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

35火地晉

35火地晉 #


此卦昔司馬進策,卜得之,後果為丞相。

圖中:

文字破,官人掩面,毬在泥上,雞啣秤, 枯木生花,鹿啣書,一堆金寶。

龍劍入匣之課 以臣遇君之象

繼壯盛之後,則必進,晉,進也,明出於地,升而明,故晉,此論進之道,離,中虛為明, 乃明出於地上也。

卦圖象解

一、文字破:官事不成,退位象。二、官人掩面:無顏見人,悲象。三、毬在泥上:所求必陷險也。

四、雞啣秤:雞,酉也,肖雞人也,落日之象。秤:示公平,稱心也。五、枯木生花:晚發也。

六、鹿啣書:祿與命到也。

七、一堆金寶:財祿豐收之象,占疾厄,則有焚金紙之象。主喪服,二人去一也。八、人立水邊:恐泣之象,主喪服。

九、三點在石上:心象,示人心在石上,不動念,堅心也。

人間道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有能治安之諸侯,名康侯,其因能明,下體順附,承王之象,則見眾多之馬駕,有重賜, 乃寵遇之至也,此上明下順,乃進盛之時。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

晉乃明進而盛,此外明內順,故能包明至大明,如順德之良臣,附麗於明主也。柔居君位, 能明而順,上附於君,下順於民,故為康侯,此為諸侯之道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

君子觀明出地上,近明為晉,故知惟昭明德於已,求己之明且有德,為晉之道。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 #

初爻乃晉之始時,始進而求快升,必不遂其意,因上位未能遽信,必當自守安位,寬裕不求,以待上位之信方可。小人始進而求上信, 則必傷於義,皆招咎悔。此君子方知進退之道。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 于其王母。 #

進退之間守正道,當吉,二爻之位雖無援, 因能守正,日久彰顯,自得上六五君位之人相應,上位自當求之,因德同也。

六三:允,悔亡。 #

柔居剛位,又不中正,此乃居不適位時, 必有悔咎,惟居此時,能明謀從眾,順應天心, 吉。

九四:晉如鼠,貞厲。 #

陽剛居陰位,非適其位而居之,乃貪據其位,貪而畏人者,範鼠也,近君之位又不適, 下位又求上進,居此時生畏忌之心,必生危矣。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

柔居尊位,乃不正位,本凶。但用大明之德而上下皆附順,故反吉。因下之順附,必能盡誠委任眾人之才,以濟天下。明君不患其不能明照,患其用明之過於察察,有失委任之道, 自任其明而以私意偏任,天下必無法為公。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

進退之間,惟君子能獨行正道,唯義之所趨,方可出仕,未受命時,皆寬裕無求。若能信於上,忠職守,卻反失去職務,則君子一日不居,必退而遠之。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

雖居下位之人,能永持中正之道,久必有亨。更加有明君在上,雖位遠,但必因同德受福。

象曰:允之志,上行也。 #

能順從眾志,居下位之上,又上從明君, 合於眾志。

...

34雷天大壯

34雷天大壯 #


此卦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卜得之,乃知不久亨通也。

圖中:

北斗星,天神執劍,一官人燒香拜, 一猴,一兔,一犬。

羝羊觸藩之課 先曲後順之象

君子之退而伸道,多數君子之退且聚合,而成大壯之勢,壯有進且盛義,陽剛而震動此以剛而動,乃大壯之象,猶雷威震在天上也。

卦圖象解

一、北斗星:帝君,老闆,主事之人。二、天神執劍:民意歸向,人心也。

三、一官人燒香拜:拜求於天,而不求人,凶。

四、一猴、一兔、一犬:侯,劉,狄姓,在野之人。五、猴回頭:回吼。

六、兔回頭:回吐。七、羊回頭:回陽。

此卦示意過剛必招凶,而猴、羊、兔為三貴人,和中近易為處之道。

人間道

大壯:利,貞。

大壯之道利在正,理正而勢正,如不得正而壯,只強猛無理而已,非君子之壯。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

大且壯為大壯,乾之至剛而動,外動內剛狀,名壯。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

天地之道可運行而長久,乃至大至正始然也,此道之至大能如是。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

君子觀雷震威在天,此之壯大,而行大壯之道,知唯克己復禮最大。能自勝之人為天地之最壯者,能赴湯蹈火,此唯武夫之勇也。君子能和而不流,大立而不倚。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

初爻在下,而陽剛居之,乃初進而用壯, 必凶,吾人居上用壯,猶須正方可行,初進而剛壯,必招凶辱。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

在下位而用壯,即令行可信,亦必招窮困阻滯也。

九二:貞吉。 #

二位屬陰位,陽剛居之,乃示人剛柔得中也,人能識得時義之輕重,則必吉。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 羝羊觸藩,羸其角。 #

小人尚力,只用其壯勇,而君子用罔,因其志剛,無視於非正之事,無所忌憚也。萬物莫不用其壯,猶羊之壯於首角,一遇藩籬,亦受困也,故用壯,不可強力進,須持之正道, 無忌憚於邪吝,方為真罔。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複。 #

時方道之長盛時,如有小失,則必害進之勢,猶大車其輪軸必壯,乃利於行,如輪軸不強,以致大車之不行也,有如藩籬之決開而不復其困也。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

羊性喜群行又互觸其角,猶諸陽並行,如以力制,則必難勝有悔,唯其平和得之,則無所用其剛,使其壯失於和易之道,可以無悔。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无攸利,艱則吉。 #

陰柔又處壯極,猶羊角之觸藩,進退不得, 必無所往也,陰柔處壯時,一遇艱困,必不能守,往即凶也。吾人須居艱困時而處柔,必吉。此壯之極,須變義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 #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能得中正,而堅持守之,也吉乎,此意中而不失正。今人中立而為己,已失正道,猶牆頭之草,可嘆也。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

小人用其強壯之武力,終困,君子志氣剛強,無視邪惡,無所忌憚。

...

33天山遯

33天山遯 #


此孟嘗君進白狐裘,夜渡函谷關,卜得知, 果脱身也。

圖中:

一山,一水,酒旗上文字,官人踏龜,月半雲中,幞頭上樹,樹下人獨酌。

豹隱南山之課 守道去惡之象

恆者,久也,久不動則有去意,遯乃退也,故遯所以繼恆也,此卦天下有山,天陽向上, 物雖上陵但止而不進,以陰陽之道論,二陰居下有上進之勢,陽將消退,故此時乃論小人渐盛, 君子退避之時,此遯之義也。

卦圖象解 #

一、一山:阻也。二、一水:險也。

三、酒旗上文字:酒為忘憂之物,文在旗上,受人提攜也。四、官人踏龜:歸,鬼也;玄武自來,水上求財。

五、幞頭上樹:求去辭官也。

六、月在雲中:主半清半濁象,事未明晰。七、人在水邊:等待平安狀,蒞臨也。

八、樹下人獨酌:休也,無事也,萌生退意狀。

人間道

遞:亨,小利貞。

遯,乃君子潛藏之時,君子退而伸其道,人退道不屈,則可亨,雖無大力,但仍有小吉, 因知時避退,此善之道也。

彖曰:亨,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

君子處遯之道,知退生吉,退所以為伸道。故雖退之時,君子處之,未必真遯,當隨時消息,有可以致力,當不避之,以扶持其道,並非於遯時,藏而不為也。

小利貞,浸而長也,之時義大矣哉! #

小人之道長時,不可求大功,但利於小功,君子之人能察於其微,始即深以戒之,退而伸道,不使道消,此處遯之時意義之大處也。

象曰:天下有山,;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山在天下,由下起而上止,天上進分之相違,此遯之象,因違和而須遯。君子遠小人之道, 若以惡聲厲色,只增其怨忿而已,唯用莊嚴威色,使其敬畏,小人自然遠矣。

初六:尾,厲,勿用有攸往。 #

因遯本即退去,故初爻為往退之初,反為其尾,此時以柔處遯,不可往,往則有災。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説。 #

二與五位相應,居正而相親合,其交之堅, 若牛革之繋,不可言語。

九三:係,有疾厲,畜臣妾,吉。 #

遯退之道,其貴在速及遠,如有事累,則不速,於遯時則有危也。此爻即言,人之親, 若以女子小人而言,其皆懷恩而不知義,親愛之則忠,犯錯而嚴厲時,則生暗害,此小人之道。然君子之道非如是,待之以正,即令有拖累亦不有災,如君王有危而不棄黎民,雖危亦

九四:好,君子吉,小人否。 #

君子之人亦有所好,處退之時,必去而不疑,以道來制欲,故為吉,而小人反之,其不能以義處之,唯私慾之所好,即令身陷亦不能自制,故於小人則否。故君子必易出難進,小人則易進難出。

九五:嘉,貞吉。 #

君王處得中道,動靜間必以時,故嘉美, 終吉。今人卻動靜皆以私慾,表裡不一,不以中正之道處,知進不知退,此凶也。

上九:肥,无不利。 #

此退之極致,退求遠且無累於他人,此退之有餘,無往不利矣。今人即令退,亦追求有所牽累他人,其動不正,唯自苦而已,小人自招之累也。

象曰: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

退處之時,居於尾者,此危也,唯晦藏於下或末端,可得吉,因往有晦不若不往,故晦藏可免災也。

...

32雷風恆

32雷風恆 #


此卦宋王奪韓朋妻,卜,得之也。

圖中:

日在雲,鳳啣書,官人行路,道士手指門,鼠下兩口,牆擋路。

日月常明之課 四時不沒之象

恆,乃論夫妻之道,終身不變者,前『咸』為少女少男之感,今『恆』乃長男長女之往, 男尊在上,女卑在下,此夫婦居室之道,男動於外,女順於內,此人倫之常,此恆久之道。

卦圖象解

一、日在雲中:昏暗之象,君主不明象。二 、鳳啣書:喜訊至,金榜题名也。

三、官人行路:將至也,貴人至。官人,倌人,丈夫也,人傍為倌也。四、道士手指鬥:入空門也,閃也。

五、鼠下兩口:陰謀在後之象;兩口,回也,呂姓也。六、時機:在春末,日為春之末尾也。

此即持之以恆,則有撥雲見日之喜也。 #

人間道

恆: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恆為常久之道,人能恆之於善,此道可恆,君子之道。小人之道,乃恆於惡,已失可恆之道,故恆之道能常久,乃因所恆為正,恆不正,招凶也。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 #

恆久之道,在於上剛下柔,君剛臣柔,夫剛婦柔,雷震風興,風中有雷,相互交應,助長其勢,天地之間能恆久不已,乃因能知順動而已。

恆,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

恆之道,可以令亨通,且無災,但須注意所恆為正,吉也,所恆不正,則反招辱。

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 #

人如能恆持可恆之道,則合於天地之理。必可長久。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

萬物之動,必有始終,今動而能恆,其間變化必多,能知隨時變易其外,神在內不變,此得易之神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日月得天之道,能久照不已,四時往来生成萬物,也因得天,故常久不已,聖人用恆之道, 行之不已,能化成天下,成其美俗。觀天地之恆常,得天下常久之理,此聖人之道所以能常久也。常人孰能知。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

人才君子觀恆之象,以恆久之德性,持立於中道,永不易其立足之道。

初六:浚恆,貞凶,无攸利。 #

初六以柔暗之人初進,只知守常卻不度勢而為,但求上之眷顧,又堅守此向,致凶之道也。因其心志在求上眷顧,必不能安居其位, 故凶也。

九二:悔亡。 #

恆能居其正位,常道也。今陽居陰位,處非其位,雖中正之才,不知輕重之勢,造成有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

得位乃可久,但於須持久時不知持之以恆,朝令夕改,人無所適從,反招羞辱矣。

九四:田无禽。 #

田獵又無獲禽,徙勞無功也,九四陰位而陽居之,處非其所,恆又何益?人之動必有道, 持之以恆則有功,不得道,即久亦無功也。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 ,夫子凶。 #

柔居剛位,又得九二之陽剛助應,此即居中正又有應乎中正,恆此以久,吉之道。婦人之道以順從為恆,此順從於婦人則吉,丈夫為剛陽,如以順從之道持恆,反致凶也。更何沉人君之道,君道切不以柔順為恆也。

...

31澤山咸

31澤山咸 #


此卦漢王昭君,卜得之,知和番不回也。

圖中:

空中有一拳,錢寶一堆,貴人在山頂, 女人上山,一合子。

山澤通氣之課 至誠感神之象

易經上經乃論天地萬物之本,有天地後有萬物,聖人觀其間象,以巨視之角度來體察出天道。咸卦之始,為易經下經,其論夫婦人倫之始,較重於人道。咸之為卦,兌上艮下,乃少女少男之意,表示世上男女相感之深,莫過於少男少女,童稚之間無隔閡,人人皆以平常心處之, 男女相悦又無所求,互相以誠及悦相處對應,此時之感,即咸之深意。

卦圖象解

一、空中有一拳:貴人提拔,憑空而得。二、錢寶一堆:求財得財。

三、貴人在山頂:孤立狀,即將下坡,退休狀。四、女人上山:夫妻吉,陰人卜之知走馬上任。五、合子:先成後破,因誠感方吉,物感必凶。

人間道

咸:亨,利,貞,取女吉。

咸,感也,舉凡君臣上下,夫婦、父子等皆有感之道,人人能以少男少女之童悦相感以誠悦,即以平常心相待,則必有亨通之理。今人皆以媚説,上下之位處以邪僻,皆感之不正也。艮為止,澤為悦,乃外悦內止之意,以此之意近女,乃得正而吉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

陰陽相交,乃男女相感之義同,男女之交,男以篤實至誠之心,女以喜悦之心相應,此男女之感於正道,故能亨通得正。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感之道到極限時,聖人能以至誠之心感億兆人之心,使天下和平,其情之偉大可見,但須知感通之理,須以默而觀之,不可道破,此感方可久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

澤在山上有渐潤通澈狀,此感之道。君子觀山澤通氣知須虛其中方能受人,凡人之心能中虛必可受,實則不能入矣。

初六:咸其拇。 #

初與四相感,初之時感必未深,不能動人, 如拇指之動,不可進也,須識勢而為。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

腓,足肚也,人之動,足必先行,足肚自動也。二位無法守道而妄求於上,故凶。進退之道乃安居其位,以待上求,此吉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

股在身之下,足之上,不能自主,隨身而動。九三陽剛之才,感於所動而隨其動,如此已失其正道,其動必羞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

人之所動皆因感也,九四在中,乃當心臓之位,為心感之主,感之正則吉,不正則凶。今人以私心感人,所感狹小也。天地萬物各有不同,事亦變化萬千,能殊途同歸,此感之極至,必以公正無私方可行。人之向往,必有屈求,人之來至,必因有信,此屈信相感,利之

九五:咸其,无悔。 #

居尊位之人,必以至誠感於天下,脢,背肉也,其與心相背,目所不見狀,此意能背其私心,感於非所見而能悦者,以人君可以無悔。今人不知,皆感於所見而悦,所不見而仇視之, 此感不正,招自凶亡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 #

上為感之極位,陰柔居之,此即不能以至誠感物,唯求於口舌之間感人,乃小人女子之常態,必不能動於人,故云頰。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

感應之志雖動,但未大,不足以進。初志之感與四相應,故曰在外。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

陰居二位,其得位中正,在咸之時,因質本柔,必戒以先動,求之必凶,守居不動吉。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

人有陽剛之質,卻又不能自主,反隨於人而動,此所執者必卑賤甚也。

所生處。

...

30離為火

30離為火 #

此卦朱買臣被妻棄時,卜得之,知身必貴也。

圖中:

人在虎背上立,官人執箭在岸上立,水中有船,二人分立兩岸。

飛禽在網之課 大明當天之象

陷於險難之中,必有所附麗,理之自然,離者麗也。離為火,火體中虛而能明照,故能麗於物而明也。人之明,必經險難,大風大浪過後,其經驗之累積,而後能明,此猶可人。

今人雖歷災險,但仍不能明,吾人教授易經,其目的即希望世人,不須付出血的代價,亦能明,此中虛之廣義。

卦圖象解

一、人在虎背上立:行危不懼;難下也。

二、 一船在江心:口舌相爭,無所適從也。三、官人執箭岸上立:在位之人,欲殺之象。此卦夫妻破散成仇,兄弟分家各自為王之課。

人間道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天下萬物莫不有所麗,其形即麗。人之所麗,必得貞正,得正可以亨通,人能附麗於正, 必能順於正道,從善如流為人之性,如牝牛之吉,牛之順道,由養而成,人之順德亦同,既附麗於正道,當有養以成其德也。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 #

附麗狀,如日月麗於天,百穀草木麗於土 ,天下萬物必有所麗,無麗之物,人必視何麗方正,則能亨通也。

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

上下皆離故曰重明,乃意君臣皆有明之能,又處事中正,故可以教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人又能柔順於中正之明德如牝牛之順吉,乃更能將明德發乎光大,襯托明德之麗。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

此卦若云兩離,則只見明,而不知繼明之德。君子觀離明相繼之象,知本身之明德能濟天下,為使以明德中正永傳後世,則須有進一步繼明之能,能明於選擇何人能承繼,乃繼明之義。如堯之擇舜,漢之蕭規曹隨等即是繼明之用。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

初爻陽居之,乃言初進有陽剛之才而進又躁動,卻因動之非宜,已失居下位之分而得咎, 但因為人才,只須知守義而戒慎之,則不至於有咎。

六二:黃離,元吉。 #

以柔居中乃得正位,黃為中色,人能文明而中正,則美之至極也。又有六五文明之君以順其德,其能明如此,乃大善之吉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

易有八純卦,唯離為火於人事之義陳述最細。今九三吾人居下卦之終乃意前明將盡,後明當繼之時,人之有始,必有其終,此常道也。智慮通達之人,以順理為樂且常持之,如不能如此,則有將盡之悲,而日夜恐於死亡,故君子樂天,小人終日恐懼,此處易論生死之道也。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

能知履動之躁進為錯而敬慎之,因居下位,但求避之可也,不致有災。吾人有陽剛之才,仍須有明之能,能剛不能明,則因妄動生災也。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

能成文明乃由中之虛明,故元吉之因,是由其得中之道也。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

日已倾,不可久也,能明之人,能求人以繼其事,知退而修其身,則可長久。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

九四位,乃言繼明之初,承繼之意,但陽爻居之,有剛躁但不失中正之意,此非善繼者, 能知善繼之人,始繼必有謙讓之誠,知順承前賢之道。今突如其來,已失善繼,又剛勢凌主, 氣焰高張故焚如,必招禍害致死,故死如,以眾所棄之,故果為棄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

出涕戚嗟,皆形容人憂懼至深。君位以陰柔之才居之,又受於陽剛之在左右,此居尊位之明,能知憂且畏,故能吉。今若自持己才之不足,全然不知懼,必不能得其吉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

陽剛之才居離之終,有剛明至極之狀。此方式乃適用之於君王出征時,明則足以察邪惡,剛則能斷事,施以威行,如此則能去天下之邪惡,此有功也。世上事至刑不足以阻時, 必用征伐方法解決,此之時也。去天下之邪惡, 如明斷之極,則必無所宽宥,此時必取其魁首, 始作俑者方是,趕盡誅滅,必有暴殘之後悔也。

...

29坎爲水

29坎爲水 #

此卦唐玄宗避祿山,卜得之,果身出九重也。

圖中:

人在井中,人用繩引出,一牛一鼠,人身虎頭。

船涉重灘之課 外虛中實之象

大過之後,過至極必陷,坎者,陷也。重坎即重險,險中有險,此卦專論處險之道,如何用險等。

卦圖象解 #

一、人在井中:官司,牢獄,陷入險地象。

二、人用繩引出:責人出手相救狀。

三、一牛:勞苦也,春夏凶,秋冬吉,亦肖牛人。

四、一鼠:肖鼠人,陰謀暗害者,暗藏也。

五、人身虎頭:有權威之人,貴人也。

人間道 #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陽實在中,乃中有孚信,惟心誠正一,則能亨通,俗謂:至誠可以通金石,入水火,有何險難不可亨?故出險之道在於誠一而行,否則常居險中也。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習有重覆之意,上下皆坎,即險中有險,水流而不盈,即動於險中仍未出險之時,吾人行險须不失其信,乃可吉。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以剛中之道,抱持至誠之內實,天下何所不通,若止而不行,則常居險中也,故坎險以能行為功

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天之險乃因高不可升,地之險為山川丘陵,諸王公觀坎之象,知險不可陵越,故設高牆深地為險,以守其國,保其人民,此用險之時也。人間亦然,凡知人之學,分尊卑,分貴賤,區分小人與君子,皆為用於杜絶災殃,限隔上下,此都是體悟了險之用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敎事。

水勢就下,由小而大,歷久不變,君子觀坎水之象,取其有常,不變其德性為真。如人之德行常變,則偽也。政治上發令行教,必使民熟於聞,人人皆從之,故有謂三令五申,即此意。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初以陰柔居坎險之下,因無援,處不當, 不能出險,唯益陷深而已,故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由險中而加陷入險,乃失正道,加凶。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二爻位,乃陽陷二陰之中,即至險而有險狀,但其本為剛中之才,故雖未出險,亦可自救,不至於愈險,故君子處艱險而能自得,皆因剛中而已。能剛則有才,能執中則動不失所宜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此即雖有小得,雖不致於陷險,然亦未能出險狀。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富,勿用。
六三位在坎險之時,以陰柔居而處不正, 走下則入險,向上則重險,故有進與退皆遇險, 居又有險,枕乃處不安狀,此時唯戒勿用方是。

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以陰柔又處不正,動則唯益險,人出險须有道,如失道,但為能求去,只益增困窮而己。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

此言大臣當險難之時,唯有至誠於君,不可停交往,而又能打開使君能明之心,則可保无災。人欲求上之篤信,只有求質實而已,如多禮儀而尚服飾,反凶。一樽之酒,二簋之飯, 以瓦缶為器,乃求質實之意。再處明之地以明君之心,如此方能入君心,即令艱險,亦可無咎。自古以來,只求剛直攻訐直言不諱之人, 多忤逆君心,而屬温厚明辨者,反而能入君心, 改變君主。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但求實質,又剛中有柔,必平安。君臣之交能長久,不外乎誠實而已。

九五:坎不盈,衹。既平,无咎。

此即九五之尊,有剛中之才,可以濟險, 但下無助,獨依君之力無法濟天下之險,則有咎,必待盈平,方可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剛中之才得居君位,時天下險難,但未至全險,其未能平險,乃因君臣無法協力相濟之故,故此君道未能救濟天下,乃因無臣,故曰不稱其位。

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
此意陰柔而深陷險中,聖人以牢獄比喻, 縛以徽纏,囚置於叢棘之中,其不能出,至少三年不可免,其凶如此。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六以陰柔而處險地,乃因其失道而成。其災延三年不得免,意久也。

28澤風大過

28澤風大過 #


此卦姜太公釣渭水,卜之,至八十方遇文王。

圖中:

官人乘車上,插兩旗,旗上有喜字, 入朱門,門外貴人立,文書在地,一合子。

寒木生花之課 本末俱弱之象

頤者,養也,萬物養而後能成,成而後動,動則有過,故大過次頤也。大過乃論過失之大與過人之大事也。舉凡世間事之大過於常者,皆是也,古聖人盡人道非過於理之正,如今之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皆過之也。過人之大事,本不常見,故非常人能為之,如堯舜之襌讓,湯武之放伐,即立不世之功,乃過人之大事。

卦圖象解

一、官人乘車上插兩旗:車至官來,必有官司訴訟,軍人象。二、旗上有喜字且分開,乃喜有破損象,捨去婚姻象。

三、入朱鬥:乃豪門世家相請,或朱姓人。四,、門外貴人立:被棄於外象。

五、文書在地:合約,契約,不成之象。六、一合子:先成後破之象。

人間道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小過與大過之分,乃小過為陰過於上下,大過乃陽過於中,上下皆弱,故有棟橈之象。此卦四陽居中,乃棟象,能任重也。即君子盛而小人衰,故利有攸往可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

犯過之大與成大過於人之事。

棟橈,本末弱也。 #

本末為陰而中為重陽,故為楝橈。

剛過而中,巽而説行,利有攸往,乃亨。 #

雖因陽剛有過,但處不失中道,巽順和悦,無以私心,必利攸往,所以亨。

大過之時大矣哉! #

人能立非常之大事,立不世之大功,乃真大過,處之時得宜乃大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

澤本潤養於木,今至滅沒於木,此過之甚矣,為天地之象。君子(人才)觀大過之象,以立其大過於人之行,其所以能大過於人者,乃其能獨立不懼,天下誹之亦無動其心,舉世不見

知而不悔,隱世而不憂悶,如此方能自守,此為其能大過於人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

此以陰柔而處卑下,易藉用茅為至薄之物,但用之亦很慎重,此為敬慎之至也,故可以無災。

九二:枯陽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无不利。 #

二為柔位,陽剛居柔,是過剛之人而能以中自處,與柔相濟,其功如老夫之得女妻,則

九三:棟橈,凶。 #

九三以太過之陽剛自居,又不得中道,此剛過之甚,其動必違和於中,拂逆眾心,故即以棟樑之才,而無人自輔,安能當大過之任乎?故凶。君子居大過之時,立大過之功,非剛柔適中,得人之輔,則不能也。

九四:棟隆,吉 ,有它吝。 #

此近君之位,又當大過之任,以剛處柔則能相濟,是吉也。但如有異志,則剛必失中, 此加累於陽剛,雖不致有大害,但亦可吝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 无咎无譽。 #

君位處大過之時,下無助援,就如枯楊不生根而生外表,其表秀雖可見,但卻無益於枯也。猶如老婦之與士夫,此雖无咎,但非美也, 其可醜乎。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 #

此陰柔又處過之極者,乃小人過之極也, 小人之大過,並非能做大過於人之事也,而是過越常理,不體恤危亡,犯險闖禍而已,如涉水而至滅頂,必凶。此自取其辱,无所怨尤。

...

27山雷頤

27山雷頤 #

此卦張騫尋黄河源,卜得之,乃知登天位也。

圖中:

雨下,三小兒,日當天,香案,金紫官人引一人。

龍隱清潭之課 遷善遠惡之象

萬物畜聚之後,必有所養,無養不成,故頤者,養也,次大畜之序卦。上艮下震,乃上止而下動,外實中虛象,如人頷頤物於口中象。人之口所以飲食,乃能養人之身,此為頤。此論頤養之道,大至於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人之養生,養形,養德,養人,養才,皆屬頤養之道。

一、雨下:受恩澤也。

卦圖象解

二、三小兒:乃合心之象,有德之國也。三、日當天:君明之象。父全。

四、香案:求取之象。

五、金紫官人:天子身側之人。六、引一人:提攜,推薦也。

人間道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之養人,君子觀之,自求口實之道,乃養君子。口不實又不知養,小人。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

吾人所養之人及養生之道,皆不外自求口實,皆以正則吉。聖人養賢,使之為天位,使之食天祿,為求賢才施惠於天下。此養賢即養萬民也。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

以象言,雷震於山下,萬物根動而萌芽,此天地養之象。君子知口所以養身,故慎言語以養其德,節制飲食以養身。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

龜之性,能咽息不食,可以不求養於外, 故為靈,即明智,而人口腹之慾既動,則必失所養,故凶。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

人之動為慾,即使有剛健之才,再明智, 終亦必失,故不足貴也。

六二:顚頤,拂經,于丘頤,征凶。 #

養之道正,在以上養下,天子養天下,養臣子,臣食君祿,皆以上養下。今女不能自處必從男,陰不能獨立必從於陽,此二爻不能自養反求下之陽剛,故為顛倒,拂違常理,故不可行。丘即上九,為在外而高之物,故往而必凶,此即意示人之才不足以自養,見在上位勢足養人,即非同類之君子,妄往求之,取辱必矣。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

邪柔又動之不正,違反頤之正道,故凶。

六四:顚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

陰柔居大臣之位,陰柔不足以自養,如何養天下?今如與初陽剛相應,而柔順於初陽之賢正,吉。故如己之才不足以養天下,但知求在下之賢而順從之,亦可吉也。但須養其威嚴, 眈眈如虎視,以免因己才之陰柔不足養,而受人輕視,造成犯上。但亦須注意所須用者,必逐逐相繼而不缺,若唯取於人又不能繼,困窮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

君位乃養人者,但其質如陰柔,即才不足以養天下,而能順從於陽剛(師)之賢,賴其以濟天下,必須有居安篤信之心,全般信賴, 則可輔其身,德澤天下,故吉。但此種狀況可依賴賢能之人於平時,不可於有困艱生變故之時,否則招凶。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

此以陽剛之德,任師之職,君位從而篤信, 天下得養也,但須夕惕若厲,戒慎恐懼,方能濟天下之危,故利涉大川。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

征而從上,又非其類,故人求非同類,必得凶矣。

十為數之終,故終不可用,無所往而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

此戒之終不可用,凡人邪而柔,又欲動, 反正道大也,此戒之。

...

26山天大畜

26山天大畜 #


此卦昔神堯,卜得之,果登天位也。

圖中:

一鹿一馬,月下有文書,官人憑欄, 盆內蒼發茂盛。

龍潛大壑之課 積小成大之象

無妄則至善,可以積畜,故大畜為序卦。畜為止,又為聚,止而後聚,此卦天至大,而在山中,有所畜至大之象。外止內健為畜象,吾人視萬物外則無欲,即止也。內則運行不斷,必有大積畜於其中。

卦圖象解

一、一鹿一馬:祿馬交馳,大富之象。

二、月下有文書:明而有往,中秋時節,文書在空中尚未到手。

三、官人憑欄:無事狀,遥望所失之國度。又欄為木,人靠木,休也。棺也。四、花在盆中:有限也。

此卦求官不利,求財大利。 #

人間道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畜於人亦同,人之畜在學術道德充積於內,乃至大之畜,若為邪端異説畜又何用?今人重大畜於錢財,不重視學術修養,所畜何用?不為大畜。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

人须能剛健篤實,其畜乃大,又因充實而光辉,德必日新。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

居尊位能剛明用賢,又能持之永恆,此大正之道。今之君王剛而不明,用人乃因私慾,而不以賢能為基準,故非大正之道。

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

大畜學術道德之人,施其所畜,利於天下,因而不在家食,乃吉。能涉大川而無險,乃應乎天地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君子觀天之至大而畜山中,故知人之能畜大,乃由學而大,學之道在多聞古聖賢之言行, 取長為己用,察言以求其內心,乃大畜之真義。

初九:有厲,利己。 #

初爻為陽剛,必上進不已,則有危厲,此時,利在己之畜而不進,待與上合志乃動。

九二:輿説輹。 #

二為六五位所對應,雖陽剛但亦不可力進,進則如車輪脱軸,不得行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 利有攸往。 #

三為相位,以剛健之才,能與上位合志而同進,就如良馬之馳,速也。唯雖速,但須切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

此言近君位之人,须上畜止人君之邪心, 下畜止天下之惡。凡人之惡能止於初始,則易如童牛加桎梏。俟惡盛而後禁,必相隔而難勝。故聖人止惡於初。

六五:豶豕之牙,吉。 #

豬之去勢,則雖有牙,而剛躁必自止。君子體之,知天下之惡,不可力制之,須査其根本,不靠刑法嚴峻而能止惡。聖人教修政教, 使人人足用,知廉恥之心,方為至善。

上九:何天之衢,亨。 #

大畜之道,能如行空中,橫行無阻,必散之天下,吉也。

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

此即不度局勢而進,不利己,乃災至。戒不可犯危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