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易经_傅佩荣

36明夷卦䷣

36明夷卦䷣

? 椕

【36 · 1】

? 椕 明夷。利艰贞。

【译文】

明夷卦。适宜在艰难中正固。

【注解】

明夷卦是下离上坤,亦即“地火明夷”。《序卦》说:“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进展难免有所损伤,所以接着出现明夷卦,意指光明受到伤害。《杂卦》说:“明夷,诛也。”是要诛灭光明,使之熄灭,结果则是黑暗。明夷卦与晋卦为正覆卦。

黑暗代表处境艰难,此时以正固为宜。程颐说:“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

【36 · 2】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译文】

《彖传》说:光明陷于大地之下,这就是明夷卦。内心文明而外表柔顺,以此承受大的灾难,周文王是这样做的。适宜在艰难中正固,是要隐晦自己的光明。面临内部的患难而能端正自己的志节,箕子是这样做的。

【注解】

明夷卦下离上坤,坤为地,离为火,为明,正是“明入地中”,黑暗得势。同时,下卦称“内”,上卦称“外”。离在内,为文明;坤在外,为柔顺;所以说“内文明而外柔顺”。这是乱世中的自处之道。

周文王有文明之德,既有文化修养,又有明辨之智,但是却以柔顺态度侍奉商纣王。即使如此,他还是被拘于羑里,险些丧命。

箕子为商纣王叔父,看见国内这种大乱,如何自处呢?“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最后在幸免于难之后,箕子还能指导周武王治国的道理。事见《尚书·洪范》。以上有关文王与箕子的事迹,可参考《史记·殷本纪》。

【36 · 3】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lì)众,用晦而明。

【译文】

《象传》说:光明陷于大地之下,这就是明夷卦。君子由此领悟,在治理众人时,要隐晦明智而使一切明白呈现。

【注解】

“夷”为“伤”,已如前述,但是“夷”也有隐没之意,有如太阳下山,光明隐没。

“莅众”为临众,亦即治理众人。“用晦”是以隐晦自己的明智与能力为方法。“而明”则是希望由此让一切明显展示出来。上位者若是精明苛察,则百姓无所不隐,反而难以发现真相。反之,上位者宽厚包容,不计小过,则百姓易于光明坦荡。

【36 · 4】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译文】

初九。在昏暗中去飞翔,垂下翅膀。君子要出行,三天不吃东西。有所前往,主人说出责怪的话。

《象传》说:君子要出行,理当不吃东西。

【注解】

明夷卦是“明入地中”,大地陷入昏暗。初九有动向,想要迅速离开,所以说“于飞”,亦即要去飞翔远扬,但是迫于时势而“垂其翼”,希望低调保命。由这句爻辞看来,明夷卦是由小过卦(椵,第六十二卦)变来,因为小过卦的彖辞说“有飞鸟之象”,亦即小过卦横看有如飞鸟张翼,现在九四成为初九,形成明夷卦(椕)。并且,“垂其翼”一语在帛书是“垂其左翼”,正合九四下到初九之象。

阳爻为君子,君子由四位来到初位,须过三爻,所以是“三日”。小过卦的九四在互兑(九三、九四、六五)中,兑为口,现在口象毁去,所以“不食”。兑为悦,悦象毁去,主人(六五)不悦,而“有言”(言亦来自口)责怪。“有言”是指有责怪之言。君子既然要出行离开,“有攸往”,也就不必在乎俸禄了。

【36 · 5】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译文】

六二。在昏暗中,伤到左股,用来拯救的马强壮,吉祥。

《象传》说:六二的吉祥,是由于随顺而有原则。

【注解】

就取象而言,又须回溯小过卦(椵)。在小过卦中,六二在互巽(六二、九三、九四)中,巽为“股”;现在九四下来成为初九,也形成了明夷卦(椕),“股”之象消失,并且是左边(九四)的变动,所以说“夷于左股”。现在变成明夷卦,六二在互坎(六二、九三、六四)中,坎为美脊马,为曳马,所以说“用拯马壮”。能获救援而逃离黑暗,所以“吉”。

六二的吉祥,是因为居中守正,能够顺从又有原则。

【36 · 6】

九三。明夷于南狩(shòu),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译文】

九三。在昏暗中,去南方狩猎,获得大首领,不可过于急切,要正固。

《象传》说:去南方狩猎的心意,是要大有收获。

【注解】

九三阳爻居刚位,又在下卦终位,既有动向又心存光明,可以付诸行动。它在下卦离中,离为南方,而明夷卦(椕)之中有小的师卦(棪,第七卦),亦即从明夷卦的六二往上到上六,为小的师卦。师卦有战争之意。古人所谓的“狩猎”可以兼指战争而言,所以说“南狩”。周武王在盟津与诸侯会合,最后革命成功。以地理位置而言,商纣王在河南,周武王从陕西过来,也符合“南狩”之说。

“得其大首”,“首”所指为上六,居上卦坤最高位,必须为“明夷”负责。九三与上六正应,中间没有刚爻相阻,可以直取上六,亦即“乃得大也”。但是,上卦坤为众,不可能接受一夕变天的事实,所以说“不可疾,贞”。

【36 · 7】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

35晋卦䷢

35晋卦䷢

?

【35 · 1】

? 椔 晋。康侯用锡马蕃(fán)庶,昼日三接。

【译文】

晋卦。安邦的诸侯受赏众多车马,一日之内获天子接见三次。

【注解】

晋卦是下坤上离,亦即“火地晋”。《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大壮卦有“止”意,现在则到了进展的时刻。《杂卦》说:“晋,昼也。”其象为“明出地上”,有如白日,适宜行动。

“康侯”,“康”为安,亦即能安定国家的诸侯,也可以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用”为接受、享用。“锡”为赐。“马”指车马。“蕃”为盛。“庶”为众。“昼日”为一日。“三接”为获天子三次接见。古代诸侯来朝,天子有三礼待之,就是接见、设宴与慰劳。一日之内完成,可见诸侯受宠之深。

【35 · 2】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译文】

《彖传》说:晋卦,是进展的意思。光明出现在大地的上方,顺从而依附于大的光明。柔顺者前进而往上走,因此安邦的诸侯受赏众多车马,一日之内获天子接见三次。

【注解】

晋卦下坤上离,离为火,为“明”,坤为地,亦即“明出地上”。这个“明”还是大明,因为离为“日”,乃是太阳普照大地,大放光明之象。坤为顺,离为丽,所以说“顺而丽乎大明”。

由“柔进而上行”一语,可知晋卦由观卦(棾,第二十卦)变来,亦即观卦六四与九五换位。“康侯”面对天子,为柔顺者,由于有功而在此获得荣耀晋升。

【35 · 3】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译文】

《象传》说:光明出现在大地的上方,这就是晋卦。君子由此领悟,要自己彰显光明的德行。

【注解】

“晋”的意思是“进”,同时又取象于“明出地上”,可见这种进展是参考旭日东升,有光明才可升进之意。

君子把握这个卦象,要“自昭明德”。“昭”是昭明、彰显。“明德”是光明的德行。问题是,明德是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培育的?若是天生固有,何以会受到人欲蒙蔽以致需要“自昭”?人欲难道不属于人性?但是,若是后天培育,则如何判断其为“明德”?又如何可能“自昭”?这些问题在《系辞》的相关部分会作进一步探讨。

【35 · 4】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译文】

初六。进展的样子,拥挤的样子,正固吉祥。未受信任,宽裕,没有灾难。

《象传》说:进展的样子与拥挤的样子,是因为独自走在正路上。宽裕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尚未接受任命。

【注解】

初六居全卦底部,在晋卦中自然力求进展,甚至出现拥挤的情况。“摧”为拥挤。但是前面还有两个阴爻,并且面临了互艮(六二、六三、九四),艮为止,所以要强调“贞吉”。但是初六在晋卦中,本来就应该往上走,所以说它“独行正也”。

“罔孚”是因为初六位阶太低,尚未受到上层信任。初六虽有九四正应,但是九四是由观卦的九五下来的,把自己的位置给了原先的六四,所以无法顾及初六,亦即初六“未受命也”。此时不如“裕”,以待时机,可以“无咎”。

【35 · 5】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译文】

六二。进展的样子,忧愁的样子,正固吉祥。从王母那儿蒙受这样的大福。

《象传》说:蒙受这样的大福,是因为居中守正。

【注解】

六二在“晋如”时,还会“愁如”,是因为它以阴爻居柔位,又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中,艮为止,所以进展之心不强。并且,六二面临互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加忧,所以表现为“愁如”。结果则是“贞吉”。

“受兹介福”之“兹”为此,应指卦辞所谓的宠遇。“介”为大。“王母”是指居尊位的六五,阴爻居君位,所以称“王母”。“王母”亦指祖母,如此则“康侯”可以指康叔,而不违背卦辞以天子之名所赐的厚赏。其所以能如此,则是因为六二“中正”。

【35 · 6】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译文】

六三。众人答应追随,懊恼消失。

《象传》说:众人答应追随的心意,是要往上前进。

【注解】

“允”为允从。六三在下卦坤中,坤为众;六三居上位,所以得到众人允从。所以即使处于互坎(六三、九四、六五)中,也无忧悔。

本卦肯定“柔进而上行”,所以下坤三爻皆有“上行”之志。六三还有上九正应,更能得心应手。

【35 · 7】

九四。晋如鼫(shí)鼠,贞厉。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译文】

九四。进展像梧鼠一样,正固会有危险。

...

34大壮卦䷡

34大壮卦䷡

? 椓

【34 · 1】

? 椓 大壮。利贞。

【译文】

大壮卦。适宜正固。

【注解】

大壮卦是下乾上震,亦即“雷天大壮”。《序卦》说:“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退避到一定程度,就须转而走向“大壮”。《杂卦》说:“大壮则止,遁则退也。”遁卦是阳爻向上退避,大壮卦则是阳爻发展到应该停止的阶段,所以说“利贞”。

大壮卦与遁卦是一组正覆卦,也在十二消息卦之中。其象为四阳爻在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此时对阳爻而言是最佳状态,所以说“止”。因为再上行一步就是夬卦(検,第四十三卦),阳爻过盛而即将陷入另一循环周期。

【34 · 2】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大壮卦,是说大的一方壮盛。刚强者还能行动,所以壮盛。大壮卦适宜正固,是大的一方为正。守正而能大,就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大壮卦由下乾上震所组成,四阳爻在下,阳爻称“大”,所以说“大者壮也”。震为动,乾为刚,为健;刚强者行动健劲,所以壮盛可观。

在阳爻壮盛的情况下,有如君子居位得势,所以“利贞”。由“正大”可以明白天地的实情:天地之大在于无不覆载,天地之正在于无所偏私。人若守正能大,则合乎天地之道。

【34 · 3】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译文】

《象传》说:雷在天的上方,这就是大壮卦。君子由此领悟不合礼仪的事都不要进行。

【注解】

大壮卦下乾上震,震为雷,乾为天,就是“雷在天上”。雷在天上,自然声威壮大,遍及天下每一角落,谁敢不戒慎恐惧?

“履”是脚步、履行、实践。《论语·颜渊》中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说法,与此可以对照。

【34 · 4】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译文】

初九。强壮在脚趾上,前进会有凶祸,但仍有信实。

《象传》说:强壮在脚趾上,它的信实会走到尽头。

【注解】

初九居全卦底部,所以说“趾”;又在下卦乾中,充满强劲的动力,是为“壮于趾”。但是大壮卦以“止”为要,所以说“征凶”。

初九之“孚”来自它要继续推动阳爻上进,既有信心,也想实地去做;但是这种信实上无正应,并且全卦再向上走就将进入夬卦,反而将使阳爻陷于盛极转衰的困境,所以说“其孚穷也”。

【34 · 5】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译文】

九二。正固吉祥。

《象传》说:九二正固吉祥,是因为居于中位。

【注解】

九二以阳爻居柔位,躁进之志稍缓,又在下卦之“中”,并且上有六五正应。居中位而行中道,可以做到“贞吉”。

九二虽在下卦乾中,但全卦为大壮卦,仍以止住为宜,所以要“贞吉”。

【34 · 6】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dī)羊触藩,羸(léi)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译文】

九三。小人仗恃的是强壮,君子凭借的是蔑视,正固会有危险。公羊冲撞藩篱,卡住了羊角。

《象传》说:小人仗恃的是强壮,君子就只能蔑视了。

【注解】

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又在下卦乾中,可谓十分强壮。小人乘势而“用壮”,君子所蔑视的不只是小人的做法,也可能因为身居壮势而轻忽外物。此时想要正固也不可得,所以说“贞厉”。“罔”为无,视之如无一物,亦即蔑视之意。

以取象而言,九三在互兑(九三、九四、六五)中,兑为“羊”。“羝羊”为大角公羊。震为诸侯,为天子屏藩,引申为藩篱。本卦从九三到上六皆涉及“藩”,显然是以震卦为“藩”。九三再怎么冲撞,也在上卦震之下,过不了这一关。不仅如此,还会“羸其角”。“羸”为缠绕、困住之意。依此爻所云,君子即使不用或蔑视“壮”,仍然会陷于进退不得的困境。

【34 · 7】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译文】

...

33遁卦䷠

33遁卦䷠

?

【33 · 1】

? 椑 遁。亨。小利贞。

【译文】

遁卦。通达。小的一方适宜正固。

【注解】

遁卦是下艮上乾,亦即“天山遁”。《序卦》说:“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恒卦以恒久为其主旨,到了下一步则是退让,以便再度进取。这是《易经》屈伸往来的常理。

遁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配合节气来看,是夏历六月,阴气发展已具规模,阳气有向上退避的趋势。阳爻代表君子,《易经》立言多由君子角度,所以说“遁”。

天地之间阴阳不断消长,只要有往来就可以说“亨”。“小利贞”的“小”是指阴爻,阴爻在此有渐长之势,适宜正固而不宜躁进。这也是由君子的角度所作的判断。

【33 · 2】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遁卦通达,是说退让就可以通达。刚强者坐在恰当的位置上又有应合,是说要随着时势而运行。小的一方适宜正固,是说要渐渐发展再成长。遁卦顺应时势的意义太伟大了。

【注解】

君子明白进退之理,有时退让或避开,反而可以通达。但是这并不表示完全放任不管。

本卦下艮上乾,阳爻居九五大位,又有六二阴阳正应,可见情形仍在阳爻掌握之中。但是观察大的趋势,则知阳消阴长,应该采取“遁”的作为了。“小利贞”,则是希望阴爻“浸而长”,不宜逼人太甚。

“遁之时义”,是提醒人居安思危,在鼎盛时也要考虑功成身退。

【33 · 3】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译文】

《象传》说:天的下方有山,这就是遁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疏远小人,不去憎恶他们,但要严肃以对。

【注解】

遁卦下艮上乾,乾为天,艮为山,亦即“天下有山”。天本在山之上,但其阳气继续上升,有如试图隐遁;另一方面,山之高耸虽有所止(艮为止),但有逼退天的气势,所以形成此卦。

君子眼见小人逐渐得势,由此明白人间正道亦有消长,所以先求明哲保身。远离小人,不必憎恶太甚,但要不假辞色,严守分际。孔子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正可与此互相参照。

【33 · 4】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译文】

初六。退避时居后尾随,有危险。不可以有所前往。

《象传》说:退避时居后尾随会有危险,不前往又有什么灾祸呢?

【注解】

初六在遁卦初位,《易经》以“上”为首,以“初”为尾,所以说“遁尾”。退避时走在后面,表示见机太晚,身陷险境,“勿用有攸往”。

初六以阴爻处初位,性格温和而地位卑微,还算容易收敛隐藏,即使上有九四正应,“不往何灾也”?

【33 · 5】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译文】

六二。用黄牛皮制成的绳子捆住,没有人能够解开。

《象传》说:用黄牛皮制成的绳子捆住,是为了固守心意。

【注解】

六二代表阴爻上升的气势,但是它位处中正,上又有九五正应,必须安定不动。“执”为捆缚。“革”为皮。在此是指黄牛的皮所制成的皮绳或皮带。“胜”为能够。“说”为脱。这种坚定的心意以“执用黄牛”充分表达出来。

就取象上来说,“黄”为中色,符合六二的位置;“牛”是坤卦,亦即六二再向上走一步,就将使下卦成坤。六二仍在下卦艮中,艮为皮肤,符合“革”意;六二在互巽(六二、九三、九四)中,巽为绳直,同时艮为止,为手;这些象合起来,正是“执之用黄牛之革”。至于这种“固志”的理由,则是为了配合九五的愿望。

【33 · 6】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译文】

九三。系住退避,出现疾病与危险。蓄养奴仆侍妾,吉祥。

《象传》说:系住退避的危险,是因为有疾病而疲累。蓄养奴仆侍妾的吉祥,是因为不可能办成大事。

【注解】

九三面临底下两个阴爻的进展,必须稳住阵脚。“系”,捆缚之意。九三居下卦之终,又上无正应,所以力不足而“有疾厉”。

九三位处艮卦,艮为少男,代表臣妾。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在阻挡不住退势时,放弃办“大事”的念头,还可退而自保,照顾家人,所以说“畜臣妾,吉”。

【33 · 7】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pí)也。

...

32恒卦䷟

32恒卦䷟

? 椏

【32 · 1】

? 椏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译文】

恒卦。通达,没有灾难,适宜正固。适宜有所前往。

【注解】

恒卦是下巽上震,亦即“雷风恒”。《序卦》说:“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咸卦描述男女感应,推及夫妇之道;在迅速引发情感之后,接着要考虑的是长久维持,所以出现了恒卦。咸卦与恒卦是一对正覆卦。

恒卦下巽上震,震为长男,巽为长女。长男在长女之上,符合古人男尊女卑的观念,为夫妇居家的常道。值得留意的是,为了守恒,必须“贞”,也必须“有攸往”。换言之,恒有不易之恒,也有不已之恒。正如“易”有不易与变易的双重意义。宇宙万物皆有各自的恒常规律,同时也都应时顺势向前变化发展。人间的关系也有类似的情况。

【32 · 2】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恒卦,就是长久的意思。刚强者上去而柔顺者下来。雷与风相互配合,随顺而行动,刚强者与柔顺者都能上下应合,这就是恒卦。恒卦通达,没有灾难,适宜正固,是要长久走在自己的路上。天地的运行法则,是有恒长久而不停止的。适宜有所前往,是因为终结之后会有新的开始。日月依循天时,才能长久照明;四季变迁推移,才能长久形成;圣人长久保持自己的正道,才能教化成就天下的人。观察这种恒久现象,就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由“刚上而柔下”一语,可知恒卦由泰卦(棯,第十一卦)变来,亦即泰卦的初九与六四换位,使得原本平衡稳定的局面又出现新的契机,亦即六爻皆为阴阳相应。本卦下巽上震,震为雷,巽为风,是雷风搭配的形势。震为动,巽为风,为随顺,有随顺而行动之意。

以“天地之道”而言,“利贞”是指“恒久而不已”,“利有攸往”是指“终则有始”。此一见解完全合理。在自然界是守常能变,在人间世则有赖于圣人的智能与作为,由此化成天下。因为人道也须守常能变,亦即“守经达权”,否则无以化成。最后,正如咸卦,我们也可以由恒卦看出天地万物的真实状况。

《系辞下》并观复卦与恒卦,指出:“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又说:“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道德修养必须有本有固,既须从细微处分辨善恶,也须在常与变中实践而永不满足。

【32 · 3】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译文】

《象传》说:雷与风相互配合,这就是恒卦。君子由此领悟,要立身处世不改变自己的正道。

【注解】

“雷风”为“恒”,因为“雷”在天上,“风”在地上,这是长久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不是静止式的恒久,而是动而能顺,以致恒久。

君子“立不易方”,“方”指正道而言。

【32 · 4】

初六。浚(jùn)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译文】

初六。深入追求恒久,正固会有凶祸,没有任何适宜的事。

《象传》说:深入追求恒久会有凶祸,是因为一开始就追求得太深。

【注解】

“浚”为深入挖掘。恒卦初六位居全卦底部,又在三个阳爻之下,所以说它“浚恒”。如此虽然可以正固,但是却忽略了九四的正应,以致守常而不知变,成为“凶”。

初六如果想要响应九四,也将困难重重,因为中间有两个阳爻阻隔,并且九四为震卦之始,充满上进的动向,未必会带领初六变化。所以又说它“无攸利”。这种“凶”来自于初六一开始就执著于恒久,以致泥足深陷了。

【32 · 5】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译文】

九二。懊恼消失。

《象传》说:九二懊恼消失,是因为能够长久保持中道。

【注解】

九二之“悔”,来自阳爻居柔位,不正,不正则难以恒久。不过,《易经》谈到“位”时,中优于正,所以“悔亡”。

九二本身居下卦之“中”,又有六五正应,使它可以稳定而长久地居于中位。居中位者代表行中道,不致有“悔”。

【32 · 6】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

九三。不能恒守德行的人,常常会受到羞辱,正固会有困难。

《象传》说:不能恒守德行的人,无处可以容纳他。

【注解】

九三在下卦巽中,巽为进退,为不果,并且,巽为风而易随顺,所以,在九三以阳爻居刚位,充满动力的情况下,“不恒其德”是不难理解的。“或”是或许、有时、常常之意。“承”是受。如此无恒而受到羞辱,也是情理之常。何处可以容纳这样的人呢?至于“贞吝”,则是说九三处在它的位置上,亦即介于雷动与风顺之间,即使正固也会受到非议。由此可知守恒能变的困难了。

《论语·子路》引述这段爻辞:“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是《论语》中孔子唯一谈到《易经》内容的资料,而孔子的用意是要强调理性思考胜于占卜求福。

【32 · 7】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

31咸卦䷞

31咸卦䷞

? 椌

【31 · 1】

? 椌 咸。亨,利贞。取女吉。

【译文】

咸卦。通达,适宜正固。娶妻吉祥。

【注解】

咸卦是下艮上兑,亦即“泽山咸”。《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人间由夫妇一伦开始构成,所以咸卦先谈夫妇之道,接着就是讲求长久的恒卦。

《易经》分为上经与下经,上经为前三十卦,下经由咸卦到未济卦,共三十四卦。程颐说:“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不过,上下二经仍是一个整体,正如人间也在自然界里,只是多了人文特质而已。

咸卦下艮上兑,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皆纯洁而多情易感,相处之际,“亨”。情感最需正固,所以“利贞”。“取”为娶。“女”指以女为妻。上喜悦而下笃实,“吉”。

【31 · 2】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传》说:咸卦,就是感应的意思。柔顺者上去而刚强者下来,阴阳二气相互感应才结合在一起。稳定而喜悦,男方以谦下态度对待女方。所以通达而适宜正固,娶妻吉祥。天地相互交感流通,万物才得以变化生成,圣人感化人心,天下才会祥和太平。观察这种感应现象,就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注解】

“咸”为感应之意。《杂卦》说:“咸,速也;恒,久也。”男女之感应是快速而直接的,有如自然形成,但是必须配合下一卦恒卦,以求其长久。

由“柔上而刚下”一语,可知咸卦由否卦(棲,第十二卦)所变成,亦即否卦六三与上九换位,化解否卦上下隔绝的情况,使“二气感应以相与”,形成六爻皆有正应的难得现象。咸卦下艮上兑,兑为悦,艮为止,所以说“止而说”。少男在下,表示男子主动示意,符合古代社会的要求,所以“亨利贞”,然后就“取女吉”了。

接着,分别叙述自然界与人间世。自然界是由天地交感而化生,人间世的和平则须靠圣人“感人心”才能达成。“感人心”的“感”字,有感应、感动、感化之意。“天地万物之情”的“情”,是“实”的意思。

【31 · 3】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译文】

《象传》说:山上有沼泽,这就是咸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以谦虚态度接纳别人。

【注解】

咸卦下艮上兑,兑为泽,艮为山,亦即“山上有泽”。山虽高耸,却能空出一片地方容纳沼泽;沼泽的水可以滋润养育山上众物。两者搭配得宜,可谓自然感应。

君子在德行、知识、能力方面都高人一等,仍然应该“以虚受人”,先接纳百姓,再推行政教,才可化民成俗,天下和平。

【31 · 4】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译文】

初六。感应到脚的拇指。

《象传》说:感应到脚的拇指,是因为心意在外面。

【注解】

初六居全卦初位,在下为足,有如人的脚趾受到感应。“拇”是脚的大拇指。此时感应最浅,还不足以付诸行动。

初六与九四阴阳正应,心意是要向外卦前进,所以说“志在外也”。

【31 · 5】

六二。咸其腓(féi),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译文】

六二。感应到小腿肚上,有凶祸,安居就会吉祥。

《象传》说:虽有凶祸,但安居就会吉祥,是因为顺应就没有灾害。

【注解】

“腓”为小腿肚。六二在互巽(六二、九三、九四)中,巽为“股”,“股”的下方为“腓”。“腓”本身处在下足与上股之间,有感应也动弹不得。六二恰好有九五正应,有动象而不可得,所以说“凶”。

六二在下卦艮中,艮为止。以阴爻居柔位,又能守中而止,顺从这些条件而安居,则是“顺不害也”,甚至化险为夷,有“吉”。

【31 · 6】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译文】

九三。感应到了大腿,控制住跟随的动作,前往会有困难。

《象传》说:感应到了大腿,也是不能安处的。心意是要跟随别人,但是却被下方控制住了。

【注解】

九三在互巽(六二、九三、九四)中,巽为“股”,所以说“咸其股”。九三阳爻居刚位,又有上六正应,动性极强,是“亦不处也”。其次,巽为风,为随顺,但是下卦为艮,艮为止,表示这种随顺被阻止了,所以说“往吝”。

股要“随人”,奈何下卦是止,亦即它受到足与“腓”的控制。光靠股是无法成行的。

【31 · 7】

九四。贞吉悔亡,憧(chōng)憧往来,朋从尔思。

...

30离卦䷝

30离卦䷝

? 椊

【30 · 1】

? 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译文】

离卦。适宜正固,通达。畜养母牛,吉祥。

【注解】

离卦是下离上离,“离为火”。《序卦》说:“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在坎陷中一定要有所依附,“离”就是附丽、依附之意。火本身不能独存,必须有所附丽才可显示。既然有所依附,就以“利贞”而“亨”。

“牝牛”为母牛。牛的本性是温顺的,母牛更是如此。对于强调依附的离卦而言,“畜牝牛”十分恰当,所以“吉”。就卦象来说,单卦的离(楀)是二阳拱着一阴,一阴得自于坤,坤为牛,在柔位则为母牛。上下皆为母牛,有畜养之象。古代也有直接说“纯离为牛”者,可供参考。

【30 · 2】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

《彖传》说:离卦,就是附丽的意思。日月附丽在天上,百谷草木附丽在地上。以双重光明来附丽于正道,就可以教化成就天下人。柔顺者附丽于居中守正的位置,所以通达,因此畜养母牛是吉祥的。

【注解】

离为火,依物而燃并且放出光明。万物无不有所依附,连日月也不例外。古人的宇宙观局限于天与地之间,如果追问天地依附什么,则只能推到一个无以名状的“太极”(《系辞上》)。

离为火,为明,双离则是“重明”。就人间而言,不能只求活着,还要考虑如何活,亦即要“丽乎正”。唯有光明可以照见正义,由此“化成天下”。本卦两个柔爻处在“中正”(六二为中正,六五为中)的位置,所以说“亨”。

【30 · 3】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文】

《象传》说:光明重复升起,这就是离卦。大人由此领悟,要代代展现光明来照耀四方百姓。

【注解】

离卦是二明重叠,象征光明重复升起。“作”是起来。“大人”以德行而言,是指圣人,以地位而言,则指君王。

“继明”是承续前人的光明,使之代代相传,否则无以教化百姓。每一代的政治领袖都要负起这样的责任。

【30 · 4】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译文】

初九。脚步中规中矩。采取恭敬态度,没有灾难。

《象传》说:脚步中规中矩的恭敬态度,是为了避开灾难。

【注解】

初九在全卦下位,所以用“履”(鞋子、步履、行走之意)。“错然”是交错而有序的样子,有如“文明”的“文”字。

初九以阳爻居刚位,有向前走去的动力,如果贸然行动将难免遇“咎”。因此要“敬之”,“敬”有恭敬而谨慎之意。“辟”为避。

【30 · 5】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

六二。黄色的附丽,最为吉祥。

《象传》说:黄色的附丽最为吉祥,是因为获得居中之道。

【注解】

六二居中得正,等于有了黄色的附丽。“黄”是中色。古人以五行配合方位及颜色,亦即:木在东方,为青色;火在南方,为红色;金在西方,为白色;水在北方,为黑色;土在中间,为黄色。黄色居中,最为尊贵。在离卦六二,则为“黄离”,表示美好的文明,“元吉”。

六二阴爻居柔位,上下有阳爻守护,并且处在下卦的离中,可以光而不耀、长明不灭,确实“得中道也”。

【30 · 6】

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译文】

九三。太阳西斜的附丽。不能敲着瓦盆唱歌,就会发出垂老之人的哀叹,有凶祸。

《象传》说:太阳西斜的附丽,怎么会长久呢?

【注解】

九三居下卦离之终位,有如光明将尽。“日昃”是太阳西斜将落。这时附丽的景观有何象征意味?“鼓缶而歌”表示乐天知命,随遇而安。但是九三阳爻居刚位,难以就此认命,奈何大势已去,只能发出“大耋之嗟”。“耋”是八十老人。“嗟”是嗟叹。

离为明,九三居下卦终位,有如日薄西山,光明“何可久也”?

【30 · 7】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译文】

...

29习坎卦䷜

29习坎卦䷜

? 椉

【29 · 1】

? 椉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译文】

习坎卦。有诚信。因为内心而通达,行动表现了上进。

【注解】

习坎卦是下坎上坎,重坎。“习”为重,“坎”为水。《序卦》说:“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大过卦有行动过当之意,也有顺利通过之意,所以接着是代表险阻的坎卦。八个重卦中,只有坎卦称为“习坎”。程颐说:“习谓重习,它卦虽重,不加其名,独坎加习者,见其重险,险中复有险,其义大也。”

本身相重的卦称为纯卦,在《易经》中共有八个,依其出现顺序为:乾、坤、习坎、离、震、艮、巽、兑。程颐说:“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上下皆顺,震威震相继,巽上下随顺,坎重险相习,离二明继照,艮内外皆止,兑彼己相悦。”

“有孚”,阳爻居中位,表示内在有诚信。“维心亨”,维为唯,有因为之意;内心真诚才可通达。“行有尚”一语,显示本卦是由临卦(棽,第十九卦)变来,亦即临卦初九与六五换位,成为九五,是为上进。

【29 · 2】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习坎卦,它就是重重险阻。水流动而不满盈,行动有险阻而不失信。因为内心而通达,正是由于刚强者居于中位。行动表现了上进,是说前往会有功劳。天象的险阻,是没有办法跨越的。地理的险阻,是山川丘陵。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自己的国家。险卦的时势作用太伟大了。

【注解】

坎为水,为陷,“习坎”为重重陷阱。水重复在流动,所以“不盈”,因为盈则止;并且,流水不腐,流水使物常新,永不失去原貌,有如坚定守信。合之则为“行险而不失其信”。

坎卦阳爻居中,上下二阴爻,是“刚中”而“有孚”,说明“维心亨”。“往有功”,“往”是由下卦前往上卦,所以指初九到了九五,正好配合“行有尚”。

“天险”是天象的险阻,包含自然规律的运行在内。“不可升”是不可逾越。“地险”指地理形势的阻碍。王公所设的是“人险”,包括国家的政教制度等。不知习坎卦的“险”而预作防范,才是真正处于险境。

【29 · 3】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文】

《象传》说:水连续不断流过来,这就是习坎卦。君子由此领悟,要不断修养德行,熟习政教之事。

【注解】

“洊”为重叠、连续之意。坎为水,水流不止,即成此卦。由此可以聚为江河海洋,全在其不舍昼夜。

君子所得的启示是“常德行”,亦即要择善而固执之,以变化气质,成就不凡的人生。“习教事”,“习”有练习以求熟练之意;不习教事,则无法化民成俗。

【29 · 4】

初六。习坎,入于坎(dàn)。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文】

初六。在重重险阻中,掉入陷阱。有凶祸。

《象传》说:在重重险阻中掉入陷阱,是迷失道路造成的凶祸。

【注解】

初六在双坎之下。“”是坎中之坎。情况之“凶”,不言可喻。

初六为阴爻居刚位,本身柔弱又上无应援,此为“失道”,所以“凶”。

【29 · 5】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文】

九二。坎陷中出现险阻,求取小的会有收获。

《象传》说:求取小的会有收获,因为尚未从中间离开。

【注解】

九二在下坎中,难免遇到险阻。不过,它有初六来承比,是求小而有得。“小”可以指阴爻初六,也可以指收获大小之“小”。

九二居中,但是也陷于二阴爻之中间,上无应援,所以未能离开困境。只能“求小得”,而无法求大得。

【29 · 6】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

六三。来去都是险阻,险难还到处遍布。掉入陷阱,不可有所作为。

《象传》说:来去都是险阻,终究没有功劳。

【注解】

“来之”是来与往。六三以阴爻居刚位,有动象,但是上下皆坎,往上往下都是险阻,几乎满地都是陷阱。“枕”为铺垫,引申为满地之意。在这种处境中,只好“勿用”。

六三下乘九二,诸事不顺,上无应援又成事不足,所以“终无功也”。

【29 · 7】

六四。樽酒簋(guǐ)贰,用缶,纳约自牖(yǒu),终无咎。

...

28大过卦䷛

28大过卦䷛

? 椈

【28 · 1】

? 椈 大过。栋桡(náo)。利有攸往,亨。

【译文】

大过卦。栋梁弯曲,适宜有所前往,通达。

【注解】

大过卦是下巽上兑,亦即“泽风大过”。《序卦》说:“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养育有成,才可以行动,一行动就可能过当。

大过卦没有覆卦,因为整个卦倒过来并无差异,它只有变卦(各爻皆变),亦即成为颐卦(椇,第二十七卦)。像这种没有覆卦而只有变卦的例子,共有四组。另外三组是:乾(第一卦)与坤(第二卦),习坎(椉,第二十九卦)与离(椊,第三十卦),中孚(椳,第六十一卦)与小过(椵,第六十二卦)。

大过卦阳盛于阴,但是二阴分居上下,有如房屋栋梁的两端都不稳,有崩塌之兆,所以用“栋桡”描述。阳爻代表君子,君子势盛则“利有攸往”,并且“亨”。

【28 · 2】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大过卦,大的方面势力过当。栋梁弯曲,是因为首尾两端太过柔弱。刚强者过盛却能守中,行动顺利而和悦,适宜有所前往,可以通达。大过卦随顺时势,真是伟大啊。

【注解】

“大者过也”,阳爻称大,阴爻称小,所以这是指阳爻过多而言。相对于此,小过卦(椵)就是“小者过”(参看第六十二卦)。“本末弱也”,“本”是指在下的初六,“末”是指在上的上六。相对于阳爻,阴爻为弱,如此将使“栋桡”。本卦应该横着看,因为栋梁是架在屋子上方的。而所谓初六与上六,虽说是“本末”,其实是左右两端。中间四阳爻有如一根粗木栋梁。

刚爻过半,却能守住中位(九五与九二),所以处在下巽上兑的格局中,巽为风,为顺利,兑为悦,成为“巽而说行”。最后,大过卦的“时”是什么?是处在危急时刻,应该懂得如何自处。程颐说得十分积极:“大过之时,其事甚大,故赞之曰大矣哉。如立非常之大事,兴不世之大功,成绝俗之大德,皆大过之事也。”

【28 · 3】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

《象传》说:沼泽淹没了树木,这就是大过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坚定不移而无所畏惧,避世隐居而毫无苦闷。

【注解】

大过卦下巽上兑,兑为泽,巽为木,所以说“泽灭木”。应用在人间,这显然是个危机时代,天下即将大乱。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就看君子如何自处了。

君子学到的心得是:“独立”而“不惧”,“遁世”而“无闷”。能有这种不惧与无闷的修养,才可能进而成就程颐所谓的大事。

【28 · 4】

初六。藉(jiè)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译文】

初六。用白色茅草垫在底下,没有灾难。

《象传》说:用白色茅草垫在底下,是因为柔弱者处在下位。

【注解】

初六在下卦巽中,巽为木,为白,初六又是柔爻,所以用“白茅”为喻。“藉”为垫。“白茅”是白色茅草。古人垫白茅,是要在上面摆设祭品,表示慎重与虔诚。“柔在下”时,如此自可“无咎”。

《系辞上》引孔子的话说:“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28 · 5】

九二。枯杨生稊(tí),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译文】

九二。干枯的杨树长出新的枝叶,老头子获得少女为妻,没有不适宜的事。

《象传》说:老头子以少女为妻,是走过之后再来相识。

【注解】

大过卦阳气过盛,阳爻需要阴爻来调和,九二上无对应,只能回顾初六,以求阴阳相合,所以说它“过以相与”,并且是“老夫女妻”的情况。

九二居中,又有初六相承比,充满生机,所以说它“枯杨生稊”。“稊”为荑,是树木新生的枝叶。九二在下卦巽中,巽为木,为高,所以用杨树为喻。“老夫女妻”仍可生育,有如“枯杨生稊”,所以“无不利”。

【28 · 6】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译文】

九三。栋梁弯曲,有凶祸。

《象传》说:栋梁弯曲而有凶祸,是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帮助。

【注解】

九三与九四在全卦中间,所以都以“栋”为象。九三以阳爻居刚位,正犯了大过卦“刚过”的大忌,所以说它“栋桡”。栋梁弯曲,则屋顶随时会崩塌下来,所以“凶”。

九三虽有上六正应,但是在大过卦中,是“本末弱也”的局面,上六根本帮不上忙,所以说它“不可以有辅也”。

【28 · 7】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

27颐卦䷚

27颐卦䷚

? 椇

【27 · 1】

颐(yí)。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译文】

颐卦。正固吉祥。观察养育状况,自己求取食物。

【注解】

颐卦是下震上艮,亦即“山雷颐”。《序卦》说:“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积蓄之后,就要养育,使其顺利发展。

“颐”在脸上是指口与下巴的部分;由卦象看,则是一张嘴,等着吃东西。所以,“颐”是养,由口腹之养,推及养身、养德、养人与养于人。既然是养,自然以“贞”为“吉”。

“口实”是指口中装的食物,“自求口实”有自力更生之意,如此合乎正道。

【27 · 2】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颐卦,正固吉祥。养育合乎正道,就会吉祥。观察养育状况,是要观察他所养育的对象。自己求取食物,是要观察他如何养育自己。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贤人,从而养育所有百姓。颐卦随顺时势,真是伟大啊。

【注解】

人生在世,无不有所养育。观察一个人,有两个方法:一是看他养育什么,养育的是小人还是君子。譬如,我们教养子女时,所注重的是什么?第二个方法是看他如何自养,亦即除了自食其力之外,还能养德吗?

就自然界而言,天地养育万物。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四时寒暑使万物各得其时与其所。就人间而言,圣人首先要“养贤”,提拔贤人(包括贤良、贤明、贤能之人),任用他们,一起来照顾百姓。颐卦要依时而养,所以“大矣哉”。

【27 · 3】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译文】

《象传》说:山下有雷在震动,这就是颐卦。君子由此领悟,言语要谨慎,饮食有节制。

【注解】

颐卦下震上艮,艮为山,震为雷,就是“山下有雷”。雷在山下震动,使山上的植物得以发芽滋长,由此而有养育之功。从卦象看来,震为动,艮为止,行动要适可而止。

颐卦象征人的口,口之用在于言语与饮食,所以君子由此领悟:“慎言语”,以此修德;“节饮食”,以此养身。

【27 · 4】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译文】

初九。抛弃你的大乌龟,看着我嚼食东西,有凶祸。

《象传》说:看着我嚼食东西,也就没什么可贵了。

【注解】

“灵龟”,古人以龟为灵验之物,可供占卜之用。在此是指乌龟自有高明的养生之法,现在主人却舍弃不用,而去羡慕别人口中的食物。“朵”为花叶下垂,在此描写口颊上下张合。“尔”指初九,“我”指六四。

初九居颐卦之始,颐卦(椇)有如放大的离卦(楀),离为龟,大离则为大龟,所以取之为喻。初九阳爻易动,又有六四正应,难以忍受诱惑,于是舍己求人,既“不足贵”,也会有凶祸。

【27 · 5】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译文】

六二。颠倒养育方式,违背了常理;往高处求养育,前进有凶祸。

《象传》说:六二前进有凶祸,是因为前往会失去同类。

【注解】

六二阴爻居柔位,上卦又无正应,不足以自养,所以要回头找初九,是为“颠颐”。六二对初九为乘刚,现在竟有需求于它,是为“拂经”。

于是,六二只能向上远求另一阳爻上九,上九在上卦艮中,艮为山,所以说“于丘颐”。六二的“征凶”,主要是因为它所前往的上九,并非它所该寻找的同类(既非应又非比)。

【27 · 6】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译文】

六三。违背养育方式,正固有凶祸。十年不能有所作为,没有任何适宜的事。

《象传》说:十年不能有所作为,是因为过度背离了正道。

【注解】

六三以阴爻居刚位,又处震卦上爻,是非动不可的形势。不安于室,就是“拂颐”,但是正固不动又有违本性,亦即“贞凶”。这是进退维谷的局面。

六三陷入困境,必须“十年勿用”,原因是“道大悖也”。它虽有上九正应,但是上九在艮卦,艮为止,与它的动向相悖。

【27 · 7】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dān)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译文】

六四。颠倒养育方式,吉祥。像老虎般瞪视,欲望接连而来,没有灾难。

...