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震卦䷲
【51 · 1】
震。亨。震来虩(xì)虩,笑言哑(hè)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àng)。
【译文】
震卦。通达。震动起来惊慌不安,笑语之声稳定合宜。震动惊传百里之远,祭器祭酒却不失手。
【注解】
震卦是下震上震,“震为雷”。《序卦》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鼎卦描写国家重器,主持礼仪者没有比长子更适合的,所以接着要谈代表长子的震卦。震亦为震动之意。
“虩虩”为惊慌貌,“笑言哑哑”形容镇定有节的言谈。震为雷,突然发生,难免让人惊慌,随后则恢复常态,可以安分自处。
“匕”为匙形器具,用以挹取鼎食;“鬯”为秬黍所酿的酒,两者合称,指宗庙祭祀的礼品与祭器。震为长男,在主祭时从容而不惊慌。震为祭器,卦中有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坚多心之木,为棘,引申为木制的匕;坎为水,引申为酒,为鬯。由上述描写看来,震卦为通达,为“亨”。
【51 · 2】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译文】
《彖传》说:震卦,通达。震动起来惊慌不安,因此谨言慎行,修德以致福。笑语之声稳定和宜,是因为随后有了言行法则。震动惊传百里之远,是要惊醒远方的人并且戒惧近处的人。国君外出,长子可以守护宗庙与国家,担任祭祀的主持人。
【注解】
震卦肯定长子将会继位为君,所以需要具备特殊条件。他不可耽于逸乐,而须感受自身责任重大,有如雷鸣使人惊慌不安,由此谨言慎行,修德以致福。不只长子一人要有忧患意识,所以说“惊远而惧迩”。
“不丧匕鬯”显示了处变不惊与临危不乱的定力,这是国君应有的修养。在此特别指出“以为祭主”,再次肯定了宗教信仰的重大意义。这种信仰所崇拜的固然有祖先的神灵,同时更有至高的上天。古人以雷鸣为上天示警,并未视之为自然现象。
【51 · 3】
《象》曰:洊(jiàn)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译文】
《象传》说:接二连三打雷,这就是震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有所恐惧,修正省察自己。
【注解】
“洊”为重、再。震卦上下皆震,震为雷,所以是雷接连打下来,声威让大地震动,也令人震撼。
君子在自发的恐惧心态中,要省思己过,修养德行。人若不能定期反省,就不易察觉逐渐形成的恶习,等到积重难返,就徒呼奈何了。因此,活在世间,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51 · 4】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
初九。震动起来惊慌不安,然后笑语之声稳定合宜,吉祥。
《象传》说:震动起来惊慌不安,因此谨言慎行,修德以致福。笑语之声稳定和宜,是因为随后有了言行法则。
【注解】
初九的内容重复了彖辞的前半段,由此显示震卦初爻即含有全卦的用意。初九为震之初始,若能立即反应而“虩虩”,然后自我戒惕而收敛言笑,结果则为“吉”。
有关“笑言哑哑”的取象,则须考虑震卦的由来。震卦由临卦变来,亦即临卦九二与六四换位而成震卦。在临卦中,初九在下卦兑中,兑为口,为悦,引申为言笑;形成震卦之后,阴阳爻之搭配有其规则,是为“后有则也”。
【51 · 5】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译文】
六二。震动起来有危险,大量丧失了钱币。登上九重山陵,不要去追赶,七天可以失而复得。
《象传》说:震动起来有危险,是因为凌驾在刚爻之上。
【注解】
六二在初九之上,是为乘刚而不顺,处于震卦,所以说“震来厉”。由临卦变为震卦时,震卦六二原在临卦上坤中,坤为两串贝,引申为钱币甚多;变为震卦后,上坤消失,所以说“亿丧贝”。古人以“亿”为十万,表示大量之数。
“跻于九陵”是对与六二换位的九四所说,因为是九四化解了上坤,现在又处于互艮(六二、六三、九四)的上位,艮为山;六二与九四分别在下震与上震中,震为足,为行,两者皆行,不可能追赶得上,所以说“勿逐”。但是六二居中行正,只要自守,即可复得。震为小的复卦,有“七日来复”之象,所以说“七日得”。一般而言,爻有六位,所以从本位出发再回到本位,是经过一个周期,到第七位重新开始。
【51 · 6】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震动得微微发抖,因为震惊而行动,就没有灾害。
《象传》说:震动得微微发抖,是因为位置不恰当。
【注解】
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处于震卦,其不安之情甚为明显。这是“位不当”所造成的。六三在互坎(六三、九四、六五)中,坎为多眚,所以有“眚”(灾害)的问题。如果因震而行,正好配合震为行之意,亦即由三位行至四位,就可以“无眚”。
关于“苏苏”一词,可参考程颐对本卦三个叠词的解说。依程氏所说,“虩虩”是“顾虑不安之貌”,“苏苏”是“神气缓散,自失之状”,上六的“索索”则是“消索不存之状”。显然一步比一步严重。白话译文分别写为“惊慌不安”、“微微发抖”、“浑身颤抖”,也是想凸显其程度之别。
【51 · 7】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译文】
九四。震动得落入泥中。
《象传》说:震动得落入泥中,是因为阳刚之德尚未光大。
【注解】
九四已升到上卦,但还是震卦。阳爻在震卦本来可以大步前行,但是九四以阳爻居柔位,不中不正,无法施展本性,所以说“未光也”。
“遂”为坠,为落入。震卦由临卦变来,临卦上坤为土,变为震卦出现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水,土遇水为泥,而九四正在坎的中爻,所以说它“震遂泥”。震为足,九四泥足深陷于上下四阴之间,其危惧可知。
【51 · 8】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
六五。震动时,往来都有危险,没有大量丧失,但发生事故。
《象传》说:震动时,往来都有危险,因为是在危险中行动。发生事故时居于中位,所以没有大量丧失。
【注解】
六五往上是终位而无应,往下是乘刚而不顺,亦即“往来厉”。六五在临卦变震卦的过程中,守住原本的坤卦中爻,所以不像六二的“亿丧贝”,而是“亿无丧”。
不过,事故还是发生了,就是六五失去原在临卦中的九二正应,变成了震卦的无应;并且,它又落入互坎(六三、九四、六五)中,坎为险,这也是“危行”的背景。虽有事故,六二守住中位,所以可以“大无丧也”。
程颐论各爻之中与正,指出:“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在此还可补充一点,就是“中”常可连“正”而言,并且“正”除了“当位”之外,也可包含“柔顺刚”在内。
【51 · 9】
上六。震索索,视矍(jué)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
上六。震动得浑身颤抖,惊恐得四处张望,前进有凶祸。震动不在自己身上,而在邻居那儿,就没有灾难。婚配会出现怨言。
《象传》说:震动得浑身颤抖,是因为没有取得中位。虽有凶祸但没有灾难,是因为害怕邻居那种遭遇而有所戒惧。
【注解】
上六居全卦之终,震动不安的情况达到极点,所以说它“震索索”。至于“视矍矍”,则须取象于震卦中,从六二到上六所形成的较小型的小过卦,小过卦有飞鸟之象,上六在高位,所以说它“视矍矍”,为鸟在高处向下惊慌张望之貌。此时又前无去路,所以说“征凶”。这一切都可以归因于“中未得”。
上六若能由邻爻六五的“往来厉”学到教训,使自己不受震动所影响,知所戒惕而少安毋躁,那么将可“无咎”。至于“婚媾有言”,则是说在震卦中各爻皆动,而上六以阴爻居柔位,位居其首而竟不动,则其同动者将有怨言。“婚媾”平常指阴阳正应,现在震卦六爻皆无应,所以只能指称并行相亲者。如果一定要扣紧六三而言,则六三原本在临卦的下兑中,兑为口,为言,现在变成震卦而下兑消失,表示有言而改,是怨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