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15:56 周五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喳,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粪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 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赛,难也。揆,外也。家人, 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大有, 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妮,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央,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译文】
#
乾卦刚健,坤卦柔顺。比卦和乐师卦忧苦。临卦观卦的意义有的给予,有的求取。屯卦出现而不会失去居所,蒙卦错杂而显著。
震卦是发动,艮卦是阻止。损卦、益卦是兴盛与衰退的开始。大畜卦把握时机。无妄卦是灾难。萃卦聚合而升卦不下来。谦卦轻己而豫卦懈怠。噬磕卦讲究饮食。贲卦没有颜色。兑卦显现于外而冀卦隐伏于内。随卦没有事故。蛊卦整饬积弊。剥卦是朽烂,复卦是返回。晋卦是白昼,明夷卦是诛灭。井卦畅通而困卦相遇受阻。咸卦是迅速,恒卦是长久。涣卦是离散,节卦是节制。解卦是缓解,定卦是险难。揆卦是乖离于外,家人卦是和睦于内。否卦、泰卦状况相反。大壮卦就会停止,遁卦就会退避。大有卦拥有众多,同人卦彼此亲近。革卦是除去旧的,鼎卦是采取新的。小过卦是越过,中孚卦是诚信。丰卦是故旧多,亲友少是旅卦。离卦往上烧而坎卦往下流。小畜卦是积蓄少,履卦是不停留。需卦是不前进,讼卦是不亲和。大过卦是颠覆。垢卦是相遇,柔爻遇到刚爻。渐卦是女子出嫁等待男方行聘。颐卦是养之以正。既济卦是安定。归妹卦是女子有终身归宿。未济卦是男子穷途末路。夹卦是决断,刚爻决去柔爻,君子的作风成长,小人的作风受困。
2025年10月23日 22:43 周四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交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
#
八卦排成系列,卦象就在其中了。取八卦来重叠组合,六义就在其中了。刚文与柔爻互相推移,变化就在其中了。附上卦爻辞的说明,活动就在其中了。吉凶悔吝,是由活动产生出来的。刚义与柔支,是建立卦象的基础。变化与通达,是配合时势趋向的发展。吉与凶,要定位在助人取胜。天地的法则,要定位在可供观察。日月的法则,要定位在可供照明。天下的活动,要定位在一个常道上。
【注解】
#
①八卦所代表的象,分别是乾为天,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因而重之“,“因”是凭借,“重”是重叠,由此形成了六交,并且组成六十四卦。《易经》称三交卦为“经卦“,共有八个。六交卦有六十四个,称为“别卦”。
②本节最后谈及贞胜、贞观、贞明、贞夫一,这几个“贞“,原意为正,在此有正其功能之意,所以译为“定位”。以吉与凶为例, 其H的在助人取胜,亦 即趋吉避凶。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í) 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交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
#
乾卦以其刚健向人显示容易,坤卦以其柔顺向人显示简单。所谓爻,就是仿效这些的。所谓象,就是模拟这些的。文与象在卦里活动,吉与凶表现于外,功业表现在变化上,圣人的情意表现在卦支辞中。天地最大的功能是创生,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地位。如何守住地位?以仁德。如何聚集众人?用财物。因此经理财物,导正言论,禁止百姓为非作歹,就是义行。
【注解】
#
①“确然”是以其明确而显示刚健;“隙然”是以其向下而显示柔顺。这两者分别说明了易与简。“圣人之情”的“情”是情意,表示愿意与人分享智慧。
②“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德”为功能,而非恩德。因为一说恩德,则无从理解死亡与寂灭。当然,人可以感念上天之恩德。因为既然万物并无必然存在的理由,那么“能够并且真正存在“,毕竟是一件美事。
③最高的“位”是天子之位。即使不是天子,圣人也可以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努力造福百姓。接着谈到的仁与义,符合后面将要肯定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在此,加进一个“财”字,表示这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却不能止于有财,其理至明。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千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gǔ) , 以佃(tián)以渔,盖取诸离。
【译文】
#
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抬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低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察看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于自己的经验,并且往远处取材于外物,然后着手制作八卦,用以会通神明的功能,比拟万物的实况。他编草为绳并且制成罗网,用来打猎捕鱼, 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注解】
#
①包牺氏即伏羲氏,古称太腺帝,风姓。据说他蛇身人首,有圣人之德,在位一百二十年。他或许是古代氏族部落的领袖,代表古代文明肇始的阶段。
②本节肯定伏羲氏为八卦的作者。依上下文来看,伏羲氏所作的不只是八个三交的经卦,并且已经重卦为六十四卦了。离卦(匝, 第三十卦),其形如网,“离”与“罗“通。“网”为打猎所用,“晋“ 为捕鱼所用。”佃”为打猎之意。”盖”为推测之词。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zhuó)木为耜(sì), 揉木为耒(lěi), 未褥( nòu)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喳。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译文】
#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他砍削木头制成犁,揉弯木条制成犁柄,取得耕地锄草的便利,再用来教导天下百姓,这大概是取象于益卦。每天正午开设市集,招来天下的民众,聚集天下的货物, 大家相互交换然后散去,让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喧卦。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他们会通各种变化,使百姓不会懈怠,以神奇能力化解困难,使百姓适宜生存。《易经》的法则是穷困就会变化,变化就会通达,通达就会持久。因此,”获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让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
【注解】
#
①本节提及三卦。一是益卦(回,第四十二卦),下震上巽,中有互艮(六三、六四、九五)与互坤(六二、六三、六四)。巽为木,震为足,艮为手,坤为地。合之则为手持木器,脚入地下而行动,为耕田之象。
②其次谈到噬嗑卦(䷔,第二十一卦),下震上离,中间有互艮(六二、六三、九四)。离为日,为龟(古代用龟甲作货币),震为行,艮为手。合之则为在太阳下,行人以手易物。并且,“噬喳”一词与“市合“同音,或许亦有关联。
②到了黄帝、尧、舜等的五帝阶段,文明更进一步,把握了穷、变、通、久的道理。至于“垂衣裳而天下治”,则是以乾卦(匿, 第一卦)为上衣,以坤卦(昌且,第二卦)为下裳。乾坤所象征的天地,无心而万物自化,有如无为而治,亦即“垂衣裳而天下治”。
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揖,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chóng)门击柝( tuò), 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忤,掘地为臼,才午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刻木为矢,弧矢之利,以 威天下,盖取诸睽。
【译文】
#
挖凿树干做成船,砍削木头做成桨,船与桨的便利,可以助人渡过横阻的河流,去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驯服牛,乘着马,可以拉着重物去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重重门户加上打更巡夜,用以防备凶暴的来者,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截断木头做成梓,挖掘平地做成臼,梓与臼的便利,让所有的百姓得到帮助,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揉弯树枝做成弓,削尖树枝做成箭,弓与箭的便利,用以震慑天下,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
...
2025年10月23日 22:43 周四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 自然界 以陈,贵贱 人 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水流湿,火就燥 吉凶生矣 跟喜欢的东西在一起就是吉,不喜欢的就是凶(这个解释有意思)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译文】
#
天在上而地在下,乾与坤的属性就这样界定了。从低到高陈列出来,贵与贱就有了固定的位置。运动与静止都有常性,刚与柔就区隔开来了。同样类别的东西会聚在一起,不同群组的事物会分途发展,这样就产生了吉与凶。在天上展示出天体的现象,在地上演变为万物的形体,变化就这样彰显出来了。因此,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彼此往来交错,八个单卦互相推移流转,振作万物时有雷与霆,滋润万物时有风与雨,日与月在天上运行不息,寒暑季节的变迁就形成了。
【注解】
#
①《易经》用符号来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通过符号之间的组合与变动,来描述自然界神奇奥妙的变化。基本的符号有八个,就是:乾(☰), 震(☳),坎(☵),艮(☶),坤(☷),巽(☴), 离(☲),兑(☱)。乾所象征的是天,坤所象征的是地,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②观察自然界万象的,是人。人,依其本性,就会思考、评价、判断与抉择,所以必须分辨尊卑,区别贵贱。以形成重卦的六爻来说,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公卿,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爻为宗庙。百姓是接受统治的庶民,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皆有限,而其吉凶往往也是随人俯仰的。当然,六位之分可供参考,却不可拘泥。因为在每一卦中,“时”与“位”都有灵活解说的空间。
③“动”代表刚强劲健,“静”代表柔顺敦厚,形成常态现象之后,就可以说:乾(天)为刚,坤(地)为柔。事实上,乾坤各有其动静的模式。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看到天体不断运行,显示出旋转的球形样貌,而大地安稳不动,有如四方确立的磐石。
④事物的聚散与分合,依其类与群而定。”方”为事物走向,为方位。在自然界的万物分合之际,出现了客观上的得与失,以及人主观上的吉与凶。《易经》教人如何明辨吉凶而加以趋避。最后,在天上有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变迁,在地上有山川的形成以及动植物的化育,这种种变化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现象。
⑤“刚”为乾,“柔”为坤。如果还原到最基本的二元,则刚柔分别是代表阳气的阳爻(一)与代表阴气的阴爻(一一),这两者往来交错(摩),形成八个基本卦(又称“经卦“)。八卦所象征的是:乾为天,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这八卦再彼此推移流转(荡),自然界的万物就获得了振作与滋润的机会,于是天上有日月运行,地上有寒暑交替。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 知:主导 大始,坤作 作:运作 成物。乾以易知 易,变化,来源于乾卦 ,坤以简能 简,1:间,空间,地。2:简单,只需要跟随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功业,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
#
乾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男性,坤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女性。乾卦主导万物的创始,坤卦运作形成了万物。乾卦以容易的方式来主导,坤卦以简单的方式未运作;容易就易于让人了解,简单就易于让人跟随;易于了解就会有人来亲近,易于跟随才可能成就功业; 有人亲近就可以长久维持,有了功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可以长久维持的才是贤人的德行,可以发展壮大的才是贤人的事业。==光靠容易与简单,就可以使人领悟天下万物的道理。领悟了天下万物的道理, 就可以在其中成就自己的地位了。
【注解】
#
①乾卦代表阳气,坤卦代表阴气。阳与阴造成了万物男性(雄性)与女性(雌性)二元配对的基本形态。因此,把握了乾与坤, 就可以进而明臼万物的道理。
②“乾知大始”,“知”为过问、主管、主导之意,如以知县为一县之主。乾的作用是创始,是主动开创万物;坤的功能是生成,把乾所创始的万物孕育形成。朱熹说:“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主),便能 使物而尤所难,故为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这是在说明“易”与“简“。
③后续的推论,从“易”到易知、有亲、可久、贤人之德,从“简”到易从、有功、可大、贤人之业,然后由此领悟了天下之理。这一段推论,说明了人如何通过观察乾坤的运作,找到人生的方向与位置。简而言之,每一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德有业的贤人。至千此一论断在人性论上有何根据,则仍有待说明。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这里视频说吉对失、凶对得,这里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里是有意的说明失亦可吉,得亦可凶 ;悔吝者,忧虞 烦恼与松懈 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译文】
#
圣人设计卦的图案,观察卦象,附上解说,用以彰显吉祥与凶祸,通过刚爻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现变化。因此,吉祥与凶祸,是描写丧失与获得的现象;懊悔与困难是描写烦恼与松懈的现象;各种变化,是描写推进与消退的现象;刚爻与柔爻,是描写白昼与黑夜的现象。六爻的活动,代表了天地人三个层次的运行规则。
三极之道:

【注解】
#
①”卦”为挂,是挂出来的图案,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变迁状况。圣人所做的是设卦、观象、系辞。目的则是明示吉与凶,而吉与凶又会因为刚爻与柔爻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
2025年10月23日 17:09 周四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译文】
#
乾卦为天,坤卦为地,然后万物才会产生。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所以接着出现的是屯卦。屯是盈满的意思,也是万物开始出生的意思。万物出生时一定是蒙昧的,所以接着有蒙卦。蒙是指蒙昧,万物的幼稚状态。万物在幼稚时不可以不养育,所以接着有需卦。需是指饮食之道。饮食一定会有争讼,所以接着是讼卦。争讼一定会有众人起来参与,所以接着是师卦。师是众人的意思。人多了一定会有所亲近,所以接着是比卦。比是亲近依靠的意思。比合在一起一定会有所积蓄,所以接着是小畜卦。物资积蓄之后就要推行礼仪,所以接着是履卦。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译文】
#
遵守礼仪就会通达,然后得到安定,所以接着有泰卦。泰是通达的意思。事物不可能永远通达,所以接着有否卦。事物不可能永远阻滞,所以接着有同人卦。与人同心相处,外物必来归附,所以接着是大有卦。富有的人不可以自满,所以接着是谦卦。富有又能谦虚,一定会愉悦,所以接着是豫卦。愉悦一定会有人跟从,所以接着是随卦。因喜悦而跟从人的一定会有事故,所以接着是蛊卦。蛊是事故的意思。有事故然后可以创造大业,所以接着是临卦。临是盛大的意思。事物盛大才有可观之处,所以接着是观卦。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者。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译文】
#
盛大可观才可符合众望,所以接着是噬喧卦。磕是闭合的意思。事物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着是贲卦。贲是文饰的意思。经过文饰而通达,也就到了尽头,所以接着有剥卦。剥是剥蚀的意思。事物不能一直剥蚀下去,剥蚀到最上面还是会回到底下再开始,所以接着有复卦。回复正道就不会虚妄了,所以接着是无妄卦。能够无妄就可以有所集聚,所以接着是大畜卦。事物集聚之后才可以养育,所以接着是颐卦。颐是养育的意思。不养育就不可以有所行动,所以接着是大过卦。事物不可能总是通过,所以接着是坎卦。坎是坎陷的意思。陷落时一定要有所附着,所以接着是离卦。离是附丽的意思。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 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赛。赛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译文】
#
有了天地,然后才会产生万物;有了万物,然后才会有男女两性;有了男女两性,然后才会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会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会有组成国家的君臣;有了君臣,然后才会有上下尊卑之分;有了上下尊卑之分,然后礼仪才可以有所安排。夫妇的正道不可以不长久,所以在咸卦之后,接着就有恒卦。恒是长久的意思。事物不能长久占住一个位置,所以接着是遁卦。遁是退避的意思。事物不能一直退避,所以接着是大壮卦。事物不能一直壮大,所以接着是晋卦。晋是前进的意思。一味前进必定会受到伤害,所以接着是明夷卦。夷是伤害的意思。在外受到伤害一定会回家,所以接着是家人卦。家道困穷一定会出现乖离,所以接着是睽卦。睽是乖离的意思。乖离一定会遇到险难,所以接着是蹇卦。蹇是阻难的意思。事物不能永远阻难,所以接着是解卦。解是缓解的意思。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央。央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妮。妮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己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译文】
#
缓解松懈一定会有所损失,所以接着是损卦。一直减损下去必定会获得增益,所以接着是益卦。一直增益下去必定会遇到溃决,所以接着是央卦。央是决退的意思。决退之后一定会有遇合,所以接着是姤卦。姤是相遇的意思。事情相遇之后才能聚合,所以接着是萃卦。萃是聚合的意思。聚合之后往上发展就称为升进,所以接着是升卦。一直升进必然会遭遇困阻,所以接着是困卦。在上位受到困阻一定会回到底下,所以接着是井卦。正常的水井不能不定期变革清理,所以接着是革卦。能变革事物的没有比得上鼎的,所以接着是鼎卦。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人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 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译文】
#
主持国家之鼎的没有比得上长子的,所以接着是震卦。震是动的意思。事物不可以一直在动,要使它停止,所以接着是艮卦。艮是停止的意思。事物不可以总是停止,所以接着是渐卦。渐是渐进的意思。渐进一定要有归宿,所以接着是归妹卦。得到所归的一定盛大,所以接着是丰卦。丰是大的意思。穷极奢大的人一定会失去住所,所以接着是旅卦。旅行而无处容身,所以接着是冀卦。冀是进入的意思。进入安顿才会愉悦,所以接着是兑卦。兑是愉悦的意思。愉悦然后就会涣散,所以接着是涣卦。涣是离散的意思。事物不可以一直离散,所以接着是节卦。有节制才可取信于人,所以接着是中孚卦。有凭信的人一定可以通行,所以接着是小过卦。能超过其他事物的人一定可以办事成功,所以接着是既济卦。事物发展不可能穷尽,所以接着是未济卦,然后六十四卦结束。
2025年10月23日 16:18 周四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著,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千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交,和顺千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千命。
【译文】
#
从前圣人创制《易经》,是要暗中赞助神明的作用而发明蓍草占筮,从天是奇数地是偶数出发来确定演算方式,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依循刚柔的活动而产生丈,协调顺从规律与功能而以合宜为依归,穷究事理探求本性直到掌握命运为止。
【注解】
#
①本章说明圣人作《易经》的用心与目的。首先肯定神明的作用极为奥妙,须由蓍草占筮才可得知其理。朱熹说:“幽赞神明,犹言赞化育。”《龟策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蓍”是取其圆茎为策,用以占筮。
②五个生数(一、二、三、四、五)之中,有三个奇数,两个偶数。天圆地方,天奇而地偶。因为圆周上没有对称点,所以其数为奇,而方形则有对称而为偶。所以说“参天两地”,这是《易经数理演算的出发点。“倚数”的“倚”为立,是确定之意。
③本章谈及蓍、数、卦、爻、义、命。所谓“义”,是指合宜而正当。至于“道德”,则指天地的规律与功能。“理于义”的“理” 为动词,有整理为系统之意。最后所说的“性”为本性,万物各有其本性。“命”为命运,指万物的客观条件与注定的归趋。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译文】
#
从前圣人创制《易经》,是要以它顺应本性与命运的道理。因此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柔与刚;确立人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综括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叠,所以《易经》以六画组成一卦。分开阴与阳,交替使用刚与柔,于是《易经》以六个爻位组成一卦的交错。
【注解】
#
①本章继续发挥圣人作《易经》的目的。天之道为阴与阳,这是笼罩地与人在内的两大原理。地之道为柔与刚,则显然已经落入物质世界,易于理解与分辨。
②人之道为仁与义,表示人的生命必须以实现价值为其依归。这也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译文】
#
天与地上下定位,山与泽气息贯通,雷与风相互激荡,水与火背道而驰,八卦形成彼此交错的现象。推算过去,要顺序向前数; 测知未来,要逆序向后数。因此之故,《易经》是逆序而数的。
【注解】
#
①本章先谈八卦所象征的八大自然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两相 关的四组。“薄”为近,引申为激荡;“射”为侵入,引申为往来。
②八卦的顺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其图如下:

②八卦的逆数为:坎一,坤二,震三,淉四,中五,乾六, 七,艮八,离九。这是后天八卦,其图如下: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兑以说(yuè)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译文】
#
雷(震卦)可以振作万物,风(巽卦)可以散播万物,雨(坎卦)可以滋润万物,日(离卦)可以晒干万物,艮卦(山)可以阻止万物,兑卦(泽)可以愉悦万物,乾卦(天)可以主宰万物,坤卦(地)可以包容万物。
【注解】
#
①本章简述八卦及其所代表的现象对千万物的重大作用。“烜”为晒干,“说”为悦。
②本章将八卦分为两组,前四句说物象,后四句说四卦,所以翻译时加注在内。依其次序可知两卦一组,仍依先天八卦的方式排列,亦即位置对立的为一组。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絮(jié)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译文】
#
天帝从震位出发,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万物从震位生长出来,震卦位在东方。到了巽位万物整齐生长,巽卦位在东南方;所谓整齐,是说万物完备而整齐。离位是指光明而言;使万物都可以相见,它是南方的卦;圣人面向南方听取天下事务,面向光明来治理,大概就是取象于此。坤位是指大地而言;万物都依赖大地的养育,所以说它使万物得到帮助。兑位是正秋;是万物所喜欢的,所以说它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乾卦是西北方的卦,是说阴气与阳气在此互相接触而激荡。坎位是指水,正北方的卦;它是劳苦的卦,是万物要归藏的地方,所以说它使万物劳苦疲倦。艮位是东北方的卦,物在此成功结束又重新开始,所以说它使万物成功收场。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前言一 《易经》这本书
傅佩荣
《十三经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经注解是古人智能的集合,中华文化的宝库,而《易经》位列其首。这不仅是因为《易经》在时代上最为古老,更是因为它的内容涵盖了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以符号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借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 我觉得这里很重要,学习任何学说、学问,都是要学习它想教你用什么思维来思考问题由之展示人间世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目前通行的《易经》读本,是经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本子。孔颖达知道这项注疏工作十分艰巨,所以特地撰写《周易正义序》,探讨八个题目。首先,“论易之三名”,易字有易简、变易、不易三个意思。其次,“论重卦之人”,伏羲最先画了八个单卦,将这八个单卦重叠为六十四卦的人也应该是他。第三,“论三代易名”,夏代有《连山》,殷代有《归藏》,周代有《周易》。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答案是周文王。第五,“论分上下二篇”,上篇自乾坤至坎离,下篇由咸恒到既济未济。第六,“论夫子十翼”,孔子是“十翼”的作者。第七,“论传易之人”,从孔子的学生商瞿,一直传到王弼。最后,“论谁加经字”,答案是无从查考。
由此可知,《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内容极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爻辞;这是伏羲氏与周文王的贡献所在。二是“传”,原是为经作注解的,称为“十翼”(翼为辅助),包括彖(tuàn)(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彖与象,是依《易经》分上下篇(一卦至三十卦为上篇,三十一卦至六十四卦为下篇)而分上下。==文言只论及乾坤二卦。系辞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解说,极富哲理。说卦说明卦象,亦即八个单卦所象征的实物与处境,扩大了想象的空间。序卦就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加以解释,想要找出其中道理。杂卦并无次序,试图找出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组的不同解读。==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成果。
换言之,《易经》已经包含《易传》在内,是一本独立而完整的经典了。它的主体是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以及彖传、象传。一般在研究《易经》时,大部分的心力都用在这里。以下稍作说明。
《易经》首先肯定万物的起源、发展、变化、结束,都是阴与阳这二元因素(或力量)所造成的。阴爻与阳爻这简单的两画,合作组成八个单卦,每卦三爻。于是有了乾与坤,有如父与母。由此再衍生出震、坎、艮三子以及巽、离、兑三女。八卦分别象征天与地以及雷、水、山,风、火、泽。然后八个单卦再两两相叠,形成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种自然现象以及对应的六十四种人间处境。由于每一卦有六爻,所以人间处境变成了三百八十四种。这些足以使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的真实人生远非如此简单就能掌握。于是,《易经》一方面助人因应特定状况,同时也提醒人“世事无绝对”,我们还是拥有主动抉择的能力与责任。
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主要分为象数派与义理派。两派各有根据,也各有贡献,但是却无法获得共识,以致每一卦的每一爻都有千奇百怪的诠释,足以让人望洋兴叹。《易经》的卦辞与爻辞中,出现许多占验之辞,显示卜筮的操作痕迹,而这一部分更是专门的学问,难以深究。
事实上,《易经》展开一个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我们所盼望的只是得其门而入。我在解读此书时,除了传统的注疏之外,主要==参考了程颐的《易程传》,朱熹的《易本义》以及当代学者马恒君的《周易正宗》,南怀瑾、徐芹庭的《周易今注今译》,陈鼓应、赵建伟的《周易译注与研究》等书。==受益及掠美之处不及详说,只愿与读者共享入门之乐。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前言二《易经》的魅力
傅佩荣
长期以来,我一直盼望拥有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年过五十以后,想到孔子所说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种期待就更为殷切了。
最初听到《易经》,是在大学时代。当时的感觉是:大家都在推崇这部宝典,但是又说不清楚是什么缘故。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在年轻时,以《易之逻辑问题》一文而受人肯定,他想要解决的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何逻辑根据。他后来发挥的,大都是《系辞传》里==“生生之德”==的理念,并且由之推展出一套生命哲学,对于诠释儒家的思想基调颇有助益。
稍后,我听说西方学术界对《易经》(由传教士译为拉丁文)也颇为着迷。譬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由《易经》一阴一阳的启示,领悟了二元对数(阴为零,阳为一),进而奠下了计算机运作的原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由《易经》体认了共时性原理,亦即许多现象在同一时段发生,彼此之间可能有神秘的联系,正是占卜的主要依据。 ~~荣格认为《易经》的占卜就包含了一种共时性原理,问者和卦象之间存在一种心理上的共鸣和意义符印。 ~~而这翻开任何一个《易经》版本,都会念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这些爻辞三言两语,并且下了占验之辞,简直就像算命师的铁口直断。难怪朱熹会主张“易为卜筮之书”了。
《易经》里面出现的占验之辞,大约有九个等级,从最好到最坏,依序是:元吉,大吉,吉,无咎,悔,吝,厉,咎,凶。其意思是:最为吉祥,非常吉祥,吉祥,没有灾难,懊悔,困难,危险,灾难,凶祸。当然,这要看一个人处在什么时位而定。
“时”为时间,引申为人生的阶段、客观的情势、主客之间形成的时机以及个人对时机的感受。“位”为空间,引申为个人的地位及处境以及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对关系。人的吉凶祸福,一半是由时与位所决定,有如命中注定的客观条件;而另外一半,则取决于当事人自己对时与位的认识以及由此而采取的响应行动。说“《易》为卜筮之书”,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当卦辞爻辞揭示吉凶时,后续还有每一个人修正或改变命运的弹性空间。
更重要的是,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其中首尾相应,福祸相倚,甚至吉中有凶,凶中带吉;在你才陷入懊悔情绪时,随即出现生机;在你正想额手称庆时,危险却已悄悄逼近。然后再总结这一切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之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能。人生遭遇虽有一定的步骤与结局,但是苦乐却是个人的德行、智能、能力所左右的。德行修养是离苦得乐的最佳保证;智能觉悟使人显示整体而根本的视野,不为苦乐所困;能力卓越的人立即采取行动,或是改变环境,或是自我调适。《易经》全书再三着墨的,正是期许人们开发这三方面的资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习惯了《易经》的许多启示。处于逆境中,会想到否极泰来;前无去路,会希望剥极而复;看到社会乱象,则要求革故鼎新;遇到分配不均,则知道有损有益。每一卦都有好有坏,如果寻找六爻皆吉的,大概只有谦卦了。人有真才实学,又能谦卑自处,那么还需要占卜吗?“善为易者不占”,真正懂得《易经》道理的人,是不会去占卜的。占卜的结果若为吉,你还是要脚踏实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占卜的结果若为凶,那么你想尽办法避开之后,占卜岂非失灵?这是最简单的“算命悖论”,既然如此,何不增强理性能力,学习《易经》的义理呢?
《易经》是不必也不能一口气读完的。它是手边的必备参考,==每天念一两卦,久之心领神会,境界自然开阔。==我一直盼望拥有一本看得懂的《易经》。求人不如求己,现在如愿以偿,心得公诸同好,正是“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卦九二爻辞)。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64未济卦䷿
【64 · 1】
#
䷿ 未济。亨。小狐汔(qì)济,濡其尾,无攸利。
【译文】
#
未济卦。通达。小狐狸快要渡过河,浸湿了尾巴,没有适宜的事。
【注解】
#
未济卦是下坎上离,亦即“火水未济”。《序卦》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如前文所述,既济卦是久则穷,所以必须重启生机,以显示变易而不穷的《易经》原理,也就是以未济卦来作为六十四卦的压轴。“未济”是尚未完成也尚未结束。
小狐狸可以游水过河,但是湿了尾巴就无法成功。“汔”为“迄”,为几乎、将要。据说狐狸渡水会翘起尾巴,一旦浸湿尾巴就有下沉的危险,结果则是“无攸利”。本卦六爻皆无正位,但又皆可相应,所以为“亨”。
未济卦由否卦第十二卦)变来,亦即否卦六二与九五换位而成未济卦。既然是由否卦变来,所以也可依此而见其“亨”。
【64 · 2】
#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译文】
#
《彖传》说:未济卦,通达,是说柔顺者取得中位。小狐狸快要渡过河,是说它没有离开中位。浸湿了尾巴,没有适宜的事,是说它不能继续游到终点。虽然刚强者与柔顺者位置皆不恰当,但是全都可以相应合。
【注解】
#
未济卦由否卦变来,是否卦六二往上成为未济卦六五,亦即“柔得中也”。五不但是中位,还是君位,所以优于二,这也是“亨”的缘由。小狐狸渡河,犹如六二到六五,仍未脱离中位,亦即在河中而未及上岸。
未济卦有两个坎,下坎与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水,为险,所以说“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它与既济卦相反,是六爻皆不正,但是依然可以全部刚柔相应。
【64 · 3】
#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译文】
#
《象传》说:火在水的上方,这就是未济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慎重分辨物类,使它们各居其所。
【注解】
#
未济卦是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所以说“火在水上”。火向上烧,水向下流,两者分道扬镳,各自发展而不相为用,成为“未济”,不能成事。
君子眼见未济的困境,所以要谨慎分辨物类,使之各居其所,再作最完善的运用。
【64 · 4】
#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译文】
#
初六。浸湿了尾巴,有困难。
《象传》说:浸湿了尾巴,也是不知道有终点的缘故。
【注解】
#
初六居全卦底部,为尾;上有两坎,一是下卦坎,一是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水,亦即尾巴在水中,是为“濡其尾”。
初六以阴爻居刚位,缺乏动向,上有九四正应,更使初六安于现实,无法渡过二坎,甚至不知道渡河须以过河为其终点,是“亦不知极也”。“极”为终,为终点。
【64 · 5】
#
九二。曳其轮,贞吉。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63既济卦䷾
【63 · 1】
#
䷾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译文】
#
既济卦。通达小的方面,适宜正固。起初吉祥,最后混乱。
【注解】
#
既济卦是下离上坎,亦即“水火既济”。《序卦》说:“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小过卦说的是有所超过,有所超过就一定可以办成事情,所以接着谈既济卦。“既济”原是渡河成功之意,在此泛指已成之事。
既济卦由泰卦(第十一卦)变来,亦即泰卦六五与九二换位而成既济卦。既济卦与未济卦(第六十四卦)是既覆且变的关系。本卦三个阴爻分居三个阳爻之上,表示阴爻顺利,所以说“亨小”,全卦六爻皆居正位,所以说“利贞”。“初吉”是指既济之后的稳定,但是变化不可能在此中止,所以说“终乱”。
【63 · 2】
#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译文】
#
《彖传》说:既济卦通达,是说小的方面通达。适宜正固,是说刚强者与柔顺者都能守正而位置恰当。起初吉祥,是因为柔顺者取得中位。最后停止就会混乱,是因为这条路走到了尽头。
【注解】
#
既济卦下离上坎,六爻皆在正位上,而阴爻分处阳爻之上,所以是“小者亨”,并且可以“利贞”。
“初吉”是指六二以阴爻居中,并且下离有文明之象;至于九五则更不在话下。“终乱”则是指既济不可能停止,还须顺着时势进入新的循环周期。
【63 · 3】
#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文】
#
《象传》说:水在火的上方,这就是既济卦。君子由此领悟,要考虑祸害而预先防范。
【注解】
#
既济卦是下离上坎,坎为水,离为火,亦即“水在火上”。《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水在火上,则两者各顺其性而相互为用。
君子知道既济卦的优点,但是也明白长治久安之不易,并且警觉对于水与火稍有疏失就会酿祸,所以要未雨绸缪,“思患而豫防之”。“豫”为“预”。
【63 · 4】
#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译文】
#
初九。拉住车轮,浸湿尾巴,没有灾难。
《象传》说:拉住车轮,理当没有灾难。
【注解】
#
在既济卦中,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动向甚明,而又不应躁进,所以要设法约束之。初九面临二坎,一是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一是上卦坎,坎为弓轮,为曳马,所以说“曳其轮”;坎又为水,且初九在下为尾,所以说“濡其尾”。
拉住车轮则难以前行,动物浸湿尾巴则难以渡河,既然不再躁进,自然“义无咎也”。
【63 · 5】
#
六二。妇丧其茀(fú),勿逐,七日得。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62小过卦䷽
【62 · 1】
#
䷽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译文】
#
小过卦。通达,适宜正固。可以做小事,不可以做大事。有鸟飞过留下的声音。不应该往上走,而应该往下走,非常吉祥。
【注解】
#
小过卦是下艮上震,亦即“雷山小过”。《序卦》说:“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凭信的人一定可以通行,所以接着要谈小过卦。《杂卦》说:“小过,过也。”意思也是通过。然而,就小过卦而言,相对的有大过卦。此时,就可由小过、大过来比较通过、超过、过分等等的程度了。
小过卦与中孚卦是正覆关系,所以也经过两度卦变。先是观卦第二十卦)九五与六四换位形成晋卦(第三十五卦),再由晋卦六三与上九换位形成小过卦。“飞鸟遗之音”,是说还听得到鸟飞过去时啼叫的声音,说明鸟刚刚经过不久,这是就时间上解释小过卦。至于“不宜上,宜下”,则是小过应有的柔顺态度,如此方可“大吉”。
【62 · 2】
#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译文】
#
《彖传》说:小过卦,是说小的方面超过而可以通达。超过而适宜正固,是要配合时势来运行。柔顺者取得中位,因此小事吉祥。刚强者失去地位而没有居中,所以不可以做大事。卦上出现飞鸟的意象,所以有鸟飞过留下的声音。不应该往上走,而应该往下走,这样非常吉祥,是因为往上违背时势,往下顺应时势。
【注解】
#
“小者”是指阴爻,本卦四阴二阳,是为“小者过”。之所以“亨”与“利贞”,依程颐所说,是因为“过所以就正也”,“事固有待过,而后能亨者”,以及“时当过而过,乃非过也”。换言之,小过是为了矫枉过正,求其通达,并且依时而行。
阴爻占据二、五中位,所以“小事吉”。反之,则是“不可大事”。全卦横看,有如鸟之张翼飞翔,至于“飞鸟遗之音”,则程颐说是:“鸟飞迅疾,声出而身已过,然岂能相远也。事之当过者亦如是,身不能甚远于声,事不可远过其常,在得宜耳。”
“不宜上,宜下”,说明了小过卦的特色,亦即要顺应时势,以小过来取得常道。
【62 · 3】
#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译文】
#
《象传》说:山上出现雷鸣,这就是小过卦。君子由此领悟,行为要超过一般的恭敬,丧事要超过一般的哀伤,用费要超过一般的节俭。
【注解】
#
小过卦是下艮上震,震为雷,艮为山,所以说“雷在山上”。雷在山上所发出的震鸣,会超过它在平地时的声威,所以说是“小过”。
君子在自我要求方面,宁可超过一些。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对自己要求多一些,不但可以免去人怨,还可以增益德行。
【62 · 4】
#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译文】
#
初六。飞鸟会带来凶祸。
《象传》说:飞鸟会带来凶祸,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注解】
#
小过卦有飞鸟之象,而初六一出现就想像飞鸟一般迅疾而过,所以说“凶”。
初六阴爻居刚位而不正,上有九四正应,而九四亦不中不正。九四在上卦震中,震为行,但是初六在下卦艮中,艮为止,行止相违而初六仍然一心想飞,所以这种“凶”是“不可如何也”。小过卦六爻,无一为吉,最多只是“无咎”,由此可见谨慎的重要。
【62 · 5】
#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bǐ);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