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蛊卦䷑

18蛊卦䷑

? 棻

【18 · 1】

? 棻 蛊(gǔ)。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译文】

蛊卦。最为通达,适宜渡过大河。开始之前的三天,开始之后的三天。

【注解】

蛊卦是下巽上艮,亦即“山风蛊”。《序卦》说:“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在此上承豫卦与随卦,亦即愉悦而随从别人,一定会有事故,形成某些弊端,需要整顿修改。

随卦(棸)与蛊卦形成一组正覆卦。《杂卦》说:“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可见蛊卦必须革除积弊,采取行动,以致冒险犯难,“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古人以天乾纪日,亦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是开始,在此前三日要除旧,在此后三日要布新,经过这一连串的措施,才可以达到目标。

【18 · 2】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译文】

《彖传》说:蛊卦。刚强者上去而柔顺者下来,和顺而有所阻止,就是蛊卦。蛊卦最为通达,是要使天下都治理好。适宜渡过大河,是要前往积极办事。开始之前的三天,开始之后的三天,表示终结之后又有新的开始,这是天道的运行法则。

【注解】

由“刚上而柔下”一语,可知本卦是由泰卦(棯,第十一卦)演变而成。亦即泰卦的初九往上成了上九,成为下巽上艮的蛊卦。巽为风,为逊顺。艮为山,为止。以和顺态度来阻止偏差的事情。蛊有乱之意,亦有治乱之意,这两者无法分开。

蛊之“元亨”,就在于勇于改革恶习,“而天下治也”。要整顿乱象,必须妥善结束,再谨慎开始。“先甲三日”,是要终结以前的败乱,“后甲三日”,是要迎接新的契机。“终则有始”,是“天行也”。

【18 · 3】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译文】

《象传》说:山下有风吹拂,这就是蛊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振作百姓,培育道德。

【注解】

蛊卦下巽上艮,艮为山,巽为风,亦即山下有风。风遇山即回,将会拂乱一切,同时也荡涤一切。这种既乱又治之象十分特别。

君子眼见陈腐的积弊,无法再因循苟且,决心要“振民育德”。

【18 · 4】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译文】

初六。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才是好儿子,他使亡父没有受人责难。这样做会有危险,但最后吉祥。

《象传》说: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用意是要继承亡父的愿望。

【注解】

“干”有导正、修饬、救治之意。古代封建社会采行世袭之制。父亲辈留下的积弊,到儿子手中就须设法救治,否则不能算是有儿子。这样做会受到别人质疑,所以说“厉”,但是“终吉”。“考”是指过世的父亲。

由象上看,蛊卦(棻)由泰卦(棯)变来,是泰卦的上六下来成为初六。此一变化,使下卦乾消失,乾为父,是为亡父。上卦变成艮,艮为少男,是为“有子”。初六的“意承考”,来自泰卦必须持续变化,除旧布新,否则无法因应新的形势,所以会有蛊卦的出现。

【18 · 5】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救治母亲留下的积弊,不可正固。

《象传》说:救治母亲留下的积弊,是要符合居中之道。

【注解】

九二的正应在六五,六五原为泰卦上坤的主爻,泰卦变蛊卦之后上卦坤消失,坤为母,是为亡母。对柔顺的六五不可正固,亦即不宜过于刚强以免伤害亲情。在古代,父之蛊往往是政治及社会上的大问题,母之蛊则局限于家人亲族,所以手段不可过刚。

九二居下卦中位,又有六五正应,“得中道也”,所以适可而止。

【18 · 6】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有小的懊恼,没有大的灾难。

《象传》说: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最后是没有灾难的。

【注解】

九三阳爻居刚位,位正而不居中,有过刚之嫌。在本卦中,救治父亲的积弊时,难免矫枉过正,以致“小有悔”。不过,由于所行配合新的形势所需,“无大咎”。

“终无咎也”,“终”是因为九三位于下卦之终,又面临上卦艮,艮为止,所以最后不会有什么灾难。

【18 · 7】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译文】

六四。宽容对待父亲留下的积弊,前往会陷入困境。

《象传》说:宽容对待父亲留下的积弊,前往不会有收获。

【注解】

六四阴爻居柔位,柔顺有余而无法果决面对“父之蛊”,以至于容忍积弊。

六四与初六无应,又对九三乘刚,显然无路可行,所以“往见吝”。不但难以作为,即使有所作为也没有什么成效。

【18 · 8】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译文】

六五。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受到称誉。

《象传》说:救治父亲留下的积弊而受到称誉,是因为以道德来继承父业。

【注解】

六五以阴爻居上卦中位,为柔顺之君,下有九二正应,得刚强之臣相辅。行动温和而正派,所以“用(享受)誉”。

“承以德”是以道德来继承之意。无论父业为政治或经济,子孙唯有以德承之,才可发扬祖先的功业与荣耀。我们所谓的光宗耀祖,亦以此为正途。

【18 · 9】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译文】

上九。不去侍奉王侯,以高尚来要求自己的作为。

《象传》说:不去侍奉王侯,是因为他的心意值得取法。

【注解】

上九从泰卦下乾的初九上来,乾为君王;又高居互震(九三、六四、六五)之上,震为诸侯,所以说它“不事王侯”,上九位居蛊卦之终,不再卷入世间的活动,而可以“高尚其事”。

上九看到社会的蛊乱,所以可能存心成为隐士,也可能就此专务修德。这两者并不冲突。正如孔子所云:“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隐居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求其志”(磨炼他的志节),一有机会,则以实践道义来“达其道”(贯彻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