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萃卦䷬
? 椞
【45 · 1】
? 椞 萃(cuì)。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要祭献,君王来到宗庙。适宜见到大人,通达,适宜正固。用大牲去祭祀,吉祥。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萃卦是下坤上兑,亦即“泽地萃”。《序卦》说:“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相遇之后,才有聚集、聚合。古人聚集,以宗庙祭祀最为隆重,这是信仰的核心,可以主导政治、社会与日常生活。
卦辞出现两个“亨”字,第一个“亨”字为“享”,为祭献之意。“王假有庙”,“假”为至,“有”为语词。“利见大人”是因为九五与六二皆为居中守正。“用大牲”是指以牛为牺牲。萃卦下坤上兑,兑为口,有享用之意,坤为牛,合之则为“用大牲”。
萃卦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成,亦即小过卦的九三与六五换位,成为萃卦(椞)的九五,如此则可合乎“利见大人”与“利有攸往”两项条件。萃卦的覆卦为下一卦升卦(椡)。
【45 · 2】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萃卦,就是聚集的意思。顺从并且喜悦,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所以聚集起来。君王来到宗庙,是要尽孝心祭祀祖先。适宜见到大人而通达,是因为以正道来聚集。用大牲去祭祀吉祥,并且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顺应天命。观察它如何聚集,就可以见到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悦,坤为顺,下民顺从而君上喜悦;九五为刚爻居中,六二以阴爻正应,所以可以聚合。
“致孝享也”一语,表示卦辞的第一个“亨”字为“享”,祭享之意。宗庙祭祀为聚集民众的正当方式,只要上溯祖先,就容易化解现实的利害与纷争。“顺天命也”一语,表示人间有天赋的使命,既要安顿秩序,显扬中正之德,也须敬奉祖先,做到慎终追远。从象上说,“顺天命也”可以针对九五而言,因为九五居天位,又在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引申为命令,下卦坤为顺,由此合成“顺天命”。这个“天命”,与孔子所谓的“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以及君子“畏天命”(《论语·季氏》),可以对照思考。
【45 · 3】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文】
《象传》说:沼泽高出大地之上,这就是萃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修治兵器,警戒意外状况。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泽,坤为地,所以说“泽上于地”。泽水汇聚而高出地面,确实表现聚集的大观,但是同时也有泛滥的危险。
“除”为修治,“不虞”为意外、不测之事。人群聚居之后,难免出现竞争、斗争、战争,所以要预为防备。
【45 · 4】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文】
初六。有诚信而不能坚持到底,于是散乱于是聚集。如果号哭,一握手就笑了。不必担忧,前往没有灾难。
《象传》说:于是散乱于是聚集,是因为心意混乱。
【注解】
初六与九四正应,是为“有孚”;但是处在萃卦,它所要前往靠拢的对象是九五,因为九五不仅中正,并且是小过卦九三上行所成,为本卦主爻,“不终”意在于此。
初六的心意混乱,亦即“其志乱也”,才会对九四“乃乱”,然后对九五“乃萃”。它若追随九四,则以九四为中位而形成互巽(六三、九四、九五),巽为风,引申为号哭;它若跟从九五,则以九五为中位就是上卦兑,兑为悦,引申为笑;然后,初六与九五之间有一个互艮(六二、六三、九四),艮为手,可以握,合而言之,则是“若号,一握为笑”。最后,既然决定跟从九五,就“勿恤”,并且“往无咎”了。
【45 · 5】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文】
六二。牵引到吉祥,没有灾难。有诚信,所以适宜举行禴祭。
《象传》说:牵引到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居中的位置没有改变。
【注解】
六二的“引吉”,显然要靠九五。九五由小过卦的九三所成,九五之成,使六二得到阴阳正应,所以说“引吉”。至于“无咎”,则是六二自己一直守在下卦中位,“中未变也”。
“孚”指六二与九五正应。“禴”为礿,为古代君王春天举行的宗庙之祭。《礼记·王制》说:“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禴是用蔬菜做祭品的薄祭,以此表示诚意。
六二有孚,可以举行禴祭。这一点在取象上,还是要依九五而论。小过卦(椵)的九三上到九五,取了君位,而小过卦的上卦原为震,震为东方之卦,代表春季,如此则九五以君位而行春祭,是为禴祭。
【45 · 6】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译文】
六三。聚集的样子,叹息的样子,没有任何适宜的事。前往没有灾难,但有小的困难。
《象传》说:前往没有灾难,是因为上位者随顺。
【注解】
六三在下卦坤中,三个阴爻并列,是为“萃如”,但是初六与六二在上卦皆有正应,只有六三无应,所以“嗟如”,甚至“无攸利”。
六三在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为随顺,六三往上相聚即为巽,所以说“上巽也”。
【45 · 7】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译文】
九四。非常吉祥,没有灾难。
《象传》说:非常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位置不恰当。
【注解】
九四下临坤卦,坤为众,众人聚合支持九四,所以说“大吉”。
九四阳爻居柔位,不中不正,即使广受爱戴,也只能做到“无咎”。
【45 · 8】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译文】
九五。聚众而拥有君位,没有灾难,但缺少诚信。开始恒守正固,懊恼就会消失。
《象传》说:聚众而拥有君位,是因为心意尚未广布。
【注解】
九五居中守正,下有六二正应,是为“萃有位”。但是它与下卦坤之间,隔了一个九四,九四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中,艮为止,如此则使九五对百姓而言“匪(非)孚”,诚信有所不足。
“元”为始,“永”为恒,“贞”为正固。“元永贞”则可以做到“悔亡”。这一切都可以归因于九五“志未光也”。
【45 · 9】
上六。赍(jī)咨涕洟(yí),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译文】
上六。悲伤叹息而泪涕满面,没有灾难。
《象传》说:悲伤叹息而泪涕满面,是因为未能安居上位。
【注解】
“赍咨”为咨嗟,为悲伤叹息;“涕洟”为眼泪鼻涕并流。上六下无正应,孤立无援;下乘九五,不安又不顺,眼见大家聚合而自己落单,所以“赍咨涕洟”。由象上看,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泽,为口,合之则为声泪俱下之貌。
上六明白自身处境极为艰难,是为“未安上也”。正是因为它的反应显示了有心相聚而无法如愿,所以可以“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