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不要迷信算命

第十二章 不要迷信算命

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说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秀才第二天就去找算命的解梦,这算命的一听,一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高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里很难过,回旅店收拾包袱,就准备回家。但是店老板一听他这梦却乐了,对秀才说,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秀才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精神振奋,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您看,这同样的梦不同的解法,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这命真的能算出来吗?

主持人:算命真的很玄,您说,命真能算出来吗?

傅佩荣:说到这一点,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刚才所提的解梦的故事,在《庄子》里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宋元君半夜梦见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边窥视,并且说:“我来自名为宰路的深渊,我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渔夫余且捉住了我。”第二天宋元君召开会议说,渔夫里面有叫余且的吗?负责渔业的大臣说,有的。那找他来见寡人吧。找到渔夫之后,宋元君就问他说,你最近捕鱼捕到了什么?渔夫说,我捕到了一只白色的乌龟。宋元君就说,拿来献给寡人。反正是国君,要什么都可以拿。结果这只白龟好大、好漂亮。宋元君就想,留它还是要杀它?因为古人相信用乌龟的壳来占卦,特别灵。所以他就询问负责占卜的官员,帮我占占看,杀了好,还是养着好。占卜的官员一占,杀了好。结果就把乌龟杀了。拿它的壳来占卜,占七十二次,全部都没有失误。

主持人:托梦给他的,就是这只白龟,这梦不就白托了吗?它依然摆脱不了这种被挖肉取壳的命运啊!

傅佩荣:庄子讲完这段寓言,最后借孔子的口来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庄子经常把孔子当作寓言里面的角色。孔子说,这只白龟可以托梦给宋元君,但是它没有办法避开渔夫的渔网;它可以连占七十二次都准,但不能算到自己被杀的命运。孔子后面就下结论了:“虽有至知,万人谋之。”再怎么聪明,一万个人来图谋,你还是挡不住他们啊。从这里来看,你不要太相信算命、托梦。你要掌握的是现实的情况,你对现实的情况多了解,对于保住自己的生命、发展自己的人生是比较健康、积极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算命先生给人算命,但他很难算出自己的命,万一算出自己的命来,该怎么办呢?他如何逃脱自己的命运安排呢?这里面就有一个悖论了。有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个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算错过,有一天给自己算了一卦,卦上居然说,自己会在几天之后就死,可是几天之后,自己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算命的一想,难道自己的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干脆自杀,用自己的自杀来应验自己的卦。您说,这里面到底有没有所谓命运安排的问题?

傅佩荣:“命”这个字,把它当成遭遇来解释,就可以说得比较清楚。因为每个人都有遭遇,譬如说,你生在何时何地?在哪一个家庭里面出生成长?读书遇到什么样的学校跟老师?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同事和朋友?大部分都有其遭遇。这种遭遇是因为前面的条件设定了之后,你发展的可能性就那几种,就那几种的话,所谓的“命”就是说,其中某一种应验了。一般人对自己的命运好奇。其实不管你算不算,都有你这一生走的路,会有某些遭遇;这种遭遇每个人都希望它变好,所以他才需要去算命。对于算命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宽容一点,不要严格去批判。因为我一向认为,我们中国人喜欢算命,西方人喜欢看心理医生,有类似的效果。

主持人:当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如何,非常苦闷的时候,很多人愿意用算命来排遣自己,总是要给自己点希望。算命有好的和不好的,如果有的算出来说几天或几年以后会有什么什么坏事情,这个人就会难过;如果算出来是好的,有些人就欣喜若狂,甚至说你看我怎么怎么样。既然我们是人生困惑问庄子,我们也想问问,庄子对于算命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傅佩荣:在《庄子》里正好有一个故事,跟我们所谓的算命是一点都不差。有一个人叫做子綦,他有八个儿子,他想知道哪一个儿子命比较好,就找一个叫九方歅的算命先生。九方歅一算就说,梱这个儿子的命最好。子綦就问,他的命怎么好法呢?九方歅说,你这个儿子终生跟国君一起吃饭喝酒。这不得了。但是子綦一听,就开始哭了。

主持人:等一下,能跟国君一起同吃喝的,那是国君身边的红人,为什么这个父亲会哭呢?

傅佩荣:这个父亲,其实等于是替庄子来说话。父亲本身很有智慧,他说:“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意思是说,我家里没有牧羊,怎么房间里面会出现羊呢?很多事情你没有付出努力,就得到了收获,恐怕会有后遗症。父亲说,我叫我的儿子们要好好跟自然界相处,不要有份外的念头,现在好好的一个儿子居然跟国君一起吃饭、喝酒,那代表将来他有可怕的遭遇,所以我哭。算命先生就责怪他,你儿子有福气,做父亲的没有福气,世俗认为有好运的,你还痛哭流涕?后来真的应验了。如何应验了呢?

主持人:各位可能也很好奇,后来梱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

傅佩荣:因为子綦叫梱去外国办一点事情,路上被强盗掳走了,强盗把他掳走了之后,把他腿砍了,卖给齐康公,当作看门人,齐康公吃什么,分一份给他吃,你说,这种命多惨。

主持人:说起来,到最后真的是和国君一起吃喝,可是付出的是身体的代价,这能算有福吗?

傅佩荣:所以他父亲才痛哭流涕,而算命的只负责算到结果,他不能够算出中间的过程,他也不能告诉你到底好不好。当事人哭笑不得,别人以为是好命,不知道后面的代价是自己不愿意付出的。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算命的故事多得不得了。孔子为什么说“不语怪、力、乱、神”呢?因为谈得多的话,很多人就想,靠一个好命,什么都不用干了;命不好的话,努力也没有用。譬如一个学生考大学,你跟他说,你一定考得上,那他不用功,到最后没有考上,谁负责?你就说,你本来会考上的,但是因为你自己不用功,所以命改了。这样一来,到底命准不准呢?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有时候看到算命算出一个结果,但是你永远都没有办法验证这个结果到底是对还是不对。这也就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去相信算命。将来任何一个结果,算命的人都能够掌握主动,他都能够把这个结果说圆了,就像您刚才说的“是你命改了”,所以不要去相信。但是我倒想问问,在庄子的理论当中,有没有所谓命运改变这一说呢?

傅佩荣:庄子不太注意命运的改变问题。我们常讲逆来顺受,譬如我命不好,命不好,表面看起来很苦,但是事实上是一个机会,那个机会就是看一个人面对不好的遭遇时,他如何修炼自己。这几年,在教育界,很多人提倡情商教育,下一步会提倡逆境智商教育。

主持人:逆境智商也属于情商的一种吗?

傅佩荣:它不是的。这三种智商跟知、情、义有关,第一个智商,学习方面的智商;第二叫做情绪智商,现在很流行,很多人开始发掘自己的情商,跟别人好好相处。

主持人:即所谓的EQ。

傅佩荣:没错。下一步是AQ,AQ的A叫做逆境,英文里是adversity,意思就是什么事情都冲着我来,要做什么就做不成,心想事不成。现在西方有一本书,专门谈到AQ的问题,就是逆境智商。这里面就特别强调,当你遭遇困境时,你放弃吗?或者消极地忍耐,或者积极培养自己的专长、潜能以应对。在台湾有一句俗话说得不错:吃苦就是吃补。

主持人:这就是有些人说的,找苦吃有时候对自己是一个提高。

傅佩荣:没错。古人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西方讲到天才的时候,有一句话讲得最生动,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你耐得住苦吗?耐得住寂寞吗?你能够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别人都去欢乐的时候,坚持下来;或者说你的“命”不好,小时候很穷困,在这个时候你反而能激发内在能量。很多伟人都是年轻的时候受苦受难,根据统计,20世纪一百年里在这世界上成功的人,四分之三都是从小非常穷困或身体有残障的,或者有其他不幸遭遇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很正常、很平凡,就慢慢过一生了。我们讲到命运的时候,如果有这种理解,敢于面对困境,算是比较健康的。所以你对于命运不要寄予太多的希望,不要希望改命、改运。现在很多人流行改名字,说自己这一生没有成就,都是名字害的,于是改一个名字,但是你就算把名字改成刘邦、李世民,你也不能够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命运,直到你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时候,你才能够验证它的结果,而没有一个结果之前,你只要努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傅佩荣:对。在谈到人生命运的时候,你要这样想,我今天有这样的遭遇,我觉得不满意,假设我可以选择不同的遭遇,我会满意吗?像现在所谓的“蝴蝶效应”,光是以此为名的电影已经拍了好几部了。你想,如果我过去少说一句话、少做一件错事,后面一辈子都不一样了,就好像我高考的时候,填志愿我不填这个学校填那个学校,后面一辈子不一样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一辈子不一样,就会牵涉到你周围的人统统改变了,这就是蝴蝶效应,等于是前面一点点的不同,后面统统不同。如果你改变,可能你将来会更好,但是你不要忘记,你改变之后,恐怕你周围的人更倒霉了;或者说,别人都跟你一样,他要改变一点,那你就更惨了。很多事情你不能做实验,人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你不能做实验。不能说这几年过得不好,是因为以前有一个选择选错了,那我重来一次,那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有些人经常说“假如一切可以重来”,但事实上命运是没有假如这一说的,也许你眼前所走的这一条道路是有道理的,是最合理的一种选择。

傅佩荣:这正好符合黑格尔说的:“凡存在的皆是合理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真正发生的事,一定有它合理的条件存在,这种事情才能发生。倒过来,有合理的条件的东西,将来就会成为事实。所以与其去抱怨,还不如现在创造合理的条件,让自己将来更有希望改变目前不太理想的命运。在庄子来说也是一样,他平常对于命运,虽然讲一些故事、寓言,但他基本上不认为命运算得出来,除非没有欲望。

主持人:有欲望就可以让人家看出来,庄子在这一方面有什么例子没有?

傅佩荣:他举了个例子,非常生动。说有一个人叫列子,列子是古代的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庄子以他作为主角。列子拜一个叫壶子的人做老师,开始列子对自己的老师总觉得不太满意,说跟他学了很久还没有学到什么样的专长。有一天上街,看到一个算命的,别人叫他神巫师,就好像神算子,所有的人看到他就跑,为什么?他算你什么时候死,算你什么时候出事,没有不准过。所以大家都怕他,怕他一看你说,小心,你今天会出什么事,那可糟糕了。列子看到这个人就很崇拜,回去跟老师说,老师,我以前以为你最有学问,现在发现有一个比你厉害的。老师说,你把他找来。

主持人:要当面跟他比比,让你见识见识学问。这两位高手一碰面,那是一种什么状况?

傅佩荣:算命的人叫季咸,季咸来了之后,给老师一看,就出去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快死了。列子痛哭流涕,对老师说,老师,算命的说你快死了。老师说,你别急,我刚才给他看的是地相,天地的地,地相代表静,静代表不动,没有生命了。我是给他看这个样子,你看,我现在好像没有呼吸了,所以他才看错了,以为我真的快死了,明天叫他再来。

主持人:这是一种假象。第二天来了,再看看结果怎么样?

傅佩荣:来了之后,季咸看了之后出去对列子说,有救了,有救了,还好我帮他看了。为什么?我看到他从脚下一股生气开始出现了。结果列子很开心,对老师说,老师,别人说你有救了。老师说,我刚才给他看了天地相通之相,就是我一股气上来,脸色变红润了,所以他以为我有救了,明天叫他再来。

主持人:气象万千,又换一种气象,那么第三次换了什么相?

傅佩荣:第三次来了之后,他一看老师,就说,你们老师今天的表情我看不出来,无法判断他到底在想什么。就跑掉了。结果,列子进来说,那个人看不出您有什么样的命。老师说,我给他看的是寂然无声,就是完全寂静不动,让他根本看不出,因为我深不可测,你叫他明天再来。

主持人:还来?

傅佩荣:最后一次了。结果最后一次,季咸跑来一看,话也不说,立刻跑掉了。算命的跑掉了,老师说,你赶紧追他。怎么追都追不到,跑得比什么都快,为什么?那算命的发现有比他更高、更厉害的人。

主持人:那么第四天,他的老师给季咸看的是什么相?

傅佩荣:完全不离本源的相,就是我这个人完全没有离开我的根源,跟小孩子一样,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相。我们总结一下壶子的这个相,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地相,地代表安静不动,没有什么活力;第二是天地相通;第三个是寂然不动;第四个是完全没有离开本源,所以算命的算不出来。壶子就教训列子,一个人因为有欲望,所以别人看得出来。一般算命的人是看你的表情,譬如,我们看到在路边很多算命的人,一看这位小姐:你是不是有心事啊?女生就是感情问题啊。这位先生:你是不是有心事啊?就业有困难。看你脸上的反应,他就知道你心里面有哪一方面的问题。他讲三四点,你某一点有反应,察言观色就得到了一种信息。

主持人:所以说,江湖上那些所谓的算命先生,其实个个都是心理学家,是非常高明的。当然我们刚才的这个故事,季咸应该说还算是不错的,只不过故事本身不是让我们体会季咸算得多准,而是说生活中有很多的气相,表现不同的特征,壶子最后一种相让季咸感觉到最害怕,这个是不是跟欲望有关的问题?

傅佩荣:没错。在整个道家思想里面,你要了解什么叫道,最好的方法就是道等于整体,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人在道里面,就好像鱼在水里面一样,根本就没有任何成败得失,任何一种遭遇就好像是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是你就是他。碰上是你的,没有什么理由好说,你只有了解它。与其诅咒命运,不如了解命运。

主持人:人要无欲,有句话很贴切,无欲则刚。但人只要无欲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傅佩荣:有关欲望的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自我中心的欲望,一部分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要尽量把自我中心转移到非自我中心,所谓的非自我中心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人快乐。那他跟别人就不会有紧张的竞争关系,不会说“你得我失,我失你得”这些。如果是自我中心的欲望就麻烦,因为一切都以我为准,希望我自己有好的福报,避开所有的灾难,一有这样的自我中心,别人一下就看得出来,不用算命先生。几个人聊天之后就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欲望,别人就乘虚而入。

主持人:这个可怕的欲望就两个字——私欲,那么人如何才能减少自己的私欲?

傅佩荣:有一句话说,人吃多少,用多少,都是命定的。这句话虽然有点消极,但也有其道理,通常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命跟别人比起来,稍微差了一点。但是不要忘记,如果你换成他的话,他说不定更羡慕你。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英国戴安娜王妃,她在车祸之前讲了一句话,她说,我宁可我是一个普遍人,我是个普遍人,就没有狗仔队在后面追我了。多少人羡慕她,年轻貌美,当王妃,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她反过来羡慕平凡的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知道,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代表你的欲望是想得很美,以为得到这个就会幸福,而事实上不一定。所以我们对于命的了解,要知道它是一种遭遇,你没有这种遭遇就有别的遭遇,当你抱怨这种遭遇的时候,你是想象别的遭遇比较好,其实未必如此。

主持人:从您的解答我们可以知道,庄子是不太相信所谓算命这一说的,因为他认为算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可是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困惑,庄子在他的理论中又表现他好像是一个宿命论者,命运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自然,因为他要顺其自然,他不相信算命,他又一切顺应命运之自然,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矛盾?

傅佩荣:这个牵涉到庄子基本的处世的态度,三个字——不得已。庄子对于“不得已”的说法真是前无古人。一般讲不得已就是委屈、无奈、不得不做,形势比人强。庄子的不得已意思很清楚:当这种条件成熟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你怎么做,而是你判断条件成熟了没有。为了判断一件事情的条件是否成熟,必须要了解人情世故。庄子是一位天才,他没有做过大官,但是他了解做大官的一种情况,描写得非常生动。说到政治的险恶,做大官的跟国君怎么相处,庄子都有非常细致的观察。你相信算命或者说不相信,重要的是,你还是你,你去了解哪些条件成熟了,该怎么行事,不要跟它对抗,最怕耗费在那些不必要的对抗上面。不必要的对抗就是你对抗了半天,最后还是要顺从。因此还不如靠智慧,先去判断,等到我做这件事情条件成熟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庄子认为这样最好。

主持人:要说算命的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易经》,您以前讲过,《易经》最重要的一点是修德,“止谤莫如自修”,要阻止他人对自己的诽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

傅佩荣:古代有一种太卜之官,就是占卜的专家,像我们前面提的白龟托梦,后来就用太卜之官来占,该不该杀这个龟。太卜之官就是用《易经》来占事,占事之后就有一个结果出来。但是《易经》所有的观点中有两个重点我们要注意,第一个是“天道无吉凶”,天道宇宙的运行,没有吉凶的问题。因为《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不能少,你说这个卦不好,我们不要它,那就不成《易经》了。第二个就是,“吉凶来自于人的欲望”,所以在《易经》里面强调修德,因为你修养德行时,本身的欲望慢慢降低,从自我中心转到非自我中心,这就是修德。所以说,“止谤莫如自修”,包括你要谦虚、纳百福,都是很好的建议。

主持人:如果人真有命运的话,您觉得能够左右命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傅佩荣:我觉得还是在于自己的态度。譬如现在发生地震,两个人损失一样,第一个人是抱怨,老天对我不好,发生地震,我家垮了;第二个人则说,好险,我还有命在,房子垮了,没有关系,再盖。这就是对遭遇的态度,从你的认知和心理准备而来。所以面对命运的时候,就看你的态度。提到算命,我还是送给一些年轻的朋友八个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命再怎么样不好,比起很多落后地区,甚至还在战乱中的人,不知好了多少倍;你再怎么命好,比起人家发达国家国民年均所得三万美金,那差太远了。

主持人:所以命运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你怎么看。现在有人说,算命是为了给自己的遭遇找到一些理由,譬如有女子被丈夫欺负了,算命的人就告诉她,你上辈子亏欠他了,你现在是还债,这样一来,她心里就平衡了很多。我们中国人算命是不是有点类似西方人找心理疏导医生这样的一种诉求?

傅佩荣:确实如此。在西方人来说,他也有各种烦恼、抱怨,他就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讲的那一套,从解梦开始,到你小时候的遭遇,甚至包括到前世的各种事情,目的就是让你了解现在的遭遇是有理由的。一个人有理性,最怕没有理由;有理性就要找理由。心理医生就会在这个方面提供一些帮助。算命先生用我们传统的方法来算命,他的方法也能给你一些很明显的帮助,让你能够解释你现在的遭遇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说实在的,只能当作参考,你过度相信就会迷信,迷信之,损失恐怕是不得了。

主持人:如果是为了心理平衡然后去算命,那也就罢了,真能获得心理平衡的效果,那也算不错的一个结果。但是算命本身没有特别科学的依据,就有一些人在问,这个命运本身到底有些什么决定性的因素或者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傅佩荣:有一句话可以参考:“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五点就可以调整一个人对于命的观念。一般来讲,“命”是不可以改的,“运”可以改,“运”就是不断运行、运转,这个可以改。你只能说改运,你不能说改命。第三个是风水,风水与自然条件、我们的身体健康、事业的顺利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特别强调是第四点,多积德,并且积阴德,“阴德”就是我做好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做好事不让别人知道,心里面就不会存着得失的心。那么我心里面像田一样,不断地种下善因,结善果。第五就是读书,从读书下手,那是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读书的目的不是读死书,变书呆子,也不是说读到硕士、博士;这里讲的读书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多读书多懂得各种道理、观念,你自己本身就过得比较愉快了。所以积德和读书是我们可以自己掌握的,靠命、靠运、靠风水反而不见得可以把握。这就是我们从命运方面可以学到的东西。

主持人:尽管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从总体上来讲,有一点宿命的色彩,但我还是同意多做善事、多修炼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的主动性的行为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头驴子掉到枯井里,驴子在井里面凄惨地叫了好长时间,驴子的主人在井口边急得直打转,就是没有办法。最后他决定,驴子已经老了,枯井也该把它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力气去救驴了,于是他就把所有的邻居都叫来,拿土去填井。驴子开始叫,后来意识到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它就安静下来,但是每一铲的土下去以后,实际上就把驴脚下的土垫高了,最后驴子慢慢地高过了井口,于是它往外一跳,摆脱了厄运的缠绕。这是不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傅佩荣:这就好像我们前面说的逆境智商,这头驴子很有逆境智商,知道在困难之中哭叫没有用,别人要我死,我偏偏要活,所以我就利用你给我的条件,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当然这是寓言,因为我们不太相信驴子有这么高的智慧;对人来说,确实要利用所有的负面的命运、负面的遭遇来激励自己,让自己能够承受各种考验,将来就更能够表现自己的实力。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跟自己说:我不能改变命运,但是我可以改变我对命运的态度。我对命运的态度一旦改变,我可以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我把它称作“三受主义”。所谓的忍受就是说,你所经历的苦必须忍受,你没有这种苦就有别的苦,年轻人谁不要读书、升学,第一个就要学会忍受。第二个是接受,接受就牵涉到理解,你只要了解,人活在世界上,有时虽然想要快乐,但快乐往往遥不可及。你看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有不一样的痛苦,了解以后,就愿意接受自己这种情况。最后才能享受。享受就是苦中作乐,譬如年轻的学生,我就跟他说,你既然了解必须读书,那你就设法从读书里面得到一些快乐,反正你不能离开教室,必须升学,为什么不学一点东西感觉到快乐呢?这就是忍受、接受、享受。我们到中年也是一样,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事实,很难改变它了,我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从忍受、接受到享受,享受每一天,珍惜所有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主持人:说到最后,其实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但是我们既不要向认为不好的命运屈服和低头,也不要对认为特别好的命运表现出沾沾自喜的态度,这也许就是这一讲能够带给我们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