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23:38 周日第八十八卷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汉初,天下统一,人心思定,已成大势所趋。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开历史倒车。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他凭借山海之利,苦心经营三十多年,最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叛乱,自以为登高一呼会天下响应。结果,他错误估计了形势,也错误估计了自己,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叛乱集团土崩瓦解,刘濞本人也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身死国削的下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代最高统治者作了诸多针砭嘲讽。然而,在这篇文章中又表现对统一的汉王朝的拥戴。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认定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才在文章中揭示刘濞必然灭亡的命运。这是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史学观的一种反映,这种求实态度才使作者站到那个时代的巅峰俯视古今。
本文中的袁盎、景帝也都有自己的鲜明性格。袁盎的机敏善辩刁钻阴狠,从他不多的言行中是能领略到的。景帝的事前姑容迁就和事后无情镇压的对比,再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最高统治者的独有特质。
【原文】
吴王濞者,高帝[1]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2],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3]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4],闲行[5]走雒阳,自归[6]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7],废[8]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9]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10]荆地,劫[11]其国兵,西度[12]淮,击楚,高帝自将[13]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14],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甀,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15]。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16]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17]五十三城。已拜[18]受印,高帝召濞相[19]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20]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21]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译文】
[1]高帝:汉高祖。
[2]七年:《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和《汉书》的《高帝纪》等均写作“六年”。
[3]匈奴: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强悍、善于骑射。
[4]亡:逃跑。
[5]闲行:通“间行”,潜行,抄小路走。
[6]自归:自首。
[7]致法:给予法律制裁。致,给。
[8]废:废黜。
[9]高帝十一年:前196年。
[10]并:吞并,兼并。
[11]劫:用强力夺取,挟持,胁迫。
[12]度:通“渡”。
[13]将:率领。
[14]有气力:指强壮有力。
[15]后:后嗣,继承人。
[16]填:通“镇”。
[17]三郡:东阳郡、鄣郡、吴郡。
[18]拜:按礼仪授予官职爵位。
[19]相:迷信的人认为察看人的容貌可知人的命运,即相面。
[20]拊:抚摩,轻轻拍打。
[21]慎:千万。
【原文】
会孝惠、高后[1]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2]其民。吴有豫章郡[3]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4]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5]富饶。
【译文】
[1]孝惠:孝惠帝刘盈。高后:刘邦的皇后吕雉。
[2]拊循:通“抚循”,安抚。
[3]豫章郡:原文有误,应是“鄣郡”。豫章郡先属长沙国,后属淮南国。
[4]亡命:逃亡在外改换名姓的人。
[5]用:用度,开支。
【原文】
孝文[1]时,吴太子[2]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3]。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4],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5]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6]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7]之礼,称病[8]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9]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10]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11],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12],以故遂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13]’。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14],恐上诛之,计乃无聊[15]。唯上弃之而与更始[16]。”于是天子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17],老,不朝。吴得释[18]其罪,谋亦益解[19]。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20],辄与平贾[21]。岁时存问茂材[22],赏赐闾里[23]。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24]者,讼[25]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以故能使[26]其众。
【译文】
[1]孝文:即汉孝文帝,又称文帝,即刘恒。
[2]吴太子: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
[3]侍:陪伴。皇太子:文帝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饮博:喝酒下棋。
[4]争道:指为下棋争执起来。
[5]引:拉,拿起。博局:棋盘。提:掷击。
[6]愠:含怒,怨恨。
[7]稍:逐渐。藩臣:藩国的王侯对所归属的国君称臣。藩,藩国,封建王朝的属国或属地。
[8]称病:假托生病。
[9]验问:查问。
[10]系:捆缚,拘禁。责:诘问。治:惩治,治罪。
[11]秋请:古代诸侯到京城朝见皇帝,春天称“朝”,秋天称“请”。
[12]数辈:好多人。辈,表示人的多数。
[13]“察见”二句的意思是,皇帝察知臣下的隐私是不好的事。此语出于《韩非子·说林上》:“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因此,臣下心生恐惧会激成变乱。
[14]闭:封闭,隐秘。
[15]无聊:无可如何,没有办法。
[16]弃之:指捐弃前嫌。更始:重新开始。
[17]赐几杖:古代表示对老年人尊敬的一种礼仪。几,依几,坐时可以依靠的几案。杖,手杖。
[18]释:解脱、解除。
[19]解:通“懈”。
[20]践更:古代可以出钱雇人代服徭役,接受雇金代人服役的叫“践更”。
[21]平贾:公平的价格。贾,通“价”。
[22]存问:慰问。茂材:才能优秀的人。
[23]闾里:乡里,指平民。
[24]佗:通“他”。亡人:逃亡的人。
[25]讼:容留,庇护。
[26]使:支使,驱使,支配。
【原文】
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1]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2]。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3]。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4]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孽子[5]悼惠王王齐七十余城,庶弟[6]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濞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7],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8],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年[9]冬,楚王[10]朝,晁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11],私奸服舍[12],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因削吴[13]之豫章郡、会稽郡。及前二年赵王[14]有罪,削其河间郡[15]。胶西王卬以卖爵[16]有奸,削其六县。
【译文】
[1]得幸:得到宠幸。
[2]从容:通“怂恿”。削:削减封地。
...
2025年8月24日 23:38 周日第八卷
高祖本纪第八
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侧重叙写的是刘邦如何战胜项羽,最后建立汉帝国的过程,同时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是司马迁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给读者的。比如,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这就一下子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由突出了。
这种对比又是从许多侧面展开的。例如,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所说的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
《高祖本纪》在谋篇布局上也有特色。李景星说:“《项羽本纪》每事为一段,插入合来,犹好下手;《高纪》则将诸事纷纷抖碎,整中见乱,乱中见整,绝无痕迹。”(《史记评议》)这正是司马迁的高妙之处。
【原文】
高祖[1],沛丰邑中阳里[2]人,姓刘氏,字季[3]。父曰太公[4],母曰刘媪[5]。其先,刘媪[6]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7],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8],遂产高祖。
【译文】
[1]高祖:刘邦死后,庙号汉太祖。他的子孙和臣下因他功绩高,是汉的始祖,曾上尊号为高皇帝。习惯上称他为高祖。
[2]沛: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地方行政单位。
[3]字季:汉高祖最初没有名字。做皇帝之后,才取名“邦”。这里的“季”不是他的字,而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最末位次。兄弟的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
[4]太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5]媪(ǎo):对老年妇女的通称。
[6]其先:原先;当初。
[7]晦冥:天色昏暗。
[8]有身:怀孕。身,通“娠”。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常常编造某些迷信故事来神化自己,欺骗人民。
【原文】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1],美须髯[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仁而爱人,喜施[4],意豁如[5]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6]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7]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8]。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9]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10]。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11]。
【译文】
[1]隆准:高鼻子。准,鼻梁。龙颜:上额凸起,像龙额。
[2]须髯(rán):胡须。生在嘴下的叫须,生在两颊的叫髯。
[3]黑子:黑痣。
[4]施:施舍。
[5]意豁如:性情开朗。
[6]家人:平民百姓。
[7]泗水亭:在今江苏省沛县东。亭长:官名。秦时县下设乡,乡下每十里设亭。亭有亭长,掌管治安、诉讼等事。
[8]廷中吏:指衙门里的吏役。狎(xiá)侮:戏弄耍笑。
[9]武负:武大娘。负,通“妇”。贳(shì):赊欠。
[10]酤:买酒。雠:售,卖出。酒雠数倍,指酒的销售量比平日多几倍。
[11]岁竟:年终。折券弃责:毁掉欠据,放弃债款。券,指赊欠的酒账。
【原文】
高祖常繇咸阳[1],纵观[2],观秦皇帝,喟然太息[3]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译文】
[1]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徭役。咸阳:秦的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2]纵观:任人观看。当时皇帝车驾出行,戒备森严,禁止老百姓观看。
[3]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太息:叹息。
【原文】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1],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2],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3],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4]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5]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6]。酒阑,吕公因目[7]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8]。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9]。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10]。”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11]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12]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13]。
【译文】
[1]单父(shàn fǔ):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单县。善沛令:与沛县县令要好。令,汉时县的行政长官大县称“令”,万户以下小县称“长”。
[2]桀:通“杰”。重客:贵客。
[3]萧何(前257—前193):刘邦同乡。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后,任丞相,封为酂侯。主吏:即主吏掾(yuàn):也称功曹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进:主持收纳贺礼的事宜。进,通“赆”,赠送的钱物。
[4]大夫:本爵位名。这里用作对贵客们的尊称,如同后来称“老爷”。坐之:使之坐。
[5]易:轻视。绐(dài):欺骗。谒(yè):名帖之类的东西,上面还写着贺礼的价值。
[6]诎(qū):谦让。
[7]酒阑:酒尽席残。目:使眼色。
[8]竟酒:坚持到酒宴结束。后:走在最后。
[9]臣:自谦之词。爱:爱惜,保重。
[10]息女:亲生女儿。箕帚妾:打扫清洁的女仆。
[11]与:嫁给。自:原因。
[12]儿女子:相当于“妇孺之辈”,是蔑视人的话。
[13]吕后:事详见《吕太后本纪》。孝惠帝:刘邦长子刘盈。前194年继位,在位七年。鲁元公主:刘邦之女,后嫁给鲁元王张敖,所以称“鲁元公主”。
【原文】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1]。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2],有一老父过请饮[3],吕后因
[4]之。老父相吕氏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5],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6]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7]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译文】
[1]告归:请假回家。之:往;到。田:田间;乡下。
[2]耨(nòu):除草。
[3]老父:老大爷。请饮:讨水喝。
[4]
(bū):拿饭食给人吃。
[5]具:详细,一一。客有过:有客人路过。
[6]乡者:刚才。乡,通“向”。
[7]诚:果真,的确。
【原文】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1]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译文】
[1]求盗:亭长手下专管追捕盗贼的小卒。薛: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治: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