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损卦䷨

41损卦䷨

【41 · 1】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译文】

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

【注解】

损卦是下兑上艮,亦即“山泽损”。《序卦》说:“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解卦在缓和了困难之后,一定会因松懈而造成损失,所以接着出现了损卦。

损卦是损下益上,下为内,为己,上为外,为人。能做到损己利人,表示“有孚”,然后就“元吉,无咎”,并且“可贞”。以诚信态度与人交往,以己之能来帮助别人,所以说“利有攸往”。

“曷”为何,“曷之用”是问如何表现这种诚信。“二簋”是供品中最简单的,“簋”为内圆外方的祭器,用以盛放黍稷稻粱。心中真诚而供品简单,鬼神也会欣然接受。

【41 · 2】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译文】

《彖传》说:损卦,减损下方而增益上方,它采取向上走的路。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使用二簋献祭应该配合时机,减损刚强者而增益柔顺者也要配合时机。减损与增益,满盈与空虚,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

【注解】

由“损下益上”一语可知,损卦是泰卦(第十一卦)所变,亦即泰卦的初九成为上九,使其他各爻下降一位,亦即下卦少了一个阳爻而使上卦多了一个阳爻,阳爻大阴爻小,所以是“损下益上”。若是损上益下,则是下一卦益卦了。为了益上,所以说“其道上行”。关键在于“损而有孚”一语,以减损来表示诚信,亦即肯定损己利人的美德。

“二簋可用享”固然肯定了真诚不可或缺,但并不表示繁复盛大的礼仪可以弃置。这要取决于时机。正如“损下益上”所展现的“损刚益柔”也须考量时机。万物的消长,原本就是“与时偕行”,自然界的盈虚是自己如此,而人间的损益则要靠智能了。

【41 · 3】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

《象传》说:山下有沼泽,这就是损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戒惕愤怒,杜绝嗜欲。

【注解】

损卦下兑上艮,艮为山,兑为泽,亦即“山下有泽”。泽水可以润山,并且,泽越深,山就显得越高。

君子由“损下益上”体认了修养的方法,就是“惩忿窒欲”。愤怒最易使人冲动,因而失去理性,做出各种后悔的事。孔子在学生请教如何“辨惑”时,特别指出:“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至于嗜欲,则是指出于个人私心的欲念,最易因而损人利己者。君子要杜绝的是这种欲,而不是其他正常的欲望。

【41 · 4】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

初九。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没有灾难。要酌量减损。

《象传》说: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是因为与上位者心意相合。

【注解】

初九居损卦初位,它原是泰卦的九二降下一位所成,亦即泰卦的初九去益上,才造成了损卦。所谓“已事”,即指办成此一损卦之事。不过,初九在损卦之初,要做损下益上之事,必须“酌损之”,不可过度与过量。

初九的“遄往”(遄为速),是因为与六四阴阳正应,是“尚合志也”,所以“无咎”。

【41 · 5】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

九二。适宜正固,前进有凶祸。不要减损,就有增益。

《象传》说:九二适宜正固,是因为以居中为其心意。

【注解】

在损卦中,上九已经“损下益上”了,初九要“酌损”,九二要“弗损”。九二的“弗损”是说不要自损,如此才可上济六五阴柔之君,亦即所益为六五。

九二在下卦中,是应损的部分,所以说“征凶”。反之,则是“利贞”,因为它得居中位,又有六五正应。

【41 · 6】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

六三。三人一起行走,就会减去一人;一人行走,就会得到友伴。

《象传》说:一人行走,因为三人会引起猜疑。

【注解】

六三居上下卦之际,对于泰卦变为损卦有所观察。泰卦下乾上坤,皆为三个同性爻走在一起。一变而为损卦,就是新的局面,亦即“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上九有六四、六五为友,六三有初九、九二为友。异性相处为“友”,同性则为“朋”。

“一人行,三则疑也”,此语显示《易经》肯定阴阳二元相对相成的原理。《系辞下》谈到此爻,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阴阳会合是二而一的组合,此为万物生成变迁的原则。

【41 · 7】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

六四。减损他的疾病,让他赶快有喜庆,没有灾难。

《象传》说:减损他的疾病,也是值得欢喜的。

【注解】

六四在互震(九二、六三、六四)中,震为决躁,引申为犹疑不定之疾。损卦为损下益上,六四阴爻居柔位,有待支持,在上卦中,等着下卦来增益,其“疾”可知。

六四有初九正应,“可喜”而“无咎”。初九的“遄往”,对六四则为“使遄有喜”。

【41 · 8】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译文】

六五。有人增益他价值十朋的龟,不能拒绝,最为吉祥。

《象传》说:六五最为吉祥,是因为从上位者得到保佑。

【注解】

“朋”,古人以贝为货币,一串五贝,两串为朋。“十朋之龟”为价值不菲的宝龟。由象上看,六五下有九二正应,上有上九可以相承,而从九二到上九形成一个大的离卦,离为龟;六五又在互坤(六三、六四、六五)中,坤为地,而十为地数,并且这个互坤形同两串贝,是为朋,所以说“十朋之龟”。

六五的元吉,除了与九二阴阳正应之外,主要是有上九之损下益上,形成“自上佑”的局面。

【41 · 9】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

上九。不是减损,而要增益,没有灾难,正固吉祥。适宜有所前往,得到臣民而没有自己的家。

《象传》说:不是减损而要增益,是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心意。

【注解】

上九居损卦终位,表现了损而益之的风范。现在上卦为艮,艮为止,可以“弗损”,但依然“益之”。这是“大得志也”,所以“无咎”,“贞吉”。

上九是从初九来到上位的,所以说它“利有攸往”。它位居上九,下临互坤(六三、六四、六五),坤为众,为臣民;它离开原先泰卦的下乾,等于离开自己的家,所以说是“得臣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