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易理可以化解二十一世纪的重要难题
一 二十一世纪的重大难题 #
二十一世纪人类濒临灭绝的边缘,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如何有效因应的问题。我们的重大难题,至少有下述十项:
1.自古以来,创造发明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现代加上一层强有力的保护,称为“智慧财产权”,导致财富集中,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倘若主导者敌视和平,用来制造大量的杀人武器,人类岂能不同归于尽?
2.全球化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导致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让出部分主权,接受发达国家的贸易条款,以换取资金和技术。这种残酷的经济战争,引起激烈的反抗,造成十分明显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实在很难化解。
3.不正常的经济发展,导致全球各地贫富两极化的不良现象,愈来愈悬殊。M型社会的造成,应该视为人类的耻辱。却不幸被少数人视为理所当然,而大肆渲染,势必造成社会的不安,并且促使教育企业化,重利轻义。
4.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是新时代共同的要求。但是和平与发展,却很难取得平衡。恐怖主义的阴影,令人愈反愈恐,不寒而栗,对正常发展构成莫大的阻碍。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都难以和平进行,遑论其他!
5.宗教自由导致邪教林立,而正教不敌邪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正教守规矩,邪教却经常不择手段。然而,没有宗教和平,便不可能有世界和平。如何促使各宗教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难题。
6.地球资源被浪费,自然生态被破坏,弱势族群被欺压,社会正义被漠视,都已经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但是由于见利忘义,往往避重就轻,以致整个局势逐渐失去控制。无辜大众觉得既无奈又无助,不知如何是好。
7.现有的普世价值,大多由西方主导,造成今天的危机,迫使大家不得不重新加以检讨,亟思有所突破,做出合理的调整。这又可能引起文化战争,在各种人类文明的艰难险阻中,添增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令人忧心不已。
8.大众媒体发达,直接入侵家庭,使得父母难以妥善教育子女。传播界又以收视率为评核标准,造成叫好不叫座,因而劣品驱逐良品,对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是问题重重,几乎无法挽救。
9.人类本有个别差异,每个人都应该要做不一样的人。然而现代教育采取一致的内容,趋向共同的标准,把原本不一样的人,教成几乎一样的“平均人”。既不合乎人性要求,对人类社会的多元配合,也造成十分严重的障碍。
10.电脑普及,使人类读、写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电子游戏,使人不知不觉,以有限的体力和无限的电力拼搏,也以宝贵的时间和廉价的线上人物对抗,相当于活人与死人作战,实在是残忍的愚昧举动,但情况却愈来愈失控。
二 这种种难题要易理来化解 #
我们放眼望去,能够解决以上各种难题的,除了易理之外,几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兹说明如下:
1.上述十大难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广泛,牵涉到很多层面。但是,深一层看,再合起来想,不难找出真正的根源,便是坎()所显示的道理,由“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推论出人类的文明,实在是“成也科技,败也科技”。透过科技发展,“变而通之以尽利”,可以说是文化发展的通则。自古代伏羲氏结绳作网,一直到现代的互联网,莫不如此。问题是变而通之而尽利的“利”,产生严重的扭曲,使我们不能不重温“元、亨、利、贞”四德,来追根究底,直探病源。
2.元、亨、利、贞的解释,并不是因人而异,而是具有很大弹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元是开始,由于开始之前,大多经过一番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大多能够亨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荣景。一片荣景所产生的利,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没有利害关系,人类自然和平相处。一旦利害当前,情况便十分紧张。即使引起争讼,也不足为奇。贞即为正,表示真利、正利、美利,才是合理的利,也就是与义会通,义利相济的利。也只有正利,能够顺利地贞下起元,而生生不息。
3.现代人相信知识,认为“知识即权力”,利用知识来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以后,科技主导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人说短短的两百年,超过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一两千年的变动。科技发展,一方面为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与繁荣;另一方面,也衍生出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些严重的问题,并不是科技所能够解决的。如果可能的话,老早就动手了,怎么可能愈拖愈严重呢!现代若干国家,已经订定法律,明文规定科技发展,必须合乎人类生存的利益,否则便依法禁止。但是仍然有些国家表示欢迎,何况秘密研究发展,也是防不胜防。
4.若能按照离()卦的现象,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做深切的省思,应该可以找出化解的要领。
初九爻辞:履错然。敬之,无咎。
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由远古开始,都是从“尝试错误”着手,难免有方向不明、步履错乱的象。必须敬慎从事,以防止迷失方向,才能够无咎。
象辞说: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只有凭良心,朝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迈进。即使有一些缺失,也不致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所以无咎。
六二爻辞:黄离元吉。
六二是离卦的卦主,居中普照,构成全卦的文明气象。离的意思,是附着。“黄”象征中和性。卦象上下通明,六二居下卦中位,又能附着于原来本有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所以大可吉祥。
象辞说: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意思是文明发展,不能偏离中道,才能吉顺。
九三爻辞: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日过午为昃,六二如果代表工业革命,能保持柔和中正而为人类生活谋求正利,得中道而元吉,令人振奋。电脑问世之后,科技发展有如过午的太阳,逐渐西移。不鼓缶而歌,表示歌者不与乐器配合,便随兴高歌。耋的意思是老大,大耋之嗟告诉我们:好不容易发现六二这样合乎中道的文明发展,竟然经不起考验。到了九三,电脑问世之时,便如夕阳那样,逐渐偏离中道,实在令大老伤心感叹,因为凶象已经出现了。
象辞说: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人类漫无节制,听任电脑控制科技,灭亡的危机,已临近了。这样的文明,当然不可能长久。
九四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最近我们所遭遇的变化,确实像九四爻辞所说的:文明附着于科技,结果却烧毁了文明。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譬如气候异常、灾难频传、海水高涨、物种消失、病变增多,令人产生引火烧身、等待死亡、被人遗弃的不祥感觉。科学家刚开始还不肯也不敢承认已经闯下大祸了,后来也不得不承认,科技有如魔鬼,给人类一些甜头,便反过来要人类的命。
人类的处境,请看六五爻辞: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痛哭流涕,怨天尤人,忧伤悲戚,感叹不已。这样怎么会吉呢?因为象辞说:“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王”指六五本身,而“公”为上九。“离”还是附着的意思。六五是现代人类的状况,上九则是古老易理的中道。若是两者附着在一起,透过中道来挽救现代人类的危机,自然顺吉。
上九爻辞: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上九阳刚,果敢有为,基于勤王的需要而出征,大获全胜。但是只杀元凶,并不捕获其附从的同类。恢复太平基业,却不滥杀无辜,所以无咎。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抹杀科技的贡献,也不可能,更不应该全面禁止科技发展。我们所能做的,是请出易理,将科技发展的元凶斩杀,易理自身也不趁机造反,抢夺科技的地盘。因为象辞说:“王用出征,以正邦也。”这一次把易理请出来,是为了以光明灭黑暗,求得人类文明的正常发展。
5.易理的要旨,在致中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中道。中这个字,从阴阳两仪的图腾演变而成。天地间各种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交易和互动。宇宙间两两相对,相生相长,时时求得静而时中,动即和谐,便合乎化成万物的致中和要求,即为中道。不幸的是,人好像天生具有偏道的倾向:做任何事情,非做到过分,犹如“语不惊人死不休”般。最好的办法,便是把离卦和坎卦合而观之,逐爻比对,就会看出很多助益。
离卦初九的“错然”,和坎卦初六的“陷入难以自拔的漩涡”,前者无咎,而后者凶。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慎,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漩涡中的旱鸭子般,自然十分凶险。
离卦六二的“居中普照”,和坎卦九二的“小心谨慎;凡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样是得中道的良好效果。科技发展合理化,必然是得道多助的不二法门。
离卦九三的“日昃”和坎卦六三的“愈陷愈深”,都在警惕科技发展,不可骄傲自大,而自以为是。否则势必有如夕阳那样,很快掉入西方,并且愈掉愈深。
离卦九四的“突如其来”和坎卦六四的“诚信”,前者无所容身,而后者最终安全脱险,提供科技发展在初向偏道,有所倾斜时的两种选择。依离卦九四则自焚焚人,按坎卦六四,尽心竭力谋求解救,终能无咎。
离卦六五的“出涕”和坎卦九五的“不骄”,都由于具有先见之明,知道天助己助者,唯有人类自求多福,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离卦上九的“出征”和坎卦上六的“陷险愈深”,刚好成为对比。表示人类知道易学可以化解当前的文明危机,却由于离为火,愈上面受烤愈热而提高警觉。而坎为水,愈接近水面愈觉得轻松脱险,以致大意失道,反而掉落深处而凶。
三 将现有普世价值合理化 #
人是观念的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观念,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态度,而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态度,也就造成什么样的关系,因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现有的普世价值,长久以来,透过不断的宣示和教导,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同观念。特别是知识分子,更是如此。由于具体的效果,证明这些普世价值显然出了偏差,并不符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有必要加以调整。
要调整普世价值,岂不是兹事体大?恐怕要花上好几百年!若是依据易理的“中道思维”,应该是说改就能改,而且大家不会不赞同。
中道便是合理化,我们将现有普世价值,或前或后,都分别加上“合理”两个字。譬如“宗教自由”,改成“合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同样改成“合理言论自由”,岂不是十分方便,又能有理由不赞成吗?
合理的创造发明,有助于文明发展;合理的全球化,可以减低本土化的抗争;合理的贫富差距,当然减少社会问题;合理的和平发展,恐怖气氛随着降低;合理的宗教自由,有利于正教的教化;合理的仁智并重,义利兼顾,必然普受大众欢迎。现有普世价值合理化,并没有文化战争的疑虑。合理评核媒体产品,对教育正常化十分有助益。合理地维持个别差异,符合多元化的需求;合理使用电脑,能帮助人类更有效率地运用大脑,必然是好事一桩。
但是,什么才是合理?不免又将引起争论。因为各有不同背景,各持不一样的见解,如何能建立其共同的标准呢?答案是:本来就不应该求其一致。《易经》乾()卦彖传指出:“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地球村应该保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大同之中包容小异”,才能够真正达到万国都安享太平的全球化目标。
四 慎防成也易经败也易经的流弊 #
《易经》由于其占卜的功能,避过秦火,实在是人类的大幸。然而,《易经》也因此而遭受莫大的曲解,认为《易经》主要功能即在占卜、算命、看风水。多少人名为《易经》哲学大师,对易理的大用,完全不能体会,致使《易经》流于小用,实在也是现代人类很大的不幸。
我们不否认占卜、算命、看风水,是《易经》的功能之一。但是不能由于这些小用,淹没了《易经》真正的大用。大用就是应用在大事上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的指引,也提供合理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还原《易经》的真面目,以减少大家心中的疑虑:如此古老的东西,能够化解现代的难题?是不是太一厢情愿,过分牵强附会呢?
不论伏羲氏画八卦是个人还是集体创作,也不论伏羲氏画八卦原来的用意是什么,《易经》被当做占卜的工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发展。但是,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原则,主张“不占而已矣”从易理的阐扬,逐渐提升《易经》的大用功能。其中受到政治的干扰,难免产生扭曲的现象。譬如系辞上传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尊地卑应该是形态上的差异,站在人的立场,天高高在上,而地则可以被踩在脚底下。后来都被当做贵贱的价值判断,作为重男轻女的依据,实在非常不合理。各卦爻辞,出现“吉、凶、悔、吝、无咎”,经常被当做“铁口直断”的用语。而实际上《易经》所揭示的吉、凶,则依一定条件,能够由人来加以转化,关键仍在当事人身上,仍然以人为主,可以合理地趋吉避凶。以乾()卦为例,九三无咎,以日夜警惕戒惧为条件,做得到,便能无咎。若是做不到,当然不可能无咎。九四无咎,条件是或跃在渊。倘若所蓄积的阳刚不足,腾跃不上去,必有祸害。上九有悔,条件是高亢。一味亢进,有悔;如果适可而止,怎么可能有悔?
我们常说乾卦是《易经》的第一卦,其实应该修正为“乾坤”两卦,并列为《易经》第一卦。因为单独看乾卦,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单独看坤卦,也是不够清楚。而且乾卦中有阴柔隐在其中,坤卦中也有阳刚的潜伏,这才符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规律。正如男性的身体,也有女性荷尔蒙,而女性体内,同样有男性荷尔蒙,都是与生俱来的。
当年王弼扫象,引起很大的争议。我们现在正本清源,对象、数、理、占都加以尊重。我们只是依据中道的标准,以合理化的原则,来好好阐扬易理。唯有如此,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比较方便翻成各国语言,使全世界都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中道思维,满足国际化的需求。尽管《易经》的枝叶早已延伸到海外,引起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合理的部分,如果不加以澄清,纵使大家热心研究,也看不出对二十一世纪将产生如上所述如此重大的影响。
易为群经之始,在我中华民族历史上,起源最早,影响也最为广泛。综观几千年来的演变,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兴衰,与《易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兴也《易经》,衰也《易经》,应该并不过分。治易学者,务须谨守元、亨、利、贞四德,明辨易理,把握阴阳在动态中平衡的精神,以期对二十一世纪人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做出良好的贡献。
五 结语与建议 #
《易经》是象数理的统称。“象”为气化的象,譬如气象。“数”是气化的数,譬如气数。而“理”则是气化的理,譬如我们常说的理气。一气运行,便有形象可见。由于程度不同,时有变化,即有其数。变化有必然的规律,也就是理。象数理的连锁,不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同时又是哲学的,更是伦理道德的。既广大又精致,无所不包,也无所不备。如果缺乏整体的领悟,难免以偏概全,各执一偏。
现代科学家重视系统的显秩序与隐秩序的变化,实际上也就是阴阳的交易与互动。认为“三”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奇偶组合数,二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可以合成一个“质子”,二个“下夸克”与一个“上夸克”可以合成“中子”。“夸克”(quark)意谓“能量流”,而上与下即为阴与阳。证明八卦的模式,符合自然的基本组合。科学愈发达,愈证实易理的正当性与实用性。
系辞上传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极深”是研究极为深奥,“研几”则是从动之微着手。古圣先贤,似乎早已明白:事情的变化,物体的运动,莫不从隐微状态开始,然后才由微而显。但是,一般只着重整体变化的结果。我们有了科学的帮助,应该建立微分的概念,加强定量的分析。
黄帝、尧舜时代,由于人口很少,思想单纯,生活平易,因而伦理道德的水平很高。现代人类却由于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低落,表现出阴气渐长,阳气渐消。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警示:必须伦理、科学兼顾并重,防患于未然。
我们长久以来,把《易经》僵化了,以致顽固不灵,失去应有的作用;科技发展又使得现代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普世价值也僵化了,失去了普遍性和合理性。由此可见,“偏道倾向”是人类的共性,如何及早恢复中道思维,已成为当务之急。
兹提出三点建议,敬供指教参考:
第一、人普遍相当主观,不可能完全客观。我们建议以持平的心态,放弃坚硬的框架,更加弹性地解说《易经》。因为易有“变易”,也有“不易”,更有“交易”。要做到简易,必须赋予更大的弹性,才能发挥《易经》的真正功能。
第二、以经解经,是很好的方式。然而时过境迁,有些文字已经不再使用,加以当时的情况,实在难以明白表示,因此辞句隐晦,而且彼此之间多不相涉。历来各家解释,又使人看不明白。最好尽量采用现代通行的字句,重新加以解说,以资普及,引发更多人士参与。
第三、天地人鬼神,本来就是宇宙间存在的事实。由于鬼神迄今仍属隐而不现的部分,因此只能敬而远之。敬神如神在,同时还要尊重各人自己抉择。我们把天地人当做显秩序,将鬼神看成隐秩序,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和《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密切的关系。
易道的广大,可以通达显秩序和隐秩序而无所不知。显秩序的通达变化,称为事态,而隐秩序的变化不测,便是神妙。显秩序以智能为主,隐秩序以伦理为重。现代人类重智能而轻视伦理,难免失调而有所偏。最好两者并重,先从自己做起,以理智指导情感。人人自觉、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