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

15地山謙

15地山謙 #


此卦唐玄宗因祿山之亂,卜得之,乃知干戈必息也。

圖中:

月當天,一人騎鹿,三人腳下亂絲, 貴人捧鏡,文字上有公字。

地中有山之課 仰高就下之象

大有至終必不可盈滿,故聖人受之序卦為謙。天之道盈滿,則必損地道,此卦為亦謙之義, 以自然界喻之,外卦為地,內卦為山,即山居地下,山乃至高大之物,而今居地下,此處卑乃謙之象,亦示人有崇高之至德,而處卑下,乃盡謙之義。

卦圖象解

一、月當天:清明之政,中秋時也。二、一人骑鹿:才祿俱備。

三、三人腳下亂絲,隱於山後:小人不敢正面示人,惟隱山謙之後(即外飾謙為幌子)實則亂如麻,計無所出。

四、貴人捧鏡:明鏡高懸,執法公正光大。五、文字上有公字:處事以公,得理也。

全卦:不知謙下自晦,果必招訟也。 #

人間道

謙:亨,君子有終。

有德而不居,為謙,人能以謙遜自處,無往不利。君子之志在達理,樂天命而無競之心, 但求內充,退讓而不衿持。能安於謙,終身不易。小人則有慾必競,此種人見有德之人必攻之, 即令有人告之謙遜,但終不能宽行固守。故小人,必不能有終也。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

君子明謙之道而能亨。天之道因其氣能下濟,故能生育萬物,故道乃光明,故君子知謙而能使其道濟天下萬民,地之道亦同天,因自處卑地,故能上交於天,是故天地二者,皆因能卑降而終亨通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 #

天之道有日月五星,其隨時盈晦,故能降氣於地,生養萬物。

地道變盈而流謙。 #

地勢如盈滿,則必倾變而下陷。

鬼神害盈而福謙。 #

天地之道乃形而上之學,吾人可推理求之。鬼神人道乃形而下之學,吾人可親而見之,世間萬物必有其用,凡盈滿者,必有禍害,能謙損者,必有福祐之,猶今之西醫,其但知能如何除瘤用毒,不知損害之大,故後遗症之多,而自不見之。

人道惡盈而好謙。 #

人情必惡人之盈滿,好人之謙損,故聖人戒盈而勸人為謙也。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喻,君子之終也。 #

君子之道因謙卑而光大,至誠之念如是而終。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

高大之山在地下,故示人外卑下,內實高大乃謙象。君子有過則損之,不足則益之,以之用於事,使萬物皆平衡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

最卑下之位以柔態處之,又謙讓也。能如是,君子也。即涉險難,必無凶也。

六三:嗚謙,貞吉。 #

二位以柔順居中,謙之德至此,則須明倡於外,見諸聲色,堅心如此,吉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

三為相位,以陽剛居之,上為君所任,下為民所從,能知勞而不居功,謙下待人,君子能行之至終,故吉。今上位掌權之人,盡皆示民其功勳為何,不知勞謙之美,此為小人之道長之時也。反之,能盡勞謙之道,必為君子。

六四:无不利,撝謙。 #

四體居近君主之位,此時因六五之君,以謙柔自處,九三之相位,又因大功德為上所用, 此當恭畏侍君,卑謙以讓勞謙之臣,所有布施, 均為謙也,切不可不利於謙。

...

14火天大有

14火天大有 #


此卦藺相如送趙壁往秦,卜得之,果還壁歸趙也。

圖中:

婦人腹中一道氣,氣中二小兒,一藥王,藥有光,女人受藥,一犬。

金玉滿堂之課 日麗中天之象

同人之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此天紀也。故大有為同人之序,物歸之後,乃大有也此卦,火在天上,火之處高,其明及遠,能照萬物,此為大有之象,一柔居尊位,眾陽應和,此居尊執柔,物乃所歸,上下相應,為天子之道。

卦圖象解

一、婦人腹中一道氣:妊娠之事;事萌於內也。二、氣中二子:主雙喜臨鬥。伯仲之間象。

三、一藥王:平安之象。得病有救,遇良醫也。四、藥有光:藥有名也,災中有救也。

五、女人受藥:女人為陰,示表面不信,但暗中仍聽之。

六、一犬:乃狗年,戌月,戌日,此論時機也;或狄姓人士。七、犬:哭笑皆有象。

人間道

大有:元亨。

此乃以卦才而言,不言元亨利貞四德,乃恐與乾坤二卦相混淆,只言元亨乃盡元之義,元乃物之始,萬物生成之初皆為大善,因必有功用。此為大善之初,易經唯四卦,大有、蠱、升、鼎有元亨。其不與乾坤同,在乾為首出萬物,元始之象,在此四卦唯至善為大而已。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 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

此卦之所以為大有,乃因五以陰柔居尊位,又處以中庸大中之道,為諸陽所依歸,上下相應,此居尊執柔,有虛中之象,卦德內剛健而外明理,處事順乎天應乎人,此所以元亨。事於成後,方可見成敗,敗非先現於事前也。故有得後乃有所失,非得則何言有失乎?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火因在天上,故能照見萬物,君子觀大有之象,故知治眾之道,唯遏惡揚善,此能順天命而安眾民心,天子之道即如是。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

以陽剛之性處卑下之位,因未至於盛,故不有驕盈之慮,因無交往,故無害。人之富有於財或才,鮮不有害,富有本無罪,但人卻皆因富有而招害,乃因處富有而不知思艱戒盛, 則生驕侈之心,此所以生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

此位以剛健之才,居於陰柔之位,而為六五君位所信任,故無災。就如大車之材,強壯能载重物,可以任重行遠,往而無災。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

九三居下卦之上位,為諸侯之位,諸侯雖享有土地之富,人民之眾,但仍屬天子所有, 此人臣之義。但小人居此位則專其富有以為私,不知奉上以公之道。

九四:匪其彭,无咎。 #

九四陽剛居大有之時,因近君位,如處之太盛,則致凶,彭為盛大之義,須謙損,方為吉道。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

人君之位,以陰柔守之,以誠信待於下, 下亦誠信待上,上下相交,此人心易安,但若專以柔順,則必生悔慢之心,故以威信,故君子柔中有威,使下屬有畏,其吉可知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

此位乃大有卦之終極,仍明之極意。人唯至明,故不居於已有,有極大之位,而不為已有,則無盈滿之災,君能至此,則合於天道, 得天之祐,則無往不吉。大同之世來矣。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

此即在大有之初始,即生戒心,須時思念艱難之時,此居安思危之來源,故能如此,則交亦無害也。故與人交往,持富有而驕,必生害也。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

大車能載重物,重物集中而不損敗,言九二才力之強,能勝大有之重任。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

諸侯能守臣節,忠順奉上,慎養其眾,為王之徵用。若小人處此位,則不知奉上之道, 以所有為私有,故小人居此位,則有大害也。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辯皙也。 #

明智之人,處此大有盛大之時,戒在咎之將至,以謙損態度應之,不敢至於極滿招凶之道也。故無災。

...

13天火同人

13天火同人 #


此卦劉文龍在外求官,卜得之,果衣錦還鄉。

圖中:

人捧文書上有心字,人張弓,射山上, 一鹿飲水,一溪。

游魚從水之課 二人分金之象

天地不交則否,上下相同則同。遇否之世,必與人同力方能渡過。故次否也。以象言,天之性在上,火之性炎上與天同,故為同人。以卦體言,五為君位乾主,二為離位,陰柔居二爻。上下相同之義,天性剛健,火性明耀,即外健內明之象,吾人外剛健,內明道,則成天火同人, 此為大同之道。

卦圖象解

一、人捧文書上有心字:得民心之象,同心協力之象。寧姓。二、人張弓射山上:高中金榜。張姓人氏。

三、一鹿飲水:财祿滾滾而來。亦在野之賢人。四、一溪:平和安靜狀。

五、鹿之性,動則敏,靜則順,此剛健人之性,世間但聞虎食人,未聞鹿食人。

人間道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野即遠與外之意,以天下大同之道,聖賢大公之心,使之無遠不同。常人之同,以私意所合,此暱親之情。故必于野,方可謂大同。天下皆同時,何險阻能阻礙?何艱困能致危?故利涉大川,君子須堅心於此。小人唯用私意,所親比者亦為小人,朋黨之始,其心不正也。

象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

二爻以陰居陰位,此為正位,得中正之德,應乎乾上,五為君位,以剛健中正,二以柔順對應,上下同心同德,故曰: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

乾之行,必至誠無私,故可以涉險難,而吉。無私,天德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 #

下體為有文明之德,上卦為剛健之性,此君子之正道。天下之志萬殊且異,但理則一也。君子因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聖人視億萬人之心為一心,因只一理而已。文明能使人更明理, 故能明大同之真義,剛健必能克已,則必能致大同之道。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

天在上,火之性炎上,此為同人,君子觀同人之象,以分類群族各以其性同來區分,如君子小人,善惡是非,物之外形固異,但事理皆同,君子能辨明。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

初進為剛健,此因無所偏私,出門在外因無私,而無咎也。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

出門在外,因同人之道而無私,同此道之人又廣,無厚此薄彼之異,則無人歸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

宗為宗黨也,同於所派系,此有所偏,故可吝。故只用宗黨之人則有偏私,此為鄙吝之人。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

二以中正之道與君五位相同志,三以剛暴之人居二五之間,欲奪,然理不直,義不勝, 不敢發動,故只能藏兵戎於莽林間,時升高陵顧望,至三年之久,仍無機可乘,此小人之情狀。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

九四乃陰位,陽剛居之,故以剛居柔位, 其近君位,知義不直而能復返正道,亦吉也。

三以剛居剛,故終其強而不可能反。此示人畏義能改則終吉。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

人君當與天下大同,如獨私一人,則非君道也。其同志為二爻,間隔有三四之剛,故未遇之前憤怒而號咷,即遇則大笑,故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中誠所同,無所不同,天下莫能離間,則無所不入,故聖人赞之曰:『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

求大同之道,必相親相與,即在外又遠之地不同,但亦永無悔矣。

...

12天地否

12天地否 #


此卦蘇秦將遊説六國,卜得之,果為相矣。

圖中:

男人臥病,鏡破,人路上坐,張弓箭頭落地,人拍掌笑,口舌。

天地不交之課 人口不實之象

上泰之終,六爻以陰柔(小人)處之,則為否之初。天地相交,陰陽相通,則為泰,今天在上,地在下,是天地隔絶,不相往來,故成否卦。

卦圖象解

一、男子臥病:男子為陽,陽同佯,裝病之象也。二、镜破:不可赴也。破鏡難圓之象。

三、人路上坐:小人阻路,不讓進也。四、張弓箭頭落地:鳥盡弓藏也。

五、人拍掌笑:幸災樂禍之小人,做假攻訐兩人感情得逞狀,夫妻凶。六、舌:主口舌,官司,謡言生害。

七、口上有四點:四點為黑,暗中誣陷之謡言,古人謂三口成虎,即意此。

人間道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舉凡天地之間皆為人道,今天地不交,不生萬物,是無人道,故曰匪人。處此之時,君子不可堅心,因正道不行,小人道長之時。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陰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

天地不交,萬物不生。上下不和,則天下無治國之道。治世乃上位施政來治民,人民擁戴君王而願從命,上下相交,此治國之道。今君子居於外野,小人處於朝內,故為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

君子觀否塞之象為外健內顺(柔)。處否之時,損儉自己,避開禍亂。千萬不可榮居祿位, 戀棧不去。因小人得志之時,君子仍居顯位,則禍必及己身。反之,仍居顯位不放,乃真小人也。即內小人,外君子之意。

初六:拔茅如,以其彙,貞吉,亨。 #

否之在最下者,為君子也。因否而不能進者,君子也。處否而能進者,小人也。因在下位,又貞固其節志,同類而聚,雖不進升,但亦吉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

六二本陰爻位,今陰柔居之,以小人而言, 其心所包容的,皆承顺上位之意,以求本身之利,此小人之吉。大人處否,則以道之陽剛自勉,絶不枉屈正道,奉承上位,雖身處否,但道仍亨也。

六三:包羞。 #

不中不正之人居否之時,位居相位,不能守道安命,極盡小人之能事,每日謀慮邪事, 無所不包,此羞恥之大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

居君側之人,最忌有居功招忌之事,因否時君道不正,即令有濟世之大才,亦不堪用。如能使事事出於君令,威柄皆歸於上,則

無災而可實現大志。當君子道行,同類必同進同出為天下黎民福祉著想。小人亦同進退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 #

繋于苞桑。

處否之時,惟有陽剛中正之人居君位,能去天下之否,即大人吉。如循環至泰,亦須戒盛警惕否之復来,此其亡,其亡之意。此戒须如同苞桑,桑為根深蒂固之物,苞乃叢生之物, 其固更強,此為安固之道。此為聖人之深戒也。 繫辭:『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

物極必反,泰極則否,否極則泰,故否之極,即否道將覆,則泰矣,故曰後喜。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

君子處否時而居下位,冀得同類而進,如遇小人,則堅守其節,但心仍在天下。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

處否而守其正節,乃為大人,不與小人同亂為群體,形雖否,但其道吉,此道必大。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

居否時,所為邪吝,羞於公正,居此相位而不適,此不可以為正道。

...

11地天泰

11地天泰 #

此卦堯帝將襌位,卜得之,乃得舜而遜位。


圖中:

月中桂開,官人登梯,鹿銜書,小兒在雲中,羊回頭,地下亂點。

天地交泰之課 小往大來之象

履之後(有禮而始終如一)則有泰,即履得其所,則舒泰而安也。故泰所以次履也,坤柔在上,乾陽居下,乃天地陰陽之氣相交合,萬物生成,故表通泰狀。卦象外柔內健,此為致泰之道。

卦圖象解

一、月中桂開:清明政治之時。

二、官人登梯:升遷順遂之意,官人亦倌人,即丈夫也。三、鹿銜書:受天子恩賜祿位。

四、小兒在雲中:少年得志象。得天官貴人助也。 五、羊回頭:回陽間也。亦楊姓人,發肖羊人成格。

人間道

泰,小往大來,吉亨。

陽氣下降,陰氣上升,陰陽和暢,萬物生焉,此天地之泰。人間之泰,大則居上,小則臣下,君王推誠任下,臣盡誠以事君,上下同志,朝廷之泰。君子,小人亦如是,君子處君位, 小人居下位,天下之泰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陰往而陽來,天地氣相交,萬物通泰。人則上下之志相同,互相交通,人之泰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陽進陰退之時,故內健外順,君子之道也,君子在內,小人在外,此所以為泰。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此示人君須體會交泰之道而為法制,使民用天時之宜,輔助教育人民之功,使民有財,輔助於民,民則必賴君上之法制,因法治之宜也,得其生養。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

剛明之才,居於下位,遇泰之時,志而上

進,遇同志而行同道,因同類而進,吉。凡君子小人都須賴同類以助,未有人能獨立而不須朋類之助。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

同類相聚,如拔茅之根相牽連,同欲上進。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

九二為將位,以剛明之才,五為柔順而得君位,上下之專信建立,此位乃治泰者,故治泰之道,主將位而能包荒,如人情放肆所為, 則政令緩,法度廢弛,治此之道,必有包含荒穢之量,詳密施政,去其弊端,則人安之。處泰之道,人之常情習於久安,惰於因循,不敢變更,用馮河,乃奮發改革之意,雖至小至微之事亦不可遺漏,自古立法治事,牽於人情, 卒不能行者多矣。如禁奢侈則害近戚,限田宅, 則防礙貴族之家,此治泰之難。遇治泰,須稟持公正之態度,即中行意。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

三居諸陽之上,乃泰之盛時。聖人為之戒, 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戒之。故當此時,不敢安逸,居安思危,則無災。故處泰之道須能堅貞,可常保泰。自古以來隆盛皆因內失道而喪敗下來。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

翩翩,疾飛之貌,人富而從其類,為利也。不富而從其者;志同也。上三爻皆為陰,陰在上而失其中實之道,皆欲下從,故為不富而從, 此誠意相合也。如至六四位方戒已晚,居三為適中,知戒可保,四位則已過,必生變化。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

為居君位,古之帝女皆向下嫁,帝乙制禮法,须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也。今六五以陰柔居君位,對應之九二為陽剛,乃能信之,而任用其賢且順從之,猶帝女之下嫁亦然,此成治泰之功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

此致泰之終也,小人處之,行必否矣。掘隍土累積成城,如治道累積以成泰,今城土頹圮,又復返於隍也。勿用師,夫用師之道,必得民心,今民心不從,用師必亂,此時即自有天命任之,亦逄羞而凶矣。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

有包含荒穢之量,又配合中行之德,其道則明顯光大。

象曰:无不復,天地際也。 #

陽降於下,必復上,陰升於上,必復下, 此示人明天地交泰之道不常存之理也,聖人戒之。

...

10天澤履

10天澤履 #


此卦子路出行,卜得之,遇虎拔其尾也。

圖中:

笠子下一女,文書破,手中有傘,軍旗官人邊坐,堠上有千里字,地上兩點足印。

如履虎尾之課 安中防危之象

天地間萬物由畜道而止之後,有禮生焉,履者,禮也,故畜之後為履。所有物之聚大小不同,高下不等,有美惡之分,是故物聚後必有禮。人到何處,必有禮也。卦體天在上,澤在下, 上下區分,尊卑立見,此理所當然也。此以柔藉剛,謙卑而順,説禮之道也。澤有卑順之意, 卦象『外健內卑』,禮之本也。

一、女人在笠下:妾也。

卦圖象解

二、千里堠:遠離外出封侯象。

三、文書破在地:憑證承諾無效象。四、傘下:有庇蔭也。

五、軍旗下官人坐:主有官司、訴訟、牢獄之災象。

六、二點在地:踐踏之足印也,示人處危之時,有禮之道,乃能行危而無殃也。

人間道

履虎尾,不咥人,亨。

有禮之道即入險中,如踐虎尾,不見其反食人,乃因有禮也,所以亨也。故常言伸手不打笑臉人,同此。

彖曰: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

兌為澤,為悦,兌以柔順之藉乾剛,與乾剛相乎應,又有禮於下,故踐虎尾而不相害也。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

九五以陽剛又居君位,又得履道之善,此不病之因,乃得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

天在上,澤在下,尊卑有分,此天下之正理也。人之禮常如是,有禮乃行也。君子觀履象, 以辨上下之區分,來立民志,民因上下區分明顯而志定,自此乃可言治。立法複雜,民無所從, 治世將不再。是故人各安其位,此得其分內也,如佔位又不進德,除之,由君子進任,士人進修學識,到一定程度而君子求之。士農工商各行業之人,因所享有限,而能有定志,則天下一

心也。今人自下至公卿,日所志為尊榮,農工商人,日思於富侈,億兆之心交相為利,天下皆如此,心如何一致?要它不亂也難矣!皆因上下無定其志也。君子觀履,分區上下,使各當其位,用此以定民心之向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

初處於下,陽剛之才可以進,但外則表現其卑下之位的素養,無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

二為陰位,陽居,即意其待人之禮坦蕩蕩, 平易之道也。因為陽進,故須有防人嗤之禮數之誹,是以安幽清靜之心情處此時,則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 咥人凶,武人爲于大君。 #

三為陽位,柔居之,乃志欲剛而體本柔, 不能堅心為履道。就如盲人之視而不見,跛人行路而不遠,意乃才能不足,又處時之不順遂, 則禮道非正,乃履於危地,因不善履道,入危地召凶,禍患立至,故咥人凶,就如武暴之人卻居人上,又任意為之,不知禮,乃凶之道。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

安於有禮之往,因非為利也,乃各有其志也。如人有行道之心,又有名利之心,交戰於中,豈能安履。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

履之道(禮之道)在於安靜,其因正,則所履安也,心中躁動,則不能安於禮道,此即有禮於人,必以心中安靜,如以利欲交爭於心中, 必自亂。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

陰柔乃才不足之人,視不明,行又不遠, 今又居剛之上,災難來矣。

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爲于大君,志剛也。 #

此凶之致,乃因才不足,以武人為喻,其居陽剛之位,但才不足,又強出之,則所履不由本道,屬於志剛又妄動。

...

09風天小畜

09風天小畜 #


此卦韓信擊取散關不破,卜得之後,再撃之果破也。

圖中:

兩重山,一人在山頂,舟横岸上,望竿在草中,羊馬過河。

匣藏寶劍之課 密雲不雨之象

比乃親和,親和之後必有所畜,因物相比親則附於一處,為畜,此畜者,聚之來源也。同相親和之人,其志必同畜。畜亦止也,止然後有聚。此體本乾為天,乃在上之體,今居風之下, 示意吾人如要聚止剛健之人,唯有巽順為大,故世間再剛健之事與人,必為巽順所止也。本卦一陰居第四位,為五陽所包,此得位乃因柔巽之道也。卦象『外柔內剛』,乃能以小畜大。

卦圖象解

一、兩重山:知有險阻於前,不妄動之象。亦為出字象。二、一人山頂:孤立獨行象。已至顛峰,將走下坡之意。三、舟横岸上:準備出發,水未至而不行也。

四、望竿在草裡:等待訊息象。草頭姓人為貴人。望,亡也。

五、上有羊馬:馬引羊過河,馬為貴人,肖馬人,姓馬人也,馬亦為午時。

全卦:一人在頂顛,但有疑,前有二山所阻,只有等待消息,午年或午月、午日、午時或馬人引羊至,不由水路而來也。 #

人間道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此言雲之畜聚雖密,卻不能成雨,猶人雖聚,卻不能和之義。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

小畜之卦,因第四爻陰,居近君主之位,以巽之柔順本性,使上下之陽剛相互溝通,但只能維繫,卻不能強固,故曰小畜。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

以卦象而言,內剛健而外能柔順,雖為小畜,但能亨也。

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

此言密雲不能成雨,猶小畜無法成大也,其因下陽往上,上陽往下,二氣不和。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

以乾之剛健,風仍能在上而行,故剛健之性,唯柔順能畜止之,君子以小則文章才藝,大則道德經綸之聖才,以此二道為所畜之才義。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

初入之地為初爻,以其剛健之性,又得上位之同性,進必上,何來災也。故初之陽剛, 乃因上位之陽剛性同,故無災也。

九二:牽復,吉。 #

九二居將位,因與第五爻陽爻相對應,同為剛健,雖中有四爻,但因同為陽剛,自古『同患相憂』〔同慾相憎〕,吉之道,此時為將時。

九三:輿説輻,夫妻反目。(説即脱) #

九三為下卦之上爻,最親密於四爻陰位, 故乃陰陽之情相處也。猶如夫妻。陰本受制於陽,今居四位居陽之上,即反制陽,如夫妻之反目,故如車輿脱去輪軸,不能行也。妻為夫所惑,反制於夫,乃因夫不正道。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

六四乃處近君之位,其能畜君,使五位君之威嚴能因之而止其欲,皆因六四有孚信(孚, 乃內有誠信也〕而受其感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

小畜之時,乃眾陽皆為其中一陰所畜之時。猶如一國之君,與臣下皆剛而不容(密雲不雨〕,但近君側之人,適得柔順之人,而此人為上下溝通之管道,此時乃即小畜之時也。九五為君位,如以中正居至尊之位,又內有誠信,則所有皆附應之。就好像富人出其財力與鄰共享之也。從此爻則知當君子為小人所困, 正人為艰邪所逼,此時如無上下正陽之互援, 則獨力難助於此時,須有互助方可去小人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

上九為此卦之終極,乃處畜之終。和而能止乃畜之道,陰柔之能畜剛,由累積而成,非朝夕可得,此戒之在平時,如專任以柔制剛, 不知止,如婦之堅守此道則乃凶矣,天下無婦制其夫,臣制其君,尚能安穩者乎?月滿之時為月望,與日相敵狀。若君子待婦將成敵時,

動之必凶,不須戒也,故须戒之於月未滿時。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

初爻與第四爻本為對應之位,故在畜時, 陰在四,陽在初,陰陽相應,故吉。

...

08水地比

08水地比 #


此卦陸賈將説蠻,卜得之,果勝蠻王歸也。

圖中:

月圓當空,秀才望月飲酒,自酌自斟, 藥爐在高處,枯樹開花。

星拱比之課 水行地上之象

師之後,師者眾也,眾聚有相比親也。比,相親也,有眾則必有比,故次師也。物之相近莫如水與地,永遠相比附,故卦體為水在地上,地上有水象。水為險,地為順,故外險內順為比卦。險猶戰戰兢兢,恐得罪人象,內心又持順之地道,有坤厚之德性,此比之道也。

卦圖象解

一、月圓當空:政治清明象。

二、三星拱照:得賢能剛直之人輔助。

三、秀才望月飲酒:示才智之人無憂也。(亦示:作秀之人,於政治清明時,無法出頭〕四、自酌自斟:無慾則剛象,孤獨之象。

五、藥爐在高處:無病無災,故不需用藥也。

六、枯樹開花:晚發也。示心有誠,制度立,事必成。七、酒:忘憂之物。

全卦:上位清明,三台輔佐,人將無憂,即使枯樹亦能開花。 #

人間道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比為吉之道。人相親比,必有其道,須視可比而決定比之,不可比而比,凶。如果等到不能自保安寧之時,方開始求親比,幸運的得所親比,可得平安。但如仍獨立自持,求親比之想法不前反後,即使是丈夫之親人,亦招凶矣。

是故君王亦懷柔天下,下位之人亦和親其上,未能獨立也,平日即須有此志,天地之間, 沒有不相親比而能獨立生存的。

相比之道,须兩志相求,如互不相求則為睽卦,故戰國策〈中山策〕有同慾相憎,同憂相親之理。所以好的制度,能使人有所依從,故能互相親和也。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

因相親比為吉之道,有相輔相成之意。但求比之道,須如臣下順從君上一樣,即使地位相同,或上下有別,決不可因持於己之高位,而忘順從之道,此乃真比之道。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 #

元、永、貞為相比之道。元為君長之道,永為可以長久,貞謂得正道且堅其心志,人有此三德性,再以陽剛當君主之位,此為君之德也。如此之君主可以無災矣。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

上位之念,應知君不能獨立,须保民以此為安。下民知己不能自保,須擁君以求寧,此上下相應之理。如以王之私而行為之,不求下民之附和,凶危立至矣。

後夫凶,其道窮矣。 #

若眾人之志相和親,則無有不遂,此天地之道,若人之和親不行,則雖夫亦凶矣。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

天地之間,物相親比,莫如水在地上,聖人觀比之象,以此建萬國,近諸侯,親近人民, 此比之極道。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 終來有它,吉。 #

此為比之始。孚為中信,故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表裡不一致,人誰近之。誠信充實於內,如於缶中之滿,且外不加修飾(它,外也〕,至誠以待之,則無不信。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

自內言主之在己也。得正道,而與君道相合,此吉也。即以中正之道,合於上位之所求, 乃曰自內。今人汲汲以求比者,非君子自重之道,乃自失之道也。

六三:比之匪人。 #

相親比之人,如為不正當之人,即為匪人, 招凶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 #

六四之位,為近君之位。居此位之人,以柔性坤德向君主親比,且堅心順從,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

此即比之道在乎始也。始即能中實誠信, 終吉,始無誠信,終凶。

...

07地水師

07地水師 #


此卦周亞夫將欲排陣,卜得之,果獲勝。

圖中:

虎馬羊待命,將軍臺上立,一文一武綬印,人跪台上受印,棋盤在下。

天馬出群之課 以寡服眾之象

師之興,因有爭議也。此卦本體上順下險之象,亦即地下有水,內外分即內險外順,有行險之道如何順行之義。水在地下必聚,如部隊之集結,如九五為一陽,餘為諸陰,則為天子之象,今九二為將位,統帥諸陰,則為將帥之象。此卦申明處師之時,內須戒慎警惕,不可掉以輕心,外須統一專權,命令如一,方能行順之義。

卦圖象解

一、肖虎、馬、羊之人三合:可戰。二、文武二官綬印:得萬人服之帥。

三、人立棋盤上:圍棋愈下愈多,但須有謀略方可成事。 四、將軍臺上立:示有兵權也。生殺之專權也。武職大利。

五、羊回首:回陽也,病危之人卜之,有自陰間回陽間之象。六、虎在馬後:為馬之靠山,馬因虎威而動。故馬回首視虎。

人間道

師:貞,丈人吉,无咎。

此言,師之道必有正名,因師之與,天下萬民必傷,如不以正,則民心不從,致凶之道。丈人,即尊貴有眾望之人,故出師必立帥將,此人必民所聽從順同,不能服眾人,安得民心。如此則無災。故興師必有二道:正名與主將。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

師為帶眾之道,必以正,如能使眾人皆正,即可王天下。此用師之正道。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

出師之將帥,須得君王之專信也。此王者之帥,民心從之,雖有險必順矣。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

如從前面所論之師道下手,則雖因出師傷下之百姓,民仍從之,故吉而無災。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

水在地下相聚,為眾聚之象,君子之人須以包容民眾,為使民順從之法。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

師之出,必以誅亂制暴而動,行師之道, 须以律法,合於義理,如不按此法,即致勝亦凶。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

此言九二之道,為為將之道,君之事為人臣絶無敢專權,但出師作戰之時,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君王須順從其命,以專信任之。

六三: 師或輿尸,凶。 #

輿尸,眾人為主也。此言師旅之事,任當專一,須以剛中之才居上為信,乃得成功。如不這樣,而以眾之意見為主,凶之道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 #

左次,乃知不可進而退。此言,師之常法,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進退有據,平安無災。六四為陰爻,主陰柔,而師必以強勇,中有陰柔,即兵家之風、林、火、山同義。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

五為君之位,此為興師之主,此君主興師任將之道。師之興,必以生民受災,蠻夷賊寇, 此正名以誅之。如禽獸之入於田中,害五穀, 於義宜獵取,則獵取之,如此之動,則吉。如無禽獸入田,則出不因禽,凶。此有禽之義。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成家,小人勿用。 #

師之終極,言功之成也。此時君主以爵位財祿賞賜有功之人,並任用之。但於軍旅征戰中,查覺出之小人,不能因其有功而任用之, 致凶之道。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

師出必有律法,失律法,致凶之道。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

人臣如無君之專寵,則不得專制之權,更何論成功。

...

06天水讼

06天水讼 #


此卦漢高祖斬丁公,疑惑,卜得之後,果遭戮也。

圖中:

口舌二字,山下有睡虎,文書在雲中, 人立虎下,望口舌,柳樹在旁。

蒼鷹逐兔之課 天水相違之象

人之所需飲食也,因有所須,爭訟之所由起。天陽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違,所以成訟也。卦義:外健內險之象,必有訟。

卦圖象解

一、口舌二字:官司,糾紛,災也。二、山下有睡虎:入危地而不知象。三、虎:王姓,肖虎之人。

四、文書在雲中:心想事不成,幻想也。 五、人立虎下:近險也,近險為脱險之道。

六、柳樹:隨風而動,雖大風而不斷,此柳之性也。〔韓信之辱,即柳性〕

人间道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

訟之道,必中實,如中無有實,乃誣妄,凶之道也。訟,乃與人爭辩,而待決於他人,雖有孚,仍會窒塞。故有得中實則吉,但終極其事則凶也。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

因訟者求辩曲直,故利見大人,如大人能以剛明中正決其訟,吉。因訟非吉事,須擇安地而居,不可陷於險難,故不利涉大川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

此內險外健,訟之所起。若健而不險,不生訟也。險而不健,不能訟也。猶如一人,只重外飾,內無真實材料,此為訟之源也。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

訟之,有中實剛健,但處訟之時,雖有中實,仍有阻礙而須惕懼,則吉。

終凶,訟不可成也。 #

因訟本非善事,乃不得已也,終極其事,則凶矣。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

如見中正之大人,吉。與人訟必先居於平安之地,任意行險,則身陷。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

此因天上水下,二卦體相違,訟之由也。君子觀象,知人有爭訟之道,故行事必「慎始」, 絶訟端於事之始,則訟不生矣。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

此陰柔居下位,必不可終極其訟也。若不終極其訟,雖小有言傷,而終得吉。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

二爻與五爻為相應之地,九二乃將位,以剛處險,與五之君位為敵,知不可敵,歸而避之,儉樸自處,則無過矣。三百户,乃邑之至小者,如處強大,此競也,則必過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

陰爻居三陽剛位,乃陰柔居二剛之間,须知雖處危地,能知危懼,終必獲吉。守原之本分而無所求,則不生訟矣。或從上而成,因從王事,故不在己也。訟乃剛健之事,故始則不永,三則從之,皆可使善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 吉。 #

此陽剛居乾下,因不得中正,本必訟。故四爻剛位陽居之,雖剛健欲訟,而無與對敵, 則訟無由而興。此即若能克制剛忿欲訟之心, 就於命,革其心,平其氣,而變為安貞,吉矣。孟子云:「方命虐民,夫剛健而不中正,則躁動,故不安,處非中正,故不貞,不安貞,所以好訟也。」方,不順也。

九五:訟,元吉。 #

九五居尊位,治訟得中正,則大吉而盡善。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

剛健之極,處訟之終極,人因其剛強,窮極於訟,取禍喪身,即使善訟能勝,即賞,亦來自與人仇爭所得,其能保乎。終一日而見三次褫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