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困卦䷮
【47 · 1】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译文】
困卦。通达,正固,大人吉祥,没有灾难。说了话没有人相信。
【注解】
困卦是下坎上兑,亦即“泽水困”。《序卦》说:“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一直升进,最后总会遇到困境。在困境中,正好可以考验人格,并且会出现转向通达的契机,所以接着就说“亨贞”。
在困卦中,“大人吉,无咎”有如孔子所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大人之吉,可由九五、九二见之,皆为阳爻居中位。至于“有言不信”,则是在困境中说话,别人如何相信?
困卦是由否卦变来,亦即否卦上九与六二换位,使下卦成坎,有险而困。困卦与下一卦井卦为正覆关系。
【47 · 2】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译文】
《彖传》说:困卦,是刚强者受到掩蔽。在险难中还能喜悦,处于困境而不失去他的坚持,依然通达,大概只有君子做得到吧。正固,大人吉祥,是因为刚强者居于中位。说了话没有人相信,是因为重视口说就会无路可走。
【注解】
“掩”有掩蔽、压制之意。九五为上六所掩,九二为六三所掩。困卦下坎上兑,兑为悦,坎为陷,为险,即是“险以说”;九五与九二皆能坚守中位,是“困而不失其所”,如此还能“亨”,正是“君子固穷”的示范。
九五与九二皆居中位,只要正固,则“大人吉”,因为阳爻有位则称大人。至于“尚口乃穷”,则因上卦兑为口,并在全卦终位,是前无去路,要想靠说话来脱困是不可能的。
【47 · 3】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译文】
《象传》说:沼泽中没有水,这就是困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牺牲生命来完成志愿。
【注解】
困卦下坎上兑,兑为泽,坎为水,泽在水上,表示水已流往更低之处,沼泽干涸,以致“泽无水”。
君子处于困境,要做最坏的打算,必要时可以牺牲生命。他的“志”是人生的正道,展现于仁、义中。孔子主张“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肯定“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荀子也说君子“畏患而不避义死”(《荀子·不苟》),可见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47 · 4】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dí)。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译文】
初六。臀部困陷在枯木中,进入幽暗的山谷,三年不能相见。
《象传》说:进入幽暗的山谷,是因为昏暗不明。
【注解】
初六与九四正应,但是九四自顾不暇。九四为“臀”位,在互离(九二、六三、九四)中,离为科上槁木(科意为光秃无枝叶),是为“臀困于株木”。“株”为树干。初六自身在下卦坎中,坎为水,为隐伏,引申为幽谷。
初六以阴爻居刚位,又处下卦坎之底部,往上面临互离(九二、六三、九四),离为明,在明之下,所以说“幽不明也”。处于这样的困境,若要与九四契合,须往上走三步,所以说“三年不觌”。
【47 · 5】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fú)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译文】
九二。困处于酒食中,大红官服刚刚送来,适宜用来祭献。前进会有凶祸,没有灾难。
《象传》说:困处于酒食中,是因为居中位而有福庆。
【注解】
九二在下卦坎中,坎为水,引申为酒,为酒食,又居困卦,所以说“困于酒食”。九二原是否卦的上九,现在由上卦乾下来,乾为大赤,所以说“朱绂方来”。“朱”为大红色,“绂”为蔽膝的下裳,合称则为古代贵族的官服。由此可见九二得九五重用。但是,由于身处困卦,只能以此酒食与朱绂来“享祀”。若是前进,则有凶祸,不然可保“无咎”。
九二虽困而有酒食,乃是因为居中得道,“有庆也”。程颐说:“诸卦,二五以阴阳相应而吉,唯小畜与困乃厄于阴,故同道相求。小畜,阳为阴所畜;困,阳为阴所掩也。”
【47 · 6】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译文】
六三。困处于石块中,倚靠在蒺藜上。进入宫室,没见到妻子,有凶祸。
《象传》说:倚靠在蒺藜上,是因为下乘刚爻。进入宫室,没见到妻子,这就是不吉利的事。
【注解】
否卦的六三原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中,艮为小石;由于上九与六二换位,成为困卦,使六三“困于石”。六三在下卦坎中,坎为坚多心木,有如蒺藜,所以说它“据于蒺藜”。“据”为依凭,“蒺藜”为荆棘之类的植物。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对九二“乘刚”,于是坐立不安而进退不得。
困卦的重点是“刚掩也”,要以柔掩蔽刚;而六三是唯一被上下阳爻所困的阴爻,它原在否卦互艮,艮为门阙,现在进入困卦互离(九二、六三、九四),离为见,并且原在否卦的下坤消失,坤为母,为妻,所以说它“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六三处于如此困境,已经“不祥”了。
《系辞下》谈到这段爻辞,引述孔子的话说:“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47 · 7】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译文】
九四。要慢慢下来,困处于金车中,有困难,但会有结果。
《象传》说:要慢慢下来,是因为心意在于下方。虽然位置不恰当,但有接应的人。
【注解】
九四有初六正应,是“志在下也”;但是它在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进退,为不果,所以说它“来徐徐”。
否卦下坤上乾,乾为金,坤为大舆,合为“金车”;变成困卦后,九四守住原位,正好“困于金车”。它以阳爻居柔位,为“不当位”,由此而“吝”;但是因为与初六正应,“有与也”,成为三个阳爻之中唯一有正应者,所以最后“有终”。
【47 · 8】
九五。劓刖(yìyuè),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译文】
九五。鼻被割去,足被砍去,困处于红色官服中。于是慢慢行动,可以脱离困境,适宜举行祭祀。
《象传》说:鼻被割去而足被砍去,是因为心意没有实现。于是慢慢行动可以脱离困境,是因为居中而行为正直。适宜举行祭祀,是要以此蒙受福佑。
【注解】
否卦的九五原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和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艮为鼻,巽为股;现在变成困卦,鼻与股皆受损,有如劓刑与刖刑。否卦变成困卦,是上九与六二换位,亦即困卦九二是由上卦下来的,所以爻辞说“朱绂方来”;现在九五未动,则是“困于赤绂”。这一切可以归咎于九二与它无应,是“志未得也”。
在困卦中,九五有互巽(六三、九四、九五),巽为进退,为不果,亦即“乃徐”;它又有互兑(九四、九五、上六),兑为附决,意为脱落,亦即“有说”。这两种情况是由于九五居中守正,“以中直也”,可以化险为夷。
九二有“朱绂”,可以“利用享祀”;九五有“赤绂”,可以“利用祭祀”。程颐说:“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大意则宜用至诚,乃受福也。祭与祀享,泛言之则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祇),享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享,各以其所当用也。”处困境中,祭祀可以受福,实因真诚心意。
【47 · 9】
上六。困于葛藟(lěi),于臲(nièwù),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译文】
上六。困处于藤蔓之间,于高危之地,这称为因行动而懊恼。有了这种悔悟,往前进就吉祥。
《象传》说:困处于藤蔓之间,是因为位置不恰当。有了因行动而懊恼的这种悔悟,就可以前进吉祥了。
【注解】
“葛藟”为藤蔓之类会缠绕人的植物;“臲卼”描写在高处的危险状态。在否卦变困卦中,上六由六二与上九换位而来。上六现在下临互巽(六三、九四、九五),巽为木,表示它在困卦是陷入草木中无法动弹,所以说“困于葛藟”。它又居困卦终位,下乘九四、九五二刚,这是“于臲卼”。上六下无正应,故“未当也”。
上六的“动悔”是指因否卦变困卦的动而懊恼。然后有所悔悟,再往前进,就吉祥了,因为可以脱离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