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15:22 周六定公
【题解】
定公,鲁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前509年六月即位,前495年死,子哀公蒋立。 定公前期,季孙氏专权。定公五年季平子死,季桓子嗣立,季氏家臣阳虎擅权,犯上作乱,操纵鲁国朝政,孔子不仕。定公八年阳虎叛乱,九年阳虎逃奔晋国。其后孔子为鲁司寇,定公十二年,孔子命申句须等败费宰公山不狃,并堕费。
鲁国自僖公以来,世代归服晋国。但此时晋国国内大夫专权,政出多门,内讧激烈,晋国霸业衰落,诸侯多叛。定公十一年,鲁国与郑国媾和,从此背叛晋国。齐、郑、卫、鲁各国之好逐渐形成。
楚国令尹子常贪鄙,诸侯离心。自楚昭王即位以来,无岁不有吴师。吴国在伍子胥的策划下,于定公四年大败楚军,攻入郢都。定公五年,在吴国攻占楚国之际,越国乘机侵入吴国。定公十四年,吴攻越,败之于槜李。数年之间,吴越两国争锋不断。
在诸侯纷争、群龙无首的形势下,秦国与齐国显示了他们的优势。秦国支持了楚国,齐国团结了鲁、郑、卫等诸侯国。
元年
#
【经】
1.1 元年春王①。
1.2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②。
1.3 夏六月癸亥③,公之丧至自乾侯④。
1.4 戊辰⑤,公即位⑥。
1.5 秋七月癸巳⑦,葬我君昭公。
1.6 九月,大雩。
1.7 立炀宫⑧。
1.8 冬十月,陨霜杀菽⑨。
【注释】
①元年:鲁定公元年当周敬王十一年,前509。
②仲几:宋国大夫,鲁昭公三十二年任宋国左师。京师:东周王都,在今河南洛阳。
③癸亥:二十一日。
④公之丧至自乾侯:鲁昭公去年十二月死于乾侯,现在将灵柩迎回鲁国。
⑤戊辰:二十六日。
⑥公即位:六月二十六日,鲁定公即位。
⑦癸巳:二十二日。
⑧立炀宫:季平子重建炀宫庙。
⑨冬十月,陨霜杀菽:降霜而损害豆苗。按,周历十月是今农历八月,没到霜降节气而降霜,而且毁害庄稼,是异常现象,所以记载。
【译文】
鲁定公元年春周历。
三月,晋国在京师拘禁宋国仲几。
夏六月二十一日,昭公的灵柩从乾侯运回国。
二十六日,鲁定公即位。
秋七月二十二日,安葬我国国君昭公。
九月,举行盛大的求雨雩祭。
重建炀公庙。
冬十月,降霜损害豆类。
【传】
1.1 元年春王正月辛巳①,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魏子莅政②。卫彪傒曰:“将建天子③,而易位以令④,非义也。大事奸义⑤,必有大咎。晋不失诸侯,魏子其不免乎⑥!”是行也,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及原寿过⑦,而田于大陆⑧,焚焉⑨,还,卒于甯⑩。范献子去其柏椁,以其未复命而田也⑪。
【注释】
①辛巳:初七。
②魏子莅政:魏舒主持政事。莅政,掌管政事。莅,临。
③建天子:为天子筑城使居之。
④易位:指魏舒以大臣身份居君位以命令诸侯大夫。
⑤奸义:违反道义。
⑥晋不失诸侯,魏子其不免乎:彪傒预言晋国如果不失去诸侯,魏舒必将受惩罚,不免于祸患。
⑦韩简子:晋国韩起之孙。原寿过:周大夫。
⑧大陆:古地名。在今河南获嘉西北,旧名吴泽陂。
⑨焚焉:为了打猎而焚烧草木。
⑩甯:古地名。在今河南获嘉西。
⑪范献子去其柏椁,以其未复命而田也:魏舒死,范献子代为执政。范献子撤去魏舒的柏木外棺,以批评他未复命便去打猎。
【译文】
鲁定公元年春周历正月初七,晋国魏舒在狄泉会合诸侯的大夫,准备修筑成周城墙。魏舒主持修城事宜。卫国彪傒说:“打算为周天子筑城,却逾越本位发号施令,这不合道义。做重大的事情却违背道义,必有大灾祸。晋国要是不失去诸侯,魏舒恐怕不能免于祸患!”这次行动,魏舒把差事交付给韩简子和原寿过,自己跑到大陆打猎,放火赶逐猎物,返程死在甯地。范献子撤除了魏舒的柏木外棺,因为他还没有复命就去打猎。
孟懿子会城成周,庚寅①,栽②。宋仲几不受功③,曰:“滕、薛、郳,吾役也④。”薛宰曰:“宋为无道,绝我小国于周,以我适楚,故我常从宋⑤。晋文公为践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复旧职。’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⑥。”仲几曰:“践土固然⑦。”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⑧,以为夏车正⑨。奚仲迁于邳⑩,仲虺居薛⑪,以为汤左相。若复旧职,将承王官,何故以役诸侯⑫?”仲几曰:“三代各异物,薛焉得有旧⑬?为宋役,亦其职也⑭。”士弥牟曰:“晋之从政者新⑮,子姑受功。归,吾视诸故府⑯。”仲几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⑰?”士伯怒,谓韩简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⑱,宋罪大矣。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⑲,诬我也。‘启宠纳侮’⑳,其此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21)。”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师(22)。
【注释】
①庚寅:十六日。
②栽:为筑墙而立板。
③宋仲几不受功:宋国仲几不接受任务。
④滕、薛、郳(ní),吾役也:仲几想让这三个小国代为服役。
⑤“宋为无道”四句:按,成公二年,宋、薛等国与楚国结盟,襄公二十七年以后,宋、薛或属晋,或属楚,或两属。
...
2025年8月30日 15:22 周六成公
【题解】
成公,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名黑肱,为鲁宣公儿子,母穆姜。前590年承袭鲁宣公即位,时年尚幼。在位十八年间执政为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侨如。前573年薨,子襄公姬午立。
鲁成公期间,诸侯争霸继续,晋国的霸业仍然稳固。成公二年,因齐顷公对晋使郤克的不敬,引发了鞍之战。此役齐国大败,齐顷公险些被俘。成公十六年,晋、楚发生鄢陵之战。楚共王亲自参战,结果楚国大败,中军将子反自杀。成公六年,吴寿梦称王。吴国开始崛起。成公七年,吴国开始攻楚,吴入州来,楚子重、子反疲于奔命。此后,楚国不断受到吴国骚扰,不胜其烦,国势大受影响。成公十五年,晋三郤杀伯宗,成公十七年,晋厉公杀三郤,晋国内乱。成公十八年,晋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这一时期,争霸斗争仍然激烈,但各国内部的纷争也不断加剧。
元年
#
【经】
1.1 元年春王正月①,公即位②。
1.2 二月辛酉③,葬我君宣公。
1.3 无冰④。
1.4 三月,作丘甲⑤。
1.5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⑥。
1.6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⑦。
1.7 冬十月。
【注释】
①元年:鲁成公元年当周定王十七年,前590。
②公:即鲁成公姬黑肱,其时年尚幼。
③辛酉:二十七日。
④无冰:古代有在周正二月取冰、藏冰之礼。若天气暖和,不能结冰,则无法行此礼。
⑤丘甲:周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每甸出车一乘,戎马四匹,牛二十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今鲁国每甸所赋令每丘出之,是为重敛。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则云“就是一丘出一定数量的军赋,丘中人各按所耕田数分摊,不同于公田制农夫出同等的军赋”,视之为军赋改革,且与宣公十五年“初税亩”联系。
⑥晋侯:即晋景公。赤棘:晋地名,今地不详。
⑦茅戎:戎人的一支,其地在今河南修武。
【译文】
鲁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成公即位。
二月二十七日,安葬我国国君鲁宣公。
没有结冰。
三月,制定丘甲制。
夏,臧孙许和晋景公在赤棘结盟。
秋,周王室的军队被茅戎打得大败。
冬十月。
【传】
1.1 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①,单襄公如晋拜成②。刘康公徼戎③,将遂伐之。叔服曰④:“背盟而欺大国⑤,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⑥,败绩于徐吾氏⑦。
【注释】
①瑕嘉:即文公十三年《传》的“詹嘉”。平戎于王:杜预以为此乃调停文公十三年周、戎之间因邥垂之役引起的仇怨。
②单襄公:周王卿士。
③刘康公:王季子,谥号康公。食采邑于刘,在今河南偃师。徼戎:乘讲和时戎人不防备之际进行袭击,侥幸败之。
④叔服:周王室内史。
⑤大国:此指晋国。
⑥癸未:十九日。
⑦徐吾氏:茅戎一支,此指其所在地。
【译文】
鲁成公元年春,晋景公派遣瑕嘉调解周天子和戎人的冲突,单襄公去晋国拜谢调解成功。刘康公打算乘戎人不备以侥幸攻伐取胜。叔服说:“背弃盟约而又欺骗大国,这一定会失败。背弃盟约就是不祥,欺骗大国就是不义,神明、百姓都不会帮助我们,将要如何去取胜?”刘康公没有听从,于是就去进攻茅戎。三月十九日,在徐吾氏地方被打得大败。
1.2 为齐难故①,作丘甲。
【注释】
①齐难:宣公十七年断道之盟,鲁、晋诸国联盟,以齐为敌。十八年,鲁又向楚国乞师,欲伐齐;楚未出师,故须防齐国之侵。
【译文】
鲁国为了防备齐国入侵,定出丘甲的制度。
1.3 闻齐将出楚师,夏,盟于赤棘。
【译文】
鲁国听说齐国准备邀楚军前来进攻,夏,和晋国在赤棘结盟。
1.4 秋,王人来告败。
【译文】
秋,周定王的使者来我国报告战败的情况。
1.5 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具守备①,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②,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是齐、楚同我也。知难而有备③,乃可以逞④。”
【注释】
①修赋:整顿军赋,即实施作丘甲的政令。缮完:修治城郭。
②争盟:争当盟主。
...
2025年8月30日 15:22 周六哀公
【题解】
哀公,鲁国第二十五任国君,名蒋,一作将,定公之子,夫人定姒所生,前494年即位,在位二十八年。二十七年,哀公为三桓所迫,奔越,第二年回国,死于有山氏家,子悼公宁立。孔子修订《春秋经》文,相传绝笔于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句,以下至孔子去世时(哀公十六年)的《春秋经》文,皆出弟子手。《左传》记事至哀公二十七年,另附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事。
哀公时期,鲁国外交还能勉强维护尊严,但是,有孔子这样的国老,有子贡这样的外交家,他们都不被重用。鲁国于哀公七年侵略邾国,随后招致吴国的讨伐。哀公以个人喜好行事,国人失望,同时,三桓专横跋扈,最终导致君臣矛盾激化,哀公逃亡。
这一时期,晋、楚势力衰落,已经无力称霸,东南的吴、越两国形成争霸局面。哀公元年,吴国为报槜李之战,攻入越国,大败句践。越国求和,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告诫,与越国讲和。夫差以为越国从此不足为患,于是挥师北上,争霸中原。在此期间,越王句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哀公十三年,当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上与晋国争霸时,句践攻入吴国都城,大败吴师。 哀公二十二年,越灭吴,夫差自缢。此后,越国号称一时霸主。
元年
#
【经】
1.1 元年春王正月①,公即位。
1.2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②。
1.3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③,郊④。
1.4 秋,齐侯、卫侯伐晋⑤。
1.5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⑥。
【注释】
①元年:鲁哀公元年当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
②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楚国与同盟国包围蔡国。
③辛巳:初六。
④郊:郊祭。
⑤齐侯、卫侯伐晋:齐、卫为救援范氏而攻打晋国。
⑥仲孙何忌帅师伐邾:鲁国孟懿子进攻邾国。
【译文】
鲁哀公元年春周历正月,哀公即位。
楚昭王、陈闵公、随侯、许元公包围蔡国。
鼷鼠咬食郊祀用的牛,就另外占卜选牛。夏四月初六,举行郊祀。
秋,齐景公、卫灵公攻打晋国。
冬,仲孙何忌率领军队进攻邾国。
【传】
1.1 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①。里而栽②,广丈,高倍③。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④。蔡人男女以辨⑤,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⑥。蔡于是乎请迁于吴⑦。
【注释】
①楚子围蔡,报柏举也:昭公四年,柏举之战,蔡国和吴国一起攻打楚国,几乎使楚国灭亡。
②里而栽:距离蔡都一里处修筑工事。
③广丈,高倍:堡垒厚一丈,高二丈。
④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筑垒的士卒屯驻于工地,经九日九夜完成。工程的完工与子西的预定计划一样。夫,士卒。素,预定计划。
⑤男女以辨:男女分别列队出降。辨,别。
⑥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楚国命令蔡国迁到江北、汝南之间,蔡人听命,楚军于是撤回。江,长江。汝,汝水。
⑦蔡于是乎请迁于吴:楚军一撤,蔡国叛楚附吴,要求迁到吴国去。
【译文】
鲁哀公元年春,楚昭王包围蔡国,是报复柏举那次战役。靠近蔡都一里构筑堡垒,宽一丈,高加倍。筑垒的士卒屯驻工地,经九日九夜完成,与子西的预定计划相符。蔡国人把男女分别排列捆绑了排队出降,楚昭王让他们迁移到长江、汝水之间就班师回去了。蔡国因此向吴国请求迁移到吴国去。
1.2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①,报槜李也②。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③,保于会稽④,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⑤。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⑥。’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
⑦,灭夏后相⑧。后缗方娠⑨,逃出自窦⑩,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⑪。惎浇⑫,能戒之⑬。浇使椒求之⑭,逃奔有虞⑮,为之庖正⑯,以除其害⑰。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⑱,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⑲。能布其德,而兆其谋⑳,以收夏众,抚其官职(21)。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22)。遂灭过、戈(23),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24)。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25),不亦难乎(26)!句践能亲而务施(27),施不失人,亲不弃劳(28)。与我同壤(29),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30),后虽悔之,不可食已(31)。姬之衰也(32),日可俟也。介在蛮夷(33),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34)。”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35),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36)!”三月,越及吴平。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37)。
【注释】
①夫椒:古地名。在今江苏太湖西洞庭山。
②报槜李也:槜李之战在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死于此役。
③甲楯:披甲持盾的士兵。
④会稽: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⑤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句践退守会稽山,派文种通过太宰嚭向吴国求和。种,越国大夫文种。大宰嚭,吴国太宰伯嚭。
⑥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树德要不断增长,去害要扫除干净。滋,滋长,增长。
⑦有过浇:寒浞杀羿,因其室而生浇,处浇于过,故称。斟灌、斟
:夏朝同姓诸侯。
⑧夏后相:夏启之孙。
⑨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的女儿。娠:怀孕。
⑩窦:墙洞。
⑪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少康任有仍氏牧正。牧正,牧官之长。
⑫惎(jī):嫉恨。
⑬戒:警戒。
⑭椒:浇的臣子。求之:追捕少康。
⑮有虞:古部落名,相传为虞舜之后,在今河南商丘虞城西南。
⑯庖正:主管膳食的官长。
⑰除其害:逃避自己的祸患。其,己。
⑱虞思:有虞之君,姚姓。妻之以二姚:将两个女儿嫁给少康。
⑲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虞思将纶封给少康,并给他田和奴隶。纶,古地名。在今河南虞城。一成,方十里。按,其时已存在公社所有制的井田制度,一井为一里,方十里为一成。旅,五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