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渐卦䷴
【53 · 1】
渐。女归吉,利贞。
【译文】
渐卦。女子出嫁吉祥,适宜正固。
【注解】
渐卦是下艮上巽,亦即“风山渐”。《序卦》说:“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艮卦谈止,止到尽头又须开始活动,这时出现的是渐卦。渐为进,并且是有秩序地渐进,亦即《杂卦》所说:“渐,女归待男行也。”古代女子若要出嫁,必须等待男方行聘,以便依序进展。
“女归”为女子出嫁,找到归宿。渐卦与下一卦归妹为正覆关系。至于渐卦的由来,则是由否卦变成,亦即否卦六三与九四换位。谈到卦变,主要可以参考十二消息卦,先看阴爻与阳爻的数目,再配合彖辞的提示,通常可以找到答案。若有不合,再另寻他法。
程颐说:“天下之事,进必以渐者,莫如女归。臣之进于朝,人之进于事,固当有序,不以其序,则陵节犯义,凶咎随之。然以义之轻重,廉耻之道,女之从人,最为大也。故以女归为义。”这段话反映了古人的观念。今日强调男女平权,不宜只是单方面要求女性。
【53 · 2】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译文】
《彖传》说:渐卦所谓的推进,是指女子出嫁吉祥。推进而取得恰当位置,是前往有功劳。依正道推进,可以导正国家。就位置而言,是刚强者取得中位。能做到停止而随顺,行动就不会陷入困境。
【注解】
渐卦由否卦变来,是否卦的六三往上与九四换位,这是渐进的方式,形成了渐卦(椩),亦即下艮为少男,上巽为长女,对女子有利,所以说“女归吉”。
现在渐卦六四以阴爻居柔位,正是“进得位”;如此则形成阴阳交错、男女交往的新局面,是为“往有功也”。不仅如此,渐卦二、三、四、五爻皆得正位,亦即男女的正当关系将会导正国家的社会风气,“可以正邦也”。九五与六二居中而正应,更为可喜。渐卦下艮上巽,艮为止,巽为入,为随顺,是为“止而巽”,内心静止而外表随顺,自然“动不穷也”。
【53 · 3】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译文】
《象传》说:山上长着树木,这就是渐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使所居之地充满美好德行与善良风俗。
【注解】
渐卦下艮上巽,巽为木,艮为山,正是“山上有木”。木因为在山上,才显得高,这是所居之地合宜所造成的结果。木因山而高,这是有序而成,而它本身也是渐进成长的。
君子知道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也要依序而进。
【53 · 4】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
初六。大雁渐进到水岸边,年轻人有危险,有些责言,没有灾难。
《象传》说:年轻人的危险,理当没有灾难。
【注解】
“鸿”为大雁,常以“鸿雁”称之。以鸿为喻来谈“女归”,主要是因为古人观察到鸿雁依季节迁徙而从不失信,在飞行时井然有序,并且对配偶坚贞不渝。初九为渐卦初位,上临互坎(六二、九三、六四),坎为水,亦即大雁渐进到水岸边。“干”为岸边。
“小子”是指初六在下卦艮,艮为少男;又上临互坎,坎为险,所以说“小子厉”。不过,初六并未进入互坎,所以“义无咎也”。而“有言”也来自下卦艮,《说卦》有“成言乎艮”一语,表示成就一事要说到艮卦,引申为要求完美而说的责言。初六阴爻属柔,不会躁进,上无正应,必须渐至,合乎渐卦要求,所以“无咎”。
【53 · 5】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kàn)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译文】
六二。大雁渐进到磐石上,饮食和乐的样子,吉祥。
《象传》说:饮食和乐的样子,因为不是白白吃饱的。
【注解】
六二居下卦艮的中位,艮为小石,而“磐”为大石,系就岸边离水稍远的石堆而言。六二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水,引申为酒,为饮食。“衎衎”为和乐貌。六二与九五正应,所以可说“饮食衎衎”。
六二居中守正,上应之九五也是居中守正,所以它在渐进时,饮食和乐,“不素饱也”。“素”为空,为白;“素饱”是批评光吃饭而不做事的人。六二显然并非如此。孟子在回答学生对君子“不耕而食”的质疑时,特别指出:“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尽心上》)
【53 · 6】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九三。大雁渐进到台地上,丈夫出征不回来,妇女怀孕不生育,有凶祸。适宜抵抗强盗。
《象传》说:丈夫出征不回来,是因为离开了同类。妇女怀孕不生育,是因为丧失了正道。适宜抵抗强盗,是因为随顺而能保住位置。
【注解】
“陆”是高而平的台地。九三在下卦艮中,艮为山,引申为高;它也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水,引申为平,合之为“陆”,所以说“鸿渐于陆”。
由否卦变为渐卦时,六三与九四换位而成九三与六四。对九三而言,阳爻称夫,它由上卦(原是九四)来到下卦,却不到初位而到三位,如此则是“夫征不复”。对六四而言,阴爻称妇,它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中,离为大腹,引申为有孕;它也在上卦巽中,巽为不果,如此则是“妇孕不育”。
“夫征不复”的原因,是九三离开了它原在否卦(九四)的上卦乾(椸),是为“离群丑也”。“丑”为众,为同类。“妇孕不育”的原因,则是六四原在否卦(六三)的下卦坤,与上九正应,但是它却与九四换位,是为“失其道也”。如此,结果为“凶”。
九三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盗,亦为弓轮;它也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中,离为甲胄,为兵戈,所以说“利御寇”。而其原因则是“顺相保”,亦即由于否卦的六三与九四换位,而成渐卦的九三与六四,出现了渐卦的上卦巽,巽为随顺,同时渐卦的九三与六四也都保住了自己的正位。
【53 · 7】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jué),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译文】
六四。大雁渐进到树木上,或者停在屋椽上,没有灾难。
《象传》说:或者停在屋椽上,就是因为柔顺而随顺。
【注解】
六四位置更高,大雁到了树上,或停在屋椽上。“或”字用在四位,表示未定状态,有选择余地。“桷”为榱,为屋顶上的椽子。由取象来看,六四在上卦巽中,巽为木,又在下卦艮之上,艮为门阙,合之则为门阙上的横木,亦即“桷”。既然是渐进而上,所以“无咎”。
六四以阴爻居柔位,其柔顺可知,又在上卦巽中,巽为入,为随顺,合之则为“顺以巽也”。大雁为蹼足,在椽的平板上较为安稳。
【53 · 8】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译文】
九五。大雁渐进到山陵上,妇女三年不怀孕,最后没有人能够胜过她,吉祥。
《象传》说:最后没有人能够胜过她而吉祥,是因为愿望得以实现。
【注解】
九五居下卦艮之上,亦即在山陵之上;它又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中,离为附丽,为依附,所以说“鸿渐于陵”。渐卦上卦为巽,巽为长女,引申为妇,又为不果,所以说妇“不孕”。若要有结果,则须由九五的正应六二来看,六二在下卦艮中,艮为果蓏;由九五到六二须经三位,亦即三年之后才有结果,合之则为“三岁不孕”。
九五之所愿,在与六二正应,这也是“终莫之胜”的原因。两者皆居中守正,最后是“吉”。
【53 · 9】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译文】
上九。大雁渐进到台地上,羽毛可以用在礼仪中,吉祥。
《象传》说:羽毛可以用在礼仪中而吉祥,是因为礼仪不可乱了秩序。
【注解】
上九虽处于渐卦终位,但大雁完成渐进顺序,又回到高平的台地上,这也是九三所处的位置。上九在上卦巽,巽为进退,可进也可退,所以大雁也可以退回台地。
上九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之上方,离为雉,为禽鸟,引申为鸿,而上九在鸿之上方,可指涉其羽毛。至于“仪”,是指礼仪而言,尤其是婚礼。上九在巽卦中,巽为进退,表示礼仪有秩序而“不可乱”。
依《周礼》所载,古代婚礼有六个步骤,就是纳采(男方送一只雁给女方)、问名(八字合婚)、纳吉(占卜得吉)、纳征(订婚)、请期(定喜日)以及亲迎(结婚)。纳采用雁,而新郎帽上亦须插上雁翎。这些都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