面在大学里面很少谈。因为它容易引起一种跟算命有关的迷信之误解,让每一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害,而没有客观求知的态度。大学里面讲《易经》,大部分讲“义理”,“义理”就说人生应该怎么做,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但是在社会上《易经》的应用,从汉朝以后太丰富了,譬如“堪舆”,跟地理风水有关,跟五行配合起来。所以,在社会上讲象数,就是应用到生活上,直接占卦算命。但是占卦必须要慎重,以前的人占卦前还要斋戒沐浴,口中念念有词,天地神明如何如何,很虔诚。占卦容易,解卦很难。占卦以后要怎么解释呢?要研究。一天到晚研究《易经》。像“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一辈子都用不完。因为每一个事情都不一样,你可能占到同一个卦,不同的事情,请问你怎么解释?这就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也要灵感。所以,讲到象数的运用,是全世界最吸引人的,大家都觉得有兴趣。你把它运用到养生也可以,天干地支在《易经》里面,也可以找到一些简单的根据。但这不是重点。

孔子圣迹图:孝德升闻

观众: 傅教授,很荣幸今天在这里聆听您的课,我想请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周易》和河图洛书的关系,是先有的《周易》再有的河图洛书,还是《周易》从河图洛书里分化出来的?第二个,大家都知道,《周易》是由两个爻合并起来的,然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能够运转,包括天体、人类、世界的发展。这一点是说人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必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同时进步呢?还是有其他的意思呢?

傅佩荣: 这三个问题都非常好,可以写成专门的论文了。第一,河图洛书的问题,一般把河图洛书当做数学,中国古代最早数学基本的方阵,跟《易经》卦象的关系可以配合起来。我们有时候写八卦图的时候,都会写数字。乾是一,兑是二,离是三,震是四,艮是五,坎是六,艮是七,坤是八,相对加起来就是九,这是“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相对加起来都是十,因为中间加一个,所以就变成十。这都是跟河图洛书有关。在《易传》里面提到河图洛书,孔子也提过“河不出图”这些。河图洛书怎么来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论。所以你问我河图洛书,我只能告诉你,河图洛书上面所显示的那些点代表数字,跟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是有关系的。《易经》里面所谓的象数的数也是与它有关系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论。我有些朋友专门研究象数的,写的书根本没有人看得懂,都是数学运算的方式,非常的神秘。你说哪一个早,哪一个晚?我只能说,很难说,如果说早的话,当然是《易经》本身是最早的,而《易经》本身那些卦象跟数字关系并没有那么明显,我只能这样说。

第二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好人、坏人这些问题。我只能这样说,用我们人做例子,现在西方研究也发现,每一个男生心里面都有阳性的魂和阴性的魂,只是阳性的魂表现得比较明显,女生也是一样,只是女孩子从小被教育,譬如服装上、言行上像女生的样子。一教之后,她阴性特质发展出来,阳性表现得就比较少。我们很欣赏一个男生,他阳刚,但是也柔顺;欣赏一个女生,她阴柔,但是也有阳刚的部分,像我们说:“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并且阴阳是相对的。譬如,我在家里面做父亲我是阳,上班的时候我有老板,我变成阴。阴阳是随着相对的对象,整个关系而调整的。每个人都有阴阳两种特性,不可能有一个纯粹的阳到底,不可能的。所以,太极图“阴阳鱼”里面,眼睛跟它的身体是不一样的颜色,含义就在这里。

观众: 傅先生曾经说过,有余暇才有文化。我们假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一个分界线的话,在这之前我觉得这句话是成立的,在这之后我觉得就有点不合适。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了空闲,但是并没有人去制造属于我们的文化。我一直认为,很多流行的词,如“郁闷”,很多这样的现象,一直在我们生活之中。我想请教一下傅先生,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您在讲《易经》的时候,我注意到引用了好多儒家经典,因为我们对儒家经典比较熟悉,但是在“易学”这方面,我们就比较生疏一些。我的问题是,现在易学由它原来的衰落到现在到它的盛行,是否代表着一种什么现象或者什么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先生如何告诉我们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去正确地认识《易经》呢?

傅佩荣: 好的。第三个问题比较容易,我现在做的就是第三点,希望大家正确认识《易经》。因为很多人听到《易经》,以为是迷信,以为是算命,那是非常偏差、狭隘的看法。我们今天透过这样的方式讲出来,必须经过大家的检验。因为电视播出,每一个人都要看的。很多有名的学者,他一定也在看。我们不能有任何话乱讲的,乱讲要被批判的。我们既然在透过这么好的媒体跟大家介绍,要负责任的。所以我如果说错了话,就要负责任接受大家的指教。

再回到你刚刚所说的闲暇的问题。闲暇与九十年代和制造文化没什么关系。你不要忘记,闲暇会制造文化,但是文化有不同的层次。你刚才所说的是娱乐性的文化,娱乐性的文化受制于感官的刺激,很快让你满足感官的需求,像听的、看的、速成的,立刻感到一种生活的调剂。但久了之后,刺激递减,慢慢感觉到比较乏味。真正的文化是什么?譬如我在美国耶鲁大学,都有核心课程,大学生不管是哪一个系的,四年毕业之前要读完二十五本书,一定包括《柏拉图对话录》,包括康德的某一本书,这是西方的传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知道,在休闲的时候有可以思考的内容。思想最怕没有内容。你不读书的话,就没有观念,你想了半天,只能想每天发生的事,今天什么新闻,今天什么头条,今天什么八卦,那怎么可能创造文化呢?只是麻醉感官兴趣而已。我们讲闲暇等于创造文化的机会,是说闲暇的时候要静下来,不要去玩,不要担心什么生活。举个例子,在日本,有一段时间,不少作家所得到的稿费以及所付的所得税都是全日本最高的。在日本你可以随便举十个作家,他赚的钱是一般人的几十倍。为什么?他为什么拿那么多钱呢?因为他是作家,他需要做什么呢?需要休息。每天在那边发呆,他一年只要写一本书出来,对文化就很有帮助了。假设你作曲,每天作个曲子卖十块钱,累死了也不可能作出好的曲子。相反,你作个曲子有版权保障,这个曲子将来很多人唱,你坐在家里面,很多钱来了之后,不要担心生活的问题,专心想怎么作好的曲子,一个好的曲子出来,影响整个社会。我们讲的文化创造,是这一方面的。所以说闲暇才能够创造文化。

至于提到用儒家来解释《易经》的问题。这是很好的问题。研究《易经》,从古以来就有各种的方法。一种叫做讲道理,像儒家的道理、道家的道理。第二种讲历史。我偶尔会提到,像我们提到坤卦的时候,就提到姜太公与周公开始的时候如何,用历史故事来验证每一个卦、每一个爻,到底是不是讲得有道理。你要找道理很容易,因为例子太多太多了,找任何例子都可以找到。这是用历史来证明。还有一些要验证,还有其他各种方式。我用儒家来解释是一个最正常的、最经常使用的办法。为什么?因为《易传》就是儒家的产品。《易经》篇幅很小,《易经》最多二十页,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一句话,卦辞,每一卦六爻,六爻再加上六句话,六句爻辞。这样一来,《易经》最多二十页念完了。那到底在讲什么呢?跟猜谜一样,很难懂的。所以就有《易传》,《易传》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集体合作的成果。《易传》就很丰富,用儒家的方式来理解,这也是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成为了习惯,也是很合理的方式。我这样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好不好?

观众: 傅老师,听您的课很受启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医”、“易”不分家,中医和易学大有关系,我想请您说一下这个问题。另外,今天您讲“先天八卦图”的方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的是“后天八卦”的方位,您能不能在这个地方说一下?

傅佩荣: 我替大家画一下“后天八卦图”(见下图)。

后天八卦与五行的关系

第一个,“医”、“易”不分家。医学跟《易经》不分家,是从汉代开始,把《易经》应用在医学、天文学,甚至风水、阴阳五行的配合,都是汉代的成果。对于医学来说,提到《易经》是合理的。就《易经》而言,像我跟各位介绍的几个卦,如乾、坤、谦等卦,好像觉得跟医学没什么特别关系。其实在汉代的时候,把五行加进去,五行相生相克,就跟医学有很大关系了,这里面也很有趣的。

各位看后天八卦,首先从左开始,代表东方,震卦。看这个图的时候,跟看地图相反,《易经》是从北方往南方看,上面是南,下面是北,所以东在左手边。后天八卦从震卦开始,因为震卦代表东,东代表宇宙万物生命的出发点。接着是巽卦,从震卦到巽卦到离卦,离代表南方。坤在西南,乾在西北。兑卦在西方,艮卦在东北。如果配合五行,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间属土。这就是后天八卦。

接着我说一下五行相生相克。木、火、土、金、水,叫做五行,按照这个顺序,“比相生而间相胜”,“比”就是邻居,“比相生”就是邻居会相生;“间”就是间隔一个,“胜”就是克。譬如,木生火,木头一烧出现火了;火生土,火烧完毕之后成灰了,变成土;土生金,山里面都有金,土里面底下埋着金;金生水,金多的地方就一定有水;水再生木。这叫做“比相生”,从木开始,邻居它直接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间相胜”是什么意思?间隔一个就相克。木克什么?木克土,木隔着火到土,树木可以长到土里面去。火克金,火可以把金属燃烧熔化。然后土克水,水来土掩。金克木,钉子可以钉进木头。最后水克火,水可以浇熄火。这就是“比相生而间相胜”。五行又和我们的心肝脾胃肺对起来,就跟医学有关系了。

五行是配合后天八卦的,刚才你说得没错,一般人在使用的时候,大部分使用后天八卦。但是,作为基础的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最原始的,“后天八卦”是周文王以后再用的。因为周朝在西边,西北是乾卦,西南是坤卦,它是从周朝的角度来看八卦位置,就跟原来最原始的不一样。后代讲到占卦、算命,各种应用都是“后天八卦”。

其实很容易,任何东西只要一讲就懂了。你以前不懂会觉得很陌生,只是因为没有人讲。这有什么特别的呢?东方属木,泰山在东边,太阳先照这边,它属木,草木繁盛;南边是火,热得要命;西边是沼泽多,多金;北方是水;坤卦放中间,中间是土。上一次我们提到,坤卦的“六五。黄裳元吉”,黄是中间的颜色,因为它在中间,坤卦正好是土。在坤卦“六五”的话,你在中间就有中间的颜色,就要穿坤卦阴爻的衣服(“裳”),“黄裳元吉”代表你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身份,就上上大吉了。

观众: 傅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主爻的问题,八个经卦里面都有一个爻是主爻,决定这个爻的属性。谦卦里面“九三”也是决定整个爻的属性。我非常困惑,这个少数的一个爻,它怎么决定这个卦和整个三爻和六爻的属性?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从小接触的就是唯物论的哲学。但是现在来看,《周易》代表的哲学非常有道理,就是阴阳两派代表的就是世界的本质。但是,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这些玄妙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从唯物论走过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很困惑。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周易》只是介绍一种方法,还是向我们介绍这个世界的本质?第三个问题,您一直说在中国哲学就是生命,我以前看过一些书,很多人都支持生命的哲学。您也一直在说我们破除对一些小事、对一些欲望的执著,是不是现在执著是一种生命?那种生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天地之间是不是大生命的状态,大状态的生命又是什么样子的?

傅佩荣: 先说第三个问题,天地之间是不是大的生命?我们对生命的执著,算不算执著呢?其实我们都知道,外在很多物质使我们产生欲望。这种欲望的执著,包括名利、权位这些,它确实是一种执著,因为是对外。生命的执著不见得是一种执著,因为它是对内的。譬如,我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我只能珍惜,不能执著。因为我执著也抓不住,今天还是要过去。所以我们讲到对生命的了解,说宇宙充满大的生命,是让你看宇宙的时候,不要把它切割,说这是植物、这是动物、这是无生物,你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缺了任何一样东西,别的东西就不能发展。这样一来,对于宇宙充满大的生命这一点,就会有所感觉,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不是孤单的,我的生命跟别的生命可以相通,我的生命跟天地可以相通。宋朝学者讲得好:“乾为父、坤为母。”“乾”是我的父亲,“坤”是我的母亲,这就开阔了,变成天地,我们人在天地之间,万物跟兄弟姐妹一样。

第二个问题,你提到有关唯物论的问题。古代的思维没有这么明确的区分。唯物论是近代德国哲学,尤其是笛卡尔之后,到德国的唯心论出现,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你从小所学的唯物论是一个历史发展里面特定的阶段所出现的。古时候有“素朴”唯物论,“素朴”就代表很天真,认为世界就是看到的世界,但是并没有想这个世界是物质。它说世界有“灵”,山有山“神”,太阳有太阳“神”,月亮有月亮“神”,它们是混在一起的,有物有神,整个是混在一起的。通常我们讲古代思想使用了唯物论这个词,这个唯物论是“素朴”的唯物论,不是那种精密发展的。这个问题比较大,我觉得你受的教育是偏向中间这一段。你如果看希腊哲学,他们也有这种唯物论,他们说宇宙的起源是“水”。第一位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宇宙的起源是水。但他第二句话说一切都充满神明。宇宙的起源是水,代表水是物质;但是一切又充满神明,代表万物是充满神明的力量。所以要全面看,这样才能够理解西方的思想。如果只说近代以来的唯物论,就变成历史里的某一个阶段,有时候稍微窄了一点,不能包括再往前的各种想法,也不能包括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

第一个问题,主爻的问题。六爻里面为什么主爻是少的呢?因为物以稀为贵,一个国家里面,国君是一个,群众很多。如果你现在说阳爻一定要为主,但是五个阳爻有什么用呢?五个阳爻代表五个君一个民,那怎么办呢?满天月亮一颗星,不可能。一个社会的结构一定是少的在引导,多的就服从。在《易经》基础卦里面的三爻,三爻里面两个阳爻,一个阴爻。一个阴爻就是为主,因为两个阳爻是多数,千万不要以为,二比一才多一,其实是多一倍。如果六爻里面有一个爻不一样,它是主爻。麻烦的是什么?两个或者三个爻不一样,两个,二比四;三个,三比三。怎么选主爻?那就要看哪一个爻所说的爻辞和卦辞、《彖传》所说的类似,就是主爻。这是一个方法,不是绝对的,基本上可以讲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