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讼卦䷅

06讼卦䷅

? 棩

【6 · 1】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文】

讼卦。有凭证可信,窒塞而须警惕,中间吉祥,最后有凶祸。适宜见到大人,不适宜渡过大河。

【注解】

讼卦是下坎上乾,亦即“天水讼”。《序卦》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与人之间因为争取需求而发生诉讼。

“孚”是信,在此是指有凭证或证据可以采信。但是,处于讼卦,证据未必被人采信,显示窒塞不通的状况,所以要小心戒惧。

“中吉”,所指为九二,因为它居下卦中位,并且拥有上下两个柔爻而“有孚”。“终凶”,诉讼若不能适可而止,则最后的结局将是凶祸。此时适宜见到公正廉明的大人,而不适宜逞勇冒险。

【6 · 2】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译文】

《彖传》说:讼卦。上卦刚强,下卦险恶;遇到险恶还健行不已,就形成讼卦。讼卦有凭证可信,却窒塞而须警惕;至于中间吉祥,是因为刚爻来到下卦并居于中位。最后有凶祸,是因为争讼不可能成就任何事。适宜见到大人,是因为崇尚守中而端正的品德;不适宜渡过大河,是因为本身陷于深渊之中。

【注解】

讼卦由下坎上乾组成。坎为险,乾为刚,是为“上刚下险”。遇到险恶还往前奋进,或者内心险恶外表刚强,自然难免争讼了。

九二虽“有孚”,但处于下卦坎中。坎有险阻之意,并且对人而言,坎是加忧、心病,所以合成“窒惕”。若是不窒,何必争讼?“中吉”由九二居中的中,引申为争讼的中间过程。“终凶”是指争讼不会有好结果。

九五阳爻居刚位,又在上卦之中,是具有中正之德的“大人”,可以秉公断案。“入于渊也”,是指九二本身在坎的中间。

【6 · 3】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

《象传》说:天与水相违而行,就是讼卦。君子由此领悟,做事要在开始时就谋划好。

【注解】

讼卦下坎上乾,乾为天,坎为水。天原本居上,水原本在下,两者背道而驰,无法沟通交流,所以会有争讼。

君子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将来的最坏结果,所以在开始时谨慎筹谋。否则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 · 4】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译文】

初六。不要把事情做到底,有小的责难,最后吉祥。

《象传》说:不要把事情做到底,因为争讼不可以长期坚持。虽然有小的责难,还是可以辩明道理。

【注解】

讼卦初六是争讼的开始阶段,柔爻表示不会长久进行此事(争讼之事),所以只有口舌之争,最后吉祥。

初六有“其辩(辨)明也”,是因为上有九四为正应,近又有九二为比邻。讼卦既是争讼,每一爻的敌与应就扮演重要角色了。敌则相抗,应则支持。

【6 · 5】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bǔ),其邑人三百户无眚(shěng)。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chuò)也。

【译文】

九二。争讼没有成功,回来躲避,他采邑的三百户人口没有灾害。

《象传》说:争讼没有成功,回来躲避是要逃开争讼的事。居下位而与居上位者争讼,祸患来到是自己找的。

【注解】

九二与九五敌而不应,而九五为尊位,所以九二争讼不能成功。并且这是明显的“自下讼上”,无异于自取祸患。九二在下卦坎中,坎为险,情况极为不利。

“二”是大夫位,大夫的采地为“邑”。三百邑为下大夫所有。九二败诉逃回来,由于居下卦中位,所以勉强没事,并且邑人也不会受到牵连。

“逋”是逃避躲藏,“眚”是较小的灾祸,“掇”是拾取。本爻强调形势比人强,先避讼免祸再说。

【6 · 6】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译文】

六三。享用祖先的余荫,守住正固,有危险,最后吉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成就。

《象传》说:享用祖先的余荫,是因为跟随上位者就会吉祥。

【注解】

“旧德”是祖先的恩德,亦即承袭所得的爵禄。“三”是公位,是由祖先的余荫而来。只要正固守之,虽有危险但尚可自保,“终吉”。

六三有上九正应,上九在乾卦中,乾为君,所以说“从上吉也”。至于“厉”与“无成”,则来自六三的承乘皆为刚爻(上下皆为阳爻),难以有成。

【6 · 7】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吉,不失也。

【译文】

九四。争讼没有成功,返回到自己命定的角色,变得安于正固,吉祥。

《象传》说:返回到自己命定的角色,变得安于正固,吉祥,是因为这样没有失去身份。

【注解】

九四与九二的处境相同,都是“不克讼”,因为讼卦的主角是九五。九四(为诸侯)争不过九五(为天子);它与初六正应,又不必兴讼。所以争讼无成。

“渝”是变,变得安于正固,就是回到命限。九四在上卦乾中,乾为天,又在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犹如传来天之命,因此诸侯守住天命,没有失去身份,自然吉祥。

【6 · 8】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译文】

九五。争讼,最为吉祥。

《象传》说:争讼,最为吉祥,是因为守中而端正。

【注解】

九五阳爻居刚位,得正,五又是上卦中位,这表示大人得位,以公正严明的态度处理诉讼。就争讼而言,没有更好的情况了。

“元吉”是上上大吉,接着才是“大吉”与“吉”。占筮之辞以此为最理想。

【6 · 9】

上九。或锡(cì)之鞶(pán)带,终朝三褫(chǐ)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译文】

上九。或许受赐官服大带,但是一天之内被剥夺三次。

《象传》说:因为争讼而获得官服,也就不值得尊敬了。

【注解】

上九居讼卦顶端,可以由争讼而取利;但是又走到了乾卦上爻,可谓刚极之至,即使胜诉也必结怨。

“锡”,赐也;“鞶带”,大带,为古代官服的一部分。借着争讼而获官职,并不值得尊敬。“终朝”是终日,指一天之内。“三褫之”,“褫”是夺走。若由象上看,乾为白昼,三阳爻为三次。上九有悔,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