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6升卦䷭
? 椡
【46 · 1】
? 椡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译文】
升卦。最为通达。可以用来见大人,不必担忧,往南前进吉祥。
【注解】
升卦是下巽上坤,亦即“地风升”。《序卦》说:“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聚集之后往上发展的,就是升进,所以接着出现了升卦。《杂卦》说:“萃聚而升不来也。”萃与升是正覆卦关系,萃是聚集,而升是不下来,往上升进了。
“用见大人”的“用”,是指有可能受到任用,这是就九二来说的,可以受到六五任用。把握了适当时机,就“勿恤”。
“南征”是指九二往上升进而言,上卦为坤,坤为西南方之位,泛指南方。在古人观念中,以气候民情而言,南方温暖和顺,譬如离卦为火,为南方之卦。
【46 · 2】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译文】
《彖传》说:柔顺者依循时势而升进,既顺利又和顺,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因此非常通达。可以用来见大人,不必担忧,是因为会有喜庆。往南前进吉祥,是因为心意可以实现。
【注解】
“柔以时升”一语,表示升卦与萃卦一样,也是由小过卦变来,亦即,小过卦的六二与九四换位。六二为“柔”,一升上去,就形成升卦的下巽上坤,坤为柔顺、和顺,巽为随顺、顺利,此一行动使九二得以居中,并有六五正应,所以要说“大亨”。
九二有六五正应,是为“用见大人”;并且,九二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悦,亦即“有庆”,不必担忧。“南征”一语总结了柔升、用见、有庆,是为“志行也”。程颐说:“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于位,则由王公;升于道,则由圣贤。用巽顺刚中之道以见大人,必遂其升。”
【46 · 3】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译文】
《象传》说:地中长出树木,这就是升卦。君子由此领悟,要顺势修养德行,从微小累积成为高大。
【注解】
升卦下巽上坤,坤为地,巽为木,所以说“地中生木”。木在地之下,必定往上生长,这是顺应自然趋势的发展。
君子的“顺德”,是指依循、顺从德行的发展方式,亦即任何德行都是长期修养而成的,没有速成或侥幸之途。就像树木一样,最初只是小树苗,最后则是既高且大的巨木。
【46 · 4】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译文】
初六。由信赖而升进,非常吉祥。
《象传》说:由信赖而升进,是因为与上方心意相合。
【注解】
初六居升卦初位,心意是要往上走的。表面看来,初六并无正应,但是它在下卦巽中,巽为风,为随顺,它又上承九二,可以随顺九二前进。
“允”为信赖、跟从,初六与九二“合志”而“允升”,所以说“大吉”。
【46 · 5】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译文】
九二。有诚信,所以适宜举行禴祭,没有灾难。
《象传》说:九二的诚信,是因为有喜庆。
【注解】
“孚乃利用禴”一语,亦见于萃卦六二,可以参考比较。九二与六五正应,所以说“孚”。“禴”是春天以蔬菜为供品的薄祭,只要有诚信,薄祭即可受福。
九二之“喜”,除了与六五正应之外,它还在互兑(九二、九三、六四)中,兑为悦,是为可喜。至于说它“无咎”,则是以阳爻居柔位,原本不宜,现在则不成问题了。
【46 · 6】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译文】
九三。升进到荒废的村落。
《象传》说:升进到荒废的村落,是因为没有任何疑虑。
【注解】
“虚”字描写无人而荒废的情况。“邑”为国土,在此指村落。九三在互震(九三、六四、六五)中,震为行,在此则指升进,它上临坤卦,坤为地,为邑,所以容许它一往直前,如入无人之境。“升虚邑”,表示九三升进非常顺利。
九三得以如此,是因为上临坤卦,坤为顺,并且有上六正应,“无所疑也”。
【46 · 7】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5萃卦䷬
? 椞
【45 · 1】
? 椞 萃(cuì)。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要祭献,君王来到宗庙。适宜见到大人,通达,适宜正固。用大牲去祭祀,吉祥。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萃卦是下坤上兑,亦即“泽地萃”。《序卦》说:“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相遇之后,才有聚集、聚合。古人聚集,以宗庙祭祀最为隆重,这是信仰的核心,可以主导政治、社会与日常生活。
卦辞出现两个“亨”字,第一个“亨”字为“享”,为祭献之意。“王假有庙”,“假”为至,“有”为语词。“利见大人”是因为九五与六二皆为居中守正。“用大牲”是指以牛为牺牲。萃卦下坤上兑,兑为口,有享用之意,坤为牛,合之则为“用大牲”。
萃卦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成,亦即小过卦的九三与六五换位,成为萃卦(椞)的九五,如此则可合乎“利见大人”与“利有攸往”两项条件。萃卦的覆卦为下一卦升卦(椡)。
【45 · 2】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萃卦,就是聚集的意思。顺从并且喜悦,刚强者居中而有应合,所以聚集起来。君王来到宗庙,是要尽孝心祭祀祖先。适宜见到大人而通达,是因为以正道来聚集。用大牲去祭祀吉祥,并且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顺应天命。观察它如何聚集,就可以见到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悦,坤为顺,下民顺从而君上喜悦;九五为刚爻居中,六二以阴爻正应,所以可以聚合。
“致孝享也”一语,表示卦辞的第一个“亨”字为“享”,祭享之意。宗庙祭祀为聚集民众的正当方式,只要上溯祖先,就容易化解现实的利害与纷争。“顺天命也”一语,表示人间有天赋的使命,既要安顿秩序,显扬中正之德,也须敬奉祖先,做到慎终追远。从象上说,“顺天命也”可以针对九五而言,因为九五居天位,又在互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引申为命令,下卦坤为顺,由此合成“顺天命”。这个“天命”,与孔子所谓的“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以及君子“畏天命”(《论语·季氏》),可以对照思考。
【45 · 3】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文】
《象传》说:沼泽高出大地之上,这就是萃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修治兵器,警戒意外状况。
【注解】
萃卦下坤上兑,兑为泽,坤为地,所以说“泽上于地”。泽水汇聚而高出地面,确实表现聚集的大观,但是同时也有泛滥的危险。
“除”为修治,“不虞”为意外、不测之事。人群聚居之后,难免出现竞争、斗争、战争,所以要预为防备。
【45 · 4】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文】
初六。有诚信而不能坚持到底,于是散乱于是聚集。如果号哭,一握手就笑了。不必担忧,前往没有灾难。
《象传》说:于是散乱于是聚集,是因为心意混乱。
【注解】
初六与九四正应,是为“有孚”;但是处在萃卦,它所要前往靠拢的对象是九五,因为九五不仅中正,并且是小过卦九三上行所成,为本卦主爻,“不终”意在于此。
初六的心意混乱,亦即“其志乱也”,才会对九四“乃乱”,然后对九五“乃萃”。它若追随九四,则以九四为中位而形成互巽(六三、九四、九五),巽为风,引申为号哭;它若跟从九五,则以九五为中位就是上卦兑,兑为悦,引申为笑;然后,初六与九五之间有一个互艮(六二、六三、九四),艮为手,可以握,合而言之,则是“若号,一握为笑”。最后,既然决定跟从九五,就“勿恤”,并且“往无咎”了。
【45 · 5】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文】
六二。牵引到吉祥,没有灾难。有诚信,所以适宜举行禴祭。
《象传》说:牵引到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居中的位置没有改变。
【注解】
六二的“引吉”,显然要靠九五。九五由小过卦的九三所成,九五之成,使六二得到阴阳正应,所以说“引吉”。至于“无咎”,则是六二自己一直守在下卦中位,“中未变也”。
“孚”指六二与九五正应。“禴”为礿,为古代君王春天举行的宗庙之祭。《礼记·王制》说:“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禴是用蔬菜做祭品的薄祭,以此表示诚意。
六二有孚,可以举行禴祭。这一点在取象上,还是要依九五而论。小过卦(椵)的九三上到九五,取了君位,而小过卦的上卦原为震,震为东方之卦,代表春季,如此则九五以君位而行春祭,是为禴祭。
【45 · 6】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译文】
六三。聚集的样子,叹息的样子,没有任何适宜的事。前往没有灾难,但有小的困难。
《象传》说:前往没有灾难,是因为上位者随顺。
【注解】
六三在下卦坤中,三个阴爻并列,是为“萃如”,但是初六与六二在上卦皆有正应,只有六三无应,所以“嗟如”,甚至“无攸利”。
六三在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中,巽为风,为随顺,六三往上相聚即为巽,所以说“上巽也”。
【45 · 7】
九四。大吉,无咎。
...
2025年7月15日 12:26 周二44姤卦䷫
? 椝
【44 · 1】
? 椝 姤(gòu)。女壮,勿用取女。
【译文】
姤卦。女子强壮,不要娶这样的女子。
【注解】
姤卦是下巽上乾,亦即“天风姤”。《序卦》说:“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决断而去之后,一定会有遇合,所以接着出现姤卦。姤卦是夬卦的覆卦,并且是由乾卦(第一卦)演变而来。“姤”亦作“遘”。
姤卦一个阴爻之上有五个阳爻,以一敌五而有上进之能,亦即姤卦在十二消息卦之中,后续发展是阴爻从下往上逐步增加。所以虽然只有一个阴爻,却是“女壮”。古人的观念以为,娶妻以温和柔顺为上,所以说“勿用取女”。
【44 · 2】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姤卦,就是指相遇,是柔顺者遇到刚强者。不要娶这样的女子,是因为无法与她一起成长。天与地二气相遇,各类事物都彰显生机。刚强者遇到居中守正的机会,天下一切顺利进展。姤卦的时势意义太伟大了。
【注解】
乾卦六爻皆阳,现在出现新的变化,从底部生出一个阴爻,形成“柔遇刚”的情况。这个阴爻逆势上扬,生命力非常旺盛,奈何阴长则阳消,两者无法一起成长。
在自然界,天地的阴阳二气必须相遇交感,才能造成“品物咸章”的荣景。在人间,九五与九二皆能居中,可以维持正道,使一切顺利进行。本卦下巽上乾,乾为君子,巽为随顺,表示君子之道可以顺利施展。把握住姤卦所显示的遇合与机遇,实在非常重要。
【44 · 3】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译文】
《象传》说:天下有风在吹,这就是姤卦。君王由此领悟,要发布命令,诏告四方。
【注解】
姤卦下巽上乾,乾为天,为君王,巽为风,有如以风来传布君王的诏命。
“后”指君王。程颐说:“诸象或称先王,或称后,或称君子、大人。称先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建国、作乐、省方、敕法、闭关、育物、享帝皆是也。称后者,后王之所为也,财成天地之道,施命诰四方是也。君子则上下之通称,大人者王公之通称。”《象传》的四种称呼,用法大致如上。
【44 · 4】
初六。系于金柅(nǐ),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zhízhú)。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译文】
初六。捆缚在缫车的金属横杠上,正固吉祥。有所前往,会见到凶祸。拴缚住的猪确实在跳动挣扎。
《象传》说:捆缚在缫车的金属横杠上,是要把柔顺者的路牵制住。
【注解】
“金柅”的“柅”是车下制动之木,有如煞车器,以“金”称之,是因为初六上临乾卦,乾为金,初六又在下卦巽中,巽为绳,所以说“系于金柅”。初六以阴爻居刚位,有动向,但是往上发展将危及阳爻,所以说“见凶”。反之,则为“贞吉”。这是要牵制“柔道”。《易经》虽主阴阳相济,但是重阳轻阴,或者重君子轻小人,仍为其基本立场。
“羸”为缧,为拴缚,“豕”为猪。《易经》也以羊代表阳爻,并以猪代表阴爻。“孚”为信实,有确实之意。初六在下卦巽中,巽为股,为进退,有跳动挣扎之象,故“豕孚蹢躅”。卦辞所谓的“女壮”,在此可见其貌。
【44 · 5】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译文】
九二。包裹中有鱼,没有灾难,不适宜招待宾客。
《象传》说:包裹中有鱼,理当分配不到宾客。
【注解】
古人见面送礼,用布包裹,鱼与豚为薄礼,但亦表示诚意。九二在下卦巽中,巽为木,为白,引申为白茅,可以垫在地上,也可以包物。此外,在全卦中间各爻亦可称“包”。对九二而言,“鱼”指初六,所以说“包有鱼”。《易经》另有两处提到“鱼”,亦即剥卦(椂,第二十三卦)六五“贯鱼以宫人宠”与中孚卦(椳,第六十一卦)卦辞“豚鱼吉”,鱼所指的都是阴爻。由于“包有鱼”,所以九二以阳爻居柔位,依然可以“无咎”。
“宾”是指九四,因为九四与初六正应,现在却被九二从中拦截。于是,九四成为“包无鱼”,也成为九二之“宾”了。在姤卦中,以遇为优先,所以九二可以捷足先登。
【44 · 6】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译文】
九三。臀部没有皮肤,行走十分艰难。有危险,但没有大灾难。
《象传》说:行走十分艰难,是因为行走没有牵引的力量。
【注解】
九三爻辞前半段,与夬卦九四爻辞前半段相同。这是覆卦可能出现的情况。九三在下卦巽中,巽为股,所以说“臀”。以阳爻居刚位,有动向,但是上无正应,不安又动弹不得,是为“无肤”。并且无由接近初六,所以“其行次且”。既然行动迟缓不决,所以“厉,无大咎”。
姤卦九三与夬卦九四之异,在于后者已入上卦兑中,兑为羊,所以可以“牵羊悔亡”;但是,姤卦九三空有阳刚之力,但是“行未牵也”,所以必须稍安毋躁。
【44 · 7】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3夬卦䷪
? 検
【43 · 1】
? 検 夬(guài)。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译文】
夬卦。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夬卦是下乾上兑,亦即“泽天夬”。《序卦》说:“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一直增益下去,最后一定会溃决。“夬”音怪。
夬卦是五阳一阴的格局,是由大壮卦(椓,第三十四卦)再往上增加一阳所形成。其覆卦为姤卦(椝,第四十四卦)。全卦由上六取象。上六位居九五之上,九五为王者,所以说“扬于王庭”。上六受到九五信赖,但已知处境危险而呼号,它在上卦兑的上部,兑为口,所以说“孚号有厉”。
夬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是由复卦(椃,第二十四卦)往上到泰卦(棯,第十一卦),再陆续发展而成。泰卦上坤,坤为邑,现在只剩上六一个阴爻,所以说“告自邑”。此时“不利即戎”,“即”为从、就,“戎”为武力、作战。上六已无凭借,眼见大势已去,不如顺势前往,也就是“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43 · 2】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
《彖传》说:夬卦,是决断的意思,刚强者要决断柔顺者。刚健而喜悦,决断而温和。在君王朝廷上显扬出来,是因为柔顺者凌驾在五个刚强者之上。有诚信而呼号有危险,它的危险才会广传出去。从封邑前来告知,不适宜出兵作战,是因为往上走没有去路。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刚强者成长到最后就会终止。
【注解】
夬卦五个阳爻在下,上行趋势很明显,是为“刚决柔也”。下乾上兑,乾为健,兑为悦,是为“健而说”,如此决断才不会太过刚猛,所以说“决而和”。一个阴爻处在五个阳爻之上,正是“扬于王庭”。但是上六必须居安思危,认清形势,“其危乃光”,“光”是广的意思。
上六的宿命是“所尚乃穷”,高处不胜寒。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只要放开这一步,全部让给阳爻,阳爻也将盛极而衰,然后阴爻得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在解释本卦各爻时,仍以上六为主。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
【43 · 3】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
《象传》说:沼泽到了天的上方,这就是夬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配利禄给下属,并以自居有德为忌讳。
【注解】
夬卦下乾上兑,兑为泽,乾为天,亦即“泽上于天”。沼泽到了天之上,水将循决口而下注。这是夬卦的取象。
君子见到泽水润下以及泽高必决,所领悟的是“施禄及下”以及“居德则忌”。由此可知,修养必须兼顾客观行动与主观心态。若是自居有德,则施禄成了猎取声名的手段,还谈得上什么修养呢?
【43 · 4】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
初九。前进的脚趾壮健,前往而不能胜任,就是灾难。
《象传》说:不能胜任而前往,这就是灾难。
【注解】
夬卦由大壮卦(椓)变来,大壮卦的初九是“壮于趾,征凶有孚”,到了夬卦初九则是“壮于前趾”,因为已经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动向较强,但是上临四个阳爻,实在无力可施;并且初九与九四无应,表示无功而返。“往不胜”的结果是注定的,而这就是“咎”了。“咎”为灾难或过失,轻者为过失,重者为灾难。
【43 · 5】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戒惕而有呼号,夜晚会出现兵寇,不必担忧。
《象传》说:出现兵寇而不必担忧,是因为取得居中的路。
【注解】
九二居下卦乾的中位,并且顺着初九的上进动向,所以取义牵涉到乾卦(第一卦)的九三。乾卦九三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莫夜”的“莫”同“暮”,其意同“夕”。至于“号”与“有戎”,则取自夬卦卦辞,涉及五阳与上六的紧张关系。
九二以阳爻居柔位,阳刚之气稍减;并且居中而行,不致过分,所以说它“有戎勿恤”。
【43 · 6】
九三。壮于(kuí),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颧骨壮健,会出现凶祸。君子果敢决断而独自前行,遇雨打湿衣服,有怒气,但没有灾难。
《象传》说:君子果敢决断,最终没有灾难。
【注解】
“”为脸颊上的颧骨。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可以单就下卦取象而说“壮于”。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刚猛的相貌可以想见,但是九三往上也是互乾(九三、九四、九五),未必可以施展得开,反而可能“有凶”。
九三居下卦乾之上位,是夬卦中必须决断的位置,所以说“君子夬夬”。“独行”是说它在上下五个阳爻之中,独自与上六阴阳正应,离群而往。阴阳二气相感则可说“雨”,并且上六在上卦兑中,兑为泽,泽在上则成雨。“遇雨若濡”,“若”为“而”。“有愠”是因为既要“夬夬”,又会受牵连“若濡”,两相权衡,不可莽撞而行,所以“终无咎也”。
【43 · 7】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2益卦䷩
? 椛
【42 · 1】
? 椛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
益卦。适宜有所前往,适宜渡过大河。
【注解】
益卦是下震上巽,亦即“风雷益”。《序卦》说:“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一直减损下去,接着一定要有所增益。益卦与损卦为正覆关系,亦即现在要损上益下了。下卦为内,为我,上卦为外,为彼,所以称损上益下为益卦。
《杂卦》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损卦损下益上,有如损民利君,为衰退之始;益卦损上利下,则为兴盛之始,因此,不但“利有攸往”,并且“利涉大川”。
【42 · 2】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译文】
《彖传》说:益卦,减损上方而增益下方,百姓的喜悦没有止境。从上方来到下方之下,它的道德大放光明。适宜有所前往,如此则居中守正而有喜庆。适宜渡过大河,是因为木舟之道从此可以通行。益卦一行动就能顺利,每日进步没有止境。天体旋转,大地生养,增益并没有固定的方式。凡是增益的法则,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
【注解】
由“损上益下”一语可知,益卦是否卦(棲,第十二卦)所变成,亦即否卦的上九来到初位,把全卦其他各爻往上推进一位,形成益卦(椛)。上为君,下为民,所以“自上下下”,是为“其道大光”,并且“民说(悦)无疆”。
此一行动,使九五、六二皆居中守正,相应有庆。至于“利涉大川”,则是因为益卦下震上巽,震为足,为行,而巽为木,木制之舟可行,是为“木道乃行”。并且,震为动,巽为顺利,出现“日进无疆”的效果。“天旋地生”,是说否卦上九来到初位,有如天体之旋转;它使否卦的下坤往上走,有如大地之生长。天地的这种增益是“无方”的,没有固定模式。它与损卦一样,也须“与时偕行”。
【42 · 3】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
《象传》说:风与雷的组合,这就是益卦。君子由此领悟,看到善行就要跟着去做,自己有错就要立即改正。
【注解】
益卦下震上巽,巽为风,震为雷,是为“风雷益”。刮风时,雷鸣增其威力;打雷时,强风益其声势。两者相得益彰。
君子的修养在于,取法别人的优点来增益自己的德行,并且察觉自己的过失就勇于改正,一益一损,实为两益。
【42 · 4】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译文】
初九。适宜用来推动大事,最为吉祥,没有灾难。
《象传》说:最为吉祥而没有灾难,是因为下位者不必全力侍奉上位者。
【注解】
初九为成就益卦的主爻,是“损上益下”的具体作为,并且在下卦震中,震为动,为行,所以说“利用为大作”。“作”是作为、兴起。
在益卦中,初九能有作为,是以“元吉,无咎”,原因是下位者(初九)不必“厚事”上位者(六四),反而是六四正应要以阴从阳。
【42 · 5】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译文】
六二。有人增益他价值十朋的龟,不能拒绝,长久正固吉祥。君王用以祭献上帝,吉祥。
《象传》说:有人增益他,是从外部来的。
【注解】
本爻爻辞前半段与损卦六五爻辞相同,可参考解说。只是大离改为从初九到九五(椛)。在损卦的“元吉”是“自上佑也”,而益卦的“永贞吉”,则是“自外来也”,亦即初九是由外卦下来帮忙的。六二与九五阴阳正应,居中守正,所以“永贞吉”。
六二在下卦震中,震为诸侯,可以代行王事。益卦的精神为损上益下,由此正可以显示九五天子之重用。并且,从初九到九五的大离卦,也是正反相对的一组震卦,震形如簋,二组一对,则为祭器。王之“用享”,至高对象为帝。本卦由“天旋地生”而成,有九五、六二之中正,所以说“王用享于帝,吉”。
【42 · 6】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译文】
六三。用增益之物救助灾荒,没有灾难。有诚信而行中道,用珍圭告知王公。
《象传》说:用增益之物救助灾荒,这是本来就有的职责。
【注解】
“凶事”为灾荒,“圭”为珍圭。《周礼·春官·典瑞》说:“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在下卦之终,遇见百姓受灾,将会采取救助行动,发挥“损上益下”的效果。“固有之也”是指本来就有的职责,所以“无咎”。
六三之“有孚”,来自有上九正应;“中行”则是就全卦而言,三、四为中,并且,六三还居互坤(六二、六三、六四)之中位,坤为众,六三得其中。“有孚中行”之作用,犹如“告公用圭”,圭为王命的验证,而六三之所为有如“用圭”。六三在下卦震中,震为诸侯,称公;而初九系由原先否卦(棲)的上九下来,否卦上乾为玉,所以合之为“告公用圭”。
【42 · 7】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译文】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1损卦䷨
【41 · 1】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译文】
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
【注解】
损卦是下兑上艮,亦即“山泽损”。《序卦》说:“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解卦在缓和了困难之后,一定会因松懈而造成损失,所以接着出现了损卦。
损卦是损下益上,下为内,为己,上为外,为人。能做到损己利人,表示“有孚”,然后就“元吉,无咎”,并且“可贞”。以诚信态度与人交往,以己之能来帮助别人,所以说“利有攸往”。
“曷”为何,“曷之用”是问如何表现这种诚信。“二簋”是供品中最简单的,“簋”为内圆外方的祭器,用以盛放黍稷稻粱。心中真诚而供品简单,鬼神也会欣然接受。
【41 · 2】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译文】
《彖传》说:损卦,减损下方而增益上方,它采取向上走的路。损卦有诚信,最为吉祥,没有灾难,可以正固。适宜有所前往。要使用什么?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使用二簋献祭应该配合时机,减损刚强者而增益柔顺者也要配合时机。减损与增益,满盈与空虚,都是随着时序而运行的。
【注解】
由“损下益上”一语可知,损卦是泰卦(第十一卦)所变,亦即泰卦的初九成为上九,使其他各爻下降一位,亦即下卦少了一个阳爻而使上卦多了一个阳爻,阳爻大阴爻小,所以是“损下益上”。若是损上益下,则是下一卦益卦了。为了益上,所以说“其道上行”。关键在于“损而有孚”一语,以减损来表示诚信,亦即肯定损己利人的美德。
“二簋可用享”固然肯定了真诚不可或缺,但并不表示繁复盛大的礼仪可以弃置。这要取决于时机。正如“损下益上”所展现的“损刚益柔”也须考量时机。万物的消长,原本就是“与时偕行”,自然界的盈虚是自己如此,而人间的损益则要靠智能了。
【41 · 3】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
《象传》说:山下有沼泽,这就是损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戒惕愤怒,杜绝嗜欲。
【注解】
损卦下兑上艮,艮为山,兑为泽,亦即“山下有泽”。泽水可以润山,并且,泽越深,山就显得越高。
君子由“损下益上”体认了修养的方法,就是“惩忿窒欲”。愤怒最易使人冲动,因而失去理性,做出各种后悔的事。孔子在学生请教如何“辨惑”时,特别指出:“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至于嗜欲,则是指出于个人私心的欲念,最易因而损人利己者。君子要杜绝的是这种欲,而不是其他正常的欲望。
【41 · 4】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
初九。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没有灾难。要酌量减损。
《象传》说:办成了事就赶快前往,是因为与上位者心意相合。
【注解】
初九居损卦初位,它原是泰卦的九二降下一位所成,亦即泰卦的初九去益上,才造成了损卦。所谓“已事”,即指办成此一损卦之事。不过,初九在损卦之初,要做损下益上之事,必须“酌损之”,不可过度与过量。
初九的“遄往”(遄为速),是因为与六四阴阳正应,是“尚合志也”,所以“无咎”。
【41 · 5】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
九二。适宜正固,前进有凶祸。不要减损,就有增益。
《象传》说:九二适宜正固,是因为以居中为其心意。
【注解】
在损卦中,上九已经“损下益上”了,初九要“酌损”,九二要“弗损”。九二的“弗损”是说不要自损,如此才可上济六五阴柔之君,亦即所益为六五。
九二在下卦中,是应损的部分,所以说“征凶”。反之,则是“利贞”,因为它得居中位,又有六五正应。
【41 · 6】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
六三。三人一起行走,就会减去一人;一人行走,就会得到友伴。
《象传》说:一人行走,因为三人会引起猜疑。
【注解】
六三居上下卦之际,对于泰卦变为损卦有所观察。泰卦下乾上坤,皆为三个同性爻走在一起。一变而为损卦,就是新的局面,亦即“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上九有六四、六五为友,六三有初九、九二为友。异性相处为“友”,同性则为“朋”。
“一人行,三则疑也”,此语显示《易经》肯定阴阳二元相对相成的原理。《系辞下》谈到此爻,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阴阳会合是二而一的组合,此为万物生成变迁的原则。
【41 · 7】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
六四。减损他的疾病,让他赶快有喜庆,没有灾难。
《象传》说:减损他的疾病,也是值得欢喜的。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40解卦䷧
? 椙
【40 · 1】
? 椙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译文】
解卦。西南方有利。无所前往,那么返回来就吉祥。有所前往,早些行动吉祥。
【注解】
解卦是下坎上震,亦即“雷水解”。《序卦》说:“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解卦象征化解险难,与蹇卦为正覆卦,所以卦辞要对照才可理解。
解卦之“利西南”,与蹇卦同,表示仍然适宜顺守而不必冒进。当大难缓解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无所往”,不采取任何行动。“其”为语词,“复”为返,先固守阵地,休养生息,就可吉祥。二是“有攸往”,亦即仍须纾解患难,此时应该及早为之。“夙”为早,为速,这同样也是“吉”。
【40 · 2】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解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解卦,有危险而行动,一行动就脱离了危险,这就是解卦。解卦对西南方有利,前往可以得到众人支持。无所前往,那么返回来就吉祥,如此可以取得中位。有所前往而早些行动吉祥,是因为前往会有功劳。天地之气化解开来,雷雨就会兴起,雷雨兴起则百果草木都破壳而出。解卦的时势太伟大了。
【注解】
解卦下坎上震,震为动,坎为陷,为险,内险而外动,所以说“险以动”;震动在外,则是“动而免乎险”。由“解利西南,往得众也”一语,可知解卦与蹇卦相同,是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来,亦即小过卦的九四如果往上成为九五(因而形成蹇卦),则有如九五进入坤卦之中(上卦因而成为坎卦),坤为众,所以说“往得众也”。不过,这句话说明解卦的背景与蹇卦相同,并未指出解卦本身的具体作为。
解卦的具体作为有二:一是“无所往,其来复吉”,是说小过卦的九三来到九二的位置,形成了解卦(椙),对九三而言是“乃得中也”。二是“有攸往,夙吉”,则是响应蹇卦彖辞所说的“利见大人,往有功也”,所以关键在于“夙”字,早些行动就可以像前面的蹇卦一样,“往有功也”。
“天地解”是指小过卦中的天位(五、上)与地位(初、二)之间,有两个阳爻相隔,互不往来;现在一变为解卦,则天地中的阴阳二气交感流通,有雷雨之象。解卦下坎上震,震为雷,坎为水,为雨。雷雨大作,万物复苏,百果草木皆“甲坼”。“甲”是种子的外壳,“坼”是裂开。解卦彰显了时势的重大意义。
【40 · 3】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yòu)罪。
【译文】
《象传》说:雷雨兴起,这就是解卦。君子由此领悟,要赦免过错,宽待罪犯。
【注解】
解卦下坎上震,震为雷,坎为雨,形成雷雨兴起的现象。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不再冻结,化解了困局,使万物重获生机。
“赦过宥罪”是给犯错之人再生的机会,但是须以解卦的时势为其前提,亦即,大难纾解之后,为之较宜。
【40 · 4】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译文】
初六。没有灾难。
《象传》说:处在刚柔交接的位置,理当没有灾难。
【注解】
进入解卦,初六开始展现化解险难的效果,亦即“无咎”。
解卦(椙)是小过卦(椵)的九三变成九二,使初六有九二可以上承,并形成阴爻阳爻相接的局面,更何况初六还有九四为其正应。
【40 · 5】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打猎抓到三只狐狸,获得黄色箭头,正固吉祥。
《象传》说:九二正固吉祥,是因为找到居中的路。
【注解】
九二是小过卦的九三与六二换位所成。到了二位,则属地,为田,亦即下田狩猎(田为猎)。古人以坎为狐(可参考未济卦的卦辞与初六爻辞)。九二之换位,造成两个互坎(初六、九二、六三;六三、九四、六五),其中三个阴爻(初六、六三、六五)为“三狐”。
九二在下卦坎,坎为弓轮,又在互离(九二、六三、九四),离为兵戈,合之则为“矢”;九二居下卦中位,黄为中色,所以说“得黄矢”。以上有获有得,乃因九二居中,上有六五正应,加以上下两个阴爻相从,所以“贞吉”。
【40 · 6】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译文】
六三。背着东西坐在车上,招来了强盗,正固有困难。
《象传》说:背着东西坐在车上,乃是难堪的举动。自己招来了匪寇,又能怪罪谁呢?
【注解】
六三是小过卦的六二与九三换位所成。在小过卦(椵),六二在下卦艮中,艮为背,为负;现在变为解卦的六三,则形成下卦坎,坎为多眚舆,所以说“负且乘”。并且,坎为盗,所以说“致寇至”。
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与上六无应,即使正固也是“吝”。乘车还背着东西,不但样子难看,也会引起强盗觊觎,出了状况要怪谁呢?
《系辞上》引申此爻之意。孔子说:“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40 · 7】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39蹇卦䷦
? 椘
【39 · 1】
? 椘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译文】
蹇卦。西南方有利,东北方不利。适宜见到大人,正固吉祥。
【注解】
蹇卦是下艮上坎,亦即“水山蹇”。《序卦》说:“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在睽卦的乖离之后,一定会出现艰难险阻,这也正是蹇卦的用意。睽卦(椗)与蹇卦(椘)互为“变”卦,亦即六爻皆变。蹇卦的覆卦则是下一卦解卦(椙)。六十四卦的顺序,大体上是遵守“非覆即变”的规则。
处于蹇卦,适宜顺守而不必冒进。西南为坤位,为和顺大地;东北为艮位,为大山险阻,所以说“利西南,不利东北”。此时需要大人来救助天下的难局,亦即守正以待,所以说“贞吉”。
【39 · 2】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蹇卦,就是困难,有危险在前面。看到危险而能停止,真是明智啊。蹇卦对西南方有利,是因为前往可以取得中位;对东北方不利,是因为道路困阻不通。适宜见到大人,是因为前往会有功劳。身当其位而正固吉祥,是为了导正邦国。蹇卦配合时势的运用方式太伟大了。
【注解】
蹇卦下艮上坎,坎为险,艮为止,上卦在前,下卦在后,所以说“险在前”以及“见险而能止”。能够如此判断并加以实践,实为明智。在困难中,才可彰显明智。
从“往得中也”一语,可知蹇卦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来,亦即小过卦的九四往上取得六五的位置,成为蹇卦(椘)的九五。至于“利西南”,还有另一种理解,就是小过卦的九四在互兑(九三、九四、六五)中,现在成为蹇卦的九五,在互离(九三、六四、九五)中;兑为西方之卦,离为南方之卦,合之则为“利西南”。并且,以柔弱和顺而言,离为中女,兑为少女,皆易相处,可以容纳蹇卦的难局。至于“不利东北”,则下卦艮即为东北方之卦,艮为山,更增加了险阻之势,所以说“其道穷也”。
接着谈到的“大人”、“当位”、“正邦”,都是针对九五而言。至于蹇卦的“时用”,则提醒人:唯有大的艰难考验,才能造就非凡功业。
【39 · 3】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译文】
《象传》说:山上面有水,这就是蹇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反省自己,修养德行。
【注解】
蹇卦下艮上坎,坎为水,艮为山,就是“山上有水”。山已构成险阻,再加上水的陷阱,可见其崎岖难行。
君子遇到困难,一定要首先省察自己,看看困境是否自己造成,或者思索如何化解难题。而根本做法则是“反身修德”。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又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39 · 4】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译文】
初六。前往有险难,回来有称誉。
《象传》说:前往有险难,回来有称誉,是因为应该等待。
【注解】
初六为蹇卦刚刚形成之时,本身为阴爻属柔,上无正应,并且一往上走就遇到互坎(六二、九三、六四),坎为险,所以说“往蹇”。
此时宜静不宜动,上进是“往”,不进则是“来”;这是“宜待”的阶段,初六能够处时待机,所以说“来誉”。
【39 · 5】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译文】
六二。君王的臣子遇到重重险难,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
《象传》说:君王的臣子遇到重重险难,终究没有责怪。
【注解】
六二与九五正应,九五为君,六二为臣。六二往上一看,两个互坎相连,一是六二、九三、六四,二是六四、九五、上六,所以说“蹇蹇”。
“匪”为非,“躬”为自己。六二不是为了自己而身陷险难,所以最后“无尤”。“无尤”是指不受别人责怪,也指自己没有责怪。六二以阴爻居柔位,可谓居中守正,是任劳任怨的忠臣。
【39 · 6】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译文】
九三。前往有险难,又返回来。
《象传》说:前往有险难,又返回来,是因为家中的人喜欢他。
【注解】
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处于可进可退之际。它有上六正应,所以有上进之心,但是,面临的是上卦坎,坎为险,亦即“往蹇”,所以又返回来。
九三之“内”为初六与六二这两个阴爻,有如家中臣妾。主人返回而家人欢迎,是“内喜之也”。
【39 · 7】
六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38睽卦䷥
? 椗
【38 · 1】
? 椗 睽(kuí)。小事吉。
【译文】
睽卦。对小事吉祥。
【注解】
睽卦是下兑上离,亦即“火泽睽”。《序卦》说:“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家人卦走到尽头,接着出现的是乖离,睽卦主旨在此。人生的聚散分合乃是事理之常,亲如家人亦不例外。
生物成长到一个阶段,就须发展自己独立的生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结合的力量较强,可以用礼教来约束。所以,睽卦对个人的事尚可称吉,是为“小事吉”;就社会整体或人类全体而言,则须存异求同,而不能让睽卦成为主流观念。
【38 · 2】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睽卦,火的活动是向上燃烧,泽的活动是向下流注。两个女儿一起住在家里,心意却不会一同进展。喜悦并且依附在光明上,柔顺者前进而往上走,获得中位又与刚强者应合,因此对小事吉祥。天与地分隔,但是化育的工作相同;男与女有别,但是爱慕的心意相通;万物各有领域,但是进行的活动相似。睽卦配合时势的运用方式太伟大了。
【注解】
睽卦下兑上离,离为火,兑为泽,两者活动方向相反,有如乖离。“二女同居”是指离为中女,兑为少女而言,两者有如姊妹,将来会嫁给不同的丈夫。古代女子以家庭为生活重心,自及笄(十五岁所行之成年礼)之后,就以出嫁为主要目标。
兑为悦,离为丽,为明,形成“说而丽乎明”。至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则显示睽卦由中孚卦(椳,第六十一卦)变来,亦即中孚卦的六四与九五换位,成为睽卦(椗)的六五,如此得五为中,又有九二之刚相应。阴爻称小,所以说“小事吉”。
睽隔乖离,在自然界与人间世都有因时而用的必要性。天地不分隔,如何天覆地载?男女若同性,如何繁衍子孙?万物千差万别,所展现的生存状况依然是大同小异的。
【38 · 3】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译文】
《象传》说:火在上面而泽在底下,这就是睽卦。君子由此领悟,要求同而存异。
【注解】
离为火,火性向上;泽为水,水性向下,两者动向相反而合为一卦,以此表示睽卦。
若以体用来说,则前述卦辞所论天地、男女、万物,为“体异而用同”,强调乖离是为了合作;而君子在此所领悟的,则是“体同而用异”,肯定合作而尊重差异。认清这两方面,更能明白变化之理。
【38 · 4】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译文】
初九。懊恼消失,丢失的马不必追寻,自己会回来。见到恶人,没有灾难。
《象传》说:见到恶人,是为了避开灾难。
【注解】
初九之“悔”,来自与九四无应,而同在下卦的九二与六三皆有正应。不过,既然在睽卦,本来即是乖离之象,所以这种悔是不必要的,亦即“悔亡”。
睽卦由中孚卦(椳)变来,初九原与六四正应,但是六四与九五换位形成睽卦之后,原先六四所在的互震(九二、六三、六四)消失,震为善鸣马,这是“丧马”;不过,换成睽卦(椗)之后,出现了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美脊马,这是“自复”。
在睽卦中,阴阳正应未必是好事,所以初九与九四不应,正好符合睽卦之旨。因此,初九见九四,反而“以辟咎也”。至于称九四为“恶人”,则是因为它在互坎(六三、九四、六五)中,坎为盗。
【38 · 5】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译文】
九二。在巷子中遇见主人,没有灾难。
《象传》说:在巷子中遇见主人,是因为尚未失去道路。
【注解】
九二居下卦之中,以阳爻居柔位;其正应在六五,而六五居上卦之中,以阴爻居刚位。两者皆是中而不正,在睽卦中相遇,只能局限于小巷,但可以“无咎”。
对九二而言,六五为君为主,二人相遇,是因为皆未失去中间这条道路。只是道路已成小巷罢了。
【38 · 6】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译文】
六三。看到车往前拉,牛却往后拖。车夫受过断发割鼻的刑罚,起初不好而最后有结果。
《象传》说:看到车往前拉,是因为位置不恰当。起初不好而最后有结果,是因为遇到刚强者。
【注解】
六三处境困难,它以阴爻居刚位,又有上下两个阳爻挡住去路,以致进退不得。它在互坎(六三、九四、六五)中,坎为曳马,为多眚舆,表示马拉着一辆遇难的车;它又在互离(九二、六三、九四)中,离在古代有做“牛”解之例,亦即有牛在后拖着。“曳”与“掣”都有拖、拉之意。它的“位不当”十分明显。
“天”是髡首,亦即断发之刑;“劓”是割鼻之刑。这一点要由中孚卦(椳)的变化来看。六三在中孚卦中,本身也在互艮(六三、六四、九五)中,艮为鼻,其上则为互巽(六四、九五、上九),巽为寡发人;现在一变而为睽卦,两象皆消失,成为去鼻断发之人。这样当然是“无初”了。至于“有终”,则是它本身在下卦终位,并且有上卦终位的上九作为正应。上九为阳爻,所以说“遇刚”。
【38 · 7】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
2025年7月15日 12:25 周二37家人卦䷤
? 椖
【37 · 1】
? 椖 家人。利女贞。
【译文】
家人卦。适宜女子正固。
【注解】
家人卦是下离上巽,亦即“风火家人”。《序卦》说:“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明夷卦谈的是从政做官所受的伤害,现在应该回归家庭,寻求安定。
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下,女子是家庭的主要角色,所以说“利女贞”。程颐说:“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者家正也,女正则男正可知矣。”
【37 · 2】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译文】
《彖传》说:家人卦,女子在家内有正当地位,男子在社会上有正当地位。男女都有正当地位,就合乎天地间伟大的道理了。一家人要有严格的领袖,所说的就是父母。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兄要像兄,弟要像弟,夫要像夫,妻要像妻,这样家道就会端正,端正了家庭,天下就会安定。
【注解】
家人卦下离上巽,内卦离有六二,外卦巽有九五,正是“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这也合乎天地阴柔与阳刚相互搭配的大道理。
“严君”是严格的君主,在家中则是主导家务的领袖,所指为“父母”。这种观念自古及今依然有效。“父母”并称,表示二人要同心协力。
“父父”等语,第一个“父”字指实际的父亲,第二个“父”字指理想的或标准的父亲。这是重要的名分观念,所以古人才会标榜理想人物作为表率。如果每个家庭都端正,天下怎能不安定呢?
【37 · 3】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译文】
《象传》说:风从火中生出,这就是家人卦。君子由此领悟,说话要有根据,行动要有常法。
【注解】
家人卦下离上巽,巽为风,离为火,所以说“风自火出”。火是内在有热有光,再向外发散。风则是助火向外延烧的利器,等于把一家之道推及天下。
“风自火出”,所以君子的言行都须有所本。“物”是不虚,有事实根据。“恒”是不改,有常法操守。
【37 · 4】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译文】
初九。家中做好防范措施,懊恼消失。
《象传》说:家中做好防范措施,是因为心意还未改变。
【注解】
“闲”是防范、戒备。“有”是语词,或作“于”解。初九以阳爻居刚位,勇于任事,开始要治家时,又有六四正应,所以“悔亡”。“悔”之一字最易在讲究情感的家人之间出现,所以早作防范是必要的。
开始时设下规矩,家人心意尚未受到外界影响。若是养成不良习气,再来改正就困难了。
【37 · 5】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
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
《象传》说:六二的吉祥,是因为柔顺并且随顺。
【注解】
“遂”是如愿以偿,在此是指随心所欲。六二在下卦,为家庭之内,又以阴爻居柔位,居中守正,代表妻子。“中馈”指家中饮食之事。六二在下卦离中,离为火;又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水;两者合观,则是水在火上,为料理饮食之象。
六二阴爻居柔位,有柔顺之德;上应九五,九五在上卦巽中,巽为随顺;所以六二“顺以巽也”。
【37 · 6】
九三。家人嗃(hè)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译文】
九三。家中有训斥之声,会带来懊恼及危险,但还是吉祥。若是妇女孩子放肆嬉笑,最终会有困难。
《象传》说:家中有训斥之声,表示尚未失去家庭的规矩。若是妇女孩子放肆嬉笑,则已经失去家庭的规矩了。
【注解】
“嗃嗃”为发怒训斥之声。“嘻嘻”为放肆嬉笑之声。九三以阳爻居刚位,治家易严不易宽。家人犯错,爱之深而责之切,怎能不加训斥?九三在下卦离中,离为目;又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水;目中之水为泪。这可以说是家人受到训斥而啼哭,也可以说是九三训斥家人而自己落泪。如此则家人之间即使有懊恼之事,甚至有伤害亲情的危险,但是依然“吉”。
若是九三放弃家庭的规矩,不再负起管教之责,则将出现“妇子嘻嘻”的现象,长此以往,最后将会陷入困境。九三为阳爻,应指父亲而言。
【37 · 7】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